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了解直接作用DAAs对HIV合并丙型肝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1月1日至2018年4月15日到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抗病毒门诊就诊并愿意接受抗HCV治疗的HIV/HCV共感染者,用DAAs加或不利巴韦林治疗12或24周,并随访观察到疗程结束后24周。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途径、既往干扰素治疗情况、抗病毒治疗前CD4计数、丙型肝炎基因分型、治疗前HCVRNA、肝功能、血常规,有无肝硬化及HAART方案及DAAs方案。观察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后24周的HCVRNA。结果:86例完成治疗及随访,总体持续病毒学应答率89.5%(77/86)。丙型肝炎基因型为3b型、3a型、1b型、其他型(6n、2a、不确定型)患者SVR24分别为80.6%(29/36)、100%(16/16)、100%(20/20)、75%(6/8)。丙型肝炎基因型为3b型(B=2.187,OR=8.907)、治疗前HCVRNAt>5X106IU/mL(B=I.954,OR=7.054)、DAAs方案中不含利巴韦林(B=2.323,OR=10.205)是DAAs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9例复发的患者中,4例进行了丙型肝炎基因型耐药检测,3例患者均在NS5A区出现突变,包括LDV耐药突变Q30K,EBR耐药突变Q30K、L31M。l例在NS3、NS5A、NS5B区均未出现耐药位点。结论:基因3b型、治疗前HCVRNA,>5X106IU/mL、DAAs方案中不含利巴韦林是DAAs治疗HIV合并丙型肝炎复发的影响因素。
HIV感染者合并HCV感染较为普遍,在既往的研究中显示,昆明地区HIV/HCV合并感染率为19.4%[1-2]。HIV感染者合并丙型肝炎感染,加剧丙肝进程,更快更易发展为肝硬化[3]。目前慢性肝病是HIV感染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2015年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提出可以使用DAAs治疗慢性丙型肝炎[5]。国内有DAAs治疗丙型肝炎的研究,DAAs治疗HIV合并HCV感染的研究较少,对HIV/HCV共感染的疗效及影响治愈率的因素不甚清楚,本研究旨在了解DAAs药物在在HIV/HCV共感染患者中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6-7]。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人选标准:(1)2015年11月1日至2018年4月15日到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抗病毒门诊就诊的HIV/HCV共感染患者;(2)签署抗丙型肝炎治疗知情同意书;(3)年龄>18岁;(4)无严重肾脏功能不全。排除标准:(1)孕妇;(2)有药物使用禁忌症。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丙型肝炎基因型制定DAAs治疗方案,用DAAs加或不利巴韦林治疗12或24周,并随访观察到疗程结束后24周。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途径、既往干扰素治疗情况、抗病毒治疗前CD4计数、丙型肝炎基因分型、治疗前HCVRNA、肝功能、血常规,有无肝硬化及HAART方案及DAAs方案。观察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后24周的HCVRNA。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G±s)表示。计量资料呈非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理论频数I<T<5,则进行校正,T<I,则使用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86例完成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疗程并纳人统计分析,平均年龄(43.14±4.69)岁,以男性为主(占70.9%),静脉吸毒感染占62.8%,肝硬化患者占19.8%。CD4计数中位数376(249,556)个/仙L,治疗前HCVRNA中位数4.3E+06(7.3E+05,1.3E+08)IU/mL,其他特征详见表l。
表1 86例入组患者的基本特征
2.2 抗HCV治疗后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24)情况及单因素分析
86例患者完成治疗及随访,所有患者获得疗程结束时应答。77例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24),9例未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总体持续病毒学应答率89.5%。丙型肝炎基因型为3b型患者SVR24为80.6%(29/36),3a型患者SVR24为100%(16/16),lb型患者SVR24为100%(20/20),其他型患者(6n、2a、不确定型)SVR24为75%(6/8)。根据年龄、性别、感染途径、丙肝基因分型、既往是否干扰素治疗、DAAs方案是否含利巴韦林,治疗前HCVRNA、HAART方案含或不含依非韦伦、有无肝硬化、治疗前APRI指数、治疗前CD4计数进行分层分析,分层后每个亚组间的DAAs抗丙肝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抗HCV治疗后获得SVR24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变量赋值
