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产妇应激反应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98名,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名。对照组采用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与分娩前后的应激反应指标[血糖(bloodglucose,Glu)、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结果:分娩结束时,观察组Glu、CO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产妇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产妇应激反应,缩短产程时间。
分娩疼痛是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无痛分娩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经阴道分娩,以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1]。合理应用药物可有效提高无痛分娩效果,减轻产妇的应激反应。罗哌卡因是一种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能抑制神经兴奋,阻断神经传导[2]。而舒芬太尼为强力的阿片类镇痛药物,能选择性阻断痛觉传导[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产妇应激反应及产程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98名,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名。观察组初产妇28名,经产妇21名;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5.22±4.26)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51±0.88)周;体质量60~72kg,平均体质量(66.12±4.65)kg。对照组初产妇26名,经产妇23名;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5.41±4.13)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43±0.92)周;体质量60~73kg,平均体质量(66.32±4.70)kg。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20~30岁;经阴道分娩;所有产妇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所用药物有过敏反应;合并妊娠期并发症;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
1.3 方法
两组均行硬膜外麻醉,产妇宫口开至3cm左右,进入分娩活跃期时,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滴注氯化钠注射液,密切监测产妇胎心状况。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常规消毒铺巾,然后于产妇L3~4椎间行硬膜外穿刺,并于硬膜外腔置管,长度约3cm。为产妇注射1%利多卡因5mL,5min后若无脊麻,则注射0.1%甲磺酸罗哌卡因(西安汉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0475)与0.5μg/mL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混合液,初始剂量8mL,显效后连接含上述混合液的无痛分娩泵,速度设定为6mL/h,自控剂量设定为5mL,15min后行无痛分娩。对照组仅使用0.1%甲磺酸罗哌卡因,其他操作同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1)分别于分娩前1h与分娩结束时,抽取两组产妇静脉血3mL,采用氧化酶法检测血糖(Glu)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皮质醇(COR)水平。(2)比较两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应激反应比较
分娩前,两组Glu、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结束时,两组Glu、COR水平均高于分娩前,且观察组Glu、CO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产妇应激反应比较
2.2 两组产程比较
观察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3、讨论
分娩疼痛是指产妇在经阴道分娩期间出现的剧烈疼痛感,疼痛会损伤产妇机体内环境,影响产妇分娩状况、产程时间以及心理健康。无痛分娩是指应用麻醉药物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提高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依从性与安全性。但相关研究指出,无痛分娩可能会导致产妇乏力甚至昏厥,或者引起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对母婴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危害母婴结局[4]。因此,临床应用中选择合理的麻醉药物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均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麻醉药物,其中罗哌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常用于胸腰椎硬膜外麻醉,该药可以阻止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内,进而可逆性阻滞沿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有麻醉和镇痛的双重效果[5]。大剂量罗哌卡因可用于外科手术,小剂量则可以产生感觉阻滞效果。舒芬太尼属于阿片类镇痛药物,主要作用于μ阿片受体,临床上常用于麻醉辅助镇痛。该药亲脂性是芬太尼的2倍,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也高于芬太尼,且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较强,故镇痛效果十分显著,镇痛持续时间也较长。徐丹等[6]研究指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能有效提高镇痛效果,改善母婴结局。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能有效缩短产程时间,与赵影等[7]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本研究中,分娩结束时,观察组Glu、COR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能有效减轻产妇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分娩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是指机体受刺激后出现的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与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主导的防御反应。分娩时由于疼痛等因素的刺激,产妇的血糖与皮质醇水平均会明显升高。宗银东等[8]研究指出,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可以有效促进产妇分娩,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减轻应激反应。原因可能为舒芬太尼的麻醉辅助镇痛作用能与罗哌卡因麻醉与镇痛的双重作用产生协同效应,进而有效增强麻醉效果,减轻机体应激反应[9,10]。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产妇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产妇的应激反应,缩短产妇的产程时间。
参考文献:
[1]王红杰.连续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在高龄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6,22(9):1547-1548.
[2]程雯.罗哌卡因复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分娩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8):771-773.
[3]朱群芳.舒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椎管内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2):5559-5562.
[4]申荣坤,张爱玉.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1):2603-2605,2610.
[5]蔚杰慧,赵学英.242例无痛分娩对产程的影响分析[J].中国病案,2017,18(11):110-112.
