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建立QuEChERS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HPLC-MS/MS)测定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方法。优化了前处理及检测方法,简化了复杂的净化步骤,样品经乙腈提取浓缩后直接上样。采用Atlantis®T3色谱柱(2.1×150mm,3μm)进行分离,以甲酸溶液(含0.5mmol/L甲酸铵)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电喷雾负离子模式进行质谱检测,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采集,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赭曲霉毒素A在1.0ng/mL到5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71,检出限0.029ng/mL,定量限0.098ng/mL。平均回收率在94%~95.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84%~3.82%。对20种昌黎产红葡萄酒进行测定,未发现达到定量限的葡萄酒。
赭曲霉毒素是多种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是一种真菌毒素。现已发现有7种曲霉和6种青霉菌能产生赭曲霉毒素,但大部分由纯绿青霉、赭曲霉和碳黑曲霉产生[1]。赭曲霉毒素分为赭曲霉毒素A、赭曲霉毒素B和赭曲霉毒素C等。毒性最大、分布最广、对人体伤害最大的是OTA,主要毒性有肾脏毒、肝毒、致畸、致癌等[2]。由于葡萄的生长环境和葡萄酒的酿制工艺等原因,经常会造成赭曲霉毒素的污染[3,4]。刘青等[5]对9个国家中的11种不同种类的葡萄酒进行筛查,OTA的检出率高达45.4%,检出浓度为1.1~11.5μg/L,有4个样本超过2μg/L。我国GB2761—2017标准[6]和欧盟法规[7]规定OTA在葡萄酒中的最大残留量为2μg/kg。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方法的精确度不断提高,同时为提高效率,也需要更加简单、高效的前处理方法。
目前应用于葡萄酒中OTA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8,9]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10,11,12,13]。前者的检测灵敏度高,设备普及,适合推广。后者的准确度高、灵敏度高、具有很高的可重现性,但其价格昂贵,检测成本高。在我国GB5009.96—2016[14]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样品前处理主要采用固相萃取和免疫亲和柱法,前处理耗时太长,成本过高,并不适用于大批量葡萄酒样品的检测。QuEChERS是一种集快速、简单、便宜、有效、可靠、安全于一体的前处理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农药、兽药残留的分析检测[15,16,17]中。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真菌毒素的检测[18,19,20,21]当中。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利用UHPLC-MS/MS法测定葡萄酒中的OTA的方法,并基于QuEChERS前处理方法对前处理进行优化。开发出无需净化的前处理方法,极大缩短了前处理时间,节约了成本,能满足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需要。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试剂及仪器
酒样:葡萄酒为昌黎产红葡萄酒。
试剂:OTA标准品(CAS:303-47-9,10μg/mL,pribolab),乙腈、甲醇和甲酸均为色谱纯,甲酸铵、乙酸钠和无水硫酸镁均为分析纯。
仪器设备:超高效液相色谱(CBM-20A,日本岛津)-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TRIPLEQUADTM5500,美国AB)、ME204T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勒-托利多有限公司)、NP-30S漩涡混合器(常州恩培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摩尔元素型Molecular1815d超纯水机(重庆摩尔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Velocity14离心机(英国Dynamica)、旋转蒸发仪(德国heidolph)。
1.2试验方法
1.2.1标准溶液的配制
标准储备液:以乙腈+甲醇(50+50)为溶剂配制1μg/mL的OTA标准储备液,于-20℃冷冻保存,有效期为3个月。
标准工作液:将标准储备液稀释至100ng/mL,并逐步稀释成标准曲线浓度1.0ng/mL、5.0ng/mL、10.0ng/mL、20.0ng/mL、50.0ng/mL,现用现配。
1.2.2样品前处理
准确移取2.5mL葡萄酒样品于50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20mL乙腈、0.5g醋酸钠和2g无水硫酸镁。漩涡振荡3min使其混匀,8000r/min下离心10min,取出上清液。残渣重复以上步骤,将两次所得上清液合并,在40℃下旋转蒸发至近干,剩余物质用乙腈-水(30+60)溶液2mL复溶,溶液过有机微孔滤膜(0.22μm)后,留待仪器分析测定。
1.2.3基质效应实验
将不含目标待测物的样品经上述前处理后作为基质空白,向基质空白中加入不同浓度的OTA标准溶液,通过基质标准曲线的斜率与纯溶剂配制标准曲线的斜率之比,来判定葡萄酒基质对OTA的增强或抑制作用。
1.2.4线性范围、检出限(LOD)及定量限(LOQ)
