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为了解决磷酸铁锂电池在直流操作电源中长期浮充和运维工作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此系统的控制策略。首先,给出磷酸铁锂直流操作电源的主电路拓扑结构,阐述其运行工作原理;然后,提出间歇式充电控制策略,避免电池长期处于浮充状态,并引入有源并网放电技术的放电控制以降低电池运维工作量,通过串联二极管的温控风冷散热设计,实现了负荷的独立不间断供电;最后,根据系统运行工况的分析,给出系统电压和电流参数的运行变化曲线。研制了站用磷酸铁锂直流操作电源系统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正确且有效,可为磷酸铁锂电池在变电站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
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是站用直流操作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负荷不间断供电的最后一道防线[1]。然而,阀控铅酸蓄电池含有对人体及环境有害的重金属且维护工作量大[2]。随着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的需求日益强烈,具有安全环保和可维护性等特点的磷酸铁锂电池[3⁃4]开始得到应用。
有研究以单体电池串并联形成电池组,然后通过串联方式组成满足站用母线电压需求的磷酸铁锂电池簇,然而客观存在不能过充过放和一致性差等不足,同时长期的浮充电运行工况会使得电池材料表现出不稳定性,其结构会发生改变或破坏,从而导致电池浮充失效及性能衰减,甚至会带来安全隐患,进而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5⁃6]。文献[1]提出变电站磷酸铁锂直流系统的间断式充电控制策略,通过调整间断式浮充电的时间占比来给电池充电。文献[7]提出了浮充保护型磷酸铁锂电池,可以直接代替铅酸蓄电池应用到站用直流操作电源中,然而该电池的成本相对较高。文献[8]将磷酸铁锂电池在110kV变电站浮充使用,提出需要增加对单体电池进行均衡的电池管理系统。文献[9]提出了基于磷酸铁锂电池的非浮充式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通过电池管理实现磷酸铁锂电池不离线和非浮充的充电控制及保护。
本文中针对磷酸铁锂电池在站用直流操作电源的应用,结合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和间歇式脉冲充电[10⁃13]的充电理念,首先阐述了磷酸铁锂电池的直流操作电源的构成和工作原理;接着提出了基于充放电控制阀的系统控制策略,利用间歇式充电解决了长期浮充带来的安全隐患,采用有源并网放电技术实现了节能环保,降低了核容运维工作量,同时能够实现负荷的不间断供电需求;最后研制了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磷酸铁锂电池在站用直流操作电源的应用及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1、系统工作原理
站用磷酸铁锂直流操作电源主要由充电装置、放电装置、绝缘监测装置、直流监控装置、充放电控制阀和磷酸铁锂电池簇等组成,如图1所示。
图1站用磷酸铁锂直流操作电源的构成及连接原理图
正常情况下,站用交流电经交流配电单元,通过AC/DC变换器连接直流母线给负荷供电,电池处于自放电的备用供电状态。
电池充电运行状态:交流电经充电装置和充电控制阀给磷酸铁锂电池簇进行充电,不影响直流母线给直流负荷的供电。
电池放电运行状态:电池经充放电控制阀和放电装置连接交流电进行放电,不影响直流母线给直流负荷供电。
电池供电运行状态:突然交流失电的情况下,电池经充放电控制阀连接直流母线,从而不间断地给直流负荷供电。
2、系统控制策略
2.1间歇式充电控制
为了避免磷酸铁锂电池长期处于浮充工作模式,借鉴间歇脉冲充电[10⁃13]的控制思想,将间歇脉冲充电中的正脉冲和零脉冲由恒流充电的电流值更改为充电的控制信号,正脉冲和零脉冲的时间比更改为开通时间ton和关断时间toff。
在开通时间内,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恒压充电的补充充电,由于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可大电流充电的特性,可以在0.1C10~1.0C10的范围内充电,其开通时间为几分钟到半小时;在关断时间内,电池处于静置自放电状态,由于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自放电率低的特性,其关断时间的单位为月或者年。间歇式充电控制方法的原理如图2所示。
