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的提升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且也带来颇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了行业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但是,互联网的发展也在冲击着一些行业,这对我国传媒产业的冲击最为明显。因此,文章对当前的互联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这些问题一一列举,最终提出自己的意见,更好的推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
1、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现状分析
1.1 传统传媒产业备受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颇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其成为了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但是,互联网的发展,也冲击着一些行业。以图书、报纸、杂志、电影、广播、电视组成的传统传媒业尤甚冲击严重,自2008年以来,我国大量的传统媒体相继停刊休刊,而自2018年1月1日起,至少有12家报纸停刊休刊。仅天津一地就有《渤海早报》《假日100天》《球迷》《采风报》等四份报纸停刊。不少纸媒缩减出版周期,如《信息日报》改为周四报;《荆门晚报》改为周五报。同样,互联网的发展,对于电视行业也备受冲击。2013年以来,TCL爱奇艺电视、小米电视等互联网企业迅速发展网络电视行业,疯狂抢占传统电视行业的领域,据调查显示:年龄在12~34岁的年轻人花在电视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而视频网站、直播网站、社交媒体等正在逐步分流着广大的受众群体,而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我国电视行业也深受其冲击。
1.2 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
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新媒体以其信息达到率高、分享简便、流量来源广等优点快速占领传媒领域,成为了人们获取资讯、消闲娱乐的主要工具。作为国内最大的两大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和微信的优势地位尤为显著。截至2017年9月,微信日登录用户9.02亿,较2016年增长17%;公众号月活跃账号数350万,同比增长14%,月活跃粉丝数7.97亿。而微博月度活跃用户数为3.76亿,其中移动端占比达92%。至2017年11月,微博全站头部用户规模达41.8万,较2016年增长23%;其中,大V用户达2.5万人,较上年增长67%。随着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UAV(无人机)、AI(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更是占领了广大年轻用户市场。
2、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2.1 传统媒体公信力不足
新闻媒体公信力,即“新闻传媒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反映了新闻传媒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信息产品被受众认可、信任乃至赞美的程度”。究其原因,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的原因有:有偿新闻泛滥,有偿新闻就是指某些企业单位、经营者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上上镜头、占版面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质利益需求,或者是政府官员为了掩盖丑行而贿赂新闻人员以做出歪曲事实的报道的违法行为;政治因素,一些组织的立场极其容易影响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因此,公信力不足成为我国传统媒体现存问题之一。
2.2 新媒体产业粗放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提升,新媒体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现如今,是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笔杆子的时代,只要敢于发声,便可成为媒体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象固然提倡,但是,其隐藏的问题也逐渐显露。第一,新媒体原创力略显不足,同质化严重,同一新闻,几乎所有相关报道一模一样,甚至标点都未做改变,在创新方面,新媒体略显不足。第二,相关政策未落实,监管体制不完善。由于新媒体产业涉及多个行政机构,我国传统的法规、政策相较于新媒体部分已不再使用,现今,新媒体相关政策还未成熟。第三,受众不均衡,如图1所示,在城乡网民结构方面,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73.7%,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26.3%。如图2所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20~29岁占比最高,占比为27.9%,其次为30~39岁群体,占比为24.7%,其后为10~19岁群体,占比为18.2%,50岁以上网民仅占10.1%。可见我国接触新媒体的受众并不均横,农村网民及老龄化网民接触网络还是较少。
图12018年上半年我国网民城乡结构情况
图22018年上半年我国网民年龄结构情况
3、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发展路径
3.1 重塑公信力
媒体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自身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的结合,具有一定权威性。如今社会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当经济效益与社会利益相冲突时,还应注重社会利益。媒体工作者应在将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当今自媒体时代,虽然人人都是自媒体,但仍然出现人云亦云等现象,而公众媒体也曾出现过类似问题,不实报道、虚假广告、有偿新闻已使得我国媒体失去了公信力,因此,重塑公信力势在必行。具体做法如下:加强媒体从业者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培养、注重人文关怀,只有加强传媒业的公信力,方可推动我国传媒业正向发展。
3.2 完善管理法规
自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出版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及条例,虽然有关法律法规已陆续出台,但对于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业的相关法规仍然不够完善,使得我国媒体从业者工作时莫衷一是。因此,应尽快完善我国互联网背景下关于媒体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得从业者有法可依,有条例可寻。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是对从业者最好的监督机制。
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传媒产业面临公信力不足及新媒体产业粗放发展问题,最后提出应优化传媒产业结构、重塑公信力及完善相关管理法规等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推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丽军.电视遭遇互联网[J].新闻战线,2014(7).
