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运行模式分析

  2024-04-16    1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人才”,而高校党建工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发生了巨大变革,新媒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对大学校园的生活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给高校的党建工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将新媒体与高校党建工作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

  • 关键词:
  • 互联网+
  • 党建工作
  • 新媒体
  • 运行模式
  • 高等教育
  • 加入收藏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执政基石,我们必须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要使得各领域的基层党组织成为党领导的坚实战斗堡垒,保证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和不断发展,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蓬勃发展。教育事关国家兴衰和党的长远发展,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繁荣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是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总体水平的有效途径。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石,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基层党组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斗堡垒,是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骨干力量。

“互联网+”时代,将新媒体与高校党建有机地融合,能够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探索优化新媒体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促进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党建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互联网+”是指互联网发展新形态和新业态,重新塑造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和大数据等新的信息技术的新形态,进而促进了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和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创新,从而使我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了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常态”[1,2]。在“互联网+”时代下,党建工作的理论基础如图1所示。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等新技术以及新型终端设备,从而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媒体形式,尤其是进入流媒体大数据时代,信息数字化平台流动性极大增强,带来了党建工作的新业态。因此,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新时代高校的党建工作也应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管理向度和心理视角的全维度作用。

图1“互联网+”基础理论  

(一)高校党建工作现状

“互联网+”与党建工作的结合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模式,把以往线下的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拓展到网上进行。现阶段,全国高校的老师、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强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APP进行学习,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平台涌现出来,如抖音、快手、小红书这类新媒体短视频平台,还有微博、微信公众号这类新媒体社交平台,从过去的“两微一端”逐步迈向“互联网+”全域的数智融合,这些新生代的软件都使学习更加方便快捷。“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效率以及范围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3]。

新媒体作为互联网的一种产物,以数字化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具有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的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能跨越地理界限,实现全域化集束和全球化传播。当新媒体应用到高校党建工作中,不仅可以促进当下高校党建的工作形式更加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的创新,更是对于高校党建工作基于虚拟与现实双向立体交叉的内容重构。

(二)高校党建工作的问题

尽管高校党建工作在“互联网+”时代探索了新的方式,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仍然存在,亟待解决。

1高校党建工作中对新媒体的应用较少

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主要通过开会等方式进行,比如党员生活会和文件传达会等,会议的形式也相对严肃枯燥。这种工作方式给予党务工作者多样性和创新性的空间都相对较低,内容相对乏味,效果不明显,缺少吸引力和感染力,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要求。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高校对于党建工作并没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并不成熟,不能很好地将党建工作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当前,高校党务干部大多凭借多年来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经验来推进工作,且视野狭窄不够开放、缺乏创新,特别是面对新生的新媒体软件、互联网内容和数字化技术,对于传统党务工作的路径依赖和对于新生事物的内心抗拒使得很多新媒体应用难以发挥本有的育人向度。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推出多样化的党建活动。当然,在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继承传统党建最基本的史料书籍学习模式,并且不能忽视传承传统优秀经验的重要性[4]。

2新媒体平台内容的丰富性、原创性较低,关注量及阅读量也相对较低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深,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入,但大多数的高校对于使用新媒体发布的内容大多都是理论学习和党建新闻且内容单一;同时高校新媒体发布的内容大多为从其他主流平台转发而来,大多师生可能已在其他主流平台观看过,且不能与自身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上的创新,产生了动态疲劳;高校新媒体平台发布形式基本以文章为主,很少使用短视频的形式,这些导致了难以大范围地吸引到高校师生的观看,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也相对较少,最终导致了平台的关注量及阅读量较低。高校对于新媒体的应用在党建工作的宣传教育方面并没有发挥出其相应的作用。同时受制于不同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许多高校宣传部门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也缺乏与新闻工作者、新媒体工作者的有效沟通,其宣传方式及手段往往更加传统,内容更加单一,难以入心入脑,从内化到外化走入高校师生的内心。

