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SAS(焦虑自量量表)、SDS(抑郁自量量表)及SIS评分(社会影响量表)的影响。方法 应用奇偶法随机将15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心理情况、病耻感、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及S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能力及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减少病耻感,生活质量与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乳腺癌是指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情况,以乳头溢液、乳房肿块及腋窝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诱发因素包括饮食过度、长期酗酒、肥胖等,晚期患者会发生转移,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上对乳腺癌的诊治坚持早发现、早治疗原则,高风险人群应定期筛查,治疗手段以化疗、靶向给药及手术治疗为主,综合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命周期。但实际上,乳房作为女性重要标志,在手术后会严重影响其美观度,导致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会出现紧张焦虑、羞耻等感受,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整体治疗效果[2]。为此,本研究主要分析早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SAS(焦虑自量量表)、SDS(抑郁自量量表)及SIS评分(社会影响量表)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奇偶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5~65岁,平均(50±15)岁,平均BMI为(23.43±3.22)kg/m2;研究组患者年龄37~63岁,平均(50±13)岁,平均BMI为(23.48±3.25)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后均完成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均符合手术指征;意识清醒,配合度高。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存在精神类疾病或语言表达障碍者;存在颅脑疾病者;临床资料残缺或拒绝参与研究者。
1.2方 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1)基础护理:辅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开展健康指导与情绪安抚工作;术后加强巡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切口渗液、渗血及肿胀情况[3]。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保持科学饮食,术前3 d调整饮食,保证热量、蛋白质摄入充足,提高自身免疫力。食用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以达到减少术中术后出血、促进伤口愈合与组织再生的目的[4]。3)术后恢复指导:结合患者病情指导其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加快其恢复速度。术后首日,可通过舒张手掌、握拳及屈腕等方法进行简单的功能训练,3次/d, 3~5 min/次即可;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患者应加强屈肘、伸臂等活动,改善肌肉、关节功能,3次/d, 10 min/次左右。术后2周,开始加大训练力度,包括肩关节运动、上肢摆动等。之后引导患者逐渐加强肢体抬高、拉弹力绳、扩胸等运动,加快身体机能恢复,3次/d,每次半小时。所有训练活动要适度、要循序渐进[5]。4)出院指导:患者应定期复查,观察病变情况,科学用药,若有不适及时就医。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1)心理评估:利用SAS、SDS评分调查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并给予适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若患者心理情绪良好,需适时开展健康宣讲,加强护患交流,使患者能够正确看待疾病;若患者负面情绪严重需要加强心理指导,以稳定、改善患者情绪。2)环境护理:病房设置应保证室内通风、阳光充足,环境要舒适,若条件允许可在室内安放绿植,保证室内安静,以舒缓患者焦躁情绪,让患者保持良好休息。3)强化认知:及时开展健康宣讲,讲解内容包括乳腺癌病因病机、诱发因素与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重点强调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安抚患者情绪,帮助其正确看待疾病[6]。4)护患沟通:心理护理中,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间的交流,给予患者适当心理暗示与引导,强调及时治疗才有助于健康生活,鼓励患者保持健康自信,克服心理障碍。另外,要了解患者负面情绪赖来源,结合临床经验予以有效沟通,若患者因手术治疗而对美观等产生焦虑,护理人员可以为其讲解现代医美技术,安抚患者情绪,若患者对治疗效果存在疑问,应积极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案例,若患者对治疗费用产生顾虑,可以为患者介绍国家现阶段的医疗帮扶政策,改善患者负面情绪[7]。5)心理指导:护理人员可尝试通过心理放松训练帮助患者稳定、改善情绪,方法包括呼吸训练、自我催眠、放松冥想等,鼓励患者间交流、相互鼓励,若患者焦虑明显,可引导患者通过读书、运动等方法转移注意力,叮嘱患者尽可能克制负面情绪,保持愉悦心情,加快康复速度[8]。护理人员应引导家庭成员参与到心理护理中,让患者感受到家庭温暖,消除内心孤独感。术后,叮嘱患者注意饮食、加强运动等,以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1.3观察指标
1)心理状况与病耻感:
采用焦虑自量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量量表(SDS评分)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估,其中SAS评分分界值为50分,SDS分界值为53分,分数越高,患者负面情绪越严重;病耻感通过社会影响量表(SIS评分)进行评估,涉及社会排斥感、羞耻感、社会隔离感以及经济无保障,满分为96分,分数越高,患者病耻感越严重。
2)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估,重点关注生理机能(正常生理活动是否受影响)、躯体疼痛(疼痛是否对日常活动产生影响)、社会功能(生理与心理问题是否对社会活动产生影响)以及精力(个体对身体精力与疲劳度的主观感受),单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3)护理满意度:
