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园艺康养学涉及园艺学、医学、心理学和营养学等多门交叉学科,作为园艺学科的延伸,既具有科普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也有助于培养农业产业链衍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需人才。该文通过分析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园艺康养教学现状及问题,结合健康中国战略的需求提出一系列教学质量提升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设定明确的课程目标、优化与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资源和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评价体系等。旨在推动园艺康养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健康问题愈发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等构想。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5月印发了《“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1],明确表示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园艺康养学,作为一门融合了园艺学、医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性学科,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康复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园艺康养学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和广阔的应用场景:一方面,我国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公共绿地、社区花园等园艺服务空间,为园艺康养学的实践和应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随着国民对健康生活方式越来越重视,园艺康养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园艺康养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然而,园艺康养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不匹配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为了使园艺康养学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其进行教学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探讨了园艺康养学教学改革的思路。首先分析了健康中国战略与园艺康养学之间的关系,概述了当前园艺康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后,结合健康中国战略的需求,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建议,旨在为高校园艺康养学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以期促使园艺康养学更好地应用于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1、健康中国战略与园艺康养学的关系
健康中国,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战略,核心目标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人民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健康中国不仅关乎传统医疗卫生,而且兼顾养老养生,通过普及健康常识、改善服务卫生、建设保健环境、完善健康保障、发展康复和健康产业等举措构建现代公共健康服务系统。园艺康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结合了园艺与康养理念,以园艺植物为媒介,利用它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文化内涵以及园艺活动的体能锻炼等,促进康养对象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辅助治疗或预防身心疾病的作用。在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园艺康养。园艺康养学不但为人们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参考,也为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提供了新思路。反之,健康中国战略推动的过程中为园艺康养学的普及与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有力的推动作用。当前不仅教育体系广泛普及园艺康养学,社会各界也积极投入到了园艺康养学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中。因此,健康中国战略和园艺康养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2、园艺康养学课程教学的困境
园艺康养学在园艺学原有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医学、心理学、营养学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形成了一门全新的综合性学科。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园艺康养学已逐渐在各高校教育体系中普及。许多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了园艺康养相关专业或者课程,比如已有高校设立了康养园艺专业。目前,园艺康养学教学已初步建立了一定的课程体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2.1 实践教学匮乏
健康中国战略的大力推动下,公共绿地、社区花园等休闲康养园艺空间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这些资源无疑是园艺康养学实践教学的丰富来源。但是目前园艺康养学的教学多以课堂为主,实践内容也往往局限于实验室操作,已有的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课堂讲授对传授园艺康养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不可或缺,但缺乏具体实际操作演示,很难使学生对于园艺康养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实验室操作虽然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园艺康养类操作,但实验室环境往往与实际园艺康养场所存在较大差异。实验室中的植物种类、环境条件等有限,难以模拟真实的园艺康养场所。因此,缺乏与实际园艺康养活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难以使学生形成对园艺康养学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
2.2 师资力量薄弱
园艺康养学是新兴学科,发展历程尚短,因此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储备相对匮乏。目前可开设园艺康养学课程的教师较少,园艺康养学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在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面前显然难以为继。另外,园艺康养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课程内容繁杂。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而且园艺康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对教师园艺康养实践经验要求也比较高。这进一步增加了园艺康养学教学难度和挑战。
2.3 教学方法单一
园艺康养学的教学团队中缺少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但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侧重于讲授内容和认知要求,缺少对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的调动,容易忽视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当然,园艺康养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实践基地的不足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师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综上,目前园艺康养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水平等方面均不足,需要进行突破和改进。
3、园艺康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3.1 明确教学目标
目前园艺康养学的教学主要面临着专业教师薄弱、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缺乏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贴合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社会需求,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和目标,注重培养能够运用园艺康养学理论和方法为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有效服务的应用型人才,重视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知识背景以及创新意识,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园艺康养与人类健康的人文情怀,以加强学生的行业使命感。为此,有必要制定详实的教学大纲,丰富教学方式,扩大师资队伍,并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促进园艺康养学的发展和应用。
