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重要组成部分,含义广泛,是以食品科学和工程科学为基础,侧重研究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食品的加工贮藏与食品安全卫生的学科。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为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的飞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截至2008年,全国已有208所高校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批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走向社会,这无疑为保证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上了一道保险。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必将为大众的食品安全带来更多的益处。可见,基于目前我国的食品行业发展情况,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作用与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具有积极意义。
1、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作用
1.1 保障食品安全
目前我国人民已经不为吃饱而发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逐渐备受人们的关注: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在食品中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不重视营养的摄入,使得亚健康状态人群日益扩大。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迈出的坚实的一步。
1.2 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和食品工业及农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食品工业发展中,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在传统食品学科中,可不断提高生产企业效能,为企业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在农业发展方面,为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驱动农业经济增长,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推动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3 输出专业人才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工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快速发展的食品行业对食品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幅度提高。当前众多高校都增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以培养出大量优质人才,该专业与其他专业共同合作,促进食品加工业的发展[1]。专业人才的大量输出,可适应居民食物结构变化,改造传统的食品生产方式,实现食品深加工、新产品开发,提高食品质量,减少营养损失,为人们提供大量经济、安全、高质量的食品。
2、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景
2.1 与其他学科优势互补
正所谓:独木不成林,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虽然优势很多,但是一味进行单一学科的发展,不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在学科自身发展上看,很多技术性难题需要利用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进行攻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及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能加快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广,形成并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体系,保障民生问题的同时,为打造民族特色名牌和出口产品创造更多机遇。
2.2 培养专业人才,解决资源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但是仍有部分地区处于贫困装填,国际上很多国家也面临着资源匮乏的情况,如何更好地解决资源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我国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目前将目标定为每667m2产1200kg,获颁授“共和国勋章”后,第二天又和往日一样在去田里看水稻的长势情况。我国需要像袁隆平这样的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不断发展,需要大量培养该方面的人才,结合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战略要求,不断研发、创新出更多的先进技术。
2.3 理论和科研结合
我国重视产学研相结合,在国家大力倡导“五位一体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面对产业和行业发展不景气的现状,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产学研相结合已经刻不容缓。需要充分扶持各高校进行项目研究,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将优秀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食品产业的全方位立体式发展。
3、结语
作为从1998年开始设立的专业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还处于孩童时期,而如今这个孩子在逐渐长大,他的未来像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正因为有了它的发展,人民的饮食安全有了保障。而它在发展的路上也存在着不足,应积极汲取国内外相关的优秀经验技术,提倡创新精神,增强学科自身内驱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一棵“常青树”,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赫桂丹,陈珊珊,石晶.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88-89.
邓立倩.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作用与前景分析[J].现代食品,2019,(21):32-33.DOI:10.16736/j.cnki.cn41-1434/ts.2019.21.010.
分享:
在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中通风系统的稳定工作是防治瓦斯爆炸、窒息、煤尘及煤自燃事故的前提条件,可以大幅提高矿井的防灾减灾的能力。因此,实时掌控煤矿井下通风网络的运行状态,监测不同用风位置处的风压趋势,从而根据风压规律判断矿井整个通风网络是否处于稳定安全状态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中之重。
2024-09-02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加大,煤层间瓦斯涌出及采空区遗煤增多,上隅角瓦斯含量不断增大,普通钻孔抽采等技术已无法满足大采高、高强度的开采需求及安全要求[8,9]。因此,设计出一种上隅角插(埋)管辅助高位定向钻孔的综合瓦斯抽采方法在工作面实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10],保证开采安全。
2024-06-12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会给当地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周边地区长期缺水。由于煤炭的持续开采,地下水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地下水破坏范围逐渐从浅层储水向深层甚至裂隙水发展,导致周边地区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且地下采空区面积也在不断增加,造成地面沉陷,农田、林地等被破坏,矿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1]。
2024-06-12岩巷掘进工作面粉尘治理是煤矿的一大难题,由于岩巷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且粉尘粒径较小,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岩石粉尘环境中很可能会导致煤炭工人得矽肺病。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岩巷掘进时粉尘质量浓度,保障井下作业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1,2]。
2024-06-12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电气火灾约占火灾总数的28.4%,且超过50%的电气火灾由电线、电缆燃烧导致[1]。随着社会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连接至电气线路中,生活用电不规范、电气线路私拉乱接等问题,可能引起电气线路过负荷、过电压、短路等故障,导致导线内部金属线芯过电流发热[2]。建筑电气线路多为双芯或三芯铜导线,如果此类导线发生过电流故障,线芯产生的高温会使绝缘层发生热解,绝缘能力降低,可能导致零线和相线之间持续击穿放电,引燃绝缘热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造成火灾事故。
2024-06-06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电网结构的日益复杂,电缆系统的敷设速度加快、密度加大,从而带来显著的火灾风险。因此,如何在火灾情景下实现综合管廊电缆火灾风险的动态预测,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1,2]。电缆火灾一旦发生,不仅会导致大量电缆和设备的损坏,而且修复困难,极易引发城市电力系统的瘫痪,对城市的生命线等重要基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
2024-06-03煤自燃火灾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五大灾害之一,采空区自燃火灾占煤矿内因火灾的60%以上[1],地面钻井抽采采空区瓦斯会使得采空区漏风增加,使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发生变化,加大了采空区煤自燃的危险性[2,3,4]。针对抽采瓦斯对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的研究及应用,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罗新荣等[5]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地面钻井、埋管抽采、高抽巷抽采等不同抽采方案下采空区的漏风流场与温度场分布情况。
2024-05-21对于多数破碎高价值的难采矿体而言,为克服作业空间稳固性差、暴露时间短、支护效果不佳、作业安全风险高等难题,常采用构筑人工假顶来重构井下采矿作业环境[1],作业人员在人工构建的高强度假顶下施工,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但随着采矿生产作业的持续进行,爆炸应力波频繁地扰动人工假顶,爆破作用对人工假顶的累计损伤也逐渐增加,人工假顶的稳固性、可靠性随爆破作业循环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2024-05-20目前,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检测方法有焦磷酸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X线衍射法[4],其中,焦磷酸法由于操作简单、药剂成本低、测试效率高等优点,在测定游离性二氧化硅含量时经常采用。《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标准规定了样品采集、加热、酸洗、过滤和称重的标准工作流程,给出了相关参数要求。
2024-03-05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产量不断增加,煤矿行业的职业卫生问题日益凸显。有研究[1]表明,井工煤矿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浓度>100 mg/m3,而且这还是在防尘措施正常开启的情况下的检测结果。而从煤矿收集到的煤矿自测总粉尘浓度可达到2 000~3 000 mg/m3[1]。为了达到降尘的目的,煤矿井下多采用喷雾降尘的防尘措施,这就导致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相对湿度在80.0%~95.0%,为高气湿的环境[2]。
2024-03-05人气:3982
人气:3190
人气:3151
人气:2125
人气:196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
期刊人气:3896
主管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北京一轻研究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工业
国际刊号:1002-0306
国内刊号:11-1759/TS
邮发代号:2-399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364
影响因子:1.21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37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