[6]徐丹,周仕彬,罗方毅,等.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妇无痛分娩中的应用及对产程及母婴的结局影响[J].河北医学,2018,24(12):21-24.
[7]赵影,张春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及对胎心监护、血气分析的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9):141-143.
[8]宗银东,聂颖,姜义铁,等.罗哌卡因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的无痛分娩效果及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17):2407-2409.
[9]孙慧.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8,24(22):159-161.
[10]陈升月,李红帅,王婧.产妇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方案实施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15):24-27.
邓云菱,郭锐.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产妇应激反应及产程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26):79-81.
分享: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HSIL)是子宫颈肿瘤的一项重要进展环节,对女性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则是当前临床针对此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相较冷刀锥切术有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经济费用低等优点。 但需要注意的是,LEEP 对 HSIL 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年龄、术前人乳头瘤病毒(HPV)载量与多重感染等因素的影响。
2025-03-28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剖宫产术后,其伤口疼痛、泌乳分泌、子宫收缩以及按压宫底等,会引发患者强烈的疼痛[3-5],会给产妇的睡眠、休息、哺乳及心理带来极大的影响。而良好的镇痛可以促进产妇早翻身,早下床,有利于产后康复。
2025-03-19苏醒期是指病人从无意识状态逐步觉醒并恢复意识的过程,是全身麻醉手术的重要阶段之一,而苏醒延迟属于全身麻醉手术苏醒期的高发性不良事件,是指全身麻醉结束 120 min 内仍不能唤醒睁眼或自主睁眼的情况。调查显示,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发生率为 13.75%,且高龄病人更易出现苏醒延迟;
2025-02-07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类型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高居第1位和第5位[1]。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以其微创、美观性佳等优势已成为临床治疗首选,而病灶切缘状态被认为是影响保乳手术效果及远期预后的关键[2]。但保乳手术中切缘状态与哪些因素有关尚存争议。
2025-02-07乳腺良性肿物为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发病率较高,一般以纤维瘤和乳腺增生为主[1]。乳腺良性肿物一般为卵圆形或圆形,会有乳头溢液,疼痛并不明显,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伴随肿物长大癌变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2]。
2025-01-15随着科技的发展,妇科手术方式已由传统的开腹手术和普通腹腔镜手术发展到经脐或经阴道单孔腹腔镜手术( transvaginal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endoscopic surgery,vNOTES),孔道数量愈少,孔径愈小,愈能体现微创、美容等方面的优势。 vNOTES子宫切除术利用人体的自然腔道进入,既能无创治疗妇科疾病,又能做到术后体表无手术瘢痕。
2024-12-25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开发的超短效苯二氮类药物,具有起效快、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可拮抗等优点[1],与咪达唑仑或丙泊酚相比,多项随机临床试验已证明其作为镇静剂和全身麻醉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4], 然而,对麻醉和手术后的整体恢复及预后知识了解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恢复质量15项量表(QoR-15)问卷比较瑞马唑仑和七氟醚对全麻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
2024-11-28目前,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已广泛应用于妇产科、结直肠外科、心胸外科等领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早期活动作为ERAS的一项核心策略,可以促进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结局,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及住院费用等[2-4]。
2024-11-25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属于剖宫产远期并发症,可引起子宫破裂及大出血,危及患者生殖及生命健康。早孕期CSP是一类特殊的异位妊娠,以早诊断、早终止、早清除为治疗原则,以降低损伤、尽可能保留生育能力为目的。超声监测下清宫术是Ⅰ型CSP的首选治疗方法。
2024-11-19宫腔粘连(IUA)多因子宫内膜损伤所致,患者可伴有月经异常、周期性腹痛、生育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目前我国IUA的发病率仍较高,其逐年增长的趋势与宫腔手术的增加呈正相关。宫腔粘连分离手术(TCRA)的目的是通过宫腔镜针对性分离或切除粘连部分使宫腔恢复正常形态,但术后再粘连情况频发也常导致治疗失败。
2024-11-11人气:16608
人气:15958
人气:15533
人气:14746
人气:1396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期刊人气:325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1861
国内刊号:11-4967/R
邮发代号:80-28
创刊时间:200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5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40
影响因子:0.891
影响因子:1.47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