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各种业态的变化,目前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突出的社会问题,尤其应该对青少年一代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齐头并进共同发力,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有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从而拥有阳光健康快乐向上的健康心理。
一、对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的希望与未来,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身体,更需要健康的心理,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意义重大。
1.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必然需求
有关数据及一些现实发生的事例显示。在小学生中,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13%,初中生为15%,高中生为19%。浙江,江苏这两个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曾经对7所大中学校,2961名学生的调查结果,发现有16.79%的大中学生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初中生为13.76%,高中生为18.79%。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94年做过一次调查,表明1414名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为26.17%。
在各类媒体的报道内容里,有许多涉及中小学生因不健康的心理而导致的不良现象。比较轻的心理异常行为,有打架斗殴、说谎话、骂人、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这些是比较普遍,但也比较容易疏导解决的问题。厌学却是既普遍存在,又难以发现,难以解决的。是一个青少年中存在的最普通,最具危害性的问题,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淡漠,因不欣赏老师而置气不学,还有的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不专心,作业潦潦草草,马马虎虎,跟老师顶撞,更极端的表现就是逃课,离开家门却不进校门等等。初中生中,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有厌学心理和倾向,这些学生中又会有一小部分逃学、逃课。可以说,这些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确实处在一个危机阶段。
2. 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确保青少年全面发展,茁壮成长的需要
(1)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能促进学生的学业有城,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及时发现、化解不健康的心理倾向。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明确学习目标,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们取得学业好成绩,奋发向上,追求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打下优良思想和品德的基础
在生源中,我们会发现一种现象,凡是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往往会表现为暴躁、孤僻、任性,有的是狂妄、傲慢,自视清高,把自己当成“皇帝”,还有的自闭、自卑、厌学、厌世,不与人交往。或者这些情况在一个孩子身上交叉出现,经不起任何挫折、打击,时而无法无天,时而胆小如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针对这些现象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思想教育平台,不断帮助青少年。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崇高理想。培养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帮助他们成为有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格的优秀学生。
二、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想法
1. 学校设立专门机构
安排专业教师在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咨询室的设立可参照心理医院的设置,给学生创造一个温馨的私密空间,设置专门档案橱存放学生资料。同时,学校应聘请或安排具有专业技能,有经验的老师作为专职心理咨询师,制定计划,对每个班级、每位学生进行谈话、记录、疏导,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学校还应通过对人员配备,工作规范,经费保证、宣传等措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续全面开展。
2. 引导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努力培养健康心理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学校要设计、组织各种积极的,丰富的活动。让青少年通过学校的学习、文体、科技、兴趣等专项实践,使他们在有意的,丰富的活动中形成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健康性格。在实践活动中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也使他们懂得认识自己,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更好更快的适应学习和生活,获得自我认同感。
3. 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形成联动力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主要场所
他们的一半时间都在这个地方,但是青少年还会有接近一半的时间在学校以外。正因为社会的复杂性,多变形特点,他们很多的心理问题就来源于社会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就有了更大问题,那就是学校教育如何与家庭,社会三点联动,形成教育合力的问题,为此,笔者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代表政府,社会承担社会教育责任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处或基(普)教处负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有专人负责或分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研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当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适度搞好心理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注重防治结合,以预防为主的办法,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工作,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家庭教育要形成良好氛围
在这方面,家庭需要学校的指导交流,可以聘请有关心理学专家,为家长进行讲座,指导家长以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去引导学生。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温馨、文明、美满、和谐的校内校外环境,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作者供职的学校,我们就聘请三位心理咨询师,一个学期组织两场讲座,免费发放有关资料。从“如何了解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等问题入手,深入浅出的指导家长迅速掌握一些可操作的心理指导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培育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少年人才已成为教育机构重中之重的任务。总之,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无法让学生变得更聪明,但是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并形成健康的、阳光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开展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郑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27):90-91.
王欣.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语文课内外,2019,(11):317.
分享:
间质性肺疾病是以弥漫性肺泡、肺实质炎症和肺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以渐进性呼吸困难、限制性通气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弥漫性肺实质性疾病的总称,其病理分型大多不可逆,患者预后不甚理想[3-4]。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近年来ILD的发病率、病死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呈明显上升趋势[5]。
2025-02-28当前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 场所,肩负着教育学生专业知识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 双重责任。近年来,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学业压力、人际关 系问题以及就业焦虑等,导致心理问题频发。如何有效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2024-12-24青少年时期充满着变化和挑战,她们面临学业、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睡眠时间及质量呈下降趋势[1]。研究表明:青少年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34.6%和19.8%,共病率达5.6%[2],青少年睡眠时长不足8 h并伴睡眠质量下降者占比为67.03%[3]。
2024-12-12UGIB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血容量减少或丧失,其属于消化内科常见急症,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3-4]。UGIB治疗的关键是止血,现阶段,临床对于UGIB主要以抑酸类药物治疗为主,通过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血管生成,减少早期再出血的可能性[5-6]。
2024-09-14个体会有认知、情绪、行为、生理等方面的变化。相对于一般的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问题,心理危机是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的集中爆发,表现为焦虑、抑郁等强烈的情绪反应,并伴随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和躯体反应等症状,严重时可能精神崩溃,甚至发生攻击、自残等极端行为[2]。
2024-08-05问题性网络使用又被称为网络成瘾、病理性网络使用、互联网成瘾症,是指对个体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学习和工作带来消极影响的长时间无节制网络使用[4]。以往研究发现,压力性生活事件、人际困扰、学业压力及负性情绪都是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的显著预测因素[5-6]。
2024-07-26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痴呆最常见的原因之一。2000年,全世界约有2 500多万人患有痴呆症,2016年,数字增加到4 380万人,其中大部分患有AD,每年新增约500万例。合理的干预措施可以适度地延缓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2024-03-22目前,自杀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抑郁症则是自杀死亡的重要原因。自杀包含自杀意念、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3个阶段。自杀意念是自杀的初始阶段,是个体主观上故意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但尚无自杀行为。自杀意念是抑郁症病人自杀的重要预测因素。近年来,关于自杀意念研究多集中在其危险因素分析及消极干预上,关于积极能动性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欠缺。
2024-02-19乳腺癌是指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情况,以乳头溢液、乳房肿块及腋窝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诱发因素包括饮食过度、长期酗酒、肥胖等,晚期患者会发生转移,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本研究主要分析早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SAS(焦虑自量量表)、SDS(抑郁自量量表)及SIS评分(社会影响量表)的影响。
2024-01-22先天性胆道闭锁等疾病最终会演变为终末期肝病,进而威胁儿童病人的生命。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亲体肝移植术已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优选项。亲体肝移植术通常在父母和其孩子间进行,在术后的随访期间,供者的生理和心理情况被给予了较多关注。研究显示,在实施手术前对供者进行包括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在内的心理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2023-08-17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心理学探新
期刊人气:4359
主管单位:江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社会
国际刊号:1003-5184
国内刊号:36-1228/B
邮发代号:44-108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3.758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2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