[2]2017年最后一天,十多家纸媒宣布休刊停刊.搜狐新闻[EB/OL].
[3]中国新媒体现状、特点和未来[EB/OL].
[4]郑保卫,唐远清.试论新闻传媒的公信力[J].新闻爱好者,2004(3).
[5]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数据分析:网民规模超8亿人[EB/OL].
[6]阿买台·阿里坤.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
[7]2018年只有47家报纸宣布停休刊[EB/OL].
[8]付宁,崔政韬.“粉丝经济”传媒产业发展的破壁路径[J].新闻窗,2018(4).
[9]范晓林.我国传媒产业转型发展:现实困境、发展走向与路径选择[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5,33(6).
[10]戴瑞凯,商建辉.京津冀传媒产业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J].采写编,2015(3).
[11]刘子晨.传媒产业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建构策略与发展路径[J].新闻世界,2013(4).
[12]中国传媒产业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J].视听界,2005(4).
余雨.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发展路径浅析[J].中国商论,2019,(23):211-212.
分享:
据统计,全国抖音日活跃用户已达8亿,其他热门的短视频平台如快手、小红书、西瓜、土豆、腾讯微视,央视各类短视频等,可达10亿以上的用户。受众在观看短视频的同时可发表评论,反馈意见和感受。如果将短视频矩阵宣传应用于农业发展,无疑会获得更大的宣传效果和更多的社会效益[1-2]。
2024-07-2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意味着我国正逐渐从单一的经济总量增速和效率目标转向多元化、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新的发展理念。
2024-06-24辅导员的设置通常以年级为单位,换言之,每位辅导员会跟着学生轮转,与学生的陪伴时间为4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媒介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新闻宣传工作路径的探索应首先明确该工作在思想引领方面的重要性。宣传效果的体现应适度结合当前大学生个性化倾向,强化校园媒体“喜闻乐见”表征,创新表现形式和提高关注量和阅读量。
2024-04-15随着期刊评价逐渐趋于科学、理性和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中文期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就整体而言,国内期刊仍普遍存在小、散、弱的不足。因此,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和定位,积极推动刊媒融合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以微信公众号为端口,集文章查询、信息发布、微店、云直播课堂等于一体的《中国给水排水》刊媒融合平台初步形成。
2021-11-25近年来,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呼声越来越高,讲好地域故事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补充。视觉性在当下文化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甘肃既有的片面化形象和刻板印象,提出打破标签化的标识,用影像展现多元甘肃生态;以实物和生活方式为视觉修辞,用视频讲好甘肃故事,展现甘肃独特文化;借力综艺节目引领新风尚。
2021-11-11全媒体背景下,医院宣传必须利用多种传播载体、深挖优质内容、创新表现形式、建立有效分发机制,从渠道、内容、形式三个维度建立立体、高效、互动的宣传格局,第一时间传递客观准确的信息、讲述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营造积极、正面的舆论环境,凝聚起全民抗疫的澎湃力量,构筑坚实的免疫屏障。
2021-11-11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新媒体从PC端到移动端的迅速覆盖,传统媒体迎来了一波最为严峻的发展形势。一度处于舆论主导地位的传媒在新技术的冲击和更替下,处于显而易见的弱势。纵观全国,市级传媒机构携自身优势成为当地文化产业的领军,但也不可避免受到冲击,传统的内容、发行、广告“三驾马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传媒发展格局。
2021-11-01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为旅游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信息化的旅游体验,国内的旅游景区不断地进行大胆的尝试。本文从调研西安文化古迹类旅游景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搭建“智慧旅游”线上服务入手,分析其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APP等新媒体形式传播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对“智慧旅游”信息服务体系进行评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2021-05-26随着数据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舆论的诞生方式和传播途径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虽然主流媒体依旧担负着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重任,但新媒介的浪潮滚滚而来,导致媒介舆论环境纷繁复杂,呈现参差不齐的传播主体,信息传播不确定性凸显,昨天还是被深信不疑的“新闻”,但今天就被辟谣为无中生有,全媒体下的“后真相时代”让人无可奈何。
2021-05-26本文基于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论断,从媒介与社会二者关系的角度探讨中国近代报业的更迭。本文认为中国近代报业的变迁经历了三个时期:外国人办报时期、政论—政党报刊时期、大众—分众报刊时期。麦克卢汉的这个论断从媒介本体论视角出发揭示了媒介对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但是他将媒介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不免有些极端。
2021-05-26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607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新闻
国际刊号:1007-8770
国内刊号:11-5363/G2
邮发代号:2-753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61
影响因子:0.214
影响因子:0.221
影响因子:0.417
影响因子:0.2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