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联合宫颈多重缝扎术预防凶险性前置胎盘产科大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主动脉组(n=41)与髂内动脉组(n=42)。腹主动脉组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髂内动脉采用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两组剖宫产术后均行宫颈多重缝扎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子宫切除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腹主动脉组球囊预置术时间短于髂内动脉组,且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髂内动脉组(P<0.05)。两组动脉阻滞时间、术后24h失血量与剖宫产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腹主动脉组产妇与胎儿透视时间均短于髂内动脉组,且腹主动脉组产妇与胎儿辐射剂量均低于髂内动脉组(P<0.05)。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联合宫颈多重缝扎术可更好地预防凶险性前置胎盘产科大出血,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球囊预置术与产妇和胎儿透视时间,降低产妇和胎儿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凶险性前置胎盘顾名思义是前置胎盘中最危险的类型,是指有剖宫产史孕妇再次怀孕时并发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子宫瘢痕处[1]。凶险性前置胎盘以是否植入分为植入型和非植入型,前者在终止妊娠时会出现短时间内大量失血,是导致孕产妇子宫切除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2,3]。随着介入技术的应用,为了避免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器官丢失,减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目前临床多通过介入方法,行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此两种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目前尚无定论[4,5]。为此,本研究对83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分别采用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联合宫颈多重缝扎术综合术式,评价此两种方法在预防产科大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且经超声与MRI检查均提示为完全性前置胎盘伴植入可能。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有介入治疗禁忌证;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主动脉组(n=41)与髂内动脉组(n=42),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腹主动脉组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联合宫颈多重缝扎术,于剖宫产术先送入放射介入科,动脉氧监测仪、有创血压监测仪监测血压和动脉氧,采用局部麻醉,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显影下,经右侧股动脉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入12F动脉鞘,将10F球囊导管置于腹主动脉血管分叉上方,肾动脉下方后,注入0.9%氯化钠溶液试验性扩张球囊至双足背动脉消失,确认球囊位置良好后即刻将球囊内0.9%氯化钠溶液排空,并将体外导管固定于体表,包扎后将患者转至手术室。术中取出胎儿断脐后交台下处理,由介入科医师扩张预置球囊,每次球囊扩张时间10~15min,根据手术和缝扎进展可反复扩张球囊,再次扩张时间隔不可少于2min,球囊扩张及放液时密切监测动脉氧及双下肢血压。缝扎前先卵圆钳钳夹子宫切缘,宫腔用纱布压迫后将子宫托出盆腔,仔细检查并清除胎盘附着处的胎盘组织,暴露宫颈内口,将宫颈内口周围的胎盘组织清除,于宫颈内口处沿宫腔侧用0号薇乔线由下向上,分片区多重缝扎子宫下段前、后、左、右侧壁胎盘附着处,检查子宫下段胎盘植入及附着面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后,缝合子宫切口。其中2例胎盘植入过深患者加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毕拔除导管鞘,股动脉穿刺点局部压迫15min,穿刺侧下肢制动2h。髂内动脉组采用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联合宫颈多重缝扎术,麻醉、血压和动脉氧监测方法同腹主动脉组,于DSA系统显影下经双侧股动脉入路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分别将5F动脉鞘置入双侧髂内动脉内,然后插入5F球囊导管,用稀释对比剂充盈球囊,造影显示球囊位于双侧髂内动脉主干内,确认球囊位置良好后即刻将球囊内稀释对比剂排空并固定体外导管,包扎后将患者转至手术室行剖宫产术。手术方法同腹主动脉组。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球囊预置术时间、动脉阻滞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24h失血量及剖宫产手术时间。(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子宫切除率,并发症包括死亡、血栓及下肢感觉障碍。(3)比较两组安全性相关指标,包括产妇及胎儿透视时间与辐射剂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腹主动脉组年龄28~41岁,平均(35.7±4.2)岁;孕次2~5次,平均(3.2±0.7)次;产次1~3次,平均(1.4±0.3)次。髂内动脉组年龄26~40岁,平均(36.1±3.9)岁;孕次2~5次,平均(3.0±0.8)次;产次1~3次,平均(1.3±0.3)次。两组年龄、孕次及产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腹主动脉组球囊预置术时间短于髂内动脉组,且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髂内动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阻滞时间、术后24h失血量与剖宫产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子宫切除率比较
