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及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基于校企合作,对企业参与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途径进行探讨,并对其实践成效进行分析。改革途径包括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参与实际教学以及利用企业在线培训资源库3个方面,即企业参与课程设计,与知名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利用其在生物防治、害虫综合治理等方面的丰富案例,更新教学内容;企业提供教学实践项目,学生以项目组成员、实习生或助理研究员等角色参与企业项目的规划、执行和评估等各个阶段,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企业导师通过参与线下的实际教学,开展熊蜂产品使用示范、熊蜂蜂箱展示和小花蝽使用展示等教学活动;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发布预习材料、课后作业和延伸阅读。充分利用企业的在线培训资源,引入最新的行业案例和技术研究进展,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库。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该教学改革,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得到了极大提高,连续2年植物保护专业就业率均超过95%,98.6%的学生认为校企合作授课模式提高了学习效果,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为农业昆虫学及同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农业昆虫学作为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一直受到广泛关注[1]。董会等[2]研究认为,该课程涉及对农业害虫的基本认识,以及害虫监测、预防和综合治理等关键技能,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植物保护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农业昆虫学这一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亟需进行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提供更贴近实际工作环境的学习平台,为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王爱民等[3]提出以人才市场需求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双导师制”为支撑和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林令尚等[4]聚焦校企合作在农学专业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强调了这种合作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及产学研紧密结合具有推动作用;提出了融合课程教学与实际工作、以项目为驱动及加强资源共享等措施。王洪刚等[5]研究认为,农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组建交换生合作培养、多学科人才融合以及“双导师制”等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了农学专业人才的综合创新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满足新农科建设的人才需求。苏培森等[6]研究指出,校企合作对培养智慧农业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发挥重要功能,通过智慧农业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驱动等培养模式,为涉农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提供参考。相关研究较为关注校企合作在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但在农业昆虫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仍值得进一步探索。基于此,为推进农业昆虫学课程建设,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企业参与课程设计等探索,并对教学实践成效进行分析。
1、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昆明学院植物保护专业与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生物科技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共建农业昆虫学课程协议,企业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加入课程教学团队,主要围绕其产品的生产、使用等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害虫识别和控制、天敌昆虫等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能更形象化地将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1.1 企业参与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
常规教学模式下,课程设计围绕教材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用的案例往往是从科研角度出发,向学生分享高水平的期刊论文等研究成果,这些案例有助于学生了解学科前沿,但缺乏对其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企业在课程设计阶段参与教学,为教学提供合适的应用案例,有助于提升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1.1.1 在教学中引入企业的成功案例
与企业紧密合作,邀请企业人员参与课程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培养出更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农业人才。与知名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利用其在生物防治、害虫综合治理等方面的丰富案例资源,将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创新技术等整合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分析企业在熊蜂授粉、害虫抗药性管理、生态农业建设以及绿色防控技术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帮助其更好地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合作企业分享在其他地区分公司的具体农业昆虫相关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其学习视野,并增进其对农业昆虫学相关应用新成就的了解。此外,在设计教学进度时,企业导师结合行业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服务,根据个人兴趣,规划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还可发挥人脉资源,为表现优秀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实践中,安排一定课时由合作企业的技术导师进行授课,其结合本公司及合作企业农业昆虫相关岗位,开展专业就业前景分析,让学生了解就业趋势,帮助其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及学习相关技能。
1.1.2 企业提供教学实践项目
该课程实验实训课存在教学环境受限、教学目标季节性较强以及田间实际锻炼机会较少等难题。针对应用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农业昆虫学课程,安排学生参与企业项目,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有助于提升其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学生不仅能体验真实的工作流程,还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组织部分对农业昆虫应用感兴趣的学生,以项目组成员、实习生或助理研究员等角色参与企业项目的规划、执行和评估等阶段的实际工作,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和工作流程,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在参与企业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面临真实的工作挑战,有助于培养其时间观念、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应对多变的工作需求能力等。
1.2 企业参与实际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1.2.1 线下课堂教学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企业导师直接加入课程教学团队,进行线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这些企业导师长期工作在与农业昆虫学有关行业的生产一线,对行业发展趋势、技术革新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将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动态带入课堂,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企业导师的加入,还有助于促进教学团队构成的多样化,为教学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这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实践中,企业导师在线下授课过程中,结合企业产品,开展熊蜂产品使用示范、熊蜂蜂箱展示、生防昆虫产品捕食螨和小花蝽的使用展示、生防昆虫产品分组观察及使用技术学习等教学活动,并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蜂群观察活动。企业导师通过分享个人工作经验,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为拓宽学生视野,企业邀请了来自国外分公司的技术指导专家进行线下授课,介绍全球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和生防昆虫应用的实际情况,展示先进的智能化农业昆虫应用设备,讲解学生感兴趣的先进植保技术,使其对较大范围内农业昆虫学相关的实践应用情况有了深刻认识。1.2.2线上教学指导在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企业导师很难抽出大量时间进行线下教学。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延续性的新思路[7-8]。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通过慕课等平台完成农业昆虫学线上精品课程的学习之外,也要求企业导师利用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线上指导。企业导师通过线上教学平台与学生实时交流和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以线上指导与面对面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参与课程教学,形成了一种互补的教学结构。企业导师通过线上平台发布预习材料、课后作业和延伸阅读,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同时,利用线上平台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线上平台预先学习企业导师要求的课程理论知识,并在线下课堂展开深入讨论和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显著提升师生互动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在课程教学期间,企业导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享生产实践中的生物防治昆虫应用案例,为学生提供前沿的行业信息,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此外,教学团队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自动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以评估其学习效果,并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了整体教学效果。
1.3 利用企业在线培训资源库,丰富教学资源
