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在孕晚期剖宫产后再妊娠妇女瘢痕子宫下段厚度评估中应用腹部及阴道B超联合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3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孕晚期剖宫产后再妊娠妇女72例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孕晚期无剖宫产史再妊娠妇女96例为参照组,两组均行腹部及阴道B超联合检查,对比两组子宫下段厚度,统计试验组瘢痕分级及分娩方式。结果:32周、34周、36周、38周试验组子宫下段厚度较参照组小(P<0.05);试验组Ⅰ级阴道分娩率42.22%(19/45)较Ⅱ级14.29%(3/21)、Ⅲ级0.00%(0/6)高,剖宫产率57.78%(26/45)较Ⅱ级85.71%(18/21)、Ⅲ级100.00%(6/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及阴道B超联合检查应用于孕晚期剖宫产后再妊娠妇女中,可测量子宫下段厚度,量化评估瘢痕情况,瘢痕分级越高阴道分娩率越低、剖宫产率越高,瘢痕子宫下段厚度评估可指导临床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剖宫产属于产科危险妊娠重要手术方式,手术需作人为切口娩出胎儿,切口缝合后随子宫肌层纤维组织愈合形成子宫下段瘢痕[1]。相关研究指出,子宫下段瘢痕对再次妊娠时间、分娩方式影响较大[2]。随二胎政策影响,再次妊娠率显著升高,但再次妊娠分娩过程中若出现子宫瘢痕破裂,直接威胁产妇和围生儿生命安全。故分娩前明确瘢痕子宫下段厚度,积极评估瘢痕子宫情况,对临床选择最佳分娩方式,保障产妇、胎儿生命安全有积极意义。腹部B超、阴道B超为既往临床常用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高、无痛安全等优势。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72例孕晚期剖宫产后再妊娠妇女和96例孕晚期无剖宫产史再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腹部及阴道B超联合检查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3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孕晚期剖宫产后再妊娠妇女72例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孕晚期无剖宫产史再妊娠妇女96例为参照组。试验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8.76±2.45)岁;孕周32~38周,平均孕周(37.16±0.35)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2.71±0.49)次;产次1~2次,平均产次(1.67±0.13)次;体质量指数26~32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8.49±1.08)kg/m2。参照组: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29.13±2.53)岁;孕周32~38周,平均孕周(37.25±0.31)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2.84±0.42)次;产次1~2次,平均产次(1.64±0.11)次;体质量指数26~33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8.75±1.05)kg/m2。两组基线资料(年龄、孕周、孕次、产次、体质量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1)既往均有生产史;(2)胎位正常;(3)无羊水异常;(4)胎儿未完全入盆;(5)试验组瘢痕子宫为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6)无阴道分娩或剖宫产禁忌;(7)无血液系统传染性疾病;(8)均知情本研究,并自愿签订知情承诺书。
排除标准:(1)多胎妊娠者;(2)巨大儿;(3)羊水过多者;(4)子宫前壁胎盘附着者;(5)合并发热、出血等严重产科综合征者;(6)存在明显剖宫产指征者;(7)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8)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等妊娠期并发症者。
1.3方法两组均行腹部及阴道B超联合检查。
腹部B超检查:使用PHILIPSHD15型彩色B超诊断仪,检查前嘱孕妇适当充盈膀胱,取平卧位,B超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将B超探头置于下腹部,常规检查胎儿和附属物,扫描观察子宫下段横切面、纵切面,观察肌层缺损、完整性,测量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适当加压腹部,观察羊膜囊有无膨出及膨出情况。