髂内动脉组3例因胎盘粘连植入面积广泛,1例胎盘子宫下段大面积穿透性植入,出血汹涌,术中出血量2180~3024mL,无法保留子宫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率为9.52%(4/42)。腹主动脉组3例因胎盘粘连植入面积广泛,出血汹涌,术中出血量1973~3005mL,无法保留子宫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率为7.32%(3/41)。两组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131,P=0.718)。两组均无死亡、血栓及下肢感觉障碍并发症发生。
2.4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
腹主动脉组产妇与胎儿透视时间均短于髂内动脉组,且腹主动脉组产妇与胎儿辐射剂量均低于髂内动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
3、讨论
凶险性前置胎盘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术中出血量大,子宫切除率与死亡率较高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尽可能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出血量是妇产科临床研究的热点[6]。有研究显示,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子宫切除率高达55%~75%,孕产妇死亡率高达7%[7]。美国医学界2011年认为,凶险性前置胎盘最好的处理方法是择期于孕34周左右终止妊娠,并主动行全子宫切除术[8]。但子宫切除术对于有保留子宫意愿的患者而言过于残酷,近年来有关保留子宫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将胎盘留在原位,但长时间滞留可出现出血、感染等继发性并发症,最终仍需切除子宫;另一种方法是切除局部植入部分,人工剥除胎盘,但有大量出血的风险[9]。由此可见,能否保留子宫的关键一是术中能否成功控制出血,二是剥离胎盘后创面的止血。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在产科的应用技术不断成熟,可采用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与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预防产科大出血。但何种方法更适用尚无定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腹主动脉组球囊预置术时间短于髂内动脉组(P<0.05)。髂内动脉预置球囊时由于需行双侧髂内动脉阻滞,操作时间较长。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仅需将1根导管置于肾动脉远端腹主动脉内,操作时间明显缩短,而且步骤简单。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认为,胎儿放射线暴露剂量<100mGy时,不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障碍[10,11,12]。本研究中腹主动脉组和髂内动脉组胎儿辐射剂量分别为(8.93±1.86)mGy、(15.27±2.60)mGy,均大大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认可的放射线暴露剂量标准,说明两种方法均有较高的安全性,但腹主动脉组产妇与胎儿透视时间均短于髂内动脉组,且产妇与胎儿辐射剂量均低于髂内动脉组(P<0.05),说明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安全性更高。腹主动脉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髂内动脉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子宫血供来源包括卵巢动脉子宫支和子宫动脉,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可阻断大部分子宫血液供应。而髂内动脉预置球囊术只能阻断双侧髂动脉,不能阻滞其他血供[13,14,15]。
在创面止血缝合上目前常用的方法有U型缝合、B-lynch缝合、补丁型缝合及子宫下段环形缝合等[16,17]。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上述缝合术由于未针对创面血管和胎盘剥离面,缝合效果并不理想。为了降低术后24h失血量,本研究采用宫颈多重缝扎术,暴露宫颈内口、子宫下段后,于宫颈内口处沿宫腔侧由下向上,分片区多缝扎子宫下段前、后、左、右侧壁胎盘附着处,直至无明显大量活动性出血。两组术后24h失血量均未超过500mL。本研究中髂内动脉组和腹主动脉组分别有4例和3例患者因胎盘粘连植入面积广泛,术中出血汹涌无法保留子宫行子宫切除术,但两组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产妇分娩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虽然相关研究认为动脉预置球囊在30min内不会导致下肢缺血或盆腔脏器坏死,但长时间动脉预置球囊阻滞难免会出现血栓、下肢感觉障碍等并发症[18,19,20]。对此,本研究在术中每次球囊扩张时间为10~15min,如还未完成缝扎则再次扩张球囊,且两次扩张球囊间隔时间不可少于2min,并密切监测动脉氧及双下肢血压,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也无血栓、下肢感觉障碍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联合宫颈多重缝扎术由介入医师完成操作,阻断范围较广,对周围组织器官影响小,预防产科大出血效果较好,且无须产科医生术中阻断,可根据手术情况随时扩张或终止阻滞,球囊预置术时间短,产妇和胎儿的透视时间与辐射剂量低,是凶险性前置胎盘产科大出血预防安全有效的方法,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万珍,卢晓红,吴晓兰.凶险性前置胎盘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临床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8,10(12):46-49.
[2]徐亚楠,肖世金,刘伟.8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4):5932-5935.
[3]胡龙,刘影,李爽.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MRI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9,34(1):45-49.
[4]孙茜,李倩,苏志红.子宫动脉栓塞术在瘢痕子宫合并前壁胎盘完全性胎盘前置妊娠中期引产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4):6034-6037.
[5]刘娟芳,段旭华,王艳丽,等.血管内球囊阻断术在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27(10):997-1001.
[6]苏琪,李晓瑛,高蕊.髂内动脉预置球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30(7):60-63.
[7]杨丽娟,滕振娟,关鑫,等.凶险性前置胎盘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8):2725-2728.
