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形势下,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面临新制度、新政策,随之出现新问题。本文首先阐述加强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旨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新形势下,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落地,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面临新制度,随之也出现一些新问题。资产与财务管理是单位经济活动的核心内容,提供支撑业务活动的资金和资产,事业单位存在的新老问题严重影响各项事业的发展,应引起单位的高度重视。
一、事业单位加强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加强资产与财务管理可以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可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模式,规范资金使用,提高实物资产的使用效率;使会计核算和资产登记更加高效,信息化水平更高,资产与财务融合更加紧密;资产与财务管理人员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和实践积累,更加胜任本职工作,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业务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建设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投入的经费也越来越多,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较于财务管理办法的频繁修订,资产管理出台的办法相对较少,而各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普遍存在重财轻物的情况,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的资产管理制度,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各单位出现资产使用浪费,资产配置超标,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未按时盘点等现象,个别单位还存在出租出借不履行相关报批手续,资产不经过审批随意处置,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私自留存单位使用的情况。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资产管理意识缺失的情况,如人员调动、离职、退休未办理资产交接手续以及基建项目资产调拨不及时、资产处置报废不及时等,这些情况直接造成资产账上登记的保管人与实际使用人不符,资产账上数量只增不减,而实物资产已经丢失或毁坏,无法继续使用,资产信息严重失真。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财政资金采购的,用于公共服务,服务于社会,而单位传统观念只重视资金管理、预算执行而忽视实物资产的管理。这些情况和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各项事业的发展,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财政资金的浪费,无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管理方法落后
事业单位对资产和财务管理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落后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要求。管理方法落后主要表现在预算管理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有些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比较随意,没有明确的细化预算,尤其是下属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都混在一个账户进行支出,花多花少都没有上限,容易造成年底支出超预算,各项经费之间互相挤占,年底财务报表支出与预算对应不上,有重要的支出项目而没有资金可用的情况发生,报表收入支出的功效大大降低,不利于管理者对收支情况的了解,无法对当年的财务收支状况作出一个准确的评价和判断。另外,预算追加和调整也缺少必要的审批环节;预算执行缺乏考核程序,不利于调动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三)资产与财务管理缺乏融合,信息共享困难
资产管理主要针对资产的实物形态进行管理,财务管理侧重于对资产价值量的计量和动态管理,二者的融合是实践工作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缺乏融合,主要表现在:一是理念缺乏融合。在日常工作中,财务人员只负责报账、记账、报表等财务核算相关工作,资产管理人员只负责资产卡片录入、资产调拨处置、资产变动等工作,很少有工作上的交集,沟通交流也不多。财务人员只熟悉自身岗位的管理制度,对资产管理了解学习的很少,资产管理人员也是一样。资产与财务管理本是不分家的,都是按照国家法律和单位规章制度办事,工作流程也基本一致,但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是两套人员在负责,工作地点不集中,造成了两者信息沟通不畅。
二是系统缺乏融合。地震系统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是并行存在使用的,分属于上级部门的两个处室,分别是资产处和财务处,两个处室的管理系统是由两个软件公司开发的,财务管理系统只针对财务核算、网上审核报销、报表统计和预算指标的运用,资产管理系统是记录资产卡片增减、资产管理信息变动、报表统计等事项的应用,二者之间缺乏数据互通和数据共享。除了每个月进行的对账,只有在年底做资产年报和财务年报时,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才会互相提供数据进行报表填制。而在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下,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要相互融合、信息共享,便于进行资产总量控制,优化资产使用效率。显然,事业单位现在这种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制度和新时代事业发展的要求,必须加以改进和优化升级。
(四)对新制度的解读不够,影响单位实施效果
新出台的政府会计制度为了更好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际价值量,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之前事业单位一直没有这项要求,使得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这项新要求不熟悉,在实际账务处理中不能熟练掌握运用,致使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出现问题,财务核算年度结转出现偏差,账务处理不得当。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确认主观因素的参与度更高,更需要资产管理人员的自身业务判断。而在有些单位资产管理人员不是财务相关专业,对政策解读能力不强,影响职业判断。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必须加以提高,以适应新制度的要求。
三、加强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制度建设
近几年,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越来越重视,将国有资产管理列为财务核心工作内容,与财务核算、预算管理等工作并重。修订了一系列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出租出借、处置等的具体要求,补齐了国有资产管理短板,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而具体到各事业单位来说,首先,加强舆论导向宣传,宣讲国家新颁发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并修订本单位不完善的制度,查漏补缺;其次,转变传统观念,提高思想认识,自上而下形成对国有资产规范管理的意识,规范资产管理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各项资产配置标准优化资产配置和使用效率,提高资产重复使用次数,完善资产处置流程和处置收入管理,防止资产流失损害单位和国家利益。在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增加资产管理部分的比重,强化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要涵盖资产预算编制、购置、验收、调拨、清查、报废等每个环节,确保没有漏洞,做到有据可依。
(二)改进管理方法
事业单位要改变以往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管理方法必须要进行改进。预算先行是现在大部分单位都在推行的一种比较好的管理方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现在的预算管理要求全面的预算管理,就是要求所有的财政资金统一列入单位的预算,统收统支。凡是要支出的项目必须有预算资金,没有预算资金安排的项目一律不得支出,有预算的项目不得超预算购买和支出,在源头上把控财政资金流向。预算编制要符合上级单位和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编制各项资金和采购预算,细化到每个明确的资金项目,能够全面反映一个单位年度收支情况。严格把控追加和调整预算,预算一旦下达,不得随意调整,如确有需要,追加和调整预算必须有规定的审批手续才能批准,大额的调整和追加需要集体研究决策方能批准。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中心环节,预算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预算管理的成效。现在各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普遍比较重视,因为预算执行率直接影响下年预算的安排。预算绩效考核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评价,对发现问题和积累经验有参考价值,对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资产与财务管理融合,拓宽信息共享渠道
