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治疗28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本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3~42岁。左膝17例,右膝11例。骨折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9例,Ⅲ型9例。伤后至手术时间4h~10.5d。
1.2治疗方法
全身麻醉下手术。关节镜下确定髁间嵴撕脱部位和骨折碎片状况,膝关节屈曲120°,确定锚钉置入角度,骨床前缘内、外侧各置入带线锚钉,空心穿刺针经膝关节内侧切口进入关节腔,经前交叉韧带止点腱骨结合处过引线,导出1根锚钉尾线,同样方法导出另1根锚钉尾线。分别经关节镜入路置入套管,由套管分别引出锚钉尾线,两两交叉打结固定,形成缝线网,覆盖并固定骨折块。
2、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20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
3、体会
本组结果显示,关节镜下行带线锚钉固定稳定好,不易松动,缝线行程短,固定刚性较强,骨折复位效果理想。我们体会,带线锚钉固定粉碎性骨折块及较小骨折块操作简单,效果显著。
南阳市中心医院骨一科,河南南阳473000.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20(05):749-750.
分享:
目前全层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案较多,对于中、大型损伤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小型损伤患者常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发展,关节镜辅助下缝线桥手术因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等特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4-5]。然而有研究显示,缝线桥手术若张力不均或过早活动会引起解剖结构异常,术后再撕裂发生风险较高[6]。
2025-04-23TDP灯,全称为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是一种基于物理治疗原理的医疗设备。TDP治疗板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与人体细胞的吸收特性高度匹配,能够深入人体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TDP灯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其电磁波能够穿透人体组织,作用于病变部位,缓解疼痛,促进炎症消退,加速组织修复。
2025-04-19对于膝关节骨创伤患者,手术是首选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选择何种手术方法能够获得最有效的治疗效果,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对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以往多采用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采用开放式手术可以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对机体造成的创伤性大,增加术中出血量,同时也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025-04-07外侧半月板在膝关节生物力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分配载荷和保护关节软骨。 盘状半月板是半月板的一种先天性形态变体,呈圆盘状,不仅失去了正常半月板的半月形形状,覆盖了 70% 以上的胫骨外侧平台,还存在盘状半月板基质中的环状胶原纤维系统的分解及分化不良的血管的情况。
2025-03-29滑膜软骨瘤病(synovialchondromatosis,SC)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实体肿瘤,分为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primarysynovialchondroma,PSC,也称为Reichel综合征[1)]和继发性滑膜软骨瘤病(secondarysynovialchondroma,SSC)[2],可累及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踝关节和肩关节[3],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度降低,症状可持续数年[4]。
2025-03-24胫骨平台骨折常伴有一定程度的软组织及半月板、韧带损伤,治疗不当可致膝关节僵直、畸形愈合等功能障碍,严重的可致膝关节慢性疼痛、行走活动受限,再次手术不仅手术难度大且效果不佳[1-2]。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虽疗效肯定,但有创伤大、骨折愈合慢的缺点,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3-4]。
2025-02-14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是维持膝关节后向稳定的主要结构,也是膝关节旋转稳定的中心。其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损伤,其发病率尚不明确,但好发于我国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受伤机制包括膝关节受到前后向暴力、膝关节极度屈曲且股骨受到向下的力以及膝关节过伸,常见于骑摩托车及踢足球所致损伤。
2025-02-13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后者包含腓骨近端截骨术、关节镜清清理术和膝关节置换术[2-3]。研究证明,关节镜清理术及腓骨近端截骨术能显著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尤其是关节镜清理术,由于其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和成本较低等优势,受到广泛推崇[4-5]。
2025-01-28ACL断裂后可严重影响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导致运动功能受限,易出现关节软骨、半月板等结构损伤,致关节退行性病变。故ACL损伤应尽早重建以恢复膝关节稳定型[2]。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现已成为临床治疗ACL损伤的主要手术方式[3]。
2025-01-25冻结肩从西医的角度可考虑为一种肩关节周围组织慢性无菌性炎症,而在中医学属于痹证范畴,又被称为“肩凝”“肩痹”“漏肩风”,因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被命名为“五十肩”。冻结肩患者临床表现以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受限同时伴有肩关节疼痛为主,严重者出现夜间疼痛,影响睡眠,病程久者可出现三角肌萎缩[2-4]。
2025-01-16人气:18552
人气:15574
人气:15087
人气:14845
人气:1304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
期刊人气:2153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7083
国内刊号:31-1952/R
邮发代号:4-268
创刊时间:196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