2.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丙型肝炎基因型为3b型的患者DAAs治疗后持续病毒学应答失败的风险是非3b型丙型肝炎患者的8.907倍。治疗前HCVRNA>15X106IU/mL的患者DAAs治疗后持续病毒学应答失败的风险是治疗前HCVRNA<5X106IU/mL丙型肝炎患者的7.054倍。DAAs方案中不含利巴韦林的患者治疗后持续病毒学应答失败的风险是DAAs方案中含利巴韦林患者的10.205倍(表3)。性别、年龄、感染途径、既往是否干扰素治疗过、有无肝硬化、治疗前CD4计数、HAART方案中是否含依非韦伦及治疗前APRI指数不是DAAs治疗后持续病毒学应答失败的影响因素。
表3 DAAs抗丙型肝炎疗效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复发患者的丙肝基因型耐药检测
9例未获得SVR24的患者中有4例(均为基因3b型)进行了丙肝基因型耐药检测,包括NS3抑制剂:博赛泼韦(BOC)、格卡瑞韦(GLE);NS5A抑制剂:达卡他韦(DCV)、雷迪帕韦(LDV)、艾尔巴韦(EBR);NS5B抑制剂:索非布韦(SOF)、达赛布韦(DSV)的突变检测,检测结果发现,3例患者均在NS5A区出现突变,包括LDV耐药突变Q30K,EBR耐药突变Q30K、L31M。1例在NS3、NS5A、NS5B区均未出现耐药位点。
3、讨论
2011年以来,针对病毒非结构蛋白3/4A蛋白酶、NS5B聚合酶和NS5A为靶点的直接抗病毒药物在国外逐渐上市,丙型肝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显著提高[8-9]。既往研究结果表明DAAs治疗单纯丙型肝炎与HIV/HCV合并感染者的疗效一致[10]。该研究主要使用DAAs治疗HIV/HCV合并感染者。86例研究对象主要为中年男性吸毒人群,所有患者都已接受HAART治疗,CD4计数中位数376个仙L,基因分型以3b型、1b型及3a型为主(占83.8%)。与昆明地区HIV/HCV共感染的人群特点一致[2l。含19.8%的肝硬化患者。总体SVR24率89.5%,基因3b型的SVR24率为80.6%。该研究中3b型主要使用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加或不加利巴韦林治疗,少数使用索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低于国外研究报道[11]。该研究中3a型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100%,但3b型仅为80.6%。与国内其他地区研究报道一致[12]。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3b型患者DAAs治疗后持续病毒学应答失败的风险是非3b型患者的8.9倍。这一结论与既往治疗经验认为的基因3型为难治型的观点一致,3b型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低的原因不清楚。回归分析结果还显示治疗前HCVRNA≥5×106IU/mL与DAAs方案中不含利巴韦林也是持续病毒学应答失败的影响因素。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同样发现基线HCVRNA高是影响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的危险因素[13]。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的研究中,丙肝基因1型及基线HCVRNA与持续性病毒学应答失败有关[14]。目前困内鲜见DAAs治疗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报道。本研究中,基因3b型的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低于其他基因型,与国外研究一致[15]。另外国外研究显示,病毒学治疗失败与耐药相关变异关[16]。一项使用达卡他韦联合Asunaprevir治疗1b型的研究中显示在基线HCVNS5A区存在Y93H或L3IM/V耐药相关突变对疗程结束后12周的持续病学应答有影响㈣。本研究中9例未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有4例进行了基因型耐药检测,3例发现L31M突变,该3例为基因3b型,未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是否与该耐药突变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另外该3例耐药突变是否为治疗前就存在的耐药相关突变不清楚。文献显示,HCV的预存耐药突变率在全世界的流行较高(58.7%)[18]。研究还表明对于存在RAVs突变的患者,延长疗程及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减少RAV对SVR的影响[19]。该研究中同样发现,DAAs方案中含利巴韦林的患者获得SVR24的风险低于不含利巴韦林的患者。既往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未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风险高于非肝硬化患者[20]。而该研究中,肝硬化并不是持续病毒学应答失败的影响因素,与国外研究显示一致,国外研究显示,DAAs治疗HCV单纯感染与HIV合并HCV感染疗效无差异,合并肝硬化与否对患者疗效无影响[21]。本研究只分析了与抗HIV药物合并使用的情况,未将其他合并用药的情况纳入分析,未监测药物浓度,研究中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失败是否与这2个因素有关尚不清楚。目前对于持续病毒学应答失败的患者尚无更好的治疗方案。治疗前的耐药检测对DAAs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可在治疗前进行耐药检测。根据耐药检测,结合治疗前HCVRNA及基因型选择优化的DAAs治疗方案,同时关注合并用药情况及依从性是提高持续病毒学应答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重熙,刘俊,白劲松,等.昆明地区2010年一2016年HIWHCV共感染流行特征[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8,39(12):103—107.
