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深入,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医疗服务、科研创新、质量评价及政策制定的核心支撑。新医改对医院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分析了医院档案管理在新医改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如医院信息建设水平不高、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数据安全管理不完善和患者隐私保护得不到保障以及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患者隐私保护、推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等,以期能够加强医院档案管理,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医院档案不仅记录了患者的病史、诊疗过程和用药情况,还承载着医院的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多项功能。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改进医院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成为医院管理者和档案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医改不仅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还着重强调了信息的互联互通与患者的信息安全,对医院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从医疗服务与质量监控的角度看,医院档案作为医疗活动的历史记录,记录着患者诊疗过程的全部信息,是评估医疗质量、临床研究以及指导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参考。准确、完整的档案资料有助于医生制定更为精准的诊断和治疗计划,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信息安全;其次,在推动医疗信息化与智能化的进程中,医院档案是构建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基石。高质量的档案能够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促进医疗服务模式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加速智慧医疗的发展速度;再次,面对医疗行业日益增长的信息共享需求,高效、规范的档案管理体系有助于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跨机构、跨区域的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医疗服务协同效率,为患者提供连续、良好的医疗服务体验。同时,也是实现分级诊疗、远程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关键;最后,从法律法规与患者权益保护的角度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医院还需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与保护患者隐私。良好的档案管理不仅是遵守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也是赢得患者信任、塑造医院品牌的重要途径。
二、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
当前,部分医院建立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病历、检查报告及诊疗记录的数字化存储与处理,提升了档案管理的便捷性和可检索性。部分医院档案管理面临档案数据格式多样、编码不统一的困境,缺乏可执行的数据标准框架,不利于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难以满足新医改倡导的跨机构协作、远程医疗服务以及大数据分析等高级应用需求。“信息孤岛”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资源浪费,使得患者信息难以跟随其就医足迹顺畅流转,影响了连续性医疗服务。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共享机制,医疗知识与经验的传播也受到影响,不利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和医疗质量的整体提升。
2.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医疗研究的深度以及政策制定的精准度。当前,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影响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涵盖专业知识、技能操作、伦理意识及持续学习能力等。部分医院不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在档案管理方面的投入较少。医院缺乏必要的档案学、信息管理学的系统培训,许多档案管理人员在面对日益复杂的档案分类、编目、保管及利用时,显得力不从心,难以高效完成工作任务。档案管理实践涉及法律法规知识、信息安全及患者隐私保护等,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充分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使档案管理工作存在法律风险。此外,医院缺乏科学、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影响档案管理人员提升素质。由于考核标准模糊、评估周期不定或有关人员监督执行不力,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与实际工作表现关联不强,难以形成正向激励,影响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3. 数据安全管理不完善和患者隐私得不到安全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病历系统和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广泛应用,医院累积了海量的敏感信息,包括个人身份、健康状况及治疗细节等。这些数据的安全至关重要。目前,医院档案管理系统面临的挑战,包括外部黑客入侵、内部管理疏漏、存在技术漏洞等。黑客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非法获取数据以谋取经济利益或从事其他非法活动,档案管理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蓄意泄露患者信息,部分医院在网络安全防护、数据备份恢复策略上存在不足,使得数据安全成为医院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医疗信息的特殊性,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处理医疗信息时需要遵守严格的规定,以维护患者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的规则,强调了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及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平衡医疗信息的合理利用与患者隐私权益保护,防止信息被泄露或滥用,是医院档案管理的一大难题。
4. 没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医院缺乏统一规范的档案分类与编码标准,档案整理与检索效率低下。不同医院,甚至同一医院不同部门档案的分类方式不同,缺乏标准指引,影响档案的有序管理,不利于跨部门、跨机构的信息共享,难以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综合价值。
第二,档案管理责任体系不健全,权责不明晰。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应当明确规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工作流程与绩效考核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医院没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执行力和责任心受到影响,档案丢失、被损坏或信息失真的问题时有发生。
第三,档案保管条件与设备设施落后,无法满足长期保存与防损防灾的要求。一些医院在档案库房环境控制、防火防盗措施及数字档案备份等方面投入不足,加剧了档案受损的风险。
第四,档案利用与开发机制不完善,未能充分挖掘档案价值。档案管理的目标不只是保管,更重要的是服务于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决策。缺乏完善的借阅制度、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挖掘与分析工具,档案资源未能转化为支持医院发展的数据资本。
三、加强医院档案管理的策略
1. 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
