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针对我国的船舶建造工业而言,造船技术和造船厂是相互关联且密不可分的,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性,对船舶建造和船厂工程工艺在实际造船业中的运用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船舶工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船舶建造定义
在我国船舶建造行业中,造船技术和造船厂工程技术所属范畴并不相同,但他们的共识是如何建造船舶。船舶建造工艺侧重于设计、建造和管理,而船厂工艺则侧重于技术船舶建造的保证条件和实现方法。船舶建造工艺和船厂工程工艺皆将建造船舶作为第一重点,由此看来,二者具有相当大的关联性。
2、船舶建造技术概述和造船厂工程技术
2.1 船舶建造技术
船舶建造可以概括为船舶建造技艺和方法。是一个基于设计合同、船厂技术条件和建造管理制度以及确定船舶建造方案的整个过程。船舶施工的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船舶建造创意。造船厂的科学技术支持、造船厂的生产监督制度等诸多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巨大影响。船舶建造创意是为了解决建造什么类型和形式的船舶的问题。在船舶建造的整个过程中与船舶成品有关的所有有关资料都与产品创意相关。船舶建造创意是确定建造方案的前提。船舶的建造模式、钢板数据、截面尺寸、总装配能力、零件组装的模式等都以船舶建造工厂的制造技术为前提,这是船舶建造技术的关键。
2.2 船厂工程技术
船厂工程技术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其研究对象也相当庞大。它制定了船舶建造的一般流程,还根据各种影响因素的属性,包括地理因素、船舶建造功能策略、造船厂技术配备以及船厂价值等个别因素,造船厂工程技术的主要投入因素可分为三个方面: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基本技术包括交通环境、外在环境、现实情况以及船厂配套技术等。关键技术则包含了造船生产计划、船舶细节数据、船舶制造技术等。造船厂工艺技术中的生产量、厂房主要尺寸、承受重量、生产设备技术、工艺、能源供应等分析与船舶直接相关生产方案、主要数据、船舶建造技术等。核心条件则包括了造船厂的位置,建造过程、建造数据、建造目标等。与厂房科学技术、设备的配套能力,造船技术与造船厂工程技术的关系都有相互影响,如造船生产效率指标、造船模式等,是船舶设计的纲领性条件。
3、船舶建造工艺与船厂工程工艺的关联性及相互影响
3.1 造船技术与造船厂工程技术的关系,是指事物之间因为逻辑关系而形成的非主观关系。造船技术与造船厂工程技术也相互制衡,在造船活动中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在船舶建造工业中,船舶最后成品的形成关系到初始材料及工作设备的供应、创意设计、建造和管理、造船厂生产设备等因素。船厂生产设施状况属于船厂工程技术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船厂工程技术的数据计算确定。船舶建造技术和船厂工程技术在船舶建造在最终成品的实现过程中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船舶的建造细节来看,不同的船厂在建造相同类型的船只时,所采用的船舶建造技术并不完全一样。
例如:在同一工艺和技术条件相同情况下,如果建造同一艘8.5万吨级集装箱,A厂采用25万吨斜泊位,配备了200t门座起重机。B厂采用35万吨级码头,配备230吨吊机。那么,由于分段装配能力、装配和装载过程、施工周期等装配条件的不同,两家船厂必然会有所不同。由此看来,船舶建造技术和造船厂工程技术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
3.2 从船舶建造技术与造船厂工程技术的相关性来看,船舶建造技术与造船厂工程技术的相互作用。最终得出一个基本论断:船舶建造技术和造船厂工程技术是船舶建造活动中相互影响的直接和间接因素。船舶建造模式和船厂工艺定位模式是组织造船生产的基本条件和方法,反映了船造船过程中船厂的战略经营模式,是船舶建造技术的重要因素。根据不同建造模式的操作过程,不同类型船厂的内部构造和因素,不同的造船模式决定了不同的船舶建造工艺制作过程。整体造船技艺和分点制造工艺沿袭于传统造船厂,分体制造船工艺和现代造船厂模式相吻合。由此可见,船厂的发展方向取决于不同的造船模式。
例如,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造船模式已经完成从传统建造模式向现代制造模式的转变。从老旧造船厂的技术提升都可以看出,传统建造方式的没落以及现代建造模式的崛起。但因为受基地规模小、成立年代较早、科学技术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边缘的地方中小造船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总装造船的生产模式,内部组织构造依旧保持专业化或系统化的垂直生产体系。造船模式并没有完全从传统建造模式转化成现代造船模式,有些地区的中小型船厂仍处于人工劳动型的整体造船模式。