3.2 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为满足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社会对园艺康养人才的需求,专业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教学内容。其中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调整内容,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园艺康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专业教师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园艺空间场所,并加强园艺康养场所的建设和管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境。鼓励教师走出课堂,在园艺空间场所,如公共绿地、景观园林等地开展授课或实践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通过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将园艺康养学的实践教学与实际园艺康养项目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时,多考虑运用贴近生活的成功案例。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多引导学生回顾和运用所涉及的理论知识,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教师也需要关注园艺康养学与其他学科,如医学、心理学、营养学等交叉融合发展情况,在教学中引入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同时,及时引进园艺康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方法,使学生了解学科研究及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总而言之,调整园艺康养学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教学和跨学科融合,并且及时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产业动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3 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特别是在园艺康养这类实践性极强的领域中,丰富教学方式、进行多元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园艺康养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
问题导向教学,即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理论知识学习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中心,能够有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在PBL小组讨论中,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领导力。特别对实践性较强的园艺康养学课程而言,PBL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式。以园艺康养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教师在讲授园艺康养适用对象时,以某一病症类型患者及该疾病典型健康问题作为导向,鼓励学生思考针对该问题如何实施园艺康养活动,组织小组协作讨论,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解决方案。
应用情景教学。园艺康养学涉及丰富的园艺植物,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仅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很难真正地了解园艺植物的康养功效。所以,情景教学在园艺康养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选择性组织学生参观园艺康养专类园,在园艺疗养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认识常见的园艺康养植物,同时用从视、听、闻、嗅和触等方面感受植物带给人的康养功效,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园艺康养理论科学性及其应用方法。或者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园艺康养活动,比如香草培育、植物记忆相册制作、香囊制作、插花活动等,在实际场景下掌握植物种植和管理技能,感受园艺植物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在情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例举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例如,学生参观成功的园艺康养案例的现场设计,讨论其设计理念及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身边事和身边人中走进园艺康养学,深切感受园艺康养学技术科学的实用价值。
信息技术教学。“互联网+”教育模式已在许多高校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这种教育模式注重整合信息技术与教育资源,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2]。并且借助大数据分析能够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通过智能互联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在园艺康养学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跨专业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在课前或课堂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以便于加强学生对跨专业知识点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结果掌握学生的学习薄弱点、兴趣点,然后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由智能互联技术的应用发展起来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面授和现代在线教育的优点,在教育领域日益受到青睐。在混合教学中,强调了“先学后教”的重要性[3],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课堂之前通过预习教学资源来准备知识,然后在课堂上针对疑惑点进行提问和探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师生学习与教育体验。园艺康养学课程中,通过线上资源的预习,学生可以自主思考,发现问题,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和实践教学,综合提升学习质量与效果。
专家授课。随着园艺康养市场需求的增加,很多科研工作者开始投身园艺康养的研究与开发应用。高校可以邀请在园艺康养领域已有一定成果的研究学者以面授或线上作报告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园艺康养的最新成果或成功案例,解答学生在园艺康养学习过程中的疑惑,通过案例给学生讲解从园艺康养的基本原理、方案设计到最后方案实施的系统知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园艺康养的系统知识。甚至可以邀请研究学者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扩展学生的视野。通过专家授课,学生可以获取最新专业的园艺康养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享受园艺康养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3.4 完善教学资源
园艺康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的教学困难主要来源于园艺康养学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条件落后、配套的教材和实践平台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艺康养学的发展和拓展。有关部门和学校在园艺康养学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建设方面的投入,将有利于推动园艺康养学的教学改革。针对园艺康养学缺乏配套教材的问题,各兄弟高校合作邀请园艺康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发展趋势,共同编写高质量的园艺康养学教材。这些教材除了涉及丰富的理论知识,比如园艺康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园艺康养与健康、生态、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还可以引入最新的案例、丰富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在案例学习和实践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园艺康养学的实际应用和价值。另外,针对园艺康养实验教学基地、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教育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建设,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景操作场地。此外,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园艺康养实践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满足教学要求。