加强资产与财务管理融合,是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体现了新时代资产与财务管理发展的方向。从近年国家颁发的一系列法律制度来看,指向明确,将资产与财务管理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已有了政策依据。接下来就需要各个单位具体落实到位。事业单位加强资产与财务管理融合,必须在管理模式上做出改变和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各司其职,互不干扰,新的管理模式要做到互通有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本质是相通的。首先,在理念上相互融合。加强资产与财务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学习交流,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不仅要熟悉掌握自身的管理制度,还要了解和学习对方的管理制度。切实将照章办事的理念根植于参与管理的每个人员心中,心怀对财务工作的敬畏之心,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勤奋努力工作。把资产与财务管理作为一个整体,部门负责人统抓统管,个人的工作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是分工不同,团结协作,共同实现单位管理目标。
其次,在系统中相互融合。在软件开发环节两个处室应积极参与,开发出一套管理系统,既包括财务核算、预算指标、报表统计等模块,又包括资产管理、采购等模块的新型财务管理系统。平时财务人员登录财务管理模块进行填制凭证、网上审核报销、记账报表等业务操作,资产管理人员登录资产管理模块进行资产卡片录入登记、资产调拨处置、资产变动等业务操作,共用一套系统。这些管理模块的数据在系统内是可以互相查询和统计的,登录财务管理的模块可以调取资产管理模块的数据,并进行按月对账,对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出错的几率,提高了财务分析的质量。
这样新系统在满足了财务管理需要的同时,又能让资产管理模块发挥应有作用,提升了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效率,拓宽了信息共享的渠道。各个单位应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的段前提下,在保证涉密信息不泄露的情况下,为广大职工做好服务,为每位职工提供登录账号和密码,方便每位职工可以登录新系统查询个人名下资产、网上报销审核、个人项目预算支出、部门预算执行等情况,便于随时掌握个人和部门相关信息,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新系统还具备一个特点就是能节省系统开发费用,两个系统改成一套系统后,节省了一套系统成本费用和维护费用,对单位开源节流作出贡献。综上所述,理念融合是基础,系统融合是手段,两者缺一不可。
(四)提高制度解读能力,增强单位实施效果
针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事业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制度培训,相关人员应加强对各项新制度的学习和熟练运用。尤其是非财务专业的人员更应该及时进行财务专业的学历教育,系统的学习财务、资产等相关知识,使个人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使相关制度落到实处。财务专业的人员也应加强对继续教育和专项培训的重视程度,多请教专业人员,专业人员见多识广、业务工作经验丰富,必要时可以邀请他们协助单位进行复杂的业务处理,从中进行学习和提高技术水平。还可以去上级主管部门和兄弟单位调研,进行沟通交流,对一些不好理解的问题现场问答,实地现场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增强实操能力。通过学习和培训,并在实际工作中综合运用,增强责任意识,相信这些新问题都会得到妥善解决。
综上,通过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管理模式,改进管理方法,加强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融合,拓宽信息共享渠道,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制度解读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将大大提高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有效降低国有资产流失和财政资金使用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严彩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优化模式探究[J].计师,2020(24).
[2]薛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20(35).
[3]王官禄.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融合的实践思考[J].计之友,2020(20).
[4]于继红.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21).
文章来源:左丽娟.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2):140-141.
分享:
随着企业进入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企业的业务转型和发展速度显著加快,财务管理也成为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为摆脱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危机,企业开始从财务战略的角度,结合新的商业模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改变目前的现状。
2025-01-07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决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决策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财务报表分析不仅能帮助企业了解过去的经营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还能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25-01-04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其财务管理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战略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5-01-04借壳上市是指企业通过并购或资产置换等方式获取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通过在上市公司中增发股票来募集资金,从而实现上市的目的。借壳上市的步骤大体分为:(1)集团公司先剥离出一块优质资产上市;(2)上市公司通过配股来筹集资金;(3)上市公司用这一笔资金反过来购买集团公司的另一块资金。
2025-01-04信息化时代,新技术和人工智能驱动财会行业的变革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传统会计手工做账方式逐渐被替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新技术与财务的融合,财务软件层出不穷,如用友软件、ERP软件系统等,大大提高财务信息的科学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RPA技术的财务机器人应运而生,对会计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25-01-04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是优化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 结构、响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要求、推进教育管理改 革持续深化的必要举措。新形势下,高校亟需加快 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的改革与优化进程,加大财务 预算的执行力度,确保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
2024-12-25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显著增加,财务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帮助企业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财务风险,以确保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11-09企业要打造健全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规范,确保企业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和规避,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财务内控管理至关重要,企业要融入动态管理的思想,将该项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2024-11-06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升,燃气行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地位愈发凸显。面对竞争与挑战,燃气企业亟须构建精准的财务分析与高效的决策支持体系,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这一体系,助力燃气企业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11-06企业社会责任(CSR)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经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备受关注。随着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不断提升,企业不仅需要在经济层面取得成功,还要承担起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本文旨在深入剖析CSR对不同企业性质下财务绩效的影响机制,聚焦于负面影响的隐性成本、无形资源的获取、技术创新、员工满意度与生产效率提升等方面。
2024-11-06人气:8981
人气:4219
人气:3985
人气:3636
人气:354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首席财务官
期刊人气:1801
主管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673-3169
国内刊号:11-5374/F
邮发代号:2-666
创刊时间:2005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