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进程加快,对作为农机化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和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措施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如何适应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和农机安全生产的要求,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本文系统阐述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全面分析当前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水平、助力农机化转型升级。
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是做好农机安全工作的重要措施,是预防农机事故发生的一种“软”对策,社会性强、涉及面广[1],无论是在传播农机安全文化、培育浓厚安全生产氛围方面,还是在提高农机从业人员安全及风险防范意识、自觉规范安全行为方面都是其他工作不能替代的[2]。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机化转型升级进程加快,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发展程度大幅度提高,对农机安全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助力农机化转型升级基础性工作和做好农机安全工作重要措施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3],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工作方向,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依靠创新破解新难题,以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全面深入开展,适应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和农机安全生产的要求[1]。
1、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农机安全生产活动范围是由“人-机-环境”构成的农业生产系统[1],因此“人”“机”“环境”是主要的农机安全影响因素。“环境”即转移、作业环境及天气状况,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易改变;“机”即农业机械,可通过维护保养和维修改造来改善其安全技术状况,但正常情况下改善幅度有限;况且环境和农业机械是无意识的,而“人”即农机从业人员,是有意识的、主动的,并且农业机械是由人来使用操作的、环境信息也是由人来处理的,因此,“人”是农机安全生产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关键和核心。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就是要创造浓烈的安全生产氛围和形成良性的“人-机-环境”关系,以“软”的对策影响和抑制农机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1],达到消除和减少人为事故发生的目的。
1.1提高安全素质
通过行之有效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让所有农机安全生产参与者,在一系列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中受到安全教育、解决需要解决的安全使用与技术方面的问题,提高安全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安全使用技能、安全应急和自救互救能力,从知安全、讲安全到会安全[3],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发挥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安全宣传教育可有效弥补安全管理“硬”手段上难以彻底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先天不足[1]。
1.2培育安全生产氛围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发展程度大幅度提高,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经营条件,而且还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了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但也带来了不少农机事故隐患。如何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引导广大农机从业人员参与农机安全教育活动,可扩大宣传教育成效和影响力,营造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在行业内部和农村的社会认知度;通过行之有效的安全宣传易得到相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参与。因此,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农机安全的重视,形成全社会重视农机安全、支持农机安全的良好氛围[3]。
1.3提升职业技能
人才是农业机械化事业安全发展的根本,特别是在当前农机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因此农机安全生产,必须优先实施人才发展战略。通过强化教育培训,进一步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积聚社会力量,“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农业机械化人才培训[4],满足农机从业人员对农机化技术的需求,针对性地解决农机从业人员遇到的安全使用与技术方面的问题,提升职业技能,致力于培养致富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示范效应强、安全素质高的新型、有理想的职业农民[3],为农业机械化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当前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机制不健全
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和共同参与的基础性系统工程[5]。但从现实情况看,不少地方封闭式传统思维方式根深蒂固,不能开放式积聚宣传教育各种资源、形成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大格局[6],不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不主动加强与公安交通管理、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保险、广播电视等部门及有关行业协会的密切合作,也不愿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坚持惯性思维、喜欢单打独斗,农机安全宣传教育联合机制未建立,宣传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2.2实效不明显
全国农机事故情况通报[7],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中:2016-2019年涉及无牌行驶的分别占58.2%、54.4%、53.2%和56%;涉及无证驾驶的分别占43.5%、31.2%、24.8%和37%。由此看出,近年来,上道路行驶拖拉机的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无牌行驶和无证驾驶等违法违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这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农机安全教育缺失问题,说明不少地方安全宣传教育流于形式,在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上缺乏创新,以至于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实效不明显。
2.3缺乏针对性
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应以安全科学理论为基础,把握农机安全生产规律,掌握农机使用操作人员的心理特征[4],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卓有成效地发挥作用。而在现实宣传教育活动中,方法一律是设站点、发材料、观图像和上安全课等无针对性的老办法[5],难免让受教育者感到单调和乏味;不考虑宣传教育对象的文化程度、年龄大小和不同需求等因素,均采用同一方式方法和措施,严重缺乏针对性。
