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交通要素采集编辑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根据公路、铁路、地铁等要素的空间立体关系人工判断补充采集和修正交通顶层线(ROLEL),存在较大编辑工作量。本文从分析交通顶层线采集要求和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具体情况入手,研究基于计算机程序自动处理方法,实现批量编辑工具开发与应用。
123
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为城市规划以及建设提供指导与分析。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城市三维建模工作中的应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三维建模应用中,主要包括了数据管理、处理分析、采集等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在工作领域上提升了工作效率,其中生产成本低。
245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县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不断升级完善。遥感影像数据以其真实直观的特点,在资源监测、集成展示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今后的数字城市建设中,实现DOM数据“实时化获取、自动化处理、智能化服务”的全流程、标准化应用模式实践,将是未来DOM生产研究的主要方向。
211
本项目在生产前期已经充分考虑该区域的特殊性与困难性,由此定制可行的外业控制测量计划,并根据点位分布情况及项目整体精度要求,采取像素工厂稀少控制、利用大地高加密并基于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转换生产DEM的流程,产品精度可靠,成果精度满足项目需求,生产方案可为类似区域、相似项目的开展提供借鉴。
441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航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无人机在地质灾害应急测绘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2010年以来,黑龙江省测绘主管部门加大了对无人机航测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在应急测绘方面。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对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项目进行批复,为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配备了彩虹-4型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
392
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涉及国家政治、军事机密,一旦泄露将会对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1]。测绘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成果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测绘成果社会化应用的需求也愈发迫切,保密与应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470
测绘制图产品是一种对基础地理信息最具认知功效的表达载体,在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各类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基础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减少地形图制图中的重复工作,有效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多个省份对制图与基础数据库数据一体化技术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进行数据建库生产时兼顾地图制图[1,2]。
200
不管是准动态定位还是静态定位,在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很难实现结算定位结果,并且对观测数据无法进行检验审核,这在较大程度上很难确保观测数据质量,常常需要返工进行重复测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GPS测量工作效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为此,本文主要分析GPS-RTK技术在三维物探放线中的优缺点。
403
机载倾斜三维航摄和机载激光雷达扫描等先进技术在国内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本文通过两种技术方式对一百多个村庄的实际测量,探索出了多个高效的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籍调查和测绘方案.采用机载倾斜三维航摄和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技术进行地籍图三维成图,相较于传统的解析法测量,可有效提高内外业测量的效率.
216
多年来各个城市越来越重视基础地理信息的建设、共享与应用,并逐年完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以南京为例,在数字城市基础数据建设方面,完成了地下管线普查、地名地址poi数据采集等工作,建立了城市地下管线数字化信息与动态维护平台等。
202
研究以山东省国土资源大数据上云系统建设实践为基础,深入剖析保障国土资源大数据高效运行体系和提高效率的关键技术。从国土资源大数据管理的功能设计、数据组织、硬件配置、拓扑结构4个方面创建了提高数据上云系统运行效率的方法体系,有效提高了数据显示、管理、查询、分析的速度和处理能力,为同类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178
在信息化技术发展以及自然资源机构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在《“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明确提出:须将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因此,自然资源机构也要通过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方式构建完善的、系统的自然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以达到全面提高自然资源数据管理水平[1]。
231
随着市县以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逐渐完成,“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基本建立,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国土规划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依赖大量的GIS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将规划全过程都纳入GIS平台,利用GIS强大工具和技术的应用,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数据的建立、空间规划编制、空间研究、平台建设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26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非接触性、快速、高密度的获取物体的三维点云,真实还原物体三维形态的新技术。本文结合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承担的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三维BIM建模项目,将多种手段获取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后处理,归一化到同一坐标系下进行三维可视化建模,对BIM建模中涉及的关键技术方法进行了重点探讨,最终搭建校园三维可视化信息平台。
218
一般情况下煤矿井下的巷道贯通测量主要采用经纬仪或者导线测量,但随着综采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矿井下巷道贯通距离不断增加,最远的已达到20km以上,因此传统的井下贯通测量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了操作流程繁琐、定位精度差的缺陷,无法满足长距离巷道贯通测量时的精度要求[1]。
185
影响因子:1.070
影响因子:1.057
影响因子:0.959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