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与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周围型肺肿物良恶性的价值。方法:筛选62例入住我院的周围型肺肿物患者,患者纳入时间为2022年6月—2023年12月,筛选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分别接受超声造影与高分辨率CT检查,结合一系列观察指标,明确不同方法在周围型肺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超声造影的灵敏度低于高分辨率CT(P<0.05),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高分辨率CT(P<0.05)。影像学特征方面,超声造影良性表现为不均匀高增强,模式为快进快出,恶性为不均匀增强,模式为慢进快出;高分辨率CT恶性的各项检出率均高于超声造影(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肺肿物鉴别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高分辨率CT应用价值显著,将其与高分辨率CT联合应用于周围型肺肿物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够为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提供支持。
周围型肺肿物是指发生在肺部周围的肿瘤或结节,这类肿物通常包括肺部原发肿瘤、转移性肿瘤和其他肺部相关的病变,它们可以被发现在肺的外部区域,例如肺尖、肺底或肺边缘。周围型肺肿物可能是良性的,如肺结节或肺腺瘤,也可能是恶性的,如肺癌的早期阶段。超声造影和高分辨率CT是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可以用于鉴别诊断周围型肺肿物的良恶性。其中超声造影利用超声波对组织的反射和传播进行扫描,通过观察声波在不同组织中的反射强度和速度来获取影像信息。高分辨率CT则是通过X射线为基础的成像技术,通过对身体进行多层次的断面扫描来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在临床实践中,超声造影通常作为初步筛查工具使用。它可以通过评估良性肿物的特征来排除一些明显的恶性倾向,比如囊性变、均匀回声等。对于可疑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如肿物的内部血流情况和血管分布模式等。这些特征有助于评估肿物的恶性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明确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中筛选了共62例患者参与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22年6月—2023年12月之间诊断为周围型肺肿物的患者共62例患者作为对象实施研究,其中良性30例,恶性32例。62例患者中,包括男性35例,年龄最小和最大分别是18岁、65岁,平均(45.12±1.02)岁;女性2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5.11±1.04)岁。患者一般资料利用统计学工具处理后,未体现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
1.2 方法
超声造影检查前建立肘部静脉通路,将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和造影剂冻干粉充分混合,抽取2.4mL后通过1.5mL/min的速度注入,并且使用5mL生理盐水冲管。立刻使用飞利浦EPIQ 7 PLUS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的超声造影成像软件进行录像,时间视情况而定。结果评估由两名医生共同进行,记录影像学表现。
高分辨率CT检查前将患者置于仰卧位,要求患者吸气后屏气,从肺尖朝着肺底扫描。设备使用的是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扫描仪,设备参数具体设置为:电流110mAs, 电压为120kV,层厚和层间距为1.0mm。结果由两名3年以上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观察与记录影像学特征,做病灶性质的诊断。
1.3 观察指标
(1)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
(2)对超声造影与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其中超声造影的特征指标包括:①增强强度,病灶增强强度和周围组织相比,如果比周围组织低是低增强,高是高增强;②强化均匀度,增强强度一致为均匀,不一致为不均匀;③增强模式,病灶的始增时间早于周围组织是快进,晚于周围组织就是慢进。高分辨率CT的影像学特征主要是病灶的结构、周围特征性表现,包括空泡征、钙化、毛刺征和分叶征,前两项为结构特征,后两项为周围特征性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软件:SPSS26.0;资料格式为
校验;t值、x2值,P<0.05表示存在意义。
2、结果
2.1 诊断结果
如表1所示,超声造影的灵敏度低于高分辨率CT,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高分辨率CT,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诊断结果对比
2.2 超声造影与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征
表2 超声造影影像学特征对比
表3 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征对比
如表2、表3所示,除了高分辨率CT钙化影像学特征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影像学特征之间良性组和恶性组的影像学特征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周围型肺肿物即指位于肺部外围区域的肿物,与中央型相对应。常见的周围型肺肿物包括肺结节、肺腺瘤等。不同类型临床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恶性肺肿瘤常具有以下临床特点:持续性咳嗽,咳嗽伴有咳痰或咯血;进行性呼吸困难;体重下降;持续性胸痛等,而良性肿瘤一般无明显的症状。且这类肿物通常由于位置隐蔽,特别是早期肿瘤,其边界不清晰。这就导致在临床诊断中,想要保证诊断的准确性非常困难,不仅可能会出现误诊、漏诊等问题,降低疾病诊断准确率,且容易由于诊断不明错过最佳的疾病干预时机,导致病情加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虽然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分级以及存在的异常细胞等信息,可以获得预期的成果,但是对于疾病来说,早期诊断并且积极接受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也因此,选择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而其中,超声造影和高分辨率CT成为常用的肺肿物诊断技术。