面对新医改对医院档案管理提出的要求,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提升管理效能、促进医疗服务协同的必然选择。一是引入先进的档案管理系统以实现资源整合,二是构建区域性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增强数据流通性。
第一,针对当前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现状,引入先进的档案管理系统非常重要。该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能够将分散在不同科室、不同格式的电子病历、检查报告、诊疗记录等,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和统一的元数据模型整合至一个综合管理平台,不仅简化了档案的存储与检索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还为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类、索引和归档功能,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第二,构建区域性医病信息共享平台是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服务效率的关键。该平台旨在打破不同医院的壁垒,实现患者医疗信息的安全、高效流通。通过采用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和准确。同时,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保障信息共享以及患者隐私。区域性的信息共享不仅能够支持跨机构的转诊、会诊等协同医疗服务,还能为公共卫生监测、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提高整个区域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
2. 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在新医改背景下,提升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加强档案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科研创新的关键。医院应加强专业培训与建立考核机制。专业培训是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定期且系统的教育活动,能够使档案管理人员熟悉并掌握运用现代档案管理理念和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信息安全技术、电子病历系统的操作与维护以及医疗信息的法律与伦理规范等。培训内容应与时俱进,紧跟医疗信息发展步伐,并结合国内外实际案例,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应对档案管理中的新挑战。
此外,医院应注重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及团队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其综合业务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是确保培训效果与持续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的关键。考核内容需要有明确的量化标准,涵盖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档案收集的完整性、分类的准确性、信息更新的及时性、数据安全的维护以及服务效率与质量等。通过定期评估档案管理人员的绩效,不仅能够真实反映管理人员的工作实绩,还能识别其在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基于考核结果,医院可以实施激励措施,如表彰优秀、提供晋升机会或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再培训,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其持续学习与成长。
3.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患者隐私保护
随着医院档案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患者隐私保护成为维护医疗信息安全、保障患者权益的必然要求。医院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完善的隐私保护制度,构建坚固的数据保护体系。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是保障电子档案安全的重要举措。应用数据加密技术,加密处理敏感信息,有效抵御外部攻击和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建立访问控制机制,进一步细化信息访问权限,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在规定范围内才能访问特定数据,从而减少档案管理人员误操作和越权行为的发生。
此外,医院应采用数据脱敏技术处理个人信息以及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和整理安全审计日志,在技术层面提高数据安全防护水平,及时发现并应对安全威胁。完善隐私保护制度是构建数据安全环境的制度保障。档案管理人员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和权限,加强患者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存储、传输和销毁的全过程管理,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隐私保护制度应涵盖对患者隐私权益的告知程序,确保患者知情同意医院使用其信息。隐私保护制度应该包含档案应急响应机制,以便应对突发情况。同时,医院应定期开展患者隐私保护培训,增强全员的隐私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是制度有效落地的关键。
4. 推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推进医院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推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主要通过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和优化管理流程两方面实现。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是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核心。医院应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和规范,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系统的档案管理框架。标准应涵盖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码、存储、检索、利用及保密等全过程,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和制度化。通过确立统一的文档格式、元数据标准及编码规则,不仅有利于信息的高效整合与共享,还便于跨部门、跨机构的协作,能够为医疗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此外,医院还应关注档案的长期保存与防灾备份,确保医院档案的安全与持久可用。优化管理流程是系统性审查与调整现有的档案管理程序,旨在消除冗余步骤,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策略全面梳理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识别存在的瓶颈与低效点。通过引入精细化管理和流程再造理念,精简和重组流程,如采用电子化工作流程替代传统手工操作,自动化处理常规任务,减少人为错误和降低时间成本。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辅助分类、自动索引生成等,进一步提升档案处理的速度与精确度。优化后的流程应更加透明、流畅,便于监控与评估,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四、结语
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研究分析了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包括提高医院档案信息建设水平、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患者隐私保护以及推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从而加强医院档案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是医疗服务和科研创新的基础,更是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因此,加强医院档案管理是新医改背景下医疗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和效率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冷雪华.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对策[J].办公室业务,2023(19):169-171.