3高校党建工作在制度建设方面尚未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

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既要重视新媒体的作用,又要通过一系列的规范性制度加以制约与规范。虽然很多大学都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光是认识到新媒体信息传播的重要意义是不够的,必须要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内容和途径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防止某些错误的观念和不恰当的言论的传播给大学带来不良的影响。网络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应用形式,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简化传统的党建工作程序,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与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创新组织生活、加强教育工作。而当前,高校中虽然开始运用新媒体进行党建工作,但积极性不高、应用性不强并没有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因此,高校应积极应对新媒体所带来的的双重影响,应加强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制度建设。


二、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一)“互联网+”时代下应用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的可行性

1)当前,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全国高校的校内网络设施基本完备,学生们都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网上学习。手机、i Pad、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作为新媒体的终端设备,为学生们传递各种信息。据统计,高校中手机的普及率达到100%,笔记本电脑的普及率也接近100%,还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拥有i Pad,22.4%的人由于手机更新换代的原因,同时拥有两部手机一起使用。可以看出这些电子产品成为高校学生获得消息的主要渠道。同时,“三微一端”等社交网络应用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微信为例,据腾讯公司2022年财报显示,中国共有13.13亿微信用户,其中13~65岁人群99.6%拥有微信账号,85%以上用户每日使用微信超过45分钟。终端设备和社交网络应用的大面积普及为高校党建工作使用新媒体提供了必要条件。

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发生了巨大改变,新媒体的出现扩宽了人们获得消息的渠道[5]。高校中对新旧媒体使用频率的调查如图2所示,由于新媒体的便携性高,信息量大的特点,接近90%的大学生天天都会使用手机来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只有5%的大学通过传统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可以看出高校大多数人都使用新媒体获取消息,所以运用新媒体进行高校党建工作是可行的。

图2 新旧媒体使用情况   

3)“互联网+”时代下,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各种新的媒体应用层出不穷。大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应用获取知识,据统计,高校中使用短视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APP获取知识的统计如图3所示[6]。超过70%的高校大学生通过短视频APP来获取新知识,其中最常用到的就是抖音APP,作为当下最火的短视频软件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爱。据调查,抖音中有不少普及知识的博主发布一些短时频,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同时一些官方机构也会在抖音注册账号进行相应的宣传工作。使用微信来获取知识的大学生也超过了50%,微信之中的公众号和朋友圈功能是大学生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现如今各种公众号层出不穷,实时发布最新消息,同时我们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转发和讨论,相互之间的互动更加方便。微博、知乎等软件也为高校中的学生获得知识提供更加便捷的方式。各种新媒体APP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信息载体。

图3 新媒体APP使用情况   

4)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大多以会议和课堂的形式展开,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找不到教室、协调不好时间等问题,加之会议和课堂内容单一,大多数的学生对其有抵触心理,教育效果较差。广大学生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模式进行党建工作,而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高校中使用新媒体党建模式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要求。使用新媒体,信息与知识的传播更加便捷且快速,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大学生在闲暇之余刷刷短视频,浏览些新媒体社交软件就可以了解到校内党建工作的信息,所以在高校党建工作中使用新媒体是可行的。

(二)高校党建工作使用新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1)将新媒体技术与高校党建工作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下,新媒体技术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意见、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渠道和手段。高校中大多数学生的生活中离不开新媒体,他们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表达自我、互动交流等。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了解时事热点、专业知识等,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人际互动,不断交流学习积累经验。因此,只有把新媒体技术和高校党建工作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党的理论知识和观念的传播,加强党员间的联系与交流,充分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互联网不断浸润大学生的思想,带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正确价值观的塑造,由表及里持续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保泰持盈,久久为善。

2)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递效率与范围不断提高,相应地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不正当、极端的言论在新媒体平台中发布,当这些言论流入高校时会严重危害高校学生思想。因此,一定要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将党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精准、便捷地传递给大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要将网络技术与网络监管有效结合,坚持高校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提升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3)现阶段,高校中大学生的思想较为新潮,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新媒体作为当前阶段较为新潮的技术满足了高校学生心理方面的需求。高校学生党员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获得更加集中的宣传和组织引导,与组织联系也更加密切,从而提高归属感;新媒体平台也可以作为高校党员学习党的知识、理论的学习平台,同时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组织志愿活动,以提高大学升的自我成长;新媒体也为高校党员提供社交平台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相互分享自己的感悟。因此,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与新媒体的结合,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与支撑。