[9]李欢,栗娜,刘彩霞.腹主动脉球囊置入术联合宫腔球囊填塞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3):3087-3089.
[11]梁媛,刘荣,李虹,等.子宫动脉栓塞预防孕中期胎盘位置异常及胎盘植入终止妊娠时大出血的疗效分析[J].天津医药,2017,45(12):1297-1299.
[12]范晓红.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止血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1):2498-2499.
[13]朱晓童.介入治疗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分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OL].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13(2):240-243.
[14]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剖宫产后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伴植入终止妊娠的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53(9):585-589.
[15]王克涛,陶冶.不同检测方案在前置胎盘诊断及产后出血预防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0):2246-2249.
[16]马存丽,马丽红,罗佳,等.产科大出血采用球囊封堵术的效果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4):2490-2492.
[17]段霞,陈代娟,徐金凤,等.凶险性前置胎盘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应用[J/OL].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15(1):25-30.
[18]宋鸿碧,雷后康,李琴芬,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7):112-115.
[19]汪佳慧.凶险性前置胎盘诊断及治疗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9,28(1):71-73.
[20]杨静,赵扬玉.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9):643-646.
孙晓舟.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联合宫颈多重缝扎术预防凶险性前置胎盘产科大出血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13):49-52.
分享:
产科是现代临床医学中四大主要科室之一,其主要研究女性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以及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当进行产科手术时,手术室的护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而产科手术过程中情况多变,意外事故较多,易造成医疗纠纷,具有较高风险[1]。
2025-04-23宫颈机能不全以宫颈病理性松弛或扩张为主要临床表现,导致其发病原因众多,如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峡部括约肌功能下降及宫颈内口纤维组织断裂等[1]。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易导致早产、重复性流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及身心健康[2]。
2025-03-14剖宫产产妇因情绪紧张、麻醉等因素,可导致机体应激反应,从而引发术中寒战[1-2],而术中寒战会增加耗氧量,加重循环负荷,威胁母婴安全[3-4]。因此,积极探索剖宫产产妇术中发生寒战的影响因素,对指导临床采取预防措施具有积极意义[5-6]。本文分析剖宫产产妇术中发生寒战的影响因素。
2025-02-26无痛人流是在静脉麻醉下进行的人工流产手术,其操作简便、安全、无痛,可缓解患者恐惧、痛苦等不良情绪,且对机体的影响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但肥胖患者的咽部脂肪堆积,肺顺应性降低,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梗阻,而麻醉药物可能会抑制患者心、肺功能,手术风险较高 。
2025-01-25舒芬太尼是PCIA常用药物,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更好,呼吸抑制风险更低。但舒芬太尼也可能引起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药物不良反应[2]。合理控制舒芬太尼剂量有助于增强镇痛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术后恢复。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剂量PCIA对CS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2025-01-02种分娩方式主要用于高危妊娠、高龄产妇、难产等情况,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改变,高危孕妇增加,剖宫产率随之增加,相应的术中出血或术后出血发生率也有所升高,而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且严重的一种并发症,甚至是导致产妇死亡最为主要的一个诱因,为此需引起重视。有关研究中发现,相比阴道分娩,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更高。
2024-12-25目前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唯一有效术式是宫颈环扎术[2],其原理是通过手术降低子宫下端的负荷及子宫肌纤维的张力,恢复宫颈结构及增强宫颈承受力,延缓子宫下段的伸长及宫颈口的过度松弛,并保留宫颈黏液栓、宫颈长度,从而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3]。
2024-11-11针对因宫颈机能不全所致流产,宫颈环扎术是公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3],可有效延长孕周,提高足月分娩率。宫颈环扎术对手术麻醉方式及药物选择等要求较高,不仅要满足快速起效和长效镇痛等要求,还需考虑术后快速康复,减少麻醉药物对孕妇的负面影响,从而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加快术后康复和母婴安全[4-5]。
2024-10-17异位妊娠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治疗过程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显著影响。随着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广泛应用于临床。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给予患者相关知识和指导,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以促进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操作,从而加速康复;
2024-09-24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 PPP)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胎盘附着于原手术切口位置,同时伴胎盘绒毛植入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前置胎盘。随着我国全面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且过去遗留的大量瘢痕子宫产妇,近年来PPP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育龄期PPP的妇女具有较高的致命性产后出血率及子宫切除率,严重者可导致孕产妇死亡。
2024-09-24人气:22458
人气:18551
人气:16673
人气:16005
人气:1557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期刊人气:305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5250
国内刊号:11-9273/R
邮发代号:62-322
创刊时间:200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40
影响因子:0.891
影响因子:1.479
影响因子:0.89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