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期支护大变形是崩坡积体隧道施工常遇的难题之一。文章依托广西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分析了崩坡积体隧道洞身浅埋段初期支护大变形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采用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控量测方法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良地质、施工不当及降雨入渗等因素是引起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主要原因;采取临时支撑、径向注浆、锁脚钢管桩等综合措施可有效控制隧道变形。
我国西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初期支护大变形问题时有发生,尤其是在隧道穿越软弱地层时较为普遍[1]。针对此类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其控制措施,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和总结。戴永浩等[2]在大梁隧道中研究隧道大变形机理,并采用加大预留变形量、拱顶超前注浆及增长拱脚长锚杆等措施,有效解决了软岩大变形控制问题。王志杰等[3]研究了隧道穿越第四系富水红砂岩地层的隧道变形特征,并采用反压回填、加密注浆及降水等措施成功处治了隧道大变形病害。苗景川等[4]分析了粉砂质泥岩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大变形的原因,提出了超前管棚支护、小导管注浆等综合控制措施。由于地质的复杂及多样性,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没有普适性的应用标准,对于特定工程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本文对某崩坡积体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查明发生大变形的诱因,提出相应的变形控制措施并分析其有效性,以期为类似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
某隧道位于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境内,按设计时速为120 km的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置为上下分离双向四车道,隧道左右洞平均长度为1 620 m,属长隧道。隧道左洞出口段位于巨厚崩坡积体及大型冲沟边缘,钻孔揭示崩坡体局部厚度>50.9 m。崩坡积体主要由第四系残坡积含碎石粉质黏土构成,崩坡积体下伏基岩为中风化灰岩。
2、初期支护大变形过程
2020-09-05,现场发现该隧道左洞洞身浅埋段ZK73+526处初期支护右侧拱腰位置出现一条约长2 m的环向裂缝,局部位置C25喷射混凝土发生剥落现象,该桩号处隧道埋深约为25 m。同时现场地表巡视发现隧道周边地表产生了地裂缝,地表露出为含碎石粉质黏土。对隧道断面净空进行监测,结果表明:ZK73+523~ZK73+532段落隧道初期支护沉降变形>150 mm,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侵限,且受降雨影响,隧道变形加剧,沉降速率较快。
3、原因分析
根据现场踏勘及相关资料分析,该隧道段落初期支护大变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地质复杂。
崩坡积体具有物质组成不均匀、孔隙度大、结构松散等特性。隧道穿越崩坡积体,表现为围岩整体性差、自稳能力低,易受施工开挖爆破等动荷载影响导致失稳,围岩松动圈范围扩大,加大了初期支护背面侧压力。
(2)施工布距不当。
隧道台阶开挖过长,围岩应力一次释放量大,形成较大塑性区。同时上下台阶落底地基不实且未能及时做好锁脚锚管,使应力作用在某一薄弱区域,围岩变形易突变,从而造成初支出现裂缝和剥落现象。
(3)降雨入渗。
隧道邻近冲沟,开挖前未提前做好排水沟,施工期间持续降雨,受雨水入渗影响,黏土质部分围岩吸水软化,抗剪强度降低,承载能力下降,岩土体重度增加导致隧道围压增大,初期支护变形加剧。
4、隧道变形控制措施
4.1设置临时支撑
为控制初期支护变形的进一步发展,在ZK73+523~ZK73+532侵限段对隧道周壁设置临时Ⅰ18工字钢拱形支撑,钢架纵向间距为0.6 m,钢架落底处设置混凝土基础,防止钢架沉降,施工时应尽量保证钢架与初期支护密贴。
4.2径向注浆
完成临时支撑后,采用4.5 m长的ϕ42mm×4mm注浆小导管对隧道周壁进行径向注浆加固,小导管按1.2m×1.2m的梅花形布设。小导管止浆段≥30cm。
4.3换拱并施工初期支护
在隧道进行加固后,拆除临时支撑,接着扩挖隧道,对揭露的岩土面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并更换钢拱架。拱架纵向间距为50cm,并采用Ⅰ14工字钢纵向连接。拆除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临时加固拱架及初期支护的变形和位移情况。
4.4增设锁脚钢管桩
隧道采用三台阶法开挖,架立正钢拱架后及时在开挖台阶两侧拱脚处设置6m长的ϕ108mm×6mm的锁脚钢管桩,下插角度为60°,并与钢拱架实现有效连接。
4.5施工初支仰拱和二次衬砌
适时施工初支仰拱,使初期支护尽早闭合成环,改善初期支护受力。在满足隧道开挖要求及台阶稳定的前提下,缩短上台阶长度,尽快使初期支护封闭成环。仰拱和二次衬砌施工可按每3~5m为一个施工段。
4.6防排水措施
对地表裂缝灌填水泥砂浆或黏土,并在原有冲沟处施工截、排水沟,防止降水下渗至隧道岩土体中。在隧道衬砌背后增设竖向盲管(渗水处),加密隧道环向盲管并及时接通。
5、变形控制效果分析
5.1数值模拟分析
5.1.1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为验证相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本文采用Midas NX软件建立二维平面模型对大变形处治后的隧道进行模拟分析。为降低边界影响,模型中隧道轮廓线距离两侧边及底部各取隧道宽度的3倍左右,底部采用固端约束,两侧水平方向约束,顶面为自由面,荷载释放比设为0.4∶0.6,模型总尺寸为95m(长)×88m(宽),如图1所示。隧道所处地层采用平面应变单元,锚管及锁脚钢管桩均采用桁架单元,结合现场取样试验结果及规范[5]要求,各材料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图1计算模型图
5.1.2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5.1.2.1围岩位移
由图2、图3可知,对隧道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后的围岩最大竖向位移(y向)发生在拱顶偏右侧,其值为41.2mm;隧道水平向最大位移处为隧道右侧拱腰附近,其最大位移为26.7mm,对应的最大水平收敛值为53mm。总体而言,隧道水平向、竖向位移均在围岩稳定的可控范围之内,方案安全。
表1材料物理力学参数表
图2围岩水平位移分布云图
图3围岩竖向位移分布云图
5.1.2.2初期支护应力
对大变形段进行处治后,隧道初期支护最大主应力为1.83MPa(拉应力),最小主应力为-11.2MPa,均小于C25混凝土强度指标,满足规范要求[5],隧道结构安全。见下页图4~5。
图4初期支护最大主应力分布云图
图5初期支护最小主应力分布云图
5.2监控量测结果分析
