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钙与氨甲环酸联合麦角新碱治疗对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5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一注射组(给予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治疗)和联合注射组(在单一注射组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与氨甲环酸注射液),各75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同时点(胎盘娩出即刻与分娩后2、24 h)出血量,分娩前与分娩12 h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血红蛋白(Hb)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注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注射组(98.67%vs. 89.33%,χ2=4.225,P=0.039)。联合注射组胎盘娩出即刻与分娩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单一注射组(P<0.01)。分娩12 h后,2组PT、APTT短于分娩前,Fib水平高于分娩前,Hb水平低于分娩前,且联合注射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单一注射组(P<0.01)。联合注射组与单一注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vs. 6.67%,χ2=0.132,P=0.716)。结论 葡萄糖酸钙与氨甲环酸联合麦角新碱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出血量,改善凝血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产后出血是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子宫肌瘤、子宫畸形、高龄等因素相关的严重分娩并发症[1-2]。产后出血会导致贫血、休克、多器官功能损伤等,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围产期保健意识的提高,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是临床医师研究的重点[3]。麦角新碱是一种缩宫素,可增强宫缩的频率和强度,帮助止血,预防产后出血[4]。但单一使用麦角新碱效果欠佳。氨甲环酸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达到止血的目的,主要用于治疗由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引起的各种出血,如妇产科手术后的出血、牙龈出血等。葡萄糖酸钙作为一种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药物,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葡萄糖酸钙与氨甲环酸用于产后出血可发挥协同作用,在增强子宫收缩控制出血的基础上,通过抗纤维蛋白溶解增强凝血效果[5]。现观察葡萄糖酸钙与氨甲环酸联合麦角新碱治疗对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注射组和单一注射组,各75例。联合注射组年龄22~36(28.32±6.78)岁;孕次1~3(1.46±1.63)次;体质量62~76(71.58±4.16)kg;孕周38~40(39.16±1.20)周。单一注射组年龄21~37(29.10±6.42)岁;孕次1~3(1.52±1.42)次;体质量64~75(70.46±4.08)kg;孕周38~40(39.07±1.13)周。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6]中相关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3)无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2)出血原因不明确或由其他严重疾病引起的产后出血者;(3)合并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4)研究期间接受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治疗者;(5)存在认知、语言交流或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6)恶性肿瘤患者。
1.3治疗方法
单一注射组给予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2 mg肌内注射,根据出血情况调整剂量,最大剂量≤2.0 mg。联合注射组在单一注射组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 g静脉注射;氨甲环酸注射液(海南通用康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 g静脉注射。
1.4观察指标与方法
(1)出血量:统计2组不同时点(胎盘娩出即刻与分娩后2、24 h)的出血量。(2)凝血功能指标及血红蛋白(Hb)水平:分别于分娩前及分娩12 h后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2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采用五分类血球仪检测Hb水平。(3)不良反应。
1.5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15 min后子宫收缩明显增强,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有效:治疗15 min后子宫收缩有所改善,出血有所减少或治疗30 min后,出血停止,患者生命体征无异常变化;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注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注射组(98.67%vs. 89.33%,χ2=4.225,P=0.039),见表1。
表1单一注射组与联合注射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不同时点出血量比较
联合注射组胎盘娩出即刻与分娩后2、24h出血量均少于单一注射组(P<0.01),见表2。
表2单一注射组与联合注射组不同时点出血量 比较
2.3凝血功能指标及Hb水平比较
分娩前,2组PT、APTT与Fib、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12h后,2组PT、APTT短于分娩前,Fib水平高于分娩前,Hb水平低于分娩前,且联合注射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单一注射组(P<0.01),见表3。
2.4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注射组与单一注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vs. 6.67%,χ2=0.132,P=0.716),见表4。
表4单一注射组与联合注射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讨 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7]。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产后出血约占全球孕产妇死亡总数的20%,尽管目前孕产妇健康保健水平有所提高,但产后出血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8-10]。因此,临床上不断优化治疗方案,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是治疗该并发症的关键。
目前,临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产后出血。氨甲环酸是一种抗纤溶药,通过与纤溶酶的活性位点结合,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减少纤维蛋白的分解,稳定已形成的血凝块,达到止血的效果;同时,氨甲环酸还能减少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进一步控制子宫出血[11]。在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中,如有产后出血史、巨大儿分娩、多胎妊娠、剖宫产等情况,氨甲环酸可预防性减少出血量。刘嘉燕等[12]研究显示,葡萄糖酸钙在产后出血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控制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葡萄糖酸钙可提高子宫平滑肌兴奋性,促进子宫收缩,从而减少出血。钙离子可促进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增强子宫的收缩力度,同时还参与血液凝固过程(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激活和纤维蛋白形成),促进血液凝固,从而控制出血。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注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注射组,不同时点出血量均少于单一注射组,提示葡萄糖酸钙与氨甲环酸联合麦角新碱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更佳。分析原因为,葡萄糖酸钙通过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有助于达到止血效果;氨甲环酸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稳定血凝块,预防再次出血;2种药物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可在多个环节上控制和预防产后出血。
在产后出血的治疗过程中,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控制出血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因此,Hb水平的监测对于产后出血的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分娩12h后,联合注射组Hb水平高于单一注射组,提示葡萄糖酸钙与氨甲环酸联合麦角新碱治疗可有效预防Hb丢失。凝血功能指标在产后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PT是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是否正常的指标,APTT是评估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产后出血发生时,APTT和PT可同时延长,提示存在凝血功能障碍。Fib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关键蛋白质,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是形成血凝块的主要成分。Fib水平在产后出血会下降,导致血液凝固能力下降,造成难以控制的出血。本研究结果显示,分娩12h后,联合注射组PT、APTT短于单一注射组,Fib水平高于单一注射组,提示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此外,联合注射组与单一注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葡萄糖酸钙与氨甲环酸联合麦角新碱治疗产后出血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但本研究存在样本较少等问题,未来应不断优化研究设计,扩大样本量,采用更为严谨的研究方法,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加坚实的科学依据。
表3单一注射组与联合注射组分娩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Hb水平比较
综上所述,葡萄糖酸钙与氨甲环酸联合麦角新碱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出血量,改善凝血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3]田凌,吕晓蕊,阎艳彩.基于RhoA/Rho信号通路探讨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Thr38、KCa3.1、KLF4表达水平与产后出血的关系[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3,48(2):186-190.
