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耳穴压豆联合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急症临床观察

  2024-05-14    1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联合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联合耳尖放血治疗,两组均治疗48 h。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血压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眩晕、急躁的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0.5 h、1 h、6 h、24 h、48 h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时间点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93.33%(42/45)(P<0.05)。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急症患者能够快速改善其临床症状,平稳、有效降低血压,提高临床效果。

  • 关键词:
  • 中医外治疗法
  • 眩晕
  • 耳尖放血疗法
  • 耳穴压豆疗法
  • 高血压急症
  • 加入收藏

高血压急症是指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即收缩压(SBP)>18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120 mm Hg,且伴有靶器官功能损伤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急躁、视物模糊、心悸等,发病率占高血压病患者人群的1%~2%,具有病死率高的特点,临床多采用药物降压[1,2]。研究[3,4,5]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高血压急症的基础上配合中药、针刺、放血等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本研究以济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急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耳穴压豆联合耳尖放血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济南市中医医院就诊的9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急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6.84±10.25)岁;病程10~56 h,平均病程(27.06±5.31)h。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7.30±9.82)岁;病程12~60h,平均病程(27.42±5.19)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2017修订版)》[1]确定高血压急症的诊断标准,即血压短时间内严重升高[通常以收缩压(SBP)>180 mm Hg,和(或)舒张压(DBP)>120 mm Hg]并伴发进行性靶器官损害。  

表1 两组高血压急症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表2 两组高血压急症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血压情况比较 

(2)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确定肝阳上亢型眩晕的诊断标准,即主症为眩晕、头痛、急躁易怒;次症为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1.3 纳入标准

年龄18~75岁;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4排除标准

合并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肿瘤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性疾病及免疫抑制性疾病者;发病至入组期间采用中药、针刺等中医药手段干预者;对试验药物过敏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正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参照《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2017修订版)》[1],于抢救室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具体降压药物结合相关疾病针对性选取。共观察48 h。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联合耳尖放血治疗。(1)耳穴压豆:选取双侧耳穴的肝穴、降压点、降压沟、内分泌、神门、交感,将有磁珠的胶布贴压到穴区,用拇指和示指分别放置于耳郭的正背面相对按压至出现得气感,持续对压20~30 s;初始1 h内每15 min按压1次,2~6 h内每小时按压1次,6~48 h内每12 h按压1次。(2)耳尖放血:选取双侧耳尖穴,局部常规消毒,采血针快速刺入1~2 mm后快速出针,挤压出5~10滴血,每24 h放血1次。共观察48 h。

1.6 观察指标

(1)症状评分:参照文献[7]对头痛、眩晕、急躁按照无、轻、中、重程度进行评分,分别计0分、2分、4分、6分。(2)血压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0.5 h、1 h、6 h、24 h、48 h的血压。(3)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根据血压下降及恢复情况进行判断。显效:患者舒张压下降≥10 mm Hg且恢复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0 mm Hg但未恢复至正常范围。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且恢复正常范围;或10 mm Hg≤舒张压下降<20 mm Hg但未恢复至正常范围;或收缩压下降≥30 mm Hg。无效:舒张压或收缩压变化未达到有效、显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有序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眩晕、急躁的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0.5 h、1 h、6 h、24 h、48 h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时间点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93.33%(4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高血压急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用以指代那些需要立即治疗的情况,不建议使用“高血压危象”的表述,糖尿病病史、不良生活方式、家庭功能较差、睡眠欠佳等是其发病危险因素,发病率为高血压病人群的1%~2%;该病以动脉血压快速、显著升高,小动脉痉挛、坏死及继发性组织损伤为主要特点,病理机制复杂[8,9]。高血压急症降压过慢会造成靶器官持续损伤,降压过快则易致脏器灌注不足,因此临床当以平稳、快速降压为基本原则,但部分药物降压过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临床广泛应用受限[9,10]。研究[11,12]表明,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医干预手段应用于高血压急症,能够提高临床效果、降低西药不良反应。  

表3 两组高血压急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高血压急症以头痛、眩晕、急躁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发病与情志内伤、体虚劳倦、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该病与肝关系密切,诚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阳上亢证为高血压急症临床常见证候[7,13]。中医内外合治法或内治法应用于高血压病或高血压急症患者,能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4,15],且对于单纯应用中医外治法者鲜有报道。本研究针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急症,采用耳穴压豆联合耳尖放血治疗,以发挥平肝潜阳降压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耳与经络关系密切,“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于耳中”;《灵枢·口问》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穴压豆是耳穴常规疗法之一,临床应用广泛且患者接受程度高。耳郭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及淋巴组织,将磁珠贴压于耳穴,能够通过经络感传、压力刺激迷走神经发挥调节血压、内分泌,镇静安神等作用[16]。肝穴清热解毒、养血平肝、解郁缓急、通络止痛;降压点滋阴潜阳、缓急止痛,降压沟滋阴利窍、清肝降压,二者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常用穴,能够直接调控血压;内分泌疏肝利窍、通经活络、祛风止痛,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神门穴养心安神、通络止痛;交感穴滋阴清热、益心安神。诸穴配伍,具有较好的养阴清热疏风、平肝潜阳降压的作用。耳尖放血是中医常用外治法之一,具有疏通经络、清热解毒、平肝潜阳等作用,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抑制交感神经及内皮素释放,具有很好的即时降压效果[7,17,18]。将耳穴压豆与耳尖放血联合应用,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二者平肝潜阳的降压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将耳穴压豆联合耳尖放血应用于高血压急症,能够快速改善眩晕、头痛等临床症状,且能平稳有效降压,提高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高血压联盟,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2017修订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5):421-433.

[2]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6):521-530.

[3]成春盈,李晓利,李秀丽.葛根汤合天麻钩藤饮辅助西药治疗高血压危象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6):1224-1226.

[4]谢美芳,陆俊芳,邵龙刚,等.针刺治疗65例高血压危象即时降压疗效的临床分析[J].江苏中医药,2017,49(9):53-55.

[5]陈志兰.点穴按摩联合针灸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3):105-107.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7]江宁.天麻钩藤饮联合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危象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2):2281-2283.

[8]鲁晓迪,周郁秋,王月枫,等.高血压急症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9):2313-2318.

[9]中华急诊医学教育学院,北京市心肺脑复苏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临床研究中心,等.中国高血压急症诊治规范[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0,25(5):427-433.

[10]徐登先,许凯周,冯婷婷.硝普钠与硝酸甘油对高血压急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20,41(8):1878-1879.

[11]林栋毅.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急症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3):231-232.

[12]孙克晓,刘建双,丁淑婷,等.自拟平压方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急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8):1407-1408.

[13]江宁,董桂英.董桂英教授以肝肾为中心、五脏相关论治高血压危象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7):1287-1288,1292.


文章来源:肖俊艳.耳穴压豆联合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急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11):101-10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中医急症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期刊人气:466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重庆市中医研究院

出版地方:重庆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745X

国内刊号:50-1102/R

邮发代号:78-98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