2间歇控制充电控制方法原理图
电池充电电压被控制在最高允许电压范围内,防止电池长期过充和欠充的电池安全隐患。电池电压低于单体电池设定值1(Vset1)·串联电池数量或者定期充电时间到达设定值,又或者电池组剩余容量(SOC)小于90%,同时调高AC/DC变换器和充电装置电压至单体电池设定值2(Vset2)·串联电池数量,调节充电装置输出电流限流值为设置值1(Iset1),最后控制充放电控制阀的充电接口导通,电池组开始充电。当限流给定调节到零(Iset2)时,或者电池电压大于单体电池设定值2(Vset2)·串联电池数量,或者电池电流小于输出电流限流值1(Iset1),延时一定时间(例如15min);或者充电告警(充电高温或者充电低温)时延时一定时间(例如5s)。接着,控制充放电控制阀的充电接口断开,同时调低AC/DC变换器和充电装置电压至单体电池设定值3(Vset3)·串联电池数量。
2.2核容式放电控制
站用铅酸蓄电池正常情况下长期处于浮充状态,其高倍率放电是周期性的核对性放电试验,通常定期将耗散型电阻负载通过人工操作连接到直流操作电源系统的放电端子上,同时关掉交流电输入,让其以0.1C10电流恒流进行10h放电[1]。而磷酸铁锂电池可以在0.1C10~1.0C10的范围内放电,大幅度缩短核对性放电的时间。此外,有源并网放电装置可以代替耗散型电阻,将电池的能量转移到电网上,实现了节能减排且避免了人工大量操作。
设置放电电流(Iset3)、放电终止单体电压(Vset4)和放电终止电池电压(Vset4·串联电池数量),当设置的定期核容放电时间到达,且能够满足电池放电的外部条件时,控制充放电控制阀的放电接口开通,经有源并网放电装置开始恒流放电操作。当任何一个放电终止条件满足或者放电告警时,控制有源并网放电装置关机,且关断充放电控制阀的放电接口。
2.3负荷不间断供电
为了实现交流失电情况下负荷供电不间断,充放电控制阀的供电接口内部与直流母线正极之间串联二极管,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避免直流母线对电池充电,根据所设计电池允许的最大放电电流,选择二极管的通态平均电流,同时考虑裕量和可靠性,采用二极管并联组成的模块。为了实现二极管的可靠散热,配置散热器及强迫风冷的风机,由于此工况运行较少,以散热器温度超过设定值来启动风机,此外正常工况下风机不运行。
2.4系统参数变化曲线
磷酸铁锂直流操作电源根据系统控制策略,可以分为充电工况、放电工况和供电工况三个运行工况,其中充电方式具有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和间歇充电,放电方式具有静置备用自放电和恒流核容放电,供电方式具有AC/DC负荷供电和交流失电不间断供电。运行工况下的电压及电流参数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具体为t1~t5阶段的变化趋势[14]。
图3系统控制过程电压和电流变化曲线
1)t1阶段为恒流充电
充电电流保持恒定,最大充电电流限制在允许值,充电电压低于最大充电允许值,且电池电压逐步升高,当电池端电压达到设定的电压值后结束此阶段。充电电流越大则电压增长越快,能够加快充电速度进而缩短时间[15]。
2)t2阶段为恒压充电
充电电压保持恒定,最大充电电压限制在允许值,充电电流低于最大充电允许值,且充电电流逐步减小,当电池充电电流下降到设定值或充电时间达到规定值后,结束此阶段。该阶段能够实现电池容量的充满,避免电池处于虚满状态。
3)t3阶段为静置备用
电池完成充电后,充放电回路均断开,进入静置备用状态,电池端电压和容量随着自放电或事故放电逐步降低,在电池电压或SOC达到设定值,结束此阶段。
4)t4阶段为间歇充电
在电池电压或SOC降低到设定值时,电池充电回路接通,电池重新进入t1阶段和t2阶段,避免了电池处于长期浮充带来的安全隐患。
5)t5阶段为恒流放电
在t1~t4的任何一个阶段,交流失电或者AC/DC变换器故障无输出时,电池无延时、不间断地对直流负荷供电,并根据负荷情况提供能量。
3、试验
基于上述系统构成和控制策略研制了系统样机,其中:单体电池采用山东圣阳YJT40220413⁃150Ah型磷酸铁锂电池,共68只铁锂铝壳电芯,12个单体电池串联组成一个标准电池组,8个单体电池组成一个非标准电池组,最后由5个标准电池组和1个非标电池组形成磷酸铁锂电池簇。AC/DC变换器3台,10A/220V并联;充电装置为4台10A/220V并联;放电装置1台,20A/220V;充放电控制阀1套。同时测试仪器包括台式计算机、数字荧光示波器DP04034B。