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非常满意(85分以上)、满意(60~85分)及不满意(60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处理与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进行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行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n(η/%)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与病耻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组间SAS评分、SDS评分及S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及S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能力以及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见表3。
表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与病耻感
表2两组患者SF-36评分
表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3、讨 论
乳腺癌属于临床常见病症,以女性为主要发病群体,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乳腺癌一般是指在多种致癌因子影响下造成乳腺上皮细胞发生增殖失控的一种疾病,临床常将其分为非浸润性癌、浸润癌及其他罕见癌,发病初期患者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乳房肿块及乳头溢液等症状,病情发展至晚期则会造成癌细胞转移,导致多器官发生病变,给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9]。以往数据[10]显示,全球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24.2%,约有53%左右的患者源于发展中国家,从我国调查数据上看,我国每年约有30多万女性诊断为乳腺癌,受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社会压力等因素影响,发病率有明显上升,且有年轻化发展趋势,而沿海与经济发达地区女性更容易发病。从年龄上看,乳腺癌发病率从20岁以后开始有明显提升,45~50岁为高发群体,因此适龄女性应定期加强乳腺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免疫组化、体检、超声及肿瘤标志物,诊断效果良好,治疗方面,临床常用方法有靶向给药、化疗以及手术治疗,但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为手术治疗。
临床研究[7]发现,多数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部分患者因此选择放弃治疗,还有部分患者术后因不良情绪而影响配合度,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恢复速度慢,所以适时恰当的心理干预是极其必要的。常规护理以疾病为中心,重点集中在体征监测、输液换药、术前指导与准备等内容上,在患者情绪安抚方面还需提升与改善。本研究将早期心理护理用于乳腺癌救治当中,其中环境护理可以为患者建立舒适的休息与生活空间,从视觉与感触方面予以心理支持,拉近护患关系,提高配合度,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强化认知在于帮助患者深入了解疾病,正确看待疾病形成与治疗,以临床成功病例为导向,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护理沟通属于早期心理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通过加强交流,可以彼此信任,进一步明确患者内心想法与感受,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手段,帮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减轻患者压力,提高治疗配合度,加快康复速度;心理放松训练有助于调整、稳定患者内心情绪,便于患者术后自我调整与控制。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以及S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该结果同王翎宇等[11]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实施早期心理护理有助于安抚患者情绪,避免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加重,同时帮助患者减少精神压力与病耻感,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生理功能、躯体能力及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同仇丽等[12]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强化自我康复,提升自身活力与躯体功能。
总之,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减少病耻感,引导患者更乐观生活,生活质量与满意度更高,应用前景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米元,靳红.乳腺癌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3,47(6):986-987.
[2]张爱珂.早期康复护理联合个体化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妇儿健康导刊,2023,2(11):108-110.
[3]崔增利.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的效果观察及SAS、SDS评分影响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5):141-142.
[4]施碧华,施雯.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指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理应激、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妇幼护理,2022,2(3):533-535.
[5]覃桂英.早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负性情绪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6):1140-1141.