阴道B超检查:使用PHILIPSHD15型彩色B超诊断仪,嘱孕妇排空膀胱,取膀胱结石位,协助孕妇调整体位,暴露会阴部,B超探头涂抹耦合剂,套上避孕套,缓慢置入阴道,横切面、纵切面扫查子宫下段,观察子宫下段瘢痕情况。
1.4观察指标
(1)记录对比两组32周、34周、36周、38周子宫下段厚度。(2)统计试验组瘢痕分级及不同瘢痕分级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Ⅰ级瘢痕是指子宫前壁下段厚度不小于3mm,子宫下段回声均匀且连续;Ⅱ级瘢痕是指子宫前壁下段厚度小于3mm,回声没有连续性,局部肌层缺失,加压时羊膜囊不能隆起;Ⅲ级瘢痕是指子宫前壁下段厚度小于3mm,局部羊膜囊或胎儿隆起。其中,Ⅰ级瘢痕属于愈合良好,Ⅱ级、Ⅲ级瘢痕属于愈合不良。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子宫下段厚度)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瘢痕分级和分娩方式)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子宫下段厚度
32周、34周、36周、38周试验组子宫下段厚度较参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子宫下段厚度
2.2瘢痕分级和分娩方式
腹部及阴道B超联合检查显示,试验组瘢痕分级Ⅰ级45例,Ⅱ级21例,Ⅲ级6例;试验组Ⅰ级阴道分娩率42.22%较Ⅱ级14.29%、Ⅲ级0.00%高,剖宫产率57.78%较Ⅱ级85.71%、Ⅲ级100.00%低(P<0.05),见表2。
表2瘢痕分级和分娩方式[n(%)]
3、讨论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剖宫产率为20%~50%,剖宫产再妊娠孕妇多选择再次剖宫产,但剖宫产易引发较多并发症,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阴道分娩可行性在临床得到广泛认可,但准确评估子宫瘢痕情况、提高分娩安全性为当下产科难题[3-4]。超声波可在人体传播过程中呈反射、折射、散射、衰减物理特性,为B超诊断理论基础,图像清晰,且无不良反应。腹部B超对子宫前壁下段肌层边界分辨清晰、测量准确,但探测组织结构较浅,检查结果易受孕妇腹部脂肪厚等因素影响[5-6]。阴道B超检查分辨率较高,可近距离扫查子宫,能提高宫腔、子宫附件探查结果准确度,但阴道B超在孕晚期产妇检查中,易引起生殖道感染,且检查会对子宫产生刺激,诱发宫缩[7-8]。
腹部及阴道B超联合检查可优势互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子宫下段厚度测量准确度,并能有效明确瘢痕情况[9]。本研究结果显示,32周、34周、36周、38周试验组子宫下段厚度较参照组小(P<0.05),可见与孕晚期无剖宫产史再妊娠妇女相比,孕晚期剖宫产后再妊娠妇女32周、34周、36周、38周子宫下段厚度较小。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Ⅰ级阴道分娩率42.22%较Ⅱ级14.29%、Ⅲ级0.00%高,剖宫产率57.78%较Ⅱ级85.71%、Ⅲ级100.00%低(P<0.05),可见瘢痕分级越高,阴道分娩率越低、剖宫产率越高。分析原因在于,孕晚期剖宫产后再妊娠妇女子宫下段厚度较小,分娩过程中易引起组织损伤,不利于分娩正常子宫收缩,且子宫下段厚度较小会导致瘢痕组织失去原有器官结构,弹性减弱,致使阴道分娩失败,降低阴道分娩率。
综上所述,腹部及阴道B超联合检查应用于孕晚期剖宫产后再妊娠妇女中,可测量子宫下段厚度,量化评估瘢痕情况,瘢痕分级越高阴道分娩率越低、剖宫产率越高,瘢痕子宫下段厚度评估可指导临床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符小艳,王碧文,等.超声检查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晚期的子宫下段连续性及阴道分娩的评估价值分析[J].河北医药,2016,38(10):1475-1477.
[2]林丽华,韦舒静,庞姗姗,等.超声凸阵探头经腹检测与腔内探头经腹联合凸阵探头经会阴检测孕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效果对比[J].广西医学,2017,39(2):184-186.
[3]邓华东,邹凯华,许敬华,等.超声检测孕晚期子宫前壁下段厚度在预测瘢痕子宫术中破裂风险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5):1894-1897.
[4]刘艳,祝志洁,王红玲.经腹及阴道超声联合应用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9):1034-1035.
[5]洪莲,万映,关莹,等.妊娠中、晚期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的价值比较[J].重庆医学,2017,46(34):4841-4843.
