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评价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用于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回顾病例,将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50例。前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后者给予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对比两组血清指标、临床症状评分、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指标较优、临床症状评分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应用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既能改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又可改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好转。
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的过渡时期,好发于40~60岁,因生理、心理改变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因此,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中老年女性最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此病症以潮热出汗、头疼、耳鸣、心悸、眩晕和抑郁等为主要表现,对患者生理、心理均产生严重影响[1,2,3]。以往,临床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主要以激素替代疗法,随着临床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深入研究,发现给予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干预,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作用[4]。本研究针对在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用于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2018年5月—2019年5月,选择本院收治的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回顾病例,将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单双号进行编辑,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43~57岁,平均(50.68±7.33)岁,病程1~5年,平均(3.14±1.03)年。试验组年龄42~58岁,平均(51.20±7.51)岁,病程1~4年,平均(3.00±1.00)年。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参照JCEM中关于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确诊者[5]。(2)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史或是无法坚持随访者;(2)有心脑血管疾病者;(3)治疗前3个月服用过雌性激素药物者;(4)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有戊酸雌二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38)治疗,口服,每次1mg,每天1次,连续用药4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试验组用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AbbottBiologicalsB.V.,批准文号H20150346)治疗,每天1次,每次1片,4周为1个周期,连续用药治疗4个周期。
1.3分析指标
(1)血清指标统计对比,即针对雌二醇、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即于治疗前后收集血清,做分离后,用相关试剂进行检测。(2)临床症状评分统计对比,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价,症状包括乏力(1分)、耳鸣(1分)、抑郁(1分)、头疼(1分)、焦躁(1分)、肢体麻木(1分)、心悸(1分)、失眠(5分)、感觉异常(5分)、潮热出汗(3分),满分45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6,7,8]。(3)治疗总有效率,应用改良的K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即临床症状缓解程度超过80%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在20-80%为有效;临床症状缓解程度低于20%为无效[9,10,11]。治疗总有效包括显效和有效。(4)不良反应:包括腹痛、乳房疼痛、呕吐。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不适用χ2检验,则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清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指标较优(P<0.05),见表1。
2.2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试验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血清指标对比
表2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2.3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40例、9例、1例;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31例、11例、8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
2.4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乳房疼痛1例、呕吐1例;对照组腹痛3例、乳房疼痛2例、呕吐4例,组间对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χ2=5.005,P<0.05)。
3、讨论
女性从围绝经期开始,直至到绝经后,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不断下陈,会出现一系列围绝经期症状。临术统计,约有75%的绝经女性,会出现潮热症状,因此,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病,其是卵巢功能衰退至绝经后几年发病,在此过程中,经期延长,卵巢功能退化,从而减少经量,直至月经停止[12]。临床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的出现多因患者卵巢功能下降,使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缺乏,从而引起易激动、情绪异常、失眠、月经不调等症状[13]。当女性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后,血清激素分泌紊乱,血脂水平失衡,即雌二醇分泌下降,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上升,同时还会伴随血脂水平异常现象,对患者生理与心理均产生严重影响。以往,临床常用常规药物给予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便长期用药后,不仅会增加不良反应,还会影响预后,增加复发率,故效果不佳。随着临床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行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的深入研究,发现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用于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效果显著。
以往,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主要以激素代替疗法,即应用性激素治疗,以此来缓解临床症状,但对于禁忌证者不可采用此方法治疗,且研究发现,长期应用激素治疗,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14]。目前,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上,选用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次研究显示:试验组血清指标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是复方药物,由地屈孕酮、雌二醇组成,其中地屈孕酮化学结构与天然的孕酮相近,服用后,在机体内的活性较高;雌二醇是天然的雌激素,两者结合,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时,可以刺激子宫形成分泌期内膜,从而保护子宫因雌激素而引起的子宫内膜增生,降低致癌风险,且没有激素治疗副作用,用药更安全[15]。此外,研究表明,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主要适应证为自然绝经后引起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故也是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常用药物之一。
综上,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用于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胡娟.杵针疗法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3):142-143.
[2]谢冰昕,李勤,马丽华,等.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心房颤动伴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四川中医,2020,38(3):172-175.