(三)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运行模式分析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唯有创新思路、方法,才能让高校党建工作更加符合时代和现实发展的需求[7,8,9,10]。

1以新媒体作为载体丰富高校党建工作的形式

运用新媒体作为媒介,展开多样化的党建活动形式,以更好地满足高校广大党员和学生的需求。如线上讲座和在线交流可以利用视频会议、微信群、QQ群和在线问答平台等方式进行,这些方式具有互动性,有助于党员深入探讨和交流,同时也节省了时间和物力成本。微信公众号文章和短视频平台宣传可以将党建工作生动地呈现出来,吸引更多党员的兴趣,增加他们对于党建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兴趣,这些新的形式为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也更好地与年轻一代的党员需求相契合,提高了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效果。拓展党建工作的形式,例如党章学习课程可以通过微课程、短视频等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同时还可以开展线上党史问答、演讲等活动以增加党建工作的互动性、趣味性,可以让党员更加深刻地了解党的历史和精神,这样就可以使党建工作以丰富多彩的方式通俗易懂地呈现出来。

2运用新媒体技术深入挖掘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容

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集中在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方面,更加注重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党建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不能仅限于对大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还应注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因此利用当下主流新媒体平台,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内容的挖掘至关重要。例如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在内容上可以通过其特点进行创新。需要注意的是,新媒体具有的虚拟、隐蔽等特点,会使大学生的自律性降低,在网络上发布一些不正当言论,所以高校党建工作更应加强网络道德的教育。通过增加理想信念的教育和网络道德的教育,使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容得到极大拓展。

3积极建设新媒体与高校党建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目前,高校党建工作者大多为在职教师,由于其教师的身份不仅要进行党建工作还要完成其教学任务,缺少时间进行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工作,因此高校应加强新媒体平台运营团队的建设,例如对以往的党建工作者进行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工作,对新党建工作者进行党建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普及,以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现代程度,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同时,由于目前新媒体平台信息的复杂性,一些错误思想很容易在平台中散布,因此高校党建工作更应对新媒体平台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对个人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能在平台进行发布。


三、结束语


高校作为将知识、教育、科研、文化、人才培养集合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综合性人才,同时高校的建设始终离不开党建工作。“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党建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高校师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高校更应抓住机会,积极加强新媒体与党建工作的结合,提高高校工作的有效性。高校党建工作者应加强对媒体相关技术的学习,发挥出新媒体的优势,丰富党建工作的内容与形式,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加强新媒体平台的监督管理工作也是重中之重,要对平台发布的内容进行把控。新时代下,我们要利用好新媒体这把“双刃剑”,只有这样,高校的党建工作才能长远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史继峰,侯芳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党建工作的路径研究[J].互联网周刊,2023,783(9):34-36.

[2]王宏,潇潇,张冰清.“互联网+”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3,40(1):135-139.

[3]王云飞.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党建微信公众号发展机遇、困境与对策研究———以淮阴工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6):131-132,151.

[4]师卉.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应用的创新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6):174-176.

[5]刘歌.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状况调查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9,173(9):40-42.

[6]阿其拉吐.蒙古族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获取知识情况调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

[7]李思东.推进“新媒体+沟通”,科学化深层互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运行模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0):27-28.

[8]石玉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36(1):77-80.

[9]翟婷婷,王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基于某高校大一新生新媒体使用状况调查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8(12):8-13.

[10]封晓鸣.新时代高校“互联网+党建”创新路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0,539(14):38-41.


基金资助:2021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院系‘党建+’模式研究”(2021GXDJ-ZD031);


文章来源:韩雪峰.“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运行模式分析[J].高教学刊,2024,10(11):67-7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高等教育

期刊名称:中国高等教育

期刊人气:342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报刊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2-4417

国内刊号:11-1200/G4

邮发代号:2-268

创刊时间:1965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