[6]王新彦,李洪霞,赵娜.经腹部及阴道彩超测量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晚期下段子宫肌层厚度对分娩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13-14.
[7]陆会玲,孙临华,张利,等.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测瘢痕子宫妊娠晚期下段肌层厚度及连续性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3):134-135.
[8]周业英.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下段瘢痕愈合情况及对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7):117-118.
[9]张居杰.腹部联合阴道B超诊断妊娠晚期孕妇子宫下段瘢痕的临床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4)6324-6326.
郑玉江.腹部及阴道B超联合检查在孕晚期剖宫产后再妊娠妇女瘢痕子宫下段厚度评估中的应用[J].临床研究,2020,28(04):136-137.
分享:
疑似子宫病变患者通常表现出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接触性出血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HPV感染有关[2],对疑似子宫病变患者进行HPV感染情况及亚型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人附睾蛋白4(HE4)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标志物,在HPV感染及子宫病变中,HE4的水平变化可能反映疾病的进展[3]。
2025-04-18女性盆底肌(pelvicfloormuscle,PFM)是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维持尿道、阴道、子宫、直肠等器官的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各自的功能.如果 PFM 的功能变差,会导致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进而会出现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壁膨出、排便障碍、性生活不愉快等盆底疾病.
2025-03-31“药类法象”发端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元代的张元素继承《内经》思想,以四气五味、人体与天地四时比类的思维为基础,构建脏腑辨证用药思想,提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的“药物顺应天地四时”的理论,首创“药类法象”学说,代表著作包括《珍珠囊性赋》和《医学起源》[1]。
2025-03-19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pelvicfloordysfunction,FPF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盆底解剖结构异常及功能改变的一系列疾病。基线病理学研究表明[1],盆底解剖结构异常导致肌肉松弛、肌张力过高及肌痉挛,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性功能。FPFD导致性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病因是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盆底肌张力过高和阴道痉挛。
2025-03-06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vaginosis,BV)是女性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1],其临床表现为阴道瘙痒、分泌物增多并伴有异味;该病好发于育龄期、性活跃期的妇女,增加女性患盆腔炎、HPV感染及多种性传播疾病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其具体病因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阴道微生态和免疫功能的失衡有关[3]。
2025-03-06绝经后中老年妇女是老年性阴道炎(亦可称为萎缩性阴道炎)的多发人群,为妇科常见病,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1-2]。生理结构的变化会导致患者阴道pH值上升,降低上皮细胞糖原含量,进而导致患者阴道内环境的失衡,使抵抗力逐渐下降,加速细菌的滋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
2025-02-28病变诊断结果直接影响着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临床常用的子宫内膜病变检查方法包括经腹部超声、子宫内膜活检等[2]。经腹部超声易受到腹壁脂肪层的影响,导致图像清晰度有限;子宫内膜活检的准确性虽然较高,但操作繁琐,且具有一定的创伤性。
2025-02-26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属于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有多种亚型,其中比较严重的亚型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with insulin resistance,PCOS-IR),在PCOS患者中,合并胰岛素抵抗者高达50%~80%[1]。
2025-01-15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是指女性40岁之前因卵巢功能减退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月经停闭(≥4周)、卵泡生成素(FSH)&gt;25 IU/L(间隔&gt;4周的2次测定)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常伴有围绝经期等症状,如潮热汗出、阴道干涩、性欲减退、骨质疏松、情绪异常、认知功能改变等。
2024-12-31随着科技的发展,妇科手术方式已由传统的开 腹手术和普通腹腔镜手术发展到经脐或经阴道单孔 腹腔镜手术( transvaginal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vNOTES) [1] ,孔道数量愈少,孔径 愈小,愈能体现微创、美容等方面的优势。
2024-12-23人气:16683
人气:16014
人气:15583
人气:15304
人气:1485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妇产科杂志
期刊人气:7507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529-567X
国内刊号:11-2141/R
邮发代号:2-63
创刊时间:195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5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40
影响因子:0.891
影响因子:1.47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