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老师在专业教学中很难加入思政元素是当下理工科高校教学中常常存在的问题。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授课内容较偏,文以化人不明显。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确立“课程思政”的育人形式,并遵循理工科的特点,运用《工程地质学》原有授课内容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帮助学生形成辩证性思维,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还有效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授课内容偏的问题,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素养,改善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课程思政不同于单纯的思政课教学,他要发挥出课程的特色与角色,充分挖掘课程的德育元素,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融合思想政治元素,使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及爱国情操在日常的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提升。故把课程思政与课程相结合尤为重要。本文以《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将思政灌入到授课的教学当中。
1、《工程地质学》概述
《工程地质学》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岩土等相关专业四年制本科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和学位课,该课程应在学习《工程岩土学》、《土力学》、《岩石力学》等课程之后学习。本课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研究、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工程地质勘察。本课程设计多方面的课程及知识,同时需要相关的专业基础,故课程知识点较多,范围较广,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又结合多个学科。课程思政能够提高同学们的政治素养和爱国情操,同时可以贯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2、思政课程在《工程地质学》中的应用
2.1 提升教师的思政能力
目前大学教育中主要是以“”授与创“”的教学。所谓的授课就是教师在上课中通过书本知识,传授知识点给学生;所谓的创是通过扩展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产、应用等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兴趣,探讨学术前沿。很少有教师穿插思政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思政课程的实施,能够启发教师需要看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时事,主动学习相关的会议精神,提升教师个人文化素养、思政素养等。
2.2 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专业课授课教师必须具备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德育素质,才能够在教学当中自然的引入课程当中,同时无形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授予学生。理工科专业课程有涉及到与建设相关的内容,需要结合西方先进的建设理念,教学过程中无形的将知识输送给学生。
2.3 教学内容亮点
《工程地质学》涉及到内容与生产建设息息相关,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给的教学实例,掌握中国目前的建设水平,了解国外的建设理念。选取适当的实例,结合国内外的知识,比较国内外的水平,提升中国建设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兴趣和努力方向。
2.4 教学过程中凸显思政重点
工程实例教学中,往往能反应国内的水平,可以通过《厉害了,我的国》这部影片工程实例,凸显“四个自信”,传递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每次课都充分准备,设计到课前、课中及课后教学。
(1)课前教学。课前教学主要布置作业为主,学生根据教师事先布置的作业,联系教学内容,既可使学生预习语言知识,又使学生将内容发散。引导学生进入思政理念,将德育贯穿整过教学当中。
(2)课中教育。经过课前预习及提供的教学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思政教学氛围,探讨相关话题与授课内容相结合,鼓励学生表达思政要素。在师生互动的氛围中,既解决了教学授课知识,又使“课程思政”扎根于学生心中。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教学手段、方式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完成“四个自信”的自学。
(3)课后教学。为达到“精熟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律能力,课后将布置相关的教学内容及相关的知识,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夯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鞭策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3、《工程地质学》教学过程中的优化
(1)建立和谐的课堂知识。通过课前、课中及课后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的教师的教学情绪,师生关系良好,最终使得课堂和谐。
(2)建立良好评价模式。教师教学的评价目前方法均集中在打分制,这样存在一定的弊端。实际上,学生学的好与坏,只有学生自己知道,例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探索与解决问题及难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如何体现,如何量化均难达到。建立良好的评价模式基本的原则是基于原来基础之上,有一定的提高,这样才能公正的评价和评价手段多元化,才能更准确的达到教学目的。
4、结语
本文对现阶段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探讨,从教育生态化出发,通过对课堂模式设计,构建适合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效果,同时将思政之道潜移默化授之学生,也提高教师的思政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
[2]陈凤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1).
[3]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6):143-144.
李亮,陈盟,胡荣庭,等.《工程地质学》课程思政实施路线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10):133.