而由于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肺癌的确诊对于提高肺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因此,周围型肺肿物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超声造影和高分辨率CT是常用的肺部检查工具,对于周围型肺肿物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无创的肺部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肿物的形态、边界和血液供应情况,对于肿物的良恶性鉴别具有一定的优势。研究表明,超声造影能够显示肿物内部的血流分布情况,良性肿物的血流呈均匀分布,而恶性肿物的血流则呈不均匀分布。此外,超声造影还可以评估肿物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如肿物的血流速度、血管的扭曲程度等,这些特征对于鉴别周围型肺肿物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高分辨率CT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肺部的详细解剖结构信息。通过对肺部组织的密度和纹理特征进行分析,高分辨率CT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周围型肺肿物的良恶性。研究发现,恶性肿物通常具有较大的体积、不规则的边界和不均匀的密度分布,而良性肿物则通常具有较小的体积、规则的边界和均匀的密度分布。此外,高分辨率CT还可以观察肿物周围的淋巴结是否受累,进一步判断肿物的恶性程度。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以及其他检查结果来选择超声造影和高分辨率CT的应用。对于可疑的肿物,特别是大小较小和边界模糊的肿物,结合两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目前常见的周围型肺肿物以下类型。①肺结节:是最常见的周围型肺肿物之一,主要指直径小于3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病变。结节可以是肺癌的征象,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例如炎症、感染或肺部纤维化等[2]。对于发现的肺结节,一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其性质。②肺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通常由肺组织中的腺细胞组成。肺腺瘤通常较小且生长缓慢,一般不会引起症状。大多数肺腺瘤是偶然发现的,通过胸部X线、CT扫描或MRI进行检查时才能发现。对于小的肺腺瘤,医生有时会选择观察,如果病变增大或引发不适症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3]。③其他类型的肺癌:肺癌是最严重的一种周围型肺肿物,它通常起源于肺组织中的上皮细胞。肺癌的早期阶段可能没有症状,但随着肿瘤的增大和扩散,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和体重下降等症状。对于疑似肺癌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胸部CT扫描、支气管镜检查和组织活检等,以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期[4]。④转移性肿瘤:指的是原发肿瘤位于身体其他部位,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肺部形成的肿瘤。最常见的转移性肿瘤包括乳腺癌、结肠癌、肾癌和黑色素瘤等。
超声造影和高分辨率CT在鉴别诊断中,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超声造影的灵敏度低于高分辨率CT(P<0.05),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高分辨率CT(P<0.05)。进一步证明了对于周围型肺肿物鉴别诊断应用超声造影和高分辨率CT的价值。同时,除了高分辨率CT钙化影像学特征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影像学特征之间良性组和恶性组的影像学特征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于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不同影像学方法也体现出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临床诊断还需要综合考量。总结和分析不同影像学特征如下。①超声造影:良性和恶性肺肿物往往有一些不同的表现特点,对于良性肿物,一般显示为有完整包膜的、均质的回声,其内部常有点状回声或散在分布的高回声;而对于恶性肿物,超声造影常显示为不规则形状、不规则包膜或无包膜、内部不均质的回声,常伴随着血流信号增强或者溶解性液体[5]。②高分辨率CT:良恶性肺肿物在影像学上也有一些对比特点[6]。良性肿物一般呈现为边缘清晰、平滑的结节,常常是单个结节或者多发结节,结节内部密度均匀。而恶性肿物通常呈现为边缘不规则、毛刺状边缘或浸润性生长,结节内部密度不均一、出现斑片状或实性成分,且常伴随着血管侵犯、淋巴结肿大等恶性征象[7]。
由于超声造影和高分辨率CT在鉴别周围性肺肿物的良恶性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8]。如超声造影受到探头放置位置的限制,对于深部肿物的显示效果较差;高分辨率CT在鉴别诊断时往往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因此,为了提高周围型肺肿物的鉴别诊断准确性,需要结合超声造影和高分辨率CT的优势,进行综合分析[9]。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索超声造影和高分辨率CT在鉴别诊断中的更多应用,如结合肿物周围淋巴结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估;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在影像学特征分析和模式识别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验证超声造影和高分辨率CT在周围型肺肿物鉴别诊断中的价值[10]。
综上,超声造影和高分辨率CT在鉴别诊断周围型肺肿物的恶性方面互补性强。超声造影可以提供实时的动态观察和多维信息,而高分辨率CT可以提供更多的解剖结构信息。结合两者的优势,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参考文献:
[1]梁汝娜,王娟,张伟,等.超声造影与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周围型肺肿物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23,21(3):68-70.
[2]孙春娟,蒋晓娟,张晴,等.超声造影与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周围型肺肿物良恶性的价值分析[J].影像技术,2023,35(5):66-70.
