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维持期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估其获益-风险。方法 将PTE患者按队列法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给予利伐沙班每次15 mg,每天2次,3周后改为每次20 mg,每天1次;低剂量组给予利伐沙班每次10 mg,每天2次,3周后改为每次15 mg,每天1次,抗凝治疗时间均≥3个月。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的血清指标[D-二聚体(D-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Ⅰ(cTnⅠ)]、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血尿素氮(BUN)、肌酸酐(Cr)],治疗后随访3个月,记录2组PTE复发、死亡等终点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常规剂量组入组42例,低剂量组入组44例。治疗3个月后,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0%,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血清D-D分别为(0.31±0.08)和(0.29±0.07)mg·L-1,NT-proBNP分别为(125.49±24.16)和(121.39±22.08)ng·L-1,cTnⅠ分别为(0.02±0.00)和(0.02±0.00)μg·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GPT、GOT、BUN、Cr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随访期间出血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6.82%和23.81%,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剂量的利伐沙班,低剂量利伐沙班具有相似的抗凝效果,但能降低PTE患者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为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全球发病率较高,我国住院患者PTE患病率已超过1.45‰[1]。抗凝是PTE的基础治疗,华法林是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但由于治疗安全窗窄,服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2]。利伐沙班为新型口服抗凝药,是一种Ⅹa因子抑制药,能选择性地阻断Ⅹa因子的活性位点,可抑制凝血级联反应,且不经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不影响血小板聚集,无需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可用于肺栓塞治疗,但目前认为给药时需先给予负荷剂量治疗3周后再减量[3]。近年来,研究发现,常规的利伐沙班治疗方案可引起较多的出血事件,降低利伐沙班的使用剂量可减少出血风险,且能保证良好的抗凝效果[4]。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利伐沙班给药剂量在PTE患者≥3个月的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风险事件。
一、材料、对象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抗凝治疗使用利伐沙班的PTE患者的病历资料。本研究数据经亳州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公开(伦理批号:亳医伦审2023第55号)。
诊断与入选标准PTE诊断符合《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5]:有呼吸困难、胸膜炎性胸痛、呼吸急促等PTF临床症状体征,结合D-二聚体(D-dimer, D-D)、动脉血气分析、血浆肌钙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及肺动脉造影、磁共振肺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见典型PTE证型即可确诊。年龄≥18岁,抗凝治疗维持时间≥3个月,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后随访时间≥3个月,遵医嘱用药、抗凝治疗期间未自行减药或停药。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障碍者,PTE分级为高危(即发生休克、低血压)者,存在严重不能控制的高血压者,合并活动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者,风湿性心脏病患病史或人工瓣膜置换术史者,联合其他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者,用抗真菌药、卡马西平、利福平等影响利伐沙班血药浓度的药物者。
2 药品、试剂与仪器
利伐沙班片,规格:每片10 mg, 批号:20113973、22123745,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81081;利伐沙班片,规格:每片15 mg, 批号:20104396、22103483,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81085,均为德国Bayer AG公司生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美国R&D公司生产;电化学发光试剂盒,德国Roche公司生产。
BEP-Ⅲ全自动酶联免疫检测仪,德国SIEMENS AG公司产品;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OLYMPUS公司产品。
3 分组与治疗方法
将PTE患者按队列法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给予利伐沙班,每次15 mg, 每天2次,3周后改为每次20 mg, 每天1次。低剂量组给予利伐沙班,每次10 mg, 每天2次,3周后改为每次15 mg, 每天1次。所有患者抗凝治疗维持至少3个月,参考2018年指南的建议,在出血风险较高时停止抗凝治疗,并在治疗后随访3个月。
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6] 以治疗3个月后的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症状变化评估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实验室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集患者空腹外周肘静脉血3~4 mL,以3 500 r·min-1离心15 min, 试验离心半径为13.5 cm, 得到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D-D,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水平,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GOT)、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肌酸酐(creatinine, Cr)水平。
终点事件及出血事件主要终点事件为PTE复发,次要终点事件为死亡及再住院;出血事件中大出血事件包括血红蛋白下降≥2 g·dL-1、输注红细胞≥2 U及颅内出血等重要脏器出血,小出血事件包括牙龈出血、皮肤出血、鼻出血等。
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
二、结果
1 一般资料
常规剂量组入组42例,低剂量组入组44例。常规剂量组有1例使用利伐沙班超过3个月,低剂量组有3例使用利伐沙班超过3个月,其他患者均在治疗3个月时停药。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见表1。
2 2组患者血清指标和肝肾功能的比较
如表2所示: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D-D、NT-proBNP、cTnⅠ均显著下降(均P<0.05),但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上述指标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GPT、GOT、BUN、Cr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的GPT、GOT、BUN、Cr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2组患者血清指标和肝肾功能的比较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3 2组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价
治疗后,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0%,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4 安全性评价
治疗后随访3个月期间,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各发生1例PTE复发,再住院事件分别有4例及10例,出血事件分别有3例及10例。低剂量组的出血事件均为小出血事件,常规剂量组出血事件为2例大出血事件及8例小出血事件,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低剂量组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6.82% vs. 23.81%,P<0.05)。常规剂量组出现1例消化道出血、1例因月经量过大而血红蛋白下降≥2 g·dL-1的大出血事件,经住院治疗后恢复正常,2组患者PTE复发患者再住院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后好转。