选取ZK73+530处为典型断面,整理现场对拱顶位移及水平收敛的监测值,结果如图6~7所示:隧道拱顶位移最大沉降为44.1mm,与模拟计算值误差较小;水平收敛监控量测值为41.2mm,低于隧道计算模拟值,其原因在于现场监控量测布设的测点位置与数值计算所得的最大水平收敛值对应的位置有所不同。总体而言,综合现场监控量测和数值计算结果可知,两者数值均在Ⅲ级位移管理范围之内[6],初期支护变形可控,隧道结构安全。
6、结语
本文依托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对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该隧道初期支护发生大变形主要是受工程特性较差的地质条件、不当的施工工序以及降雨等多因素影响综合引起。针对水文及工程地质复杂的崩坡积体隧道,施工时应坚持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等施工原则,以保证隧道结构安全。
图6ZK73+530处拱顶沉降-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7ZK73+530处水平收敛-时间变化曲线图
(2)通过采取临时支撑、径向注浆、增设锁脚钢管桩、逐榀换拱、改善排水设施、仰拱及时封闭等综合措施,崩坡积体浅埋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可得到有效控制。
文章来源:欧阳慕,陈增稳,杨昆光,等.崩坡积体浅埋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及效果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24,(10):126-128.
分享:
我国西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初期支护大变形问题时有发生,尤其是在隧道穿越软弱地层时较为普遍。针对此类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其控制措施,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和总结。戴永浩等在大梁隧道中研究隧道大变形机理,并采用加大预留变形量、拱顶超前注浆及增长拱脚长锚杆等措施,有效解决了软岩大变形控制问题。
2024-10-14在城市地下交通建设中,浅埋隧道结构的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传统的悬臂式U形槽结构在面临底板埋深大、侧墙悬臂高的挑战时,常因结构厚度过大而面临经济性的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梧州某道路工程隧道在设计上创新性地引入了内支撑式敞口隧道结构,旨在通过优化结构受力分布,实现更为经济合理的建设方案。
2024-10-14近年来,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和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了快车道。智能交通、智慧高速、智慧服务区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产品及应用场景不断创新,各类交通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不断汇聚融合,数字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日益增强。
2024-10-10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省一、二线城市的客流量不断增大,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城市运行至关重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火灾等安全风险,消防管道作为重要的消防设施,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火灾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2024-09-192013年9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地下管廊”概念,自此之后国家对于综合管廊的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因综合管廊施工环境复杂、地层条件不稳定等原因,容易发生坍塌、地表塌陷等事故。因此,应识别综合管廊施工风险,减少事故发生并促进城市综合承载力。
2024-08-23城市化的高度发展促使城市人口密度达到了新一轮高峰,随之而来的是交通需求的大幅增长,这也导致了大型城市交通问题的频发。近些年,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各种交通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从世界各国地铁几十年的运营情况来看,轨道交通在改善城市出行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2024-08-21随着城镇道路的优化和建设,信号灯的安装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交通灯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一般是采用人工检修的方式进行,但是检修周期具有不确定性并且工作量大。交通灯发生故障时,很多驾驶人会存在侥幸心理不遵守交通规则,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及时发现交通灯故障并快速定位故障原因极为重要。
2024-07-22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简称:机场高速)作为S3成资渝高速公路、S4成宜昭高速公路(简称:成宜高速)合并共用段出行要道,是前往天府国际机场、宜宾、重庆方向的核心出行路线。节假日期间,高速路网车流量大,机场高速在本身流量较大的情况下,通过涌泉枢纽再与成宜高速并线,导致涌泉枢纽互通合流区拥堵较为严重。
2024-07-22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可优化和出图等特点,在轨道交通项目中应用广泛,管线综合设计BIM技术的作用尤为突出。目前,史恬齐[2]在哈尔滨地铁2号线的管线综合设计中采用了BIM技术,深入分析了碰撞检测流程及BIM技术在管线综合阶段的运用价值;
2024-07-11交通安全设施是道路的组成部分,对提高通行效率和保障行车安全有重要作用。常见的交通安全设施有标志、标线、护栏、隔离设施与防眩设施等。在新建或改建的公路工程中,需要科学设计、合理使用交通安全设施。除了考虑标志、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的数量、位置、形式外,还要关注施工成本、使用寿命、安全效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024-06-26人气:5048
人气:4597
人气:4258
人气:3552
人气:350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西部交通科技
期刊人气:1692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主办单位: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出版地方:广西
专业分类:交通
国际刊号:1673-4874
国内刊号:45-1339/U
邮发代号:48-174
创刊时间:200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447
影响因子:0.08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