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结合聊城市当地市情水情特点,以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采取“蓄、调、渗”等措施,构建“五横六纵、互连互通、库河同蓄、五水统筹”的雨洪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总体格局,以期以科学开发利用雨洪资源来破解聊城市缺水之困。
聊城市地处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交界处,人多水缺是需要长期面对的基本市情,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聊城市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最大的“瓶颈”制约。聊城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聊城市当地市情水情特点,做出了“以科学开发利用雨洪资源来破解聊城市缺水之困”的重大战略决策。
1、水资源状况分析
1.1 聊城市降水分析
根据聊城市1956—2017年实测降水资料统计分析,聊城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60.6mm。受季风气候影响,境内降水量集中于汛期,汛期6~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3.8%;冬季(12月~2月)降水量最小,为18.2mm,仅占年降水量的3.3%;夏季(6月~8月)降水量最大,为364.5mm,占年降水量的65.0%,春季和秋季的降水量为82.0mm和95.9mm,分别占年降水量的14.6%和17.1%。
1.2 聊城市水资源量分析
聊城市水资源量包括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根据《山东省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成果,聊城市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30214万m3,径流深35.0mm。地下水资源量是指与降水、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动态水量,主要指矿化度臆2g/L的淡水资源量。根据《山东省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成果,聊城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17587万m3。水资源总量是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即天然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不含外调水)。聊城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0734万m3(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之和,扣除重复计算量)。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2.1 河流水系概况
聊城市河流众多,除黄河及其支流金堤河外,有属于海河流域纵贯全市的徒骇河、马颊河和从边境流过的漳卫河骨干排水河道,其中黄河、金堤河、漳卫河属于边境河道。古运河从东南到西北贯穿全境。全市流域面积大于10km2的支流共有2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300km2的10条,100~300km2的24条。河流总长度1950.84km,河网密度0.22km/km2。
2.2 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聊城市2008—2017年供水设施多年平均实际总供水量为19.64亿m3,其中黄河水、地下水、当地地表水、其他水源(包括污水回用、微咸水等供水量分别为9.48亿m3、8.29亿m3、1.69亿m3、0.19亿m3,分别占总水量的48.2%、42.2%、8.6%、1.0%,由此可见,黄河水为聊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其次为地下水、地表水,其他水源供水量占比例很小。根据相关分析,聊城市徒骇河、马颊河实测径流中引黄、引卫、引金灌溉尾水和入河废污水约占径流的42%,因此,在当地地表水供水量中58%为实际当地径流开发利用量,按此计算,近十年当地地表水实际利用量为32.4%,距离聊城市规划的当地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40.2%存在一定空间,因此聊城市地表水资源目前尚有一定开发利用潜力。
3、供需平衡分析
3.1 一次供需平衡
即在现状供水工程、节水条件下进行不同水平年的供水需水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经分析计算,全市2017年现状年保证率50%、75%、95%时将分别缺水2.1亿m3、3.2亿m3、3.6亿m3,缺水率分别为9.8%、14.9%、16.7%;2025年分别缺水3.0亿m3、4.1亿m3、4.5亿m3,缺水率分别为13.6%、18.5%、20.2%;2035年分别缺水4.8亿m3、6.0亿m3、6.3亿m3,缺水率分别为20.4%、24.7%、26.3%。
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供水工程和供水条件下,未来18年聊城市将面临更严峻的缺水形势,缺水率由2017年的9.8%增加到2035年的20.4%,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力度,确保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 二次供需平衡
