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方法:严格按照国家对放射源的管理标准,建立健全的放射源管理制度,规范相关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其护理技巧,不断优化放射源管理措施,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保证,促进核医学科的各项检查和治疗顺利开展。结果:通过放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护理人员娴熟的护理操作,不仅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治效率,还降低了核素污染率。结论:促进临床诊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的放射源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也是降低核素污染的重要任务。
核医学是指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诊断疾病、观察临床疗效、预后情况、脏器功能情况、疾病治疗和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该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中,已成为当代医学疾病诊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1]。近年来,核医学得以进一步发展,被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发挥者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核医学科应用的放射源属于非密闭性放射源,既可产生外照射,又可因注射、污染产生内照射,一旦管理不善,防护不当,会对医护人员、患者、环境等多个方面造成较大的伤害,故核医学科的防护、护理管理十分重要[2]。本研究,着重以本院核医学科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开展核放射防护管理和护理管理工作中收治的2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逐步完善本院放射防护管理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放射源管理
放射源管理不当、被盗、丢失等均会给医护人员、患者及周围环境带来诸多问题,核素照射可严重影响照射人员、患者等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本研究中,本院对放射源的具体管理如下:(1)将放射源存放在本院高活室一角,使用扇形铅防护屏风进行遮挡。在放射源储存室的房间内安装监视、防盗窗和防盗网,避免放射源被盗[3]。(2)高活室实施双人双锁管理措施,定期简则辐射及良,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高活室内。(3)将高活室的门更换为铅防辐射门,并在醒目位置贴上带有“电离辐射”字样的警示标识。(4)登记放射性核素、相关药物,包括生产日期、生产单位、核素种类、使用说明书、使用情况、活度等信息。
2、放射防护管理
2.1 高活室管理
工作期间,每一位工作人员要求配戴好个人剂量计。高活室内必须穿铅防护衣、隔离衣,配戴辐射报警仪。在进行放射性同位素配置的过程中添加一次性防护衣、铅帽、铅防护眼镜、铅手套,选择通风橱配制药。将一次性塑料布铺于工作台面,操作完成后将一次性防护衣、塑料布当废物处理,避免放射性同位素污染[4]。高活室地方选择塑料地板,及时清洗核素污染地面,每次操作后后使用便携式辐射监测仪监测地板与操作台面的核素水平,及时处理超标情况。
2.2 相关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个人健康体检、个人剂量监测均为三个月,掌握放射防护的实际效果,及时发现剂量超标者,积极找出原因,并施行有效措施处理。
3、放射性废物管理
放射性废物主要包括固体废物、液体废物及气载废物三类。严格按照放射性废物分类原则进行垃圾分类,核素发生器;遮盖使用的纸、手套、药水瓶、注射器;放射性核素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类药物等固体废物放于铅制垃圾桶,由专人清理,并严格按照核素类型、浓度、半衰期等进行谨慎处理。放射性气载废物包括放射性气溶胶,方内安装较好的通风性设施,保证放射性气溶胶顺利排除。
4、放射防护病房管理
楼房一端为放射防护病房,设置单独出入口,房门增加钳防护层,墙壁增加壁沙,各床之间设置铅屏风,避免核素相互辐射。病房内装置通风设施,保证放射性气溶胶顺利排出。严禁亲属、朋友进行探视,房内备好痰盂、纸篓、独立卫生间、专用下水道、净水系统,确保液体废物顺利排至放射性废液池中,合理处理病人的固体废物。
5、护理管理
5.1 护理管理制度的建立
正确区分普通病房,根据本院放射病人的诊治情况及放射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建立安全的护理管理制度,包括注射室操作、查对制度、防护监测、应急处理制度、核素使用方法、核素常规操作程度等多方面的规范操作与应用制度。定期开展制度强化培训,并进行制度考核,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做好自身防护。
5.2 护理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
本院为护理人员提供外派学习的机会,让护理人员接触、学习新的防护理念和护理理念,与时俱进,加强护理人员对放射性同位素相关知识的认识。科室内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的核素基础知识、防护原则、核素治疗、相关注意事项、废物处理等内容,考核不合格者予以相应的处理或培训。
5.3 用药管理
患者使用完相关药物后,会因外照射产生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容易污染空气、地面。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用药后的患者加强管理,及时处理用药后患者自身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时清理呕吐物,清理地面,降低环境污染率。监督患者用药后不能离开监督区,待药物经过5个半衰期后才能离开监督区,在监督区活动期间,可通过对讲机向护理人员提出需求,检查后1~2d内鼓励患者多喝水,加快核素的排泄速度,降低膀胱、周围器官对核素的吸收率。
总而言之,核医学科加强对放射源的防护管理与护理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核素的了解及操作娴熟程度,有利于提高放射源诊治效率,为患者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艳秋.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J].中国辐射卫生,2013,22(2):176-177.