2.4投入不足
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是一项广泛性、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是需要长期投入而短时间内难以见到明显社会效果的工作。近年来的农业综合执法改革,不少地方已撤销或合并了农机管理部门、农机监理机构,总体上职能被弱化、工作被边缘化,资金上对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少,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出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综合形势分析判断,这种现状目前很难改变。
2.5人员老化
由于工作不是重点、热点,多年来编制不增甚至被削减,导致作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主力军的农机监理队伍,长期无法补充新鲜血液,人员老化严重,新知识、新技术、新意识缺乏,严重影响了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实效。淮南市有农机安全监理机构4个,农机监理人员39名,由于长期不予增编、自然减员空编被强行消减,以至于近20年来全市未公开招聘监理人员;在现有的监理人员中,1970年底以前出生的占36%、1980年底以前出生的占61%,年龄最小的已近40周岁,监理人员老化、断层非常明显,这种状况在安徽省基层农机监理队伍中普遍存在。
3、新形势下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
3.1依靠机制形成有效合力
农机安全监管部门要准确把握当前行业内外形势发展的深刻变化,积极制定适合本地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特点的宣传教育方案和保障措施,发挥农机安全宣传教育主力军的作用,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以开放式工作思路积聚宣传教育各种有效资源,以大宣传、大格局工作思维,建立全社会参与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机制,形成有效合力。
3.1.1借助新闻媒体平台
利用新闻媒体定时、快捷、灵活、可重复播放和覆盖范围广的特点,通过新闻、专题、系列、跟踪等报道,及时、有效地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近年来,淮南市农机安全监管部门,积极与市广播电视台“田野四季风”栏目合作,每年摄制并播放“平安农机”创建和应急演练专题片,有力促进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宣传;定期走进淮南新闻综合广播《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直播间,宣传安全生产知识、热线互动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效果非常好。
3.1.2借助学校教育平台
在乡村中小学校创设农机安全知识宣传板报,定期给学生讲解农机安全知识,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争取每个中小学生影响、监督、说服自己的亲人和周围的农机从业人员安全使用操作农业机械。淮南市辖凤台县农机监理站结合“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每年安排业务骨干定期到乡村小学传授农机安全知识,受到师生欢迎。
3.1.3发挥基层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网络作用
制定切合实际的“农机安全宣传进农村”活动计划,积极争取乡镇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充分发挥乡镇的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直接面对农机从业人员的优势,全面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6]。
3.1.4强化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联合宣传
积极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沟通与协作,利用他们日常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优势,在重点时段、重点路段,派员参与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变型拖拉机驾驶员进行现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3.2依靠创新提高宣传教育实效
3.2.1创新方法
充分利用培训讲授、媒体宣传、宣传板报、安全读物、知识竞赛、咨询活动、警示教育等方法,注重突出重点与实效,全面做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为适应农机安全生产的新形势、新要求,应创新宣传教育方法,通过组织参加应急实战演练、现场观摩等,提高农机从业人员事故应急防范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举办、组织参加行业技能大赛,带动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安全素质普遍提高。
3.2.2创新方式
在充分发挥农机安全宣传教育传统手段作用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的宣传材料与媒体,提高宣传教育成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具有农机行业特色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8];积极开展“送安全服务下乡”,实现零距离、面对面交流和宣传教育,现场解决农机从业人员遇到的安全使用与技术方面的问题,产生良性互动效果。
3.3依靠人才促进安全与发展
实践证明,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技术和文化素质,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安全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农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全面提高,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农机事故发生。因此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切实开展农机人才教育培训,重点培养农机化管理、技术和服务人员,培养造就一批职业技能高、致富能力强、有安全意识的新生代农机实用人才队伍[8],保持良好的农机安全作业秩序,促进农业机械化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3.4依靠尽责解决面临问题
安全责任重大,担当才有作为,面对农机安全生产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以及系统内普遍存在且目前难以改变的投入不足、人员老化的现实,坚持问题导向,履职尽责,充分整合和利用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各种资源,积极联合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企业、行业协会等搭建广泛的农机安全使用技术宣传服务平台并设法覆盖到每位农机从业人员,强化线上宣传培训;积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农机保险补贴、农机报废更新等有关支持政策[6],引导广大农机从业人员、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解决多种不利因素导致当前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2]孟凡华.新形势下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16+27.
[3]农业农村部.张兴旺司长和刘恒新站长在全国农机安全监理改革创新工作会上的讲话[EB/OL].
[4]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农机安全监理[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5]穆易,晓雨.进—步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J].中国农机监理,2018(2):12-13.
文章来源:高杨.新形势下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研究[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33(05):55-57.