[4]胡玉芳,黄立,赵晓宁.益母草颗粒联合麦角新碱治疗子宫肌瘤剔除术史产妇产后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5(2):64- 66.
[5]薛小红,周勤仙,曾庆伟,等.氨甲环酸与葡萄糖酸钙联合麦角新碱对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18):124-127.
[6]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9):641- 646.
[8]牛昱欣,王艳华,张燕怡,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球囊压迫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及应激状态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1):108-111,116.
[10]叶茹,任虹,龚丽云,等.麦角新碱联合欣母沛或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疗效比较[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1):69-74.
[11]岳阳.氨甲环酸在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和减少产后出血量中的作用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1):53-54.
[12]刘嘉燕,冯滢,邓丽玲.氨甲环酸联合葡萄糖酸钙对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婚育与健康,2021(17):16-17.
文章来源:谢育娣,谢慧珍,曾素芬.葡萄糖酸钙与氨甲环酸联合麦角新碱对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27):22-24+28.
分享:
子痫前期是一种产科常见疾病,是新生儿和孕产妇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子痫前期以妊娠34周为界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约有0.9%的患者为早发型,具有发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2]。因此,寻找有效指标用于预测早发型子痫前期对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2025-04-17孕期女性通常由于激素、遗传、环境或者体内微量元素硒含量降低等多种诱因,导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生[1-5]。相关研究发现,ICP孕妇本身的影响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产后出血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但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早产、羊水污染、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致使胎儿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6-7]。
2025-04-02次妊娠28周以前的妊娠丢失。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约为1%~5%,随孕妇年龄增加,流产风险逐渐上 升,45 岁 以 后 流 产 的 风 险 可 达 50% 以 上。RSA的病因包括多个因素,主要有夫妻双方染色体异常、女性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紊乱、血栓前状态、免疫功能异常、感染因素及全身性疾病等。
2025-03-20产后疲乏是指分娩后持续存在且无法抗拒的精疲力尽的病理状态,是产妇报告中的高发性症状,主要表现为体力、脑力活动的下降,高发期为产后 6 周,发生率超过了 70%。与适龄产妇比较,高龄产妇精力、机体生理功能表现更差,加之激素水平、盆底肌功能变化,产程普遍偏长,是产后疲乏的高发群体。
2025-02-07急产是指子宫收缩积极性、对称性、节律性正常,但子宫的收缩力过强、过频、宫腔压力过大和宫口扩张速度过高,在短时间内,因产道无阻力使得产妇分娩结束,多发生于经产妇中。研究表明,初产妇产道较经产妇紧致,急产概率理论上较低,但临床中初产妇急产并不少见。
2025-01-26医学技术随时代不断发展,剖宫产的普及率亦随之越来越高,有效解决了部分难产问题,降低了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概率,剖宫产术可算是生育史中里程碑式的手术。 但产妇行剖宫产后其部分生理结构变化、内分泌功能亦发生改变,产妇防御功能大幅下降,此时期易出现产褥期感染。
2025-01-21产后宫缩痛是分娩后因宫缩导致的下腹部阵发性疼痛,多见于产后1~2d,部分产妇疼痛感较为强烈,若疼痛得不到缓解,不仅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还会使其出现出汗、面色苍白、恶心等症状,不利于产后恢复。因此,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缓解产后宫缩痛至关重要,这也是产科关注重点。
2024-12-25异常子宫出血是临床上妇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内调控生殖系统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异常导致。异常子宫出血可发生于女性群体任何年龄段,青春期、更年期发生率最高。异常子宫出血典型症状是持续异常出血,出血量或多或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腰痛、腹痛、心慌气短、焦虑、抑郁等症状,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
2024-11-22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 GTD)是一组以滋养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可导致妊娠期胚胎发育异常,主要包括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GTD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基因、激素、免疫和营养因素,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具多样性,是妇产科教学重要且复杂内容。
2024-10-23妊娠作为女性特殊的生理过程,常对其子宫、盆腔组织损伤较大,易造成产后子宫复旧不全,且多伴有恶露不尽的情况,若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导致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现今,临床治疗子宫复旧不全伴恶露不尽主要是注射宫缩素,通过宫缩作用加速恶露排出,但难以根治胎膜脱落以及宫内感染的问题,部分患者难以获取理想治疗效果。
2024-10-22人气:18558
人气:16684
人气:15584
人气:15092
人气:1486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期刊人气:5538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3296
国内刊号:13-1389/R
邮发代号:18-115
创刊时间:2008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1.392
影响因子:0.709
影响因子:1.360
影响因子:0.840
影响因子:1.98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