三、讨论
利伐沙班为新型口服抗凝药,使用期间无需频繁监测凝血功能调整用药剂量,但其凝血异常药物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并不少见,在国内外均可见报道[7,8];由于缺乏特异性拮抗药,利伐沙班相关的出血事件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等。2018年指南建议的利伐沙班用药剂量是参考的国外推荐剂量,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该剂量对中国人群可能偏高,使出血风险增加,应用低剂量的利伐沙班更安全[9]。本研究中低剂量方案较2018年指南推荐剂量降低了1/3~1/4,应用3个月后,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达到100.00%,提示低剂量利伐沙班用于PTE维持期抗凝治疗效果良好,利伐沙班的常用剂量依据的是国外经验及建议,对中国人群剂量可能偏高,低剂量利伐沙班治疗我国PTE患者能达到与常规剂量相似的抗凝效果。
由于利伐沙班经肝及肾代谢清除,治疗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伤,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本研究中,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并无明显变化,提示利伐沙班对PTE患者并未造成明显的肝肾损伤。出血事件是抗凝治疗的重要不良事件,也是停药的关键因素,用药剂量过大可增加出血风险,用药剂量不足又导致抗凝效果差,复发风险高[10]。本研究中,2组患者治疗后的随访3个月期间PTE复发等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低剂量组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提示利伐沙班每次10 mg(每天2次)的负荷剂量,贯序每次15 mg(每天1次)的小剂量方案,更为安全,可降低出血风险。
本研究提示:小剂量利伐沙班用于PTE患者的抗凝效果与2018年指南[5]建议的常规剂量抗凝效果相近,使PTE患者的获益相当,但小剂量方案能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减少出血风险,安全性更佳。
参考文献: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协作组.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14):1060—1087.
[7]左丽,吴文宇,吴斌,等.利伐沙班出凝血异常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2,38(10):1120—1122,1132.
[9]杨新利,尚喜艳,汪砚雨,等.小剂量利伐沙班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后Lp-PLA2及Apelin-12水平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2,14(6):693—703.
基金资助:亳州市卫生健康委科研基金资助项目(bzwj2022b001);
文章来源:钱会,刘魁,蒋亚林,等.利伐沙班用于肺栓塞患者维持期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4,40(07):959-962.
分享: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非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1]。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由内源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以肺循环和右心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2]。
2024-12-16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sis embolism,PTE)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所致的肺血管阻力升高、心功能不全及呼吸功能不全的疾病[1-2]。抗凝治疗为PTE的基础治疗手段,目前临床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有华法林、利伐沙班等[1]。
2024-11-27肺栓塞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的血栓阻塞肺动脉引起常见血管疾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血等,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肺栓塞主要的栓子是血栓,常用手术、溶栓药物治疗,其中导管碎栓技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肺栓塞的微创手术方法,其通过将导管直接插入肺动脉,利用机械震碎血栓,起到清除血栓的作用。
2024-10-25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是一种常见的心肺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早期评估APE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有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APE患者早期危险分层是指导临床干预治疗的关键所在。因此,寻找一些能早期评估APE危险分层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尤为重要。
2024-10-17肺动脉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起病隐匿、发病急、症状重、死亡率高,成为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之后全球第三大常见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1]。血栓形成作为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共同潜在机制,是导致死亡的最重要原因[2]。
2024-10-08肺栓塞是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急重症,是因肺动脉分支中的栓子堵塞肺动脉而引发肺循环功能障碍,该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其中病死率可达20%-30%[1]。由于肺栓塞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小部分患者甚至无临床症状,在临床诊断中极易误诊及漏诊,从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影响预后[2]。
2024-09-24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sm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TEPH)属于第Ⅳ类肺动脉高压,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的肺动脉高压亚型[1]。对于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mPAP)大于50 mmHg(1 mmHg=0.133 kPa)的未经治疗的患者,预后很差,3年生存率仅10%左右[2]。
2024-09-14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病理生理综合征,肺动脉压力(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异常升高,病因不明确。PAH病人肺循环障碍,致右心室肥厚或扩张不良,右心失代偿后右心衰竭,甚至死亡。
2024-09-11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ry embolism, A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 embolism, VTE)最危重的一种,是具有潜在致死性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因急性肺栓塞起病隐匿、肺组织缺血坏死进展快,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工作中漏诊率及误诊率较高[2]。
2024-08-23急性肺血栓栓塞(APTE)是由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而引起的一种肺循环障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甚至猝死。近年来,APTE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准确预测APTE患者预后可有效改善其预后,对APTE患者具有重大意义。
2024-07-15人气:15373
人气:13231
人气:11782
人气:10531
人气:1017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心肺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1502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5062
国内刊号:11-3097/R
邮发代号:82-636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1.46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