[2]孙琳,刘冰,赵亚清.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1):181-181.
[3]陈小珊,何莹,罗冬云,等.临床核医学科室放射防护和护理管理措施的总结[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6):196-197.
[4]冯利珍.探究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以及相关护理的管理内容[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6):13044-13044.
刘军.浅谈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4):251-252.
分享:
在进行胸部癌症放疗时,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lunginjury,RILI)是限制放疗剂量的关键因素。RILI可分为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纤维化,是由电离辐射导致的肺组织内细胞成分(如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损伤,一旦进展到放射性肺纤维化,肺组织会受到不可逆的损伤,从而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
2025-03-14有研究报道一款DSA导管床约束装置能增强患者术中依从性,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6]。但该装置操作时将患者肩部、肘部、手腕、腰部、膝盖、足踝等部位分别约束,一方面制作工序复杂、使用时耗费人力和时间,另一方面使用范围主要为急诊意识障碍者,缺乏普适性,且易引起约束处皮肤压力性损伤。
2025-02-20原发性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原发于肝脏,起源于肝脏上皮细胞,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接触化学致癌物质、肝硬化等有关 。治疗此病的首选方案即是手术,早期肝癌患者通过此治疗方案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因此病发病具有隐匿性,多数患者在有明显不适症状来院就诊时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
2025-02-05据报道,NSCLC 患者中 10% ~20%在初诊时存在脑转移,在疾病进展过 程中有 20% ~ 40%的患者会出现脑转移[3] 。目前,针 对驱动基因阴性 NSCLC 脑转移患者,化疗联合免疫治 疗是主要治疗方案[4-5] ,但效果不佳。对于有症状的脑 转移患者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其疗效有限,总 体生存期不足 8 个月。
2025-01-22肺癌约占每年癌症诊断的13%-14%,它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全球所有与癌症相关的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肺癌有两种主要类型的肺癌: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病例的10-15%,和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85%。然而,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的主要影像因素是早期诊断,而早期诊断可以通过识别原发肺癌亚型的放射表型来促进。
2025-01-22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约90%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世界范围内超过50%的HCC发生在我国,这与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高发和部分地区摄入黄曲霉毒素较多相关[1-3]。HCC早期几乎无症状,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2024-12-17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食管癌发病率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食管癌是全球及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食管癌分别排名第六位和第四位,给民众的健康带来严峻挑战。
2024-12-17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疗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s, VVs)术已得到血管医学学会和国际静脉学联合会的认可,也是我国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腔内微创术式。RFA治疗VVs是在超声引导下将射频导管插入静脉,沿静脉内壁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温度常为80~120 ℃。其作用原理是通过加热静脉壁直接损伤静脉内皮和静脉壁,使血管壁增厚,血管收缩,最终导致血管内纤维化。
2024-12-16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SBRT)也称为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ablative body radiotherapy, SABR),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技术,通过在极短的时间内提供高剂量的辐射,以精确照射肿瘤,尽可能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侵害。SBRT作为一种大分割放射治疗方法,使用较大消融剂量来治疗较小靶体积。
2024-12-04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是一组起源于T淋巴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儿童及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占比分别为10%-15%和25%。尽管随着治疗方案的不断精进,初治T-ALL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可达85%,但T-ALL患者仍存在疾病复发表现,复发患者的预后极差,生存率降至25%以下。
2024-12-02人气:12779
人气:7881
人气:7448
人气:7038
人气:689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期刊人气:2361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1897
国内刊号:12-1398/R
邮发代号:6-21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923
影响因子:1.022
影响因子:1.831
影响因子:0.793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