造船厂生产功能的设置和船舶成类型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对于不同的船舶建造类型,船舶建造技术的原理也有着很大差异。例如,从船舶建造的原材料来看,钢材料和铝材船体一般选择直接焊接,而对于玻璃钢船体则一般选择手工粘贴、喷涂、拉挤成型的制造工艺。从船只使用的角度来看,散货船、油轮和集装箱的主要使用部分是船体部分。不同的船舶类型在使用方面也有不同的难点,液化气船的最大困难是货舱的围堵系统,客船和游轮的工艺难点则集中在内舾装部分。造船厂生产数据的设置是船厂主要研究对象。典型的传统船厂在生产数据的设置上因为着重强调功能性和综合性,可以说几乎是“万能”的。
现代造船厂在设置生产数据时会建造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工作车间,强调总体装载和综合造船,尽量将船舶细分,使用组技术进行分解、专业化作业。今后,船厂将建立以细化产品为主要工作方式的生产体系,以模块化建设、远程协同为主要特征。主要生产功能只需要保存组装和发射设施。从造船厂整体模式转化的角度来看,不同的船型是形成不同的船舶建造工艺的主要因素。细节化的生产原模式应用于工艺实施,设置车间、场地等具体生产操作上。如在钢船建造中,将材料分配、加工、配置、焊接等主要生产功能细分;玻璃钢船舶生产过程中建立以玻璃钢生产为主线的模式;大型天然气液化汽船的建造,除具备常规造船设施配备外,还应具备低温管道加工泵塔组装、保温层施工、保温材料储存等特殊生产功能。由此可见,不同船型的建造应该配备不同的生产功能设置。另一方面,造船厂生产功能的构成也是影响和制约造船厂的船型建设的因素之一。
4、船舶建造技术与造船厂工程技术相关性在我国船舶工业中的实际应用
船舶建造技术与造船厂工程技术的相互关系和一体性已经体现在建造工程实践中。无论是船舶建造工艺还是造船厂的总体类型和对船舶的改造,船舶建造技术与造船厂工程技术之间的关联都得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应用,二者的关联性体现在建造工艺策略、船舶的数据参数和具体实施方案的成型上。
4.1 造船工艺技术与船厂规划设计相互关联。在新建船厂的建造工艺中,生产方案、功能要求、生产设定工艺、生产量、车间或船厂建造面积、起重量、主要工艺设备配置等均与产品施工工艺要求及船型等产品资料有关。施工时间、工艺流程、施工纲领、材料总量、技术规划等有关数据也与造船工艺技术密不可分。
从产品施工工艺、工艺特点及产品具体数据研究角度着手,将功能化的船舶建造技艺应用到产品生产的整体过程中,使船舶的总体布置、建造面积、承重能力、技术设备、施工整体实施过程以及主要产量都满足本项目产品建设的工艺特点和工艺要求,确保新建船厂在现代化生产模式中满足船舶建造的基本要求。现代化造船厂的整体规划对造船厂工程技术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船厂工程工艺设计中,生产方案、生产功能要求、生产布置及工艺、生产量、生产场地面积、承重能力以及重要的工艺设施配件等均与产品施工工艺要求及船型等产品资料有关。
4.2 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造船厂生产功能制造的定位是集体化成品制造。其重要条件是以发展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为主要方向,建立船体、舾装、涂装一体化的区域综合施工模式。在未来,敏捷制造将是功能再造的发展方向。关键是以科技智能为主要方向,建立工艺设计、船舶制作、船厂经营整体化的生产方向,实现动态化经营、真实化建造过程、模块化建设等生产功能体系。
从传统船舶建造向现代船舶建造模式转化过程中,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从整体建造到细化功能区的转变。目前正从现代分体制造向未来敏捷建造法转变。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变化都促进了造船技术的改革,也促进了造船厂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例如,船舶焊接技术的引入,促进了从整体建造到细化功能区的转变,使得造船厂在整体数据的设置上考虑到不同类型船体在建造过程中的不同。而此类技术的革新,使得造船厂将生产功能分别向两个方向发展,形成了零件车间、整体车间等制作场地布局。
5、结束语
分析船舶建造工艺与船厂工程工艺在实际操作中的关联性对变革船厂生产功能模式和创新造船技术有巨大的积极影响。从船舶建造整体发展趋势来看,船舶建造工艺与船厂工艺之间存在的关联因素能更好的实现从传统造船技术到现代造船技术的转变。从实践的角度看,船舶建造工艺与船厂工程工艺的相互影响带来的造船技术创新能够加大造船厂实际产量,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王国强,盛振邦.船舶推进[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2]募学廉,伍稷芳.现代造船业的发展,1986,1:16-20.
