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基于三焦膜腠理论探讨脓毒症胃肠障碍发病机制

  2024-03-25    2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脓毒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病死率居高不下。而胃肠道是脓毒症最早累及的靶器官之一,其功能障碍可进一步加快脓毒症进程,最终导致全身器官衰竭直至死亡。西医多采用液体复苏、保护胃黏膜、免疫调节、营养支持、改善菌群等手段治疗,但预后并不理想。中医多从脾胃角度论治该病,而深究其本质病机,则是邪伏三焦膜腠、气化失职,渐伤于脾胃肠腑,并弥漫三焦五脏、导致恶性循环的连续病理过程。因此,文章基于三焦膜腠理论,探讨脓毒症胃肠障碍的发病机制,以期为中医治疗脓毒症胃肠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 三焦膜腠理论
  • 感染
  • 肠结
  • 胃肠功能障碍
  • 脓毒症
  • 加入收藏

脓毒症是指宿主在感染情况下,因免疫应答机制失调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是全球急危重症治疗领域内的综合性难题。由于胃肠道是脓毒症发病中最早、最易累及的器官之一,当前约有62%的脓毒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肠损伤[1],而胃肠道是脓毒症炎症应激反应的中心,其功能损伤可进一步加快病程进展,导致恶性循环,直至发生多器官多功能衰竭(MODS)[2]。目前,西医针对该病的诊疗以头尾模式为主,多采取抗感染、营养支持、益生菌治疗等方法,临床治疗手段较少、疗效不佳,难以达到及时干预、逆转病程的目标[3,4]。因此,提高脓毒症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是防治脓毒症、改善预后的关键。

中医并无“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之概念,其相关论述多以“伤寒、温病、走黄内陷”等疾病,或“呕吐、痞满、泄泻、肠结”等症状分散记载于历代医家典籍中[5]。现代医家多从虚、实、毒热、血瘀等角度论治[6,7],可改善患者相关症状,但对于其整体的病机发展研究尚显不足,难以进一步指导临床。从中医角度而言,三焦外应腠理玄府、内连膜原阴络,以有形、整体的膜腠结构疏导周身元气津血和邪气糟粕,是维护脏腑气血、扶正祛邪的重要载体。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是以邪滞三焦膜腠,并循道入里,损伤脾胃运转,进而由气入血、延及五脏为本质病机,是全身气血病变、协同传变的动态结果。本文基于三焦膜腠理论,进一步探讨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病理演变过程,以期为开拓防治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


1、三焦形质浅析


1.1 连通周身

三焦为一身之大腑,是以有形之体连接周身、无处不到,分膜、腠两部。在形态上,三焦之“膜”意为膜原,为体内膜之总称,包绕脏腑之外,起支撑、保护、中介之功能,如《素问识·疟论》[8]云:“盖膜本取义于帐幕之幕,膜间薄皮,遮盖浊气者,犹幕之在上”。《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亦云:“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9]。 三焦之“腠”则为腠理,在外为汗孔玄府,交换大气,在内则为膜原,延伸进脏腑间的细微膜性夹层结构,均是支撑脏腑、沟通功能、交换气血的终末场所,亦如《黄帝内经素问集注》[10]云:“膜原者,连于肠胃之脂膜,亦气分之腠理”。并且,三焦膜腠又与经脉伴行,《诊家正眼·脉之名义》[11]云:“古之脈字……谓气血流行,各有分派而寻经络也……流行三焦,灌溉百骸”,经脉由大及小、由内及外,逐层分细,其细小之浮络、孙络等,亦是三焦膜腠之部分,与其相附,专司血气运行,相互补充。正如《释名》云:“膜, 幕也, 幕络一体也”。总而言之,三焦膜、腠同出一源,夹伴脉络,凡连接肢体、脏器内外膜及其潜在腔隙,乃至细胞组织间通路,皆为三焦结构。

