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为了更好的为高校文化服务,就需要加强对高校档案文化的建设,下文研究分析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解决思路。
一、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首先,高校档案记载着高校文化的成果,忠实绵延不断地反映高校文化的过程,是大学校园文化赖以生存发展和完成社会责任的根本保证;其次,高校档案作为高校文化传播的重要源头,随时等待师生、社会忠实地从所存储的文化信息中提炼出所需的文化养料;最后,高校档案作为高校过去的文化积淀,同时又将参与高校未来文化建设的过程,重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才能更好的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二)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更利于高校文化的传承
高校档案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大学校园文化的载体和记忆传承,高校档案也是高校历史的真实记忆,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它反映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高校历史进程最直接的见证,保护传承高校档案资源,对传承校园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高校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档案文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未重视不够,内容单一
高校档案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众多组成部分中的一类,在高校特定的体制和文化传统中生长,而且它的档案内容、归档范围、组织形式、演变历程及馆藏范围都带着深刻特定的文化印记。随着高校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高校各部门、各系部的师生要求档案馆能提供大量、广泛的档案信息,但是目前高校档案馆藏内容相对固定单一,数量不多、种类不齐全,时间跨度短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文化建设的要求。
(二)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宣传不足
高校档案由于工作性质和观念的原因,档案馆成为巨锁封闭的禁区,师生、社会利用者很难进入这个档案的世界,档案工作在师生、社会利用者心目中曾长期与“保密”、“内部”相关联。尤其是在如何利用档案进行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较好的发挥档案的文化功能方面远远不够。目前,高校师生、社会利用者因不了解档案馆保存着什么档案,是否有自己需要的档案材料,如何去利用它而顾虑重重、踌躇不前。因此,必须大力宣传馆藏和开放档案的内容,鼓励和欢迎师生、社会利用者来使用,为利用者创造各种便利条件。
(三)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缺乏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长期采用等学生、教师上门、你查我调的传统方式,且档案员对利用者的需要研究了解少,重藏轻用思想的根深蒂固,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重视不够。同时“保密保险,利用危险”的心态,使档案员对档案顾虑重重,束手束脚,甚至不敢或不愿向外界服务,因此目前高校档案缺乏竞争与开拓创新意识,未能与时俱进,限制了档案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
(一)强化特色,优化丰富馆藏质量
高校档案部门要注意收集反映独特的历史、人文、民俗等档案内容,增加馆藏资源中彰显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特色文化内容的比例,同时合理扩大接收范围,改善馆藏结构,对进馆档案严格实行质量控制,完善档案补充机制,除正常接收途径外,还应通过征集、购买等途径来丰富馆藏。另外,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发展历史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学校的学科建设、重大活动、校外合作等将形成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并相应地产生了大量的特色档案。对这一部分特色档案,档案馆要及时做好收集及利用工作并寻求特色档案中的合理要素加以整合、凝练,创造出更为丰富的档案文化。
(二)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参与热情
高校档案部门应主动揭示馆藏,解答利用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更要面向社会、面向国外,加强对外宣传与交流。同时要举办一些有影响、高质量的档案展览,开发有价值、高品位的档案校园文化产品,并向社会广泛传播,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要扩展传播路径,与新闻单位加强联系,充分利用平面媒体和新媒介--报纸、期刊、影视、网络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档案文化建设的作用。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措施强化档案文化公众形象等方式,比如对档案建筑文化含义的凸显、对档案实体文化意蕴的强调等。档案馆为努力为利用者创造各种方便,使来者有兴,去者满意,从而扩大高校档案文化的影响,促进档案文化的利用。
(三)优化服务结构,加大编研力度
高校档案为了更好的服务师生、社会,首先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要梳理“利用者第一,利用者至上”的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并想方设法挖掘出馆藏中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全面、及时、准确、有效地为师生、社会档案利用者服务。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就曾指出:“要努力把档案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为今天的各项文化建设建立起立体、全面、详尽的档案,为我们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立此存照’,为我们的后代留下文化之根,为我们的民族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正确处理“编”和“研”结合的比列的同时,高校档案不要拘泥于编研工作的形式,编研载体应该更加多样化,编研主体应该更加开放化,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与时俱进,全方位、多层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满足新时期方方面面利用档案信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摘录杨冬权.谈档案与文化建设——在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的会讲话[N].中国档案报,2012-11-8.
[2]刘丽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面临的障碍及采取的措施[J].黑龙江档案,2013-04-01.
[3]龙艳.浅谈档案提供利用的宣传工作[J].参花.2013-12-30.
[4]林建洪等.关于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2012年福建省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档案分会场.2012-09-18.
段文娜.新时期加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浅析[J].才智,2019,(29):221.
分享:
在当前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正逐渐成为驱动人类社会发展与产业转型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医疗领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血站档案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确保血液安全与供应的重要机构,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献血者的权益保障和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
2024-11-25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境内,项目静态投资83.76亿元,动态投资103.90亿元。项目档案作为抽水蓄能电站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唯有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才能够深挖其作用和价值,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与运营等决策提供服务。
2024-11-05医院在从事管理、医疗、科研和教学等各项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是医院的重要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文书档案、科研档案、教学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会计档案、病历档案、人事档案以及实物档案等,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医院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历程,反映了医院医疗及科研教学水平的发展,是医院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依据和重要参考。
2024-09-27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医院档案不仅记录了患者的病史、诊疗过程和用药情况,还承载着医院的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多项功能。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改进医院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成为医院管理者和档案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4-09-27200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13年,教育部又发布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明确改革目标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2024-08-12在医疗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保障医院服务质量提升方面表现显著。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医疗档案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容易受到物理损害和信息被泄露的风险,而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确保了医疗信息的安全与隐私,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心的就医环境。
2024-07-042023年是宁波市第二医院建院180周年,医院以院庆活动为契机,围绕“百年医心、厚德为民”主题,依托室藏的丰富档案史料,以医院档案为索引,以文化建设为抓手,从档案价值、医院品牌等角度出发,借助公共媒体,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渠道,丰富医院文化内涵,打造医院文化品牌,着力探索由“档案资源”向“档案文化”延伸的新路径,构建具有医院特色的文化体系,从而提高医院文化软实力。
2024-06-12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信息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档案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各领域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重要单位,对档案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档案服务关系到医院管理和人才成长,只有紧紧抓住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机遇,不断优化档案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方式,才可以更好地助力医院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2024-06-0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龄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老龄健康服务中心需要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档案信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已成为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老龄健康服务中心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以及创新档案管理,从而满足社会需求。
2024-06-06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综合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档案资料收集、档案整理、档案管理、档案统计与调取应用等几个部分组成,能够为医院管理层运营决策与发展规划制定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参照。此外,档案资料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医院的整体运营情况和工作不足之处等,便于医院改革创新,对于提高医院综合服务水平,推进医院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06-06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山东档案
期刊人气:904
主管单位:山东省档案局
主办单位:山东省档案局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档案
国际刊号:1672-5204
国内刊号:37-1048/G2
邮发代号:24-228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453
影响因子:0.316
影响因子:0.438
影响因子:0.134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