[3]冯明奎.造船技术的革新在边缘地区的运用[J].浙江水产学院学报,1997,16(3):209-213.
[4]陶冶,贾复,陈龙.集装箱和货船的技术发展与运用[J].水产科学,1999,18(6):30-33.
[5]盛振邦,刘应中.船舶原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6]陈宏宇.船舶建造过程中重量重心控制方法[J].内燃机与配件,2019(04):180-181.
容琼.船舶建造工艺与船厂工程工艺的关联性[J].内燃机与配件,2019,(22):168-169.
分享:
《中国海洋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重要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目前,我国尚处于探索和开发海洋的初步阶段,一场以开发海洋为标志的“蓝色革命”正在全球兴起,加快海洋强国建设,提升海洋开发面临国际争端的应对能力,确保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稳健航行成为当务之急[1]。
2025-02-07水下导航系统是水下航行器航行的直接保障,能够为水下航行器提供位置、航向、深度、速度和姿态等信息,以保障航行器的安全航行、作战或作业。航行器导航系统技术在军事、民用、宇宙空间等领域应用广阔,是智能学院研究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原理性知识,国内已对其展开教学资源建设[2]。
2025-02-07目前大部分测量单位都没有自有大型船只,多波束作业时,通常是雇用当地交通船、渔船等,或者采用船舷外安装,舷外安装必须装在船上牢固及不活动的部位,安装位置远离发动机等噪音源。安装杆要尽量靠近近水线的地方,而且安装多波束时船上至少需要4名工作人员进行安装和拆卸作业,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大打折扣。
2024-09-29“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作为大四电子信息专业课,是大连海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特色专业课,主要讲述船舶之间通信及自动识别的关键技术,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交通运输业尤其是航运领域的有力后备军。
2024-08-21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日益攀增,海上风电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然而,海上风电运维技术落后、运维费用高昂等因素成为限制海上风电开发规模的主因之一[1]。因此,开展海上风电运维船路径排程优化及运维船多个运维点的路径规划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2024-08-05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进一步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拓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各高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逐步建立创新创业办公室和创新创业学院。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大学教学中已经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
2024-07-18目前路径规划按照对环境信息的掌握程度可分为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3]。全局路径规划就是在给定的空间内根据规划目标和任务要求找到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径。大量的文献将全局路径规划描述为一个单目标优化问题,规划的目标分别为路径长度、能耗、路径平滑度、安全性等。龙洋等[4]以路径长度为适应性函数,采用混合细菌觅食算法搜索USV的最短路径。LEE等[5]提出一种考虑环境影响和航向角的最优路径规划算法,目标是找到一条能耗最少的路径。
2023-12-292006—2013年的事故统计显示,2.5公里思贤滘河段发生事故占68公里东平水道所比重达69%[1]。2010—2019年全球总共发生了39起173名海员遇难散货船舶致命事故,2021年1—3月,涉及万载重吨以上的散货船事故有53起。传统的船舶管理系统明显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刻不容缓。
2023-10-07利用某海域一处沉船探测与清障探测的多波束扫测数据和海洋磁力探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各探测手段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为了有效评估沉船清障工作的完成情况,高精度海洋磁力探测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段,侧扫声呐探测和多波束扫测都有各自较强的局限性。最后简单介绍了高精度磁力探测的方法,并初步探讨了目前实现高精度磁力探测所需解决的问题及未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2021-12-08本文通过对电机定子结构进行优化,提高电机减振降噪性能。以电机定子的厚度及内槽数量、外槽宽度为设计变量,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求解计算了不同参数的设计变量下电机定子的位移、应力、应变云图,固有频率等,并且进行谐响应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设计参数与分析结果的近似函数方程,根据所得方程求解最优参数。
2021-09-07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船舶工程
期刊人气:4057
主管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工业
国际刊号:1000-6982
国内刊号:31-1281/U
邮发代号:4-251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730
影响因子:0.15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