[3]张晓红,刘桂芝,王小丹.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9(24):101-104.
[4]裴晓红.不同剂型激素药物替代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3):84.
[5]舒瑾,鲁超,赵娟,等.坎离交泰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及机制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32):3549-3552,3566.
[6]陈世玲.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联合坤泰胶囊对围绝经期综合征伴失眠患者性激素水平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10):1329-1331.
[7]刘兆源.自拟中药方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9):14-21.
[8]王慧峰.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7):102-103.
[9]娄玲.蒙医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J].智慧健康,2019,5(26):95-96,109.
[10]于庆刚.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5):50,84.
[11]李芬芳,黄玉梅,周运花,等.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连续序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中性激素、血脂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4):2408-2410.
[12]王芳.疏肝解郁方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效果及对负面情绪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3):2073-2075.
[13]张滋,刘肖莉,刘照佩,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41(10):1528-1531.
[14]戴雪.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内分泌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8):1803-1805.
[15]王贺红.复方制剂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19,4(6):127-129.
肖彩兰.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行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1):154-157.
分享: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属于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有多种亚型,其中比较严重的亚型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with insulin resistance,PCOS-IR),在PCOS患者中,合并胰岛素抵抗者高达50%~80%[1]。
2025-01-15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是指女性40岁之前因卵巢功能减退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月经停闭(≥4周)、卵泡生成素(FSH)&gt;25 IU/L(间隔&gt;4周的2次测定)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常伴有围绝经期等症状,如潮热汗出、阴道干涩、性欲减退、骨质疏松、情绪异常、认知功能改变等。
2024-12-31随着科技的发展,妇科手术方式已由传统的开 腹手术和普通腹腔镜手术发展到经脐或经阴道单孔 腹腔镜手术( transvaginal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vNOTES) [1] ,孔道数量愈少,孔径 愈小,愈能体现微创、美容等方面的优势。
2024-12-23随着年龄变化,女性卵巢经历功能衰退这一生理过程,在此期间,卵巢衰退造成的雌激素不足诱导女性出现明显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如睡眠障碍和性功能障碍(FSD)等绝经相关症状。其中 FSD 的问题尤为突出和影响深远。
2024-12-21老年性阴道炎又名萎缩性阴道炎,主要发作于绝经期女性。患者以阴道黏膜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瘙痒、灼热、干燥、尿频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主要采用雌激素及抗菌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长期应用会增加乳腺癌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还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停药后易于复发等问题。
2024-11-29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引起的卵泡质量低下及数量减少是POF的主要病理现象,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大量产生引发的氧化应激密切相关;卵巢颗粒细胞是卵巢的主要功能细胞,研究发现,减轻卵巢氧化应激和抑制颗粒细胞凋亡可改善环磷酰胺诱导的POF[2]。
2024-11-15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迁延反复或长期未重视所致,其较高的发病率与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结构密切相关。慢性盆腔炎以抗菌治疗为主,但极易复发。克林霉素磷酸酯片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常用药物,对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抗感染效果较好,但单独使用存在一定问题,如部分患者病原体存在耐药性,导致疗效不佳;
2024-11-08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T)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了,现代医学多以药物、手术及含激素的宫内节育器等方法治疗,但疗效尚不理想,副作用大,且患者对手术治疗往往难以接受[1-2]。研究发现,EMT发病率会因地理区域、种族和族群等因素而异,估计有5%~10%的生育年龄妇女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3]。
2024-10-23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UB-O)指因稀发排卵、无排卵及黄体功能不足,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1]。该病是妇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疑难病之一,青春期、育龄期、绝经期等各个年龄段的女性均可发病[2]。
2024-10-23带下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泛指女性经、带、胎、产、杂诸病。这些疾病都发生在带脉之下,故称为“带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曰:“带下者,带脉之下,古人列经脉为病,凡三十六种,皆谓之带下病,非今人所谓赤白带下也”。狭义带下专指女性阴中分泌物。
2024-10-23人气:16241
人气:15180
人气:13851
人气:13619
人气:1260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期刊人气:3905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2216
国内刊号:21-1332/R
邮发代号:8-172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5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40
影响因子:0.891
影响因子:1.47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