向不含OTA的基质空白溶液添加不同浓度的OTA标准溶液,经有机微孔滤膜(0.22μm)过滤后,MRM模式检测,分析添加浓度与响应值的相关性,得到基质曲线。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基质曲线的最低点浓度的3倍和10倍信噪比(S/N)。
1.2.5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
向不含OTA的葡萄酒基质中添加不同浓度的OTA标准溶液,添加量分别为1ng/mL、4ng/mL和10ng/mL。经上述步骤处理、检测后,使用基质曲线定量,计算回收率和精密度。
1.2.6仪器条件
色谱条件:色谱柱:Atlantis®T3(2.1×150mm,3μm);柱温30℃;进样量20μL;流速0.2mL/min;流动相A为1‰甲酸(含0.5mmol甲酸铵),B为乙腈;洗脱条件见表1。
表1色谱梯度洗脱条件下载原表
表1色谱梯度洗脱条件
质谱条件: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ESI);扫描方式:负离子扫描。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MRM;电喷雾电压(IS):-4500V;雾化器压力(GSI):30Psi;气帘气压力(CUR):25Psi;辅助气压力(GS2):30Psi;离子源温度:500℃。
2、结果与分析
2.1仪器条件的优化
2.1.1质谱条件的优化
配制浓度为50ng/mL的OTA标准溶液,对其进行质谱扫描,优化质谱参数。通过调节去簇电压、碰撞气能量等参数观察目标化合物母离子和子离子碎片的响应情况。结果见图1、图2。根据响应最优原则确定各项参数的数值,结果见表2。
2.1.2流动相的选择
为提高化合物在离子源中的电离效率,通常会向流动相中添加挥发性酸和缓冲盐体系。少量的有机酸还能改善峰型。本实验分别采用乙腈-水体系、乙腈-水(1‰甲酸)体系、乙腈-水(0.5mmol甲酸铵)体系、乙腈-水(1‰甲酸、0.5mmol甲酸铵)体系进行对比,发现甲酸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峰型,甲酸铵的加入可以使基线分离,消除拖尾。考虑到仪器维护及清理的问题,甲酸和甲酸铵均添加在超纯水中。因此选用乙腈-1‰甲酸(0.5mmol甲酸铵)体系。
图1OTA一级质谱图
表2质谱分析参数
注:*为定量离子。
图2OTA二级质谱图
2.1.3洗脱梯度的优化
经实验发现,梯度洗脱时有机相浓度低时会导致OTA洗脱不彻底,会对基线和下一针样品结果出现影响。当梯度洗脱有机浓度达到95%时,能缩短洗脱时间,洗脱效果最好,见图3。
图3OTA色谱图
2.2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葡萄酒为液体,样品与溶剂的体积比会对萃取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在样品中添加10ng/mL的OTA标准溶液,并以2倍、3倍、5倍、8倍、10倍样品体积的乙腈作为提取液进行前处理,经UHPLC-MS/MS测定后,将所得峰面积与相同浓度的OTA标准品峰面积进行比较,回收率结果见表3。回收率随体积比的增加而增加,当达到8倍体积比时达到89%,继续增加乙腈用量,回收率不会继续上升。本实验选取C18固相萃取填充料对样品进行净化处理后发现,标准物质的回收率并没有比直接用乙腈提取上样高。综合效率及成本等考虑,本实验选择直接用乙腈提取上样。
表3不同体积比下OTA回收率
2.3基质效应评价
基质曲线与纯溶剂配制标准曲线相比,斜率比值为0.289,基质效应明显。因此,定量分析时选用基质曲线既可以提高定量分析准确性又可以保证定性离子的准确性。
2.4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LOD)及定量限
赭曲霉毒素A在1.0~50.0n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079.85058x+16392.92319,相关系数(r)为0.99971。检出限LOD为0.029μg/mL,定量限LOQ为0.098μg/mL。远低于规定的最高限量(2μg/kg)。
2.5方法的回收率及精密度
以国标中OTA的最大残留限量(MRL)为依据,选择分别添加1.0ng/mL、4ng/mL和10ng/mL浓度作为方法的回收率实验。每个加标实验重复6次平行,计算相对标准偏差评价精密度,见表4。
表4OTA的回收率与精密度
2.6样品测定
选取20个昌黎本地红葡萄酒为酒样,使用本方法对OTA进行测定,并无OTA检出。
3、结论
本试验建立了一种基于QuChERS的前处理方法,从提取方法、溶剂和流动选择、流动相等方面对方法进行了优化。结合UHPLC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MRM模式检测的检测方法,对基质效应进行了验证,并对仪器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保证回收率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前处理的时间和节约了成本,出峰时间稳定在3min左右。本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可重现性,方法回收率均能达到94%以上,检出限0.029μg/mL。该方法可以满足GB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要求,为葡萄酒安全检测工作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凤琴,计融.赭曲霉毒素A与人类健康关系研究进展[J].卫生研究,2003(2):172-175.
[4]康健,钟其顶,张辉,等.葡萄酒中赭曲霉素A的研究进展[J].酿酒,2009,36(3):14-18.
[5]刘青,庞世琦,熊欣,等.QuEChERS前处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葡萄酒中3种赭曲霉毒素[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8,30(5):481-486.