基于核容放电控制的电压和电流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电流值保持不变,电压逐步降低,符合恒流放电阶段的参数变化曲线,表明了核容放电控制的理论分析的有效性。
图4恒流放电曲线
充电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参数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其波形的变化同恒流充电、恒压充电、静置备用和间歇充电的理论分析波形相似,表明了间歇式充电和系统参数变化曲线的有效性。
图6为负荷不间断供电的波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当交流失电的过程中,直流母线电压仍然存在,保证了负荷的不间断供电。
图5充电曲线
图6负荷不间断供电波形
4、结论
本文提出了站用磷酸铁锂直流操作电源的系统控制策略,给出了系统的主电路拓扑并阐述了工作原理,利用间歇式充电解决了电池的长期浮充问题,引入有源并网放电技术降低了电池的运维工作量,采用二极管的温控风冷实现了负荷的独立不间断供电,给出了各运行工况下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曲线,最后研制了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为磷酸铁锂电池在变电站的应用及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斌,苗琰,李斌,等.变电站磷酸铁锂直流系统充放电策略[J].农村电气化,2019(6):65⁃68.
[2]梅成林,赵伟.磷酸铁锂电池在变电站的应用安全性分析及其系统设计[J].电气技术,2019,20(6):70⁃73.
[3]张克杰,陈鹏,谢旺旺,等.磷酸铁锂优缺点及改性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业,2018,50(6):13⁃17.
[5]尹涛,郑莉莉,贾隆舟,等.锂离子电池浮充电研究综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10(1):310⁃318.
[6]杨增武,苗萌,贺狄龙.锂离子电池自放电行为研究概述[J].电源技术,2016,40(6):1309⁃1311.
[7]齐明辉,王政,严家明,等.浮充保护型磷酸铁锂电池在煤矿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9,50(2):113⁃116.
[8]魏增福,苏伟,钟国彬,等.磷酸铁锂电池组在110kV变电站直流系统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6,5(2):241⁃245.
[9]李晶,陈轲娜.基于铁锂电池的非浮充式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J].四川电力技术,2013,36(5):30⁃32.
[10]杨帆,乔艳龙,甘德刚,等.不同充电模式对锂离子电池极化特性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2017,32(12):171⁃178.
[11]王超,赵津,张永德,等.基于NTGK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充电技术[J].电池,2020,50(4):356⁃360.
[12]薛增涛,张丽平,李争.基于多级脉冲充电的最优充电模式[J].现代电子技术,2020,43(1):161⁃165.[13]徐智慧,类延香,龚敏明,等.锂离子电池脉冲优化充电法的研究[J].电源技术,2019,43(7):1113⁃1115.
[14]李延涛,张辉,李艳杰.磷酸铁锂电池在通信基站的应用研究[J].电源技术,2017,41(2):202⁃204.
[15]尹强,庞浩,甘江华,等.超级电容器分段充电控制策略研究[J].控制与信息技术,2019(2):40⁃43.
[16]刘莹,孙丙香,赵鑫泽,等.基于电热耦合模型的宽温域锂离子电池SOC/SOP联合估计[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4,13(9):3030⁃3041.
[17]朱鹏杰,李伟,张楚,等.基于正交实验的双流体喷雾对电池包内热失控锂电池降温效果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4,13(11):4177⁃4186.