农业昆虫学属于应用型课程,企业自身搭建的线上培训体系涵盖众多新的行业动态、技术进展和丰富的管理经验。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利用合作企业的线上培训体系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技术。教学团队选择一家成立多年的跨国企业合作,该企业拥有丰富的线上培训体系,涵盖了作物栽培、熊蜂授粉、病虫害及其生物防治等领域。该企业在线培训资源库研发团队由多位相关专业博士组成,总结各地一线技术服务经验,提供理论联系实践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指导。在农业昆虫学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线上培训体系,将企业培训内容及时更新为课程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行业案例和技术研究进展。例如,在讲授虫害综合治理时,引入企业相关培训材料,结合其最新的生物防治技术案例,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成效分析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导师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并根据自身经验为学生提供宝贵的行业前景解析和相关职业指导。田径等[9]和刘俊琴[10]研究表明,结合企业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团队意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得到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连续2年植物保护专业就业率均超过95%,满足了一定的用人需求。通过雨课堂平台收集学生对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反馈,87.5%的学生对该模式下的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体验非常满意,98.6%的学生认为校企合作授课提高了学习效果,91.4%的学生认为该授课模式增强了个人能力。通过企业导师参与授课,学生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课程相关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坚定了其投身植保行业的信心。2024届该专业毕业生考研升学率达54.84%,在云南省同类高校中排名靠前,较多学生选择在农业昆虫学相关研究方向继续深造。
3、结语
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植物保护专业农业昆虫学课程与知名生物科技公司进行紧密协作,更新和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资源的立体化,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知识掌握与技能培养并重的综合学习平台。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其创新思维和职业素养。
综上,本文对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引入其最新案例,更新应用性教学内容,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农业人才;安排企业导师加入教学团队,进行线下理实一体化教学,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邀请企业导师参与线上课程指导,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师生互动效率和教学效果;学生参与企业项目,提升了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利用合作企业线上培训体系,整合企业线上培训资源,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时效性和针对性,实现了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实践结果显示,学生对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反响积极,认为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和就业能力。未来,教学团队将继续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以实现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农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磊.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4):187-188.
[2]董会,薛明,杨广玲,等.农业昆虫学课程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4):73-74,91.
[3]王爱民,谷川.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43-145.
[4]林令尚,张龙,刘巧泉.校企合作在农学专业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农村科学实验,2024(18):175-177.
[5]王洪刚,刘德莹,牛鲁静.“新农科”背景下高校农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6):47-51.
[6]苏培森,李玉保,宋勇,等.新农科背景下智慧农业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聊城大学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8):9-12.
[7]沙楠,郭明喜,高媛媛,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2,45(4):69-72,93.
[8]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9):18-24.
[9]田径,袁海滨,张波.试论案例式教学在农业昆虫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42):3.
[10]刘俊琴.企业案例教学在《路桥施工组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才智,2017(10):1.
文章来源:张悦,金国良,陈登洪,等.基于校企合作的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25,31(01):135-138.
分享: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人类对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面对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国家相继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政策法规,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然而,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在土壤污染修复领域起步较晚,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大量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
2025-02-23在国际上,OBE理念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在工程教育领域,许多国家都将OBE理念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7-8]。在国内,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OBE理念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将OBE理念应用于课程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25-02-112020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在以互联网、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背景下,物联网专业成为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1]。而以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家居为主的智慧行业,是物联网方向的热点应用领域,同时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旺盛增长的态势。
2025-02-08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1]。作为教育大国,高等教育至关重要,同时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大数据、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等新技术给传统工科带来人才培养新要求。
2025-02-08从学术研究现状来看,当前学界对电子文件归档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有学者分析了组织机构视角下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树立顶层设计、分类推进、数据资产管理、协同治理的归档理念[1]。还有学者提出了宏观集中管控与微观工具集成相结合的业务系统文件归档策略。
2025-02-08科学研究是人类对大自然规律和美的探索,论文写作与发表则是研究者对自然规律发现的总结、表述及传播。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都有很强的技巧性,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和论文发表中的细节和技巧决定了一切。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规范是一门训练科学研究思维和科技论文写作的课程。
2025-02-08先进设计与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当前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转型的趋势更加迫切,对先进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先进设计与制造的最新发展趋势,智能制造对专业基础扎实、融合度高、创新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尤为显著。
2025-02-08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成功的商科教育模式。[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表明,其对分析能力的培养高居各教学方法的首位。[2]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进并在国内推广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今已成为国内各商学院最主要的情境教学模式。
2025-02-08随着全球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对所有行业,包括传统学科如农业工程,产生了深远影响[1]。农业工程专业不仅面对这些挑战,还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教育市场之一,一直在积极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并注重整合最新科技以提升教育质量。
2025-02-07光电成像原理课程是无人装备工程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共52学时。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光电成像器件的成像原理、主要性能参数,以及典型光电成像系统的结构及应用。目的是帮助学员理解光电成像器件的工作过程,掌握光电成像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具备分析解决光电成像系统典型问题的能力。
2025-02-07人气:5959
人气:4673
人气:4581
人气:4339
人气:372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农村科学实验
期刊人气:1366
主管单位:吉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吉林科技报刊社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2096-0743
国内刊号:22-1146/S
邮发代号:12-10
创刊时间:196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165
影响因子:0.223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45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