[6]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8]谢春梅.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方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9]马莉,康维钧,陈庆,等.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J].分析试验室,2007(4):81-84.
[10]陈东,辛爽英,刘平,等.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和赭曲霉毒素α[J].卫生研究,2019,48(4):646-650.
[11]陈霞.基于QuEChERS的快速UHPLC-MS/MS法测定葡萄酒及其原料中20种真菌毒素方法的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7.
[12]侯建波,谢文,李杰,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B的残留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5,51(9):1290-1293.
[14]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GB5009.96—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5]金丽琼,张睿,刘妤.NY/T761—2008和QuEChERS前处理技术在有机氯农药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9,55(6):122-126.
[16]苑婷婷,梁景文,钟彩丽,等.QuEChE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黄颡鱼中7种染料类兽药残留[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7):5628-5635.
[18]苏碧玲,谢维平,欧阳燕玲,等.QuEChERS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12种真菌毒素[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6,28(4):467-471.
[20]王银辉,刘国英,姜利,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酿酒原料中16种真菌毒素[J].酿酒,2019,46(5):89-92.
[21]韩深,刘萤,王珮玥,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快速测定葡萄酒中8种真菌毒素[J].环境化学,2013,32(7):1417-1421.
赵天宇,杨帛,刘锐萍,张然,杜伟,李军.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的优化研究[J].酿酒科技,2020(07):90-94.
分享:
艾绒是干燥的艾叶经人工碾压或机械粉碎,过筛后所得到的软细如棉的绒状物。艾绒为灸用制品的原材料,具有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散寒止痛等作用,从艾绒中分离出来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总黄酮等。
2024-10-26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Linn.var.nuda Nakai),俗名大叶槐木、刺老苞,为五加科楤木属楤木(Aralia chinensis)的变种,生于森林或灌丛中,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四川、甘肃等地,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其嫩茎叶作野菜凉拌食用,清凉可口,香味特别,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其根、根皮、茎皮皆可入药,主要功效为镇痛、消炎、行气、祛风、利尿等。
2024-08-16籽瓜营养丰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钾、钙、镁等微量元素,具有散热、解渴、利尿等功效。研究发现,内皮、瓜瓤和瓜籽中含有蛋白质和可溶性总糖,利用芬顿法测定籽瓜瓜皮部位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其提取物对羟自由基和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好,因而可以推测出籽瓜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2024-08-15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主要由儿茶素类、花色素类、花黄素类、缩酸、缩酚酸类物质组成。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是儿茶素中含量最高、活性最强的成分,常占后者总量的50%,具有特殊的立体化学结构、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在抗肿瘤、抗突变、抗衰老、抗炎、抗病毒等方面有着出色表现。
2023-11-24蛤壳是一种传统海洋中药,来源于帘蛤科动物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或青蛤Cyclina sinensis Gmelin的贝壳,其药用历史已有2 000余年,具有“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外用收湿敛疮”之功效,用于痰火咳嗽,胸胁疼痛,痰中带血,瘰疬瘿瘤,胃痛吞酸;亦可用于治疗咳喘。
2023-11-07沉香是一味名贵中药,具有抗菌、抗氧化、消炎、助眠、止咳等药理作用,基于沉香开发的中成药有上百种,衍生的系列产品在中医药、康养保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是我国唯一的生产沉香的基源植物[4],主要产于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地。
2023-10-31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中药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结构鉴定与生物活性、生物合成规律及途径、体内外动态变化等。芦丁(rutin)是糖苷类黄酮的一种,由槲皮素(quercetin)3位上的羟基与芸香糖(葡萄糖与鼠李糖1-6连接而成的双糖)脱水而成。
2023-10-20双酚A(bisphenol A, BPA) 是一种重要的内分泌干扰物,受到广泛重视。它能够通过扰乱内分泌系统,影响人体免疫功能,从而引发多种疾病,包括生殖功能障碍、肥胖、糖尿病和癌,特别影响儿童的健康。
2023-10-14芦丁是一类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 在荞麦植物中广泛存在, 具有抗肿瘤、 抗糖尿病、 抗氧化、 抗炎、 抗糖尿病、 抗脂肪、 降血压、 稀释血液等多种生理功能。 芦丁可能存在于多种草药复方制剂中, 是临床应用的治疗剂原料药。 芦丁具有多种生理和药理作用, 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023-10-12近年来,中药材半枝莲因其抗肿瘤疗效显著而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多糖作为半枝莲的主要成分之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半枝莲多糖的生物活性对于开发抗癌药物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半枝莲的多糖类活性成分及其相关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展开综述,以期能够为探讨半枝莲的深入应用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半枝莲多糖在药物治疗癌症相关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2021-08-1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化学通报
期刊人气:5296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化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化学
国际刊号:0441-3776
国内刊号:11-1804/O6
邮发代号: 2-28
创刊时间:193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2.741
影响因子:1.160
影响因子:1.215
影响因子:0.770
影响因子:0.37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