基金项目:工程地质学-课程思政示范课(SC19200019),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团队(SC19200018)和《环境地质学》桂林理工大学首届示范课程资助。
华北石炭纪沉积型铝土矿是古风化壳经剥蚀、搬运、沉积的产物,含矿岩系中伴生有含量较高的稀土元素[1,2,3]。由于现在已难以看到一个完整的古风化壳,人们研究风化壳的对象基本是现代风化壳,对碳酸盐岩、花岗岩等所形成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分布特征已有较清楚的认识[4,5,6,7,8]。
2024-06-11近年,西部寒区建设工程如岩土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不断深入,然而过低气温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冻融灾害问题,冻融循环对岩体力学损伤的影响不可忽视[1,2,3]。自然界岩体富有各种缺陷,如微裂隙、孔隙及节理等宏观非连续面,这些缺陷不仅对岩体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严重影响岩体的渗透特性,导致寒区工程岩体内部裂隙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冻结,不论是内部微裂隙还是宏观节理,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冻胀力[4,5],当冻胀力超过岩石抗拉的阈值时,裂隙发生萌生、扩展以及贯通[6]。
2024-05-20为摸清江西省页岩气资源潜力、成藏条件及总体分布情况,江西省煤田地质局下达了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专项任务(赣煤地字〔2015〕46号)。本次工作为其中的一个课题,重点摸清赣西北九江地区底寒武统荷塘组泥页岩的页岩气形成条件、分布特征、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预测页岩气资源量,在赣西北页岩气远景区内进一步划分出页岩气有利区。
2023-11-08瑞利波测试理论基于地震学研究,用于分析地壳和地幔的物质组成以及大地的构造[4,5]。由于使用方便,经济和无侵入等特点,近年来运用于勘探浅层地质领域[6]。由于气体、液体无剪切力,故充气或充水的地下洞穴剪切波速为零,剪切波无法通过,而周围固体介质的剪切波速可能较高,因此波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对介质力学参数特别是剪切波速度变化敏感。
2023-10-27页岩是一种层理性及其明显的岩石,由于构成页岩的矿物颗粒形状大小不同,且散乱分布和组合,使得页岩体的力学特性和破坏机制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在常用的页岩水力压裂过程中,层理面总是早于岩体发生破裂,从而导致水力裂缝在逐渐延伸时沿着软弱面开裂。
2023-09-08页岩是一种层理性及其明显的岩石,由于构成页岩的矿物颗粒形状大小不同,且散乱分布和组合,使得页岩体的力学特性和破坏机制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在常用的页岩水力压裂过程中,层理面总是早于岩体发生破裂,从而导致水力裂缝在逐渐延伸时沿着软弱面开裂,使得裂缝缝网难以产生,从而导致水力压裂的效率下降。
2023-09-07在行业内目前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及手段甚多,选好勘察手段、评估分析方法是做好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必要前提。本文根据中维地产·金岭花园10#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简单介绍了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些基本方法,为工程建设项目基础设计提出关于持力层承载力的依据和建议。
2023-08-30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建设进入了高潮期。然而,工程建设的同时,往往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如岩土工程地质评价,对于土质软弱,或可能液化、失稳的场地,要进行场地地基稳定性评估,以此为依据作出场地适应性评价,并采取可行的施工措施,以确保顺利施工,否则会出现严重的施工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023-08-30在房屋混凝土结构质量检测领域常用的方法有超声回弹综合法、综合法、超声波法、回弹法等。其中超声回弹综合法是检测混凝土结构强度无损方法之一。综合法是一种基于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率和混凝土表面回弹力两个指标,综合判断结构与混凝土强度的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
2023-08-29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用物理方法来勘探地壳上层岩石的构造与寻找有用矿产的一门新的学科。按照所探测的物理参数的不同,常用物探方法主要分为重、磁、电、震四大类,其中的“电”即电法勘探,它主要探测的是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值,通过电阻率差异来达到勘探地下地质结构的目的,电法勘探方法也分为很多种,主要有电剖面法、电测深法及其它电探方法三大类。
2021-12-27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地震地质
期刊人气:1325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地质
国际刊号:0253-4967
国内刊号:11-2192/P
邮发代号:82-809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435
影响因子:1.417
影响因子:0.700
影响因子:0.925
影响因子:1.76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