[3]张娟娟,桂贤华,蔡后荣,等.三例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8,17(5):509-513.
[4]黄先敏,方莉莉,林修径.小细胞肺癌及肺鳞癌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0,21(6):680-682.
[5]杨辉.16层螺旋CT在儿童肺静脉畸形引流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9):3299-3300.
[6]朱丽锦,梁婷,杨燕.背景音乐安抚联合术前认知干预在CT引导下肺肿物活检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0):144-147.
[7]邱旭龙,李锐雄,卢来顺,等.比较超声与CT引导经皮同轴穿刺活检在周围型肺肿物中的诊断价值[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1,26(2):184-186.
[8]胡钧文,杨清梅,熊斌,等.16G与18G活检针在CT引导下肺肿物穿刺活检中的比较[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9,28(1):66-69.
[9]阳建政,胡加银,杜鹏,等.超声造影在经皮肺周围型肿物穿刺活检中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0,22(9):718-720.
[10]柯青兰,马丽园,常瑞姣,等.超声造影引导经皮肺周围型肿物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8,40(8):936-938.
文章来源:江丹丹.超声造影与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周围型肺肿物良恶性的价值探讨[J].黑龙江医药,2024,37(03):650-652.
分享:
常规轴位二维CT和(digitalradiography,DR)检查是踝关节扭伤的最常用检查方法,但两者均存在骨碎片及骨折显示不完整、显示空间立体感不强、漏诊率较高等问题,使得外科医生在阅片时难以进行准确判断[2]。DR检查是数字化X线摄影,可清晰获取机体组织结构和形态,易发现病变。
2025-02-07孤立性肺结节 (SPN) 是肺部影像学检查中常见的病变之一,通常通过胸部 X 光或 CT 影像发现。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等特征,医生需要进一步评估其良恶性,以便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然而,传统的单期 CT扫描在评估 SPN 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漏诊,影响患者的预后。
2025-01-28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特征是在睡眠期间上呼吸道完全或部分塌陷的反复发作,导致氧饱和度下降和/或觉醒。它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有关,但对胸主动脉大小的影响仍然颇具争议。先前已报道睡眠呼吸暂停症严重程度与主动脉瘤(AA)大小之间存在正相关;然而,这些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发现不一致。
2025-01-15研究发现,该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基因突变患者约有50%~70%[2]。本病多发于儿童群体,男性患儿居多,可导致全身性错构瘤样发育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为药物(mTOR抑制剂、抗癫痫药物等)、手术治疗,部分患儿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治疗无效后可转为手术治疗,以达到预期疗效。
2025-01-15随着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CT设备的逐渐完善, CT检查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相较于X线片而言,CT检查可 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从而为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1-2]。然 而,CT检查过程中可能存在明显的电离辐射,相关研究发现,CT 辐射剂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扫描图像的质量,甚至会影响患者患 癌风险[3]。
2024-12-26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lung biopsy, PLB)是一种高度精准的微创技术。由于该技术拥有高准确性、实时监控和适应性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肺部病变的诊断,尤其在不适合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中。多项研究显示,该技术的总体活检成功率高达90%~95%。与传统的X线或超声引导相比,能在更深层次的病变上获得更高的取样成功率和更低的假阴性率。
2024-12-16CT增强扫描检查是临床常用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临床极高的诊断价值,可明确病灶病变情况,有助于对诊疗产生指导性的作用。但由于检查的环境相对封闭,由此极易诱发患者因为检查环境密闭所产生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检查效果。因此,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在接受检查前保持平静的心态,减少焦虑和恐惧,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2024-12-16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将CT作为胃癌术前评估的常用无创性检查[4],CT可以观察胃癌原发灶范围及周围淋巴结大小、形状及强化特点,但对淋巴结的定性价值有限。能谱CT成像利用物质分离技术和单能量成像,可以对病变组织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使CT成像从宏观形态学进入微观定量研究领域[5]。
2024-12-11随着国内耳内镜手术的不断推广,耳内镜下中耳手术技术越发成熟,应用也更为广泛,已逐步替代显微镜,成为耳外科常用手术方式。相对于显微镜,耳内镜手术具有广角视野并可抵近观察等特点,但也受单手操作及镜头易受血雾污染等影响。同时,外耳道作为耳内镜手术的唯一通道,更为弯曲及狭窄的外耳道对于初学者而言仍具挑战。
2024-12-10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36种肿瘤中发病率位列第二,死亡率位列第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最常见亚型,占肺癌的80%~85%。对于手术指征缺失的患者,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SBRT)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法之一。
2024-12-04人气:6957
人气:6782
人气:6611
人气:5922
人气:549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CT理论与应用研究
期刊人气:1592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4140
国内刊号:11-3017/P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923
影响因子:1.022
影响因子:1.831
影响因子:0.793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