分享:
在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中通风系统的稳定工作是防治瓦斯爆炸、窒息、煤尘及煤自燃事故的前提条件,可以大幅提高矿井的防灾减灾的能力。因此,实时掌控煤矿井下通风网络的运行状态,监测不同用风位置处的风压趋势,从而根据风压规律判断矿井整个通风网络是否处于稳定安全状态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中之重。
2024-09-02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加大,煤层间瓦斯涌出及采空区遗煤增多,上隅角瓦斯含量不断增大,普通钻孔抽采等技术已无法满足大采高、高强度的开采需求及安全要求[8,9]。因此,设计出一种上隅角插(埋)管辅助高位定向钻孔的综合瓦斯抽采方法在工作面实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10],保证开采安全。
2024-06-12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会给当地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周边地区长期缺水。由于煤炭的持续开采,地下水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地下水破坏范围逐渐从浅层储水向深层甚至裂隙水发展,导致周边地区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且地下采空区面积也在不断增加,造成地面沉陷,农田、林地等被破坏,矿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1]。
2024-06-12岩巷掘进工作面粉尘治理是煤矿的一大难题,由于岩巷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且粉尘粒径较小,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岩石粉尘环境中很可能会导致煤炭工人得矽肺病。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岩巷掘进时粉尘质量浓度,保障井下作业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1,2]。
2024-06-12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电气火灾约占火灾总数的28.4%,且超过50%的电气火灾由电线、电缆燃烧导致[1]。随着社会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连接至电气线路中,生活用电不规范、电气线路私拉乱接等问题,可能引起电气线路过负荷、过电压、短路等故障,导致导线内部金属线芯过电流发热[2]。建筑电气线路多为双芯或三芯铜导线,如果此类导线发生过电流故障,线芯产生的高温会使绝缘层发生热解,绝缘能力降低,可能导致零线和相线之间持续击穿放电,引燃绝缘热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造成火灾事故。
2024-06-06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电网结构的日益复杂,电缆系统的敷设速度加快、密度加大,从而带来显著的火灾风险。因此,如何在火灾情景下实现综合管廊电缆火灾风险的动态预测,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1,2]。电缆火灾一旦发生,不仅会导致大量电缆和设备的损坏,而且修复困难,极易引发城市电力系统的瘫痪,对城市的生命线等重要基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
2024-06-03煤自燃火灾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五大灾害之一,采空区自燃火灾占煤矿内因火灾的60%以上[1],地面钻井抽采采空区瓦斯会使得采空区漏风增加,使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发生变化,加大了采空区煤自燃的危险性[2,3,4]。针对抽采瓦斯对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的研究及应用,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罗新荣等[5]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地面钻井、埋管抽采、高抽巷抽采等不同抽采方案下采空区的漏风流场与温度场分布情况。
2024-05-21对于多数破碎高价值的难采矿体而言,为克服作业空间稳固性差、暴露时间短、支护效果不佳、作业安全风险高等难题,常采用构筑人工假顶来重构井下采矿作业环境[1],作业人员在人工构建的高强度假顶下施工,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但随着采矿生产作业的持续进行,爆炸应力波频繁地扰动人工假顶,爆破作用对人工假顶的累计损伤也逐渐增加,人工假顶的稳固性、可靠性随爆破作业循环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2024-05-20目前,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检测方法有焦磷酸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X线衍射法[4],其中,焦磷酸法由于操作简单、药剂成本低、测试效率高等优点,在测定游离性二氧化硅含量时经常采用。《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标准规定了样品采集、加热、酸洗、过滤和称重的标准工作流程,给出了相关参数要求。
2024-03-05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产量不断增加,煤矿行业的职业卫生问题日益凸显。有研究[1]表明,井工煤矿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浓度>100 mg/m3,而且这还是在防尘措施正常开启的情况下的检测结果。而从煤矿收集到的煤矿自测总粉尘浓度可达到2 000~3 000 mg/m3[1]。为了达到降尘的目的,煤矿井下多采用喷雾降尘的防尘措施,这就导致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相对湿度在80.0%~95.0%,为高气湿的环境[2]。
2024-03-05人气:6684
人气:6542
人气:5717
人气:5431
人气:461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动力工程学报
期刊人气:2593
主管单位:上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科技
国际刊号:1674-7607
国内刊号:31-2041/TK
邮发代号:4-301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314
影响因子:0.446
影响因子:0.197
影响因子:0.244
影响因子:0.28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