[2]江识媚,庞国栋,黎升能,等.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与肝毒性的相关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3(24):52—53.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2):1961—1979.
[4]岳迎春.Sofosbuvir+Ledipasvir和Sofosbuvir+Daclatasvir治疗基因I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及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17,
[5]朱海超,徐艳琴,郭遂成,等.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J].实用医药杂志,2019,36(3):238—240.
[6]臧凤。姚轶男,刘梅,等.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11):1157—1160.
[7]王瑶,孙亚臣,王爱平,等.HCV不同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n商J[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7(04):524—526.
[8]陈志伟,胡鹏,任红.值得临床关注的新挑战:丙型肝炎病毒对直接抗病毒药物的耐药[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24(3):165—169.
[9]卞丹丹,郑素军.直接抗病毒药物对丙型肝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11):2205—2208.
李重熙,刘俊,关玮,等.DAAs对HIV合并丙型肝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40(8):102-106.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流动范围日益扩大,HIV感染者为了外出务工等原因,从户籍地移动到其他地区,成为流动 HIV 感染者,由于自身经济因素和流动性情况,在获得稳定持续的治疗方面存在一定障碍,是艾滋病防控的重点人群。有研究认为外出务工是影响HIV感染者cART依从性的危险因素。
2025-03-2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的攻击目标是人体免疫系统,包括 T 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肺孢子菌肺炎是 HIV 感染者常见而又严重的机会性感染, 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免疫系统严重受损人群中尤为显著。
2025-02-1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两种慢性传染性病毒,全世界有近 230 万人同时感染了 HIV 和 HCV。 两者的传播途径相似,均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HCV 经皮暴露途径的传播效率是 HIV 的 10 倍,这也导致注射吸毒者 HIV 合并 HCV 双重感染率较高。
2025-01-22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指在临床诊疗、护理等过程中,与患者及其体液、血液等接触,导致医护人员面临的各种有害因素的威胁,导致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受损。随着血液传播疾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丙型肝炎等疾病日益增多,医护人员面临极大的感染风险。例如在HIV防治中,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高达31.80%。
2024-12-19湖北省自1988年报告首例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以来,截至2022年底,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数超过3万例,在全国属于低流行省份。为了解湖北省HIV/AIDS的传播特点、重点人群以及传播途径等流行特征,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2022年新报告的HIV/AIDS基本情况,以期为疫情研判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2024-12-03艾滋病(AIDS)作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流行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负担。由于工作、学习、就业等多种原因,流动人口在不同城市之间频繁迁移,生活环境的多样性以及性行为等因素,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影响,进而成为疫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
2024-11-27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030年全球消除艾滋病”目标,重点是维持HIV感染者95%以上抗病毒治疗覆盖率。抗病毒治疗队列中感染者的脱失(停药、失访)影响队列的稳定性,降低治疗覆盖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使HIV感染者体内病毒得到有效控制,但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是造成HIV感染者ART脱失的主要原因。
2024-10-02HIV的Pr EP是指具有高危行为但还未感染HIV的人群,在暴露前通过提前服用抗病毒药物来预防HIV感染的一种生物医学预防方法。Pr EP在HIV高风险人群中使用,已被多项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证明可有效遏制HIV的传播。在我国,MSM因规模庞大、性伴较多以及性行为无保护等特点,是感染HIV的高风险人群,同时也是Pr EP推广的潜在重点人群。
2024-09-26艾滋病是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重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各年龄人群均易感,是全球关切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2018年艾滋病经异性性传播比例为71.50%。随着艾滋病毒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及其他有效干预措施的发展。
2024-09-05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提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现有105.3万报告存活的HIV感染者,累计报告死亡人数35.1万人,自2010年起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免费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种类有限,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给AIDS患者带来困扰,导致药物漏服、停药,甚至失访。
2024-09-05人气:11595
人气:10751
人气:10734
人气:9990
人气:989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
期刊人气:1865
主管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出版地方:安徽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5069
国内刊号:34-1270/R
邮发代号:26-201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220
影响因子:0.900
影响因子:1.023
影响因子:1.245
影响因子:0.65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