[2]孔宪波.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兰台内外,2023(30):68-69+72.
[3]马启勇.基于新医改背景的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2022(19):25-27.
[4]张莉.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与完善思路探讨[J].管理观察,2018(28):182-183.
[5]武辉.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与完善思路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02):122.
[6]刘翠荣.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与完善思路分析[J].办公室业务,2023(18):63-65.
[7]赵永芳.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与完善思路[J].青海医药杂志,2022(07):57-60.
[8]王登辉.基于新医改背景的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措施[J].黑龙江档案,2022(01):220-222.
[9]姜彧超.探讨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与完善[J].才智,2018(01):240.
[10]张鹤.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与完善思路解读[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03):22-23.
文章来源:耿玲.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医院档案管理的策略[J].兰台内外,2024,(31):48-50.
分享:
在当前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正逐渐成为驱动人类社会发展与产业转型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医疗领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血站档案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确保血液安全与供应的重要机构,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献血者的权益保障和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
2024-11-25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境内,项目静态投资83.76亿元,动态投资103.90亿元。项目档案作为抽水蓄能电站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唯有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才能够深挖其作用和价值,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与运营等决策提供服务。
2024-11-05医院在从事管理、医疗、科研和教学等各项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是医院的重要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文书档案、科研档案、教学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会计档案、病历档案、人事档案以及实物档案等,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医院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历程,反映了医院医疗及科研教学水平的发展,是医院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依据和重要参考。
2024-09-27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医院档案不仅记录了患者的病史、诊疗过程和用药情况,还承载着医院的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多项功能。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改进医院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成为医院管理者和档案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4-09-27200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13年,教育部又发布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明确改革目标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2024-08-12在医疗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保障医院服务质量提升方面表现显著。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医疗档案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容易受到物理损害和信息被泄露的风险,而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确保了医疗信息的安全与隐私,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心的就医环境。
2024-07-042023年是宁波市第二医院建院180周年,医院以院庆活动为契机,围绕“百年医心、厚德为民”主题,依托室藏的丰富档案史料,以医院档案为索引,以文化建设为抓手,从档案价值、医院品牌等角度出发,借助公共媒体,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渠道,丰富医院文化内涵,打造医院文化品牌,着力探索由“档案资源”向“档案文化”延伸的新路径,构建具有医院特色的文化体系,从而提高医院文化软实力。
2024-06-12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信息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档案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各领域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重要单位,对档案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档案服务关系到医院管理和人才成长,只有紧紧抓住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机遇,不断优化档案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方式,才可以更好地助力医院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2024-06-0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龄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老龄健康服务中心需要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档案信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已成为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老龄健康服务中心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以及创新档案管理,从而满足社会需求。
2024-06-06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综合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档案资料收集、档案整理、档案管理、档案统计与调取应用等几个部分组成,能够为医院管理层运营决策与发展规划制定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参照。此外,档案资料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医院的整体运营情况和工作不足之处等,便于医院改革创新,对于提高医院综合服务水平,推进医院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06-06人气:4265
人气:2146
人气:2079
人气:1897
人气:171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管理观察
期刊人气:249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管理
国际刊号:1674-2877
国内刊号:11-5688/F
邮发代号:2-634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285
影响因子:1.17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