3.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园艺康养学是涉及多个领域知识的一门新兴学科,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专业师资开展教学。但是目前园艺康养领域的专业人才短缺。在当前师资短缺的情况下,可以从现有的师资资源中发掘潜力。在园艺康养学涉及到的园艺学、心理学、营养学等课程教师中抽调有教学建设意愿和机会的老师,各学科老师在各自领域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同学科领域老师之间合作组建园艺康养学教学团队,能够最大限度地将自身所长融入教学工作中,为园艺康养学教学提供新思想、新方式。此外,教学相关部门需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师资培训学习研讨活动,比如邀请相关园艺康养工作专家来校开展“进校讲座”活动或予以指导、座谈等形式,让老师们更好地了解园艺康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加强教育内容更新及教育设计、组织等其他方面最新思想。同时,鼓励教师多举办或参与园艺康养活动,如园艺康养交流论坛、园艺康养活动设计及实施等,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从长远考虑,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引进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建园艺康养学教学团队。另一方面,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培养园艺康养学专业人才,为园艺康养学的教学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3.6 优化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重,常以考试结果为主,过程评价为辅[4]。园艺康养学学生一般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考核为主要考核内容,以成绩作为最终的考核结果,以学生学习园艺康养学的理解掌握程度仅基于单一性能力评价,考核内容单一,不能全面评价学生对园艺康养核心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园艺康养学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中,除了通过考试评价体系考核学生对园艺康养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外,还要进行过程性考核与实践性考核。每节课前,线上布置任务,采用打卡、回答问题等形式记录每位同学课前预习情况以及学习态度;课堂内通过PBL小组讨论、抢答等多种形式记录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后通过作业反馈记录好学生学习效果。此外,加强实践能力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每次园艺实践或康养服务活动设置评价表,包括教师评价表、自我评价表、互评表。因此课程成绩除了期末考试外,还包括课前任务、课堂表现、课后课程作业、实践考核成绩,按照不同占比合理设置,比如本文中课前任务占5%、课堂表现占15%、课后课程作业5%、期末考试占55%、实践评价占20%(表1),综合各方面的结果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通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为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供参考。
表1 课程考核内容及考核形式
4、结束语
园艺康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推动全民健康、促进身心和谐方面展现出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园艺康养学的应用和拓展。为了改进教学质量,教学团队需要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体系4个方面综合衡量,进行教学改革。此外,政府和教育机构也需要进行支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拓展。因此,园艺康养学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和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园艺康养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2]11号)[EB/OL].(2022-4-27).
[2]孟艳,马小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学教学模式的转变[J].高等农业教育,2022(2):89-95.
[3]陈迎欣.高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实现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4):110-112.
[4]张玥,钱文溢,喻荣彬.试论我国大学生课程教学评价的借鉴与改进[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1):73-76.
文章来源:李有梅.基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园艺康养学教学改革思考[J].智慧农业导刊,2024,4(21):119-122.
分享: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主要内容涉及土木工程中的各项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等,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施工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施工问题的能力。但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手段限制、教学过程枯燥、脱离工程实际等。
2024-11-21传统的急诊医学教学存在真实临床场景不易复制、学生的学习进度不统一、人力和时间成本较高等问题。虚拟仿真技术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场景和医学操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高效、重复训练的平台。在虚拟环境中,学生可以反复进行急诊病例的模拟操作和情景演练,从而提高其对急诊医学的认识。
2024-11-21地方高校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直接影响着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地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培养方案文本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艺术硕士的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通过调研发现培养模式存在的困境,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现实依据。
2024-11-20园林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一部分,多年来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延伸出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和绿化养护3个主要行业。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过程中,城市景观绿化需求不断上升,“美丽中国”的建设热潮更进一步推动了园林绿化行业的持续发展[1]。
2024-11-20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使养殖业组织、业态、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亟需具有畜牧学知识背景的信息化、智能化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2],因此在原有动物科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体现新农科方面的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2024-11-20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强调要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2]。其中,部属师范大学大多侧重中学教师教育,地方师范类院校则成为小学教师教育的主体,就业导向是地方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2024-11-20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保障。高校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力军,将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师范生培养,对引导师范生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2024-11-20应用型大学作为一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办学类型,以服务地方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发展为龙头,以学科发展为支撑,关注科技在地方经济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与行业紧密联系。应用型大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024-11-20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审核评估方案》),启动了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1]。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分类指导,强化精准评价,针对不同类型高校提出有明确区分度的人才培养要求[2]。
2024-11-20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纳入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2]。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部署,在进一步明确三者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有机联系、辩证统一、协同配合,使教育、科技、人才做到系统性协同支撑[3]。
2024-11-20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高等农业教育
期刊人气:439
主管单位: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
主办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2-1981
国内刊号:21-1088/G4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1.371
影响因子:0.323
影响因子:0.30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43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