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手足口病患儿的门诊隔离治疗临床分析

  2020-09-29    153  上传者:管理员

  • 关键词:
  • 临床分析
  • 儿科学
  • 手足口病
  • 门诊隔离
  • 加入收藏

手足口病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已知其病原体为20多种肠道病毒,容易出现疫情爆发情况,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目前,尚无可靠的手足口病治疗药物,但多数患儿为轻症,只需居家隔离治疗或门诊治疗即可,但是仍需密切关注疾病进展,避免引发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影响患儿预后[1]。手足口病传染能力较强,因而患儿门诊治疗必须做好隔离消毒,但是仍需进一步提升其管理效果,为此,本院总结了一套手足口病门诊隔离治疗强化管理措施,并选择该模式实施前(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和实施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门诊收治手足口病患儿各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其对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7年开始在实施手足口病门诊隔离治疗强化管理措施,选择该模式实施前(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门诊治疗的11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对照组,另选择实施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门诊治疗的11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2组患儿均行病原体检测确诊为肠道病毒感染,符合《2010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关于小儿手足口病诊断标准。观察组,男性61例,女性49例,年龄6个月至7岁,平均(4.0±1.6)岁;病程2~4d,平均(2.5±1.6)d。对照组男性63例,女性47例,年龄6个月至7岁,平均(5.0±1.5)岁;病程2~4d,平均(2.5±1.5)d。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手足口病诊断明确;可配合完成门诊治疗;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异常;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就诊时已经出现脏器功能衰竭者;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者;严重贫血或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心脏病或合并其他先天畸形者等。

1.3治疗方法

2组患儿均立即实施热毒宁、利巴韦林喷雾剂、干扰素等抗病毒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青霉素、头孢曲松等抗感染治疗。同时,可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健儿清解液、双黄连口服液、蒲地兰消炎口服液、莲花清瘟颗粒等中成药治疗。同时,根据患儿病情给予纠正电解质紊乱、补液等对症治疗措施。采用阿昔洛韦软膏涂擦皮肤疱疹。门诊治疗期间出现合并症者或病情加重者,考虑转到专科医院住院治疗。

1.4隔离治疗管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按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要求进行常规隔离治疗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强化隔离治疗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1.4.1加强培训及管理组织:

本院总结手足口病防控治疗的相关文件与规范,并成立专家组分析本院的实际情况,编制培训内容,分别对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相关培训。在培训中要保证隔离区每个工作人员树立严格消毒隔离观念,培训结束后,实际进行理论考核,并进行消毒隔离实际操作考核,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可熟练掌握培训内容

1.4.2强化分区专管:

在手足口病专用诊断室、隔离输液观察室的基础上,强化空气消毒措施,要求每日门诊时间内消毒5~6次,患儿较多时再增加消毒次数,1~2/h消毒1次。手足口病专用诊疗设备专区放置,使用后立即严格消毒。楼梯、把手、玻璃面、地面等位置,采用含氯消毒液规范擦洗,每日擦洗数次,保证表面污染立即处理。

1.4.3优化就诊工作流程:

门诊大厅内设置手足口病的醒目导引指示牌,并设置专用通道,导诊护士可指导患儿和家属直接走行专用通道,并由预检分诊护士带领患儿和家属到达隔离诊断室,与儿科门诊其他部分分离开来;首诊医师确诊后,快速治疗,符合门诊治疗要求到达专用输液区治疗,重型病例考虑转到专科医院住院治疗。按照传染病报告制度要求,同时将患儿信息上报,持续观察患儿至完全康复。

1.4.4家属指导与宣教:

对家属进行消毒隔离及家庭护理的健康宣教,指导家属必须隔离患儿,除门诊治疗后,尽量不要带患儿去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婴幼儿等高危感染人群,避免交叉感染。患儿的餐具、奶瓶使用完毕后立即清洗消毒,牙刷牙杯等个人卫生用具也应每日消毒,玩具、游戏区域等1~2d消毒1次;被褥勤洗勤换。患儿要尽量穿着吸湿透汗的柔软衣物,避免摩擦疱疹,汗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密切观察患儿个体表现,禁止其抓挠疱疹,剪短患儿指甲,指导其切勿触碰皮疹,较小儿童,可采用包裹双手的约束方法,按时涂抹阿昔洛韦乳膏等药物。患儿更换尿布后,妥善处理污物,避免污染周围环境,处理粪便后要彻底洗手。

1.5观察指标

1.5.1疗效观察:

参考《2010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相关标准,评估2组患儿门诊治疗效果:治愈:手、足、口等位置的疱疹完全消退,皮损愈合消失,其他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显效:手、足、口疱疹皮损大部分消退,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显著改善;有效:手、足、口处疱疹有改善,体温降低,其他症状好转;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病情进展或恶化者;总有效率=(样本数-无效样本数)/样本数。

1.5.2院内感染监测:

自患儿治疗开始至治愈,统计手足口病医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对比2组发生率。

1.5.3并发症及转归过程监测:

观察2组患儿门诊治疗期间是否出现心肌炎、肺炎、脑膜炎、肺水肿等并发症,并记录其转归情况,统计转到专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儿数量及比例,追踪其预后。

1.5.4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知晓程度评估:

本院自拟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知晓程度调查问卷,调查2组患儿家长的疾病知识知晓程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病因机制、流行特征、预防感染措施、居家隔离、家庭护理共5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评分0~40分,总分为0~200分,分值越高表明家属的知晓程度越高。预调查显示,该问卷Cronbachα系数是0.84,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为0.81~0.89,效信度良好。2组患儿治愈离院前,由1名专职护理人员发放问卷,指导家属填写,并当场收回问卷,2组收回问卷均有效。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9.1%)显著优于对照组(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2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和转为住院率(10.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7%、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3手足口病医院内感染情况统计:

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未发生手足口病医院内感染案例,对照组出现9例(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知晓程度比较:

观察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知晓程度调查显示,在病因机制、流行特征、预防感染措施、居家隔离、家庭护理评分及总评分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手足口病属于丙类传染病,传染能力较强,发病的儿童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而多数医院的儿科门诊业务繁忙,患儿众多,极易出现手足口病的院内感染情况,院内交叉感染的报道屡见不鲜,因而必须高度警惕,做好相关隔离治疗措施[2]。

表32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知晓程度评分比较

对于轻症的手足口病患儿,多以门诊治疗为主,但是输液区人员流动性大,隔离治疗的难度也较大,需严格控制,从分区、环境、消毒隔离措施等方面,全面落实规范的防控制度。目前,手足口病门诊治疗中院内交叉感染的报道较多,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更为显著,提示现有的隔离治疗管理质量尚有待提升[3]。为此本院总结多年的手足口病防治经验,结合门诊治疗实际,总结了隔离治疗相关强化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防控力度。本次研究对该强化管理措施分析发现,观察组未发生手足口病医院内感染案例(0例),显著低于对照组(8.2%),提示该强化管理措施提升了手足口病的院感防控效果。同时,本次还发现,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83.6%),且并发症发生率(1.8%)和转为住院率(10.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7%、15.4%),可知强化管理后不仅提高了院感防控效果,同时有助于患儿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控制,有助于提升门诊治疗水平。另外,本院针对性强化了家庭护理的相关措施,实践结果显示观察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知晓程度总评分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知经过强化管理后患儿家属的疾病认知和护理水平提升,有助于更好地照顾患儿,提高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患儿门诊隔离治疗中实施强化管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患儿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风险,提升家属防控知识水平,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尹慧燕,王丹,王丽珍.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99-100.

[2]任海燕,郑连央,蒋慧玲,等.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与预防对策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9,34(6):662,665.

[3]刘淮涟.新型医院感染防控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32):3616-3618.


陈淑云.手足口病患儿的门诊隔离治疗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5):2029-203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期刊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期刊人气:315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428X

国内刊号:10-1070/R

邮发代号:36-102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