由在现状供水工程、节水条件下所作的一次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通过规划建设一批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增加供水量,进行二次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全市二次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为:全市2017年现状年保证率50%、75%、95%时将分别缺水2.1亿m3、3.2亿m3、3.6亿m3,缺水率分别为9.8%、14.9%、16.7%;2025年分别缺水0.5亿m3、1.7亿m3、2.1亿m3,缺水率分别为2.1%、7.5%、9.4%;2035年平水年(50%)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75%、95%时分别缺水0.9亿m3、1.4亿m3,缺水率分别为3.7%、5.7%。二次平衡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现状年)、2025年在平水年(50%)情况下缺水量分别为2.1亿m3、0.5亿m3,缺水率分别为9.8%、2.1%。2025年(50%)的缺水率比2017年大幅下降,2035年平水年(50%)可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表明,需建设实施一系列雨洪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才能满足未来聊城市水资源需求,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4、雨洪资源利用潜力分析
4.1 雨洪资源利用潜力
雨洪资源利用潜力为实测出境流量扣除生态需水量、不可利用大洪水量,并扣除其中灌溉尾水和入河废污水,即地表水资源利用潜力中扣除部分灌溉尾水和入河废污水。徒骇河、马颊河地表水资源利用潜力含有部分引黄、引卫、引金灌溉尾水和入河废污水。经分析,徒骇河、马颊河实测径流中引黄、引卫、引金灌溉尾水和入河废污水约占42%,雨洪资源约占58%,因此徒骇河、马颊河雨洪资源利用潜力按水资源利用潜力的58%计算。金堤河和漳卫河为边境河流,雨洪资源利用潜力直接采用其出入境站的地表水资源利用潜力成果。
4.2 雨洪资源利用潜力总量分析
马颊河、徒骇河、漳卫河、金堤河雨洪资源利用潜力分别选择李奇站、刘桥站、临清站、范县站4个代表站的历年雨洪资源利用潜力系列进行分析。经统计分析,聊城市多年平均雨洪资源利用潜力为54067万m3,其中徒骇河出口刘桥站雨洪资源利用潜力为5954万m3,马颊河出口李奇站雨洪资源利用潜力为542万m3,边境河流漳卫河临清站雨洪资源利用潜力为40329万m3,金堤河范县站雨洪资源利用潜力为7242万m3。
5、总体思路
紧密结合聊城市当地市情水情特点,以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以“蓄、调、渗”为主要措施,构建“五横六纵、互连互通、库河同蓄、五水统筹”的雨洪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总体格局,实现雨洪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聊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
6、工程措施
根据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总体思路,重点建设5大工程32个子项目,具体为:
1)运河开发及补水工程。包括河道整治、沿河建筑物工程、两岸灌排配套工程、补水工程等4个子项目。
2)徒骇河、马颊河、漳卫河、金堤河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包括徒骇河拦河闸坝工程(4座)、徒骇河河道扩挖蓄水工程(10处)、徒骇河引水输水配套工程、马颊河拦河闸坝工程(1座)、马颊河河道扩挖蓄水工程(9处)、马颊河引水输水配套工程、漳卫河拦河闸坝工程(2座)、漳卫河河道扩挖蓄水工程(1处)、漳卫河引水输水配套工程、金堤河拦河闸坝工程(4座)、金堤河河道扩挖蓄水工程(2处)、金堤河引水输水配套工程12个子项目。
3)蓄水工程。包括平原水库工程(12座)、河道拦蓄(列入以上4条河流雨洪资源利用工程)、沟渠拦蓄、坑塘蓄水工程等4个子项目。
4)水系连通工程。包括漳卫河原马颊河连通工程、徒骇河原马颊河连通工程、金堤河原徒骇河连通工程、金堤河原古云水库连通工程、彭楼干渠连通工程、中心城区环形水系连通工程、城区外环水系连通工程及分布的库渠原塘渠连通工程8个子项目。
5)金堤河湿地及旅游开发工程。包括拦蓄工程(4座拦河坝列入金堤河雨洪资源利用工程)、河道整治工程(2项河道扩挖蓄水工程列入金堤河雨洪资源利用工程)、人工湿地、牧业开发工程4个子项目。
7、结论
到2025年,聊城市通过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多年平均雨洪资源蓄渗利用量将增加3.5亿m3,全市平水年份缺水率控制在2%左右,基本建立起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资源安全保障框架体系。到2035年,多年平均雨洪资源蓄渗利用量将增加2.2亿m3,全市平水年份达到水资源平衡,枯水年缺水率控制在4%左右,届时将建立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健康利用保障体系。
刁秀云,曲海波,赵继伟.论聊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J].山东水利,2019(4):9-10.
