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实施同伴互动支持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和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

  2020-04-02    27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同伴互动支持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和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同伴互动支持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初产妇产后第6周、3个月、6个月的抑郁评分和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初产妇产后第6周、3个月、6个月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初产妇母婴保健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同伴互动支持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其产后抑郁情况,提高其母婴保健知识掌握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产后抑郁
  • 初产妇
  • 同伴互动支持模式
  • 母婴保健知识
  • 加入收藏

产后抑郁症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抑郁症状,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病程可持续3~6个月,极少部分持续至幼儿上学前。初产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失眠、悲伤、烦躁、自杀等心理和行为,严重影响其家庭生活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研究显示[1],我国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高达14.7%。近些年,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和行为、认知干预,但是药物可能通过母乳喂养传输给婴幼儿,影响其生长。因此,本研究探讨同伴互动支持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和母婴保健知识掌握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单胎足月妊娠;意识、智力、精神状态正常;孕妇和家属详细了解本次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排除标准:合并妊娠综合征;婴幼儿存在严重先天性疾病或发育障碍。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平均年龄(28.53±2.98)岁;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9例,剖宫产21例;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21例,大专及本科25例,硕士及以上4例。研究组平均年龄(28.61±2.89)岁;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8例,剖宫产22例;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22例,大专至本科23例,硕士及以上5例。两组初产妇年龄、分娩方式、文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同伴互动支持模式,详细内容如下:

1.2.1 选定组长 

通过入户访视、微信平台、发放宣传单等方式招募同伴产前保健候选人,经培训并考核通过后推举5名组长,推举标准:至少有一次生产经历;具有良好沟通能力;通过母婴保健知识和自我调节能力相关考核[2];熟练使用网络沟通工具。培训过程:给予相关知识培训,再由母婴护理专家、产后管理师及心理咨询专家进行集中培训3次,完成所有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成为组长[3]。

1.2.2 组成同伴支持小组 

由1名同伴支持组长和10名初产妇组成同伴支持小组,分别建立10人微信小群组(同伴支持组长担任群主)和50人大群组(社区护理人员担任群主),群组主要目的为发送产后心理健康知识和提供健康咨询。如在实施过程中组长因故无法继续担任,应按照以上流程再推举新组长[4]。

1.2.3 实施流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收到医院发送的本社区出院后初产妇信息,邀请初产妇在1周内加入微信群:(1)微信交流。采用相关量表调查初产妇母婴相关知识和心理状况;初产妇与微信群成员沟通,每周2次,每次≥10min,确保初产妇与外界交流和交际能力[5]。(2)现场小组活动。组长组织小组活动,每周1次,每次交流时间≥1h,具体活动时间由小组成员共同决定,活动内容可选取组员共同感兴趣的1~2个内容,除发放手册、播放视频外,还可采取自由讨论、相关知识专题报告、讨论等方式[6],强化初产妇自我操作催乳、正确哺乳、哺乳期营养等相关知识。组长应倾听组员关于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心理问题,正确引导组员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增进小组成员情感、归属感、信任感,缓解初产妇不良情绪,鼓励其相互分享解决问题和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7]。(3)同伴一对一指导。该交流方式秉持隐私和保密性,对于通过多次干预后心理状态量表仍提示明显抑郁状态的初产妇,组长应给予一对一交流,帮助初产妇解决实质性问题并给予建设性意见,鼓励其敞开心胸,充分表达自身感受,保持情绪状态稳定[8]。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初产妇接受不同护理模式后产后抑郁评分和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1)产后抑郁。采用1987年Cox等人编制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共计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1~4级评分法,评分等级0~3分,总分≥9分即为产后抑郁,分数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9]。(2)母婴保健知识掌握。采用我院自制量表,量表内容包括预防新生儿感染、孕产妇膳食营养、婴幼儿生长发育、预防疫苗接种、计划生育、母乳喂养知识、辅食添加、乳房保健知识、婴幼儿疾病判断、居住环境要求10个条目,各条目0~10分,分数越高说明掌握情况越好[1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产后抑郁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初产妇产后抑郁评分比较[M(Q,R),分]

2.2 两组初产妇母婴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初产妇母婴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比较(分,x±s)


3、讨论


近年来,产后抑郁逐渐受到产科心理学和行为学者的关注,由于其影响因素多样化和不确定的病因成为产科防治与产科研究的重点之一[11]。近些年,人们对产后抑郁的认知和意识逐渐提升。常规社区初产妇产后护理主要通过电话、上门询问,且大部分沟通方式处于单纯倾听、安慰,社区护理人员成为初产妇产后不愉快的负能量倾诉对象,因此缺乏建设性解决方式意见[12];另外关于产后社区护理效果缺乏评价指标、样本量较小、干预内容不够完善,导致干预效果受限[13]。

同伴互动支持模式主要以社区卫生服务为载体,建立社区护理服务人员和初产妇的交流平台,对医疗服务机构而言,一方面可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另一方面同伴之间共同讨论感兴趣话题,通过经验分享,相互促进和督促逐渐提升母婴保健知识[12];同伴之间可对棘手、困难等问题相互沟通,为其提供了情感宣泄的途径和正能量[14]。小组成员均为产后分娩时间、心理状态、生活水平相近的,小组通过建立起初相互各自秉持各系对家庭关系的处理意见,由组长对继续秉持负性应对方式做法进行危害分析,使初产妇意识自身行为的危害性[15],通过给予建设性意见引导初产妇融入家庭、回归工作,同时对初产妇家属普及关于产后抑郁症相关知识,给予其情感支持,可有效起到预防作用[16]。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初产妇产后6周、1个月、3个月产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初产妇各项母婴保健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初产妇产后抑郁采取社区同伴互动支持模式,可有效改善其产后抑郁程度,提升初产妇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58.

[2]张洁琼,余晓燕,孙世文,等.胎儿异常孕产妇网络同伴支持系统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7):29-34.

[3]章宝丹,扇原淳,许亮文,等.浙江省1075名初产妇孕晚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产前抑郁的关系[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51(8):740-745.

[4]蔡飞亚,况利,王我,等.基于社会心理因素的产后抑郁症模型的建立和评价[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38(4):476-481.

[5]王敦亮,王秘群,申荣,等.盐酸纳布啡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及其对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9):782-785.

[6]张晗.产后抑郁症与产后急慢性疼痛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7,46(5):692-694.

[7]王月云,张莉娜,王红,等.深圳市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6(6):704-708.

[8]李青,田建丽,徐晓慧,等.产前风险问卷预测产妇产后抑郁的适用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8):1406-1409.

[9]陈银喜,黄爱荣,赵小萍.奥马哈系统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抑郁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75-76.

[10]刘伟杰,陈永新,张瑞岭.解郁丸联合米氮平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4):35-38.

[11]夏宝妹,陈畅,张海楼,等.孕前应激诱导的产后抑郁模型小鼠海马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的表达变化[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7,39(2):230-235.

[12]王小群,蒋利红,周晓文.产前补充维生素D滴剂预防产后抑郁并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泌乳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15):124-126.

[13]杨青,赵世能,李姝漩.母亲产后抑郁与婴儿早期发育关系队列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4):98-101.

[14]李佳,李晓璇,邓小华.广东省珠海市产妇产后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6):537-540,549.

[15]周英勇,汪赛赢,杨谧,等.BDNF基因多态性与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42(6):538-544.

[16]安瑞霞.妊娠期特发性疾病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6):71-72.


李立双,温美兰,王彩红.同伴互动支持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和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155-15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期刊人气:266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1870

国内刊号:12-1399/R

邮发代号:6-1

创刊时间:197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