基金资助:2021年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立项项目: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花园智能生态管理系统的研究(22B520030);许昌职业技术学院“5G工程技术中心”科研平台; 2023年度河南省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省级重点)《新课标背景下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豫教(2024)05760);
文章来源:赵景,张伟刚.站用磷酸铁锂直流操作电源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25,48(06):68-72.
分享:
电子价签(ElectronicShelfLabel,ESL)于20世纪80年代在欧洲萌芽。1993年,首个电子价签问世,其屏幕采用断码屏,即类似计算器所使用的液晶显示屏。断码屏仅能显示有限字符,主要用于呈现价格信息,数据传输方式依靠红外通信,上传价格数据耗时较长。
2025-03-30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科技的发展不仅让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剧,也让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而国有控股企业因受企业性质的影响和约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结合自身特点及需求来创新采购管理模式。正因如此,在随后的数年里,国有控股企业的采购工作先后经历了多个阶段,如分散采购、集中招标采购、产生物资集中采购以及集中采购等。
2025-03-28在全球能源体系加速重构与能源互联网深度演进的背景下,电力企业正经历着“三重变革”的叠加冲击:能源生产范式从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资产运营模式从重资产向数字资产延伸,价值创造逻辑从规模效应向生态协同突破。这种变革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面临着电价波动传导、碳会计计量盲区与绿电资产估值困境等多维风险敞口。
2025-03-28电流互感器在正式投运以前,应做好相关现场试验。试验项目分为:直流电阻测试、极性试验、变比试验、绝缘电阻测试以及伏安特性试验。电流互感器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原理,它由闭合的铁芯和绕组组成。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匝数很少,串接在要测量电流的线路中,二次绕组匝数比较多,串接在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中[1]。
2025-03-28在电机驱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过程中,系统整体效率的提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目标。这一效率的高低主要受到两个关键部分的损耗影响:首先是逆变器损耗,其次是电机损耗。在逆变器损耗方面,导通损耗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取决于功率器件在导通状态下的电阻值。
2025-03-28目前,针对上述放电问题的原因分析研究报道较多,主要涉及对半导电缓冲阻水带的质量、铝护套与缓冲层的间隙、皱纹铝护套电缆自身结构特性等原因的分析研究。虽然现在对缓冲层放电问题的解决方案尚无统一意见,但解决半导电缓冲阻水带质量问题始终处于首要位置。
2025-03-28干式变压器由于其易维护、故障率低等优点[1],近几年被广泛应用在储能、风电等领域。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的核心设备之一,成本高昂,对系统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变压器故障调查显示,运行中,变压器易发生绕组故障,绕组引起的故障占比超15%,其中短路是最为严重的故障之一。
2025-03-28铜芯聚氯乙烯(PVC)绝缘软电线(即BVR型电线)作为一种配电柜专用软电线,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和公共场所中。但在安装使用过程中,时常有用户反映BVR型电线出现铜导体发黑现象。该现象的出现不仅造成了用户使用的困扰,也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对此各线缆企业均极为重视。
2025-03-27随着我国基建事业不断发展,对电力设施使用的安全可靠性愈加关注,要求与电力设施配套的电缆不仅应具有优异的电气性能,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阻燃性。目前,特别是商场、地铁、剧院和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电力设施用电缆,B1级阻燃性能已成为常规要求。
2025-03-27相关试验方法标准对护套拉伸性能测试时用于制作哑铃试件的试条厚度Hts范围规定较宽,即要求0.8Mm≤Hts≤2.0Mm,如果Hts<0.8mm,则允许Hts,Min=0.6mm;对于Pe护套,如果护套较厚且两面均较光滑,则哑铃试件厚度不需要削到2.0mm。较高的Hts虽便于相关测试人员采用磨平或削平方式制取护套试条并制作哑铃试件,但也可能对热塑性护套老化前后机械性能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2025-03-27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电源技术
期刊人气:2387
主管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电力
国际刊号:1002-087X
国内刊号:12-1126/TM
邮发代号:6-28
创刊时间:197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814
影响因子:1.445
影响因子:0.65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8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