1.2 运行气血

《中藏经》[12]云:“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人之三气,一以上、中、下三部焦气并行作解,二以营、卫、宗三气环流不息为述,但均是以元气借三焦通路、变化五脏气血而调达为要。三焦膜腠结构乃元气之别使,可引导其出于下焦命门,并蒸化水谷精微以充养元气,进而变生营卫二气、上腾胸中心肺、充盈大气,并灌布周身。膜原完整贯通,则元气往来流利,受中焦化源滋养而能入里以贮藏精气、激动脏腑运行,出表以充实营卫、抵御外邪侵袭;腠理开阖有节,则营卫气血布扬交换而不留滞,外感之邪气、内酿之糟粕亦得宣利消导排出体外,膜腠联结贯通,则表里气血亦充盛不息、调和不乱,正如《备急千金要方·三焦脉论》[13]云:“夫三焦者……主五脏六腑往还神道,周身贯体……和利精气,决通水道,息气肠胃之间……荣出中焦,卫出上焦。荣者,络脉之气道也;卫者,经脉之气道也”。

1.3 传导外邪

《医原·湿气论》[14]云:“膜原前近胸腹,后近腰脊,即上中下三焦之冲衢,人身半表半里之中道也”,即《类经》[15]所云:“肠胃之外。募原之间。谓皮里膜外。是皆隐蔽曲折之所。气血不易流通”。膜原特殊的生理特性,分布于机体各隐蔽之处,外来邪气由表内侵至临近之膜原,邪气内滞,正气奋于局部交争,致使气机不畅,气化不行,水道失利,周身之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痰、湿、瘀等病理产物;《金匮要略》言:“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若三焦通会元真之“道”为湿、痰、瘀、毒等病理产物阻塞,造成三焦气化的“通透性网状效应”[16]变差,甚至气机郁而不行,致三焦气机壅滞、升降失常,继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司甚至脱闭。加之正气受伤,邪气留恋不去,出现正邪缠绵;若当正气亏损严重,则病情难愈,反复发作。对其治法,应如《医述》[17]所云:“邪初入膜原,未归胃腑,急急透解,莫待传陷为险恶之变。其宜杂用表里寒热攻补之品,为防御解利之法”。


2、三焦与胃肠道的生理关系


2.1 支撑脏腑器官 保护胃肠道

《类经·藏象类》[15]云:“然于十二脏之中,惟三焦独大……盖即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三焦为一身之大腑,是以有形之体,为连接周身、无处不到的膜腠通路。在形态结构上,三焦在里为膜原,为体内膜之总称,包绕脏腑,起支撑、保护之功能。现今已有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与其附属细胞、支架、胶原等共同组成间质结构,于各组织细胞间构建腔隙,广泛分布于人体各脏器间、血管、皮肤真皮层的黏膜下层,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内分泌调节、组织修复、病理产物代谢等众多生物学活动,是人体微环境调节的必要部分。这与三焦膜络一体之结构功能不谋而合。总而言之,三焦膜腠在宏观上可看作油膜、网膜等具体形态,微观上则是以细胞膜—细胞间隙为基础形态结构组成的腔道系统,是全身器官组织的支撑[18]。

2.2 通行元气津血 濡养胃肠道

三焦在表为腠理,主在皮腠筋肉之间,为膜间夹层架构,是津血气输布交换的终末场所,其向体内走行则与膜原相连,构成连贯之潜在腔隙,使营卫气血能环流输布于周身内外。另外,三焦膜腠又与经脉伴行,《难经·八难》[19]云:“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经脉由大及小、由内及外,逐层分细,其细小之浮络、孙络等,亦是三焦膜腠之部分,细小络脉散布于膜腠表里,专司血气运行,相互补充,二者共同构成营卫气血运行出入之通道。先天元气根于下焦肾命,借三焦气道外输于五脏,激发脏腑功能,其又受中焦脾胃化源之补养,入于上焦心肺,浊者化血,清者出气,津气血共生环流,再经三焦气化,自上而下,灌输表里,最终归回下焦以养先天元气,此“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之本意。