分享:
临近空间是指高度位于20~100km的大气层,主要包括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底部.近年来,随着临近空间飞行器的迅猛发展,对掌握临近空间大气环境的相关特性提出了迫切需求.临近空间大气是地球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受对流层活动的影响,又受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等外部环境影响,使得临近空间大气环境复杂多变.
2020-12-04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景区为一体的世界著名旅游风景区。特殊的地势地貌造就了复杂多变的气候特征。尤其是雷击引发林区火灾、古建筑损坏、人员伤亡等灾害,对雷电的监测预警工作受到地方政府的极大重视。
2020-07-15降雨量为某一地区某一时间内的降水数据,具有地域性和时效性.降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旱涝灾害的形成,进而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影响[1].中国作为全球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2],2017年和2018年我国因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共达2971亿元,因旱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亦共有630亿元[3,4].
2020-07-15由于大部分钻孔应变仪都处于井下几百米,作用于地表的气压波动会对其产生10-9量级的地壳形变,该影响在现代地壳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中不容忽视[2]。体应变除受气压、水位和降雨影响外[3],钻孔环境(包括钻孔倾斜度、井孔深度、围岩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裂隙发育和耦合情况)也会对其造成复杂的影响,形成各种形态不同的干扰[4]。
2020-07-08本文通过分析1981—2018年湖南全省连阴雨天气发展变化趋势,总结规律、提炼共识,对提高全省连阴雨天气预测水平,进而提升政府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湖南不同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以及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连阴雨变化成因具有现实意义。
2020-07-07四季更替,天气冷暖变化,都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着农业、交通业、建筑业、旅游业等国民经济行业。因此,天气报道一直以来在媒体报道中占据重要位置,备受受众关注。在信息时代,天气报道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不断创新,报道内容也不断拓展。尤其是大数据的运用,为天气报道带来了全新变化。
2020-07-07雷电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1]。建立有效的雷电预测预警方法,对于减少雷电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采用的雷电预测预警方法一般都利用雷达、闪电定位探测和大气电场探测这3种设备,通过研究雷暴天气下各监测数据的变化特征,找到较为理想的预报因子,建立雷电预报方法。
2020-07-02水汽在气候变化、水文循环、大气辐射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通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观测数据可估计出天顶对流层延迟,并可进一步获取高精度的大气可降水量[2],从而使得地基GNSS探测大气水汽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种全新的水汽探测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大气水汽探测手段,地基GNSS反演水汽具有低成本、全天候、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等优点。
2020-07-02近年来,由于大气中各种污染物超过负荷,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雨水已被污染[1],大气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降水是污染物从大气中去除的重要途径,国内对大气降水化学组分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主要有酸雨的特征,降水化学组成及来源,降水对颗粒物的去除作用,大气输送对降水化学的影响等[2]。
2020-07-02引入WebApp构件等一系列硬件设备元件,在确保震裂坡地质环境、气象水文特征条件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统计GIS体系的组成结构及巡检操作功能,再联合具体的应用性能统计结果,设计一种基于GIS的震裂坡地降雨量监测预警系统。在实际测试环境中,统一约束应用标准,通过数值分层记录的方式,确定该新型监测预警系统的实际应用价值。
2020-07-02人气:2167
人气:2082
人气:1743
人气:1080
人气:91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
期刊人气:992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主办单位:广西气象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673-8411
国内刊号:45-1356/P
创刊时间:1958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253
影响因子:0.682
影响因子:0.160
影响因子:0.421
影响因子:0.08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