[6]秦海珍.协同护理联合情志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7):153-154.
[7]李思遥,何茹.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3):158-159.
[8]战云莲.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5):230.
[9]陈晨,杜丽萍,杨祖云,等.阶梯式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2,20(16):1670-1673.
[10]高萌桧,杨汉霞.早期功能康复锻炼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161-163.
[11]王翎宇,宋娅丽,闫魏魏.心理护理联合饮食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患侧肢体康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6):831-832.
[12]仇丽,王红丽,何志莲.基于人格特质的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性生活状况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0,29(7):126-129.
文章来源:王芳.早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SAS、SDS及SIS评分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25(02):235-238.
分享:
间质性肺疾病是以弥漫性肺泡、肺实质炎症和肺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以渐进性呼吸困难、限制性通气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弥漫性肺实质性疾病的总称,其病理分型大多不可逆,患者预后不甚理想[3-4]。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近年来ILD的发病率、病死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呈明显上升趋势[5]。
2025-02-28当前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 场所,肩负着教育学生专业知识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 双重责任。近年来,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学业压力、人际关 系问题以及就业焦虑等,导致心理问题频发。如何有效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2024-12-24青少年时期充满着变化和挑战,她们面临学业、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睡眠时间及质量呈下降趋势[1]。研究表明:青少年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34.6%和19.8%,共病率达5.6%[2],青少年睡眠时长不足8 h并伴睡眠质量下降者占比为67.03%[3]。
2024-12-12UGIB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血容量减少或丧失,其属于消化内科常见急症,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3-4]。UGIB治疗的关键是止血,现阶段,临床对于UGIB主要以抑酸类药物治疗为主,通过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血管生成,减少早期再出血的可能性[5-6]。
2024-09-14个体会有认知、情绪、行为、生理等方面的变化。相对于一般的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问题,心理危机是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的集中爆发,表现为焦虑、抑郁等强烈的情绪反应,并伴随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和躯体反应等症状,严重时可能精神崩溃,甚至发生攻击、自残等极端行为[2]。
2024-08-05问题性网络使用又被称为网络成瘾、病理性网络使用、互联网成瘾症,是指对个体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学习和工作带来消极影响的长时间无节制网络使用[4]。以往研究发现,压力性生活事件、人际困扰、学业压力及负性情绪都是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的显著预测因素[5-6]。
2024-07-26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痴呆最常见的原因之一。2000年,全世界约有2 500多万人患有痴呆症,2016年,数字增加到4 380万人,其中大部分患有AD,每年新增约500万例。合理的干预措施可以适度地延缓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2024-03-22目前,自杀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抑郁症则是自杀死亡的重要原因。自杀包含自杀意念、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3个阶段。自杀意念是自杀的初始阶段,是个体主观上故意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但尚无自杀行为。自杀意念是抑郁症病人自杀的重要预测因素。近年来,关于自杀意念研究多集中在其危险因素分析及消极干预上,关于积极能动性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欠缺。
2024-02-19乳腺癌是指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情况,以乳头溢液、乳房肿块及腋窝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诱发因素包括饮食过度、长期酗酒、肥胖等,晚期患者会发生转移,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本研究主要分析早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SAS(焦虑自量量表)、SDS(抑郁自量量表)及SIS评分(社会影响量表)的影响。
2024-01-22先天性胆道闭锁等疾病最终会演变为终末期肝病,进而威胁儿童病人的生命。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亲体肝移植术已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优选项。亲体肝移植术通常在父母和其孩子间进行,在术后的随访期间,供者的生理和心理情况被给予了较多关注。研究显示,在实施手术前对供者进行包括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在内的心理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2023-08-17人气:4924
人气:4666
人气:4537
人气:3473
人气:288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人气:1114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北华大学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9-4822
国内刊号:22-1316/N
邮发代号:12-184
创刊时间:200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467
影响因子:0.594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