2.3 宣导邪气糟粕 清利胃肠道

三焦膜腠又排泄水液糟粕,《素问·六节藏象论》[20]云:“三焦,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能入出者也”。人之生长代谢,生化痰、水、瘀及二便等代谢产物,皆赖三焦气化,分别清浊,通过二便、汗液等形式排出体外,得入而出,以出为入,糟粕得泄,则三焦宣畅,精微气血得以通流,脏腑清灵,若三焦受邪,则膜腠受损,道路不通,痰湿、瘀血、浊气不得外泄,反积蓄于内,化热化毒,则依附于环流之气血,沿膜络通道内迫于五脏。

总而言之,三焦膜腠在形态上是保护、支撑全身器官组织,协调体腔脏腑活动的有形结构,是由膜原、腠理相互联结,细络伴行一体的完整系统,以腹腔中最为复杂;在功能上,三焦膜腠巡行元气、沟通脏腑津血,并且司职气化、排泄各类代谢糟粕,是人体去浊生新、抵御邪气的关键部分。


3、从三焦膜腠理论探讨脓毒症胃肠损伤之病机


3.1 邪侵膜腠 热浊熏蒸 气化失司

根据脓毒症之症状体征,可将其分属于中医“温病、伤寒、疮疡内陷、肠结”等多种疾病当中,而其共同的病机前提,总不离正虚邪侵。人体正气不足,外邪趁虚而入,正虚邪恋,扰乱气血,从而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调,甚则毒邪内蕴,内陷营血,络脉气血营卫运行不畅,导致毒热、瘀血、痰浊内阻,瘀滞脉络,逐层深入,攻冲五脏[21]。《灵枢·百病始生》[22]云:“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邪气淫泆,不可胜论”。内外之邪始中于人,多由表及里,先滞于皮腠肌理,或壅滞上焦卫表,腠理为元气营卫之所注,邪气一来,则二者相拒,搏于腠理之表,故患者多发热、恶寒、身痛强硬,正邪相争,则腠理不开,又因邪气阻滞,营卫相搏,则气血亦不能输布运行,则留滞生热。又脓毒症之邪气,多以热、毒为特性,煎熬膜腠津血,熏蒸浊气,致气化失职,腠理不开,邪气热浊不能从腠理汗孔之表位向外而发,则将内行于体。

3.2 元气渐耗 邪伏膜原 传滞胃腑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23]云:“三焦之气,统领气血津液,充溢脏腑腠理,邪不能入,所谓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脓毒症初期,体内元气由下焦而出,受中焦化源补充,借上焦宣泄,俱行于表之腠理,与邪气相争,故外盛而内虚。脾胃化源水谷,为精微上输下布之枢纽,合肝共司中焦气机升降,协调上下二焦,均赖元气之激发,此时营卫元气俱出,脾胃失于濡养推动,运化失调,故在病情初期,患者便可出现纳差、呕恶等属胃肠道功能障碍之症状,是因邪气外盛,而内在元气相对不足,致脾胃气机不和之结果,此时人体外实而内虚,脾胃肠腑尚无有形糟粕之积滞,宜透解邪气,调和气机,通腑泻下非所宜。

《医原》[14]载:“邪伤毛窍经络之表与脏腑之里,皆随感随发,惟膜原空隙,如夹墙腹里一般,最易藏邪,超时乃发”。薛生白首提“膜原三焦门户说”,认为“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邪由上受,直驱中道,故病多归膜原”。《素问·举痛论》[20]注:“膜原者,连于肠胃之脂膜,亦气分之腠理”。 在脓毒症初期发展阶段,毒热之邪兼盛,而营卫元气受其损耗不能胜之,故邪壅于表之腠理,郁闭玄府细络,不得向外透解,而反循三焦之道向内走行。三焦膜原外连腠理,腠理不开,邪气则传于膜原。此时患者前期症状加重,并出现腹胀痞满、恶心反酸,或便结,或泄泻,舌象多为积粉厚腻苔,皆是因邪气入里,内伏膜原所致。

3.3 糟粕不泻 膜络受损 气血离经

《灵枢·百病始生》[22]云:“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三焦膜腠亦有细络伴行,专司血气输灌、津血交换,其由小及大,逐渐汇聚而融合为血脉;另外,人一身之血脉,其脉管之表亦有三焦膜腠组织附着,起保护、更新脉管之作用,三焦膜腠通利,则血脉相传,亦能舒展血气,三焦不通,邪气拥堵,则脉管以受其损害,而邪气趁虚而入,由气入血。脓毒症早期,患者尚不出现凝血功能之障碍,待逐渐加重时,机体多种血管因子堆积,于炎症因子、病原体毒素共同损伤血管,患者通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当出现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后期,患者在原先胃肠功能丧失基础上,又可出现神识烦躁、腹硬刺痛、肌肤晦暗甲错,甚者还可出现消化道出血之症状,皆因腑实积滞,膜络损伤,而血溢络脉之外之结果。

3.4 三焦闭损 阴阳离绝 急性虚衰

《素问·玉机真脏论》[20]曰:“气虚身中,卒至五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如坠溺,不可为期”。脓毒症胃肠道功能障碍后期,内在元气衰弱,三焦膜腠壅滞不通,营卫气血不循其道而妄行,更加剧体内虚象。又因糟粕内聚,津气不行,水液热浊流聚不散,则真阴耗伤,损于下焦,下焦无水则不能制火,命火本衰,又无阴生阳,则浮越于外,患者二便不得,神昏发热;中焦不能升清降浊,上焦已不能宣通肃降,气不能敛,则喘满心衰,总因三焦不通,中焦闭塞,元气衰竭,而上下格拒不通,阴阳离绝。此时当急以救逆,回阳益阴,情况危急时则采用西医急救疗法,待病情稳定后,再以益气回阳、养阴通腑,使腑气暂通,食饮能下,进而调中而畅三焦,则事半功倍。


4、结语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是一个复杂、连续、动态的结合过程,其发病的不同阶段病证表现各不相同,而总结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本质病机,在于正虚邪实、三焦不通,是邪郁三焦膜腠、元气不足、邪循入里、由轻到重的病理过程。因此,在早期识别脓毒症胃肠道障碍病机本质及病理,有助于阻断病情进行性加重,杜绝脓毒症胃肠道损伤及其危重症候的发生。


参考文献:

[2]李国臣,王为为,田正云,等.调理中焦气机法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屏障损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22,31(10):1713-1716,1721.

[3]王双,付强,段浩博,等.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疗效的Meta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3,15(3):75-80.

[5]李亚莉,褚玉茹,于乃浩,等.阚建英疏利三焦法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20,42(4):34-36.

[6]聂莎,廖杨,张彬彬,等.补中益气联合大承气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气虚腑实证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22,18(2):108-113.

[7]王健,申建国,陈羽,等.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21,30(7):1181-1184.

[9]刘献琳.《金匮要略》语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3.

[10]清·张隐庵.黄帝内经素问集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151.

[11]明·李中梓.诊家正眼[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5.

[12]汉·华佗.中藏经[M].谭春雨,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

[13]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校释[M].李景荣,苏礼,任娟莉,等,校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740.

[14]清·石寿棠.医原[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5.

[15]明·张介宾.类经[M].郭洪耀,吴少祯,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1997:347.


基金资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No.zyyzdxk-2023104);


文章来源:李雪莹,蔡泳源,吴晖等.基于三焦膜腠理论探讨脓毒症胃肠障碍发病机制[J].光明中医,2024,39(06):1104-110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光明中医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期刊人气:366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3-8914

国内刊号:11-1592/R

邮发代号:82-525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