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疾病诊断相关组指标体系在医院感染管理上的应用

  2020-09-15    19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索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指标体系在医院感染管理上的应用。方法:搜集2018年4—11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出院患者医院感染信息及DRG分组、病例组合指数(CMI)等DRGs相关指标,通过CMI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调整前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确定各ICU发生医院感染人数较多的DRG组,有针对性地提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CMI调整前,神经外科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38.78%),新生儿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最低(5.14%),经CMI调整后,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12.37%),急诊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最低(2.11%)。各ICU发生医院感染出院患者居前三位的DRGs组共14个,占全部DRGs的7.37%;而14个DRGs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共198例,占全部医院感染患者的57.89%。结论:DRGs指标体系有助于不同类别或医院间感染发病率的比较分析,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 关键词:
  • 医院感染
  • 疾病诊断相关组
  • 病例组合指数
  • 重症监护病房
  • 加入收藏

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分析是医院感染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医护人员类别、诊疗技术水平等存在差异,不同科室、不同医院收治患者的数量、疾病类型、疾病严重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基于现有水平,科室或医院间医院感染发病率直接比较分析时存在缺陷。为更公正客观地比较医院感染发病率,校正不同科室或医院差异的平衡点十分重要。

疾病诊断相关组(diagnosis-relatedgroups,DRGs)是以病例的诊断和操作作为病例分类组合的基本依据,再综合考虑病例的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并发症和伴随病,将临床过程相近、费用消耗相似的病例分到同一组中[1],从而让不同强度和复杂程度的医疗服务之间有了客观对比依据。DRGs分外科部分的DRG组、内科部分的DRG组及操作部分的DRG组,并且结合影响临床诊疗过程的其他因素,形成了多个DRG组。王珊等[2]详细介绍了DRGs分组原则及方法。

DRGs指标体系涉及医疗服务、医疗效率和医疗安全三个维度[3]。由DRGs产出三大核心指标:病例组数、权重和病例组合指数(casemixindex,CMI),其中病例组数是某医疗机构收治的DRG组个数,用于评价医院治疗病例覆盖疾病类型范围,数值越大表示医院能够提供的诊疗服务范围越广;DRGs权重反映各DRGs组疾病严重程度和资源消耗情况,权重值越大表示该组疾病治疗难度越大;病例组合指数是以DRGs费用权重加权的DRG病例数的平均数,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4]。CMI反映收治病例的平均技术难度,代表医院治疗病例的技术难度水平,与医院收治的病例类型有关。DRGs在医疗管理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如医疗保险支付[5]、医院服务评价[6]、绩效管理[7]等,在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的应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DRGs组数和病例组合指数分析、评价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尝试探索各科室需要重点管理的DRGs。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11月某三级医院ICU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医院感染数据来源于杭州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每日对ICU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与临床医生沟通,共同判断患者是否为医院感染,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同期出院患者的DRGs分组、DRGs组数和CMI等指标来源于东华“DRGs住院医疗服务监测与分析系统”,根据设定的规则,对出院患者自动进行DRGs分组编码及DRGs指标体系的计算。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汇总分析2018年4—11月ICU,包括综合ICU、神经内科ICU、神经外科ICU、呼吸ICU、新生儿ICU、儿科ICU、急诊ICU和感染ICU出院患者的感染人数和感染发病率,并根据CMI调整后感染发病率确定各科室高感染风险的DRGs组。计算公式:CMI调整感染发病率=感染发病率/CMI×100%。

1.3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Excel,率的计算采用百分数。


2、结果


2.1医院感染发病率和CMI调整感染发病率

2018年4—11月ICU出院患者共1941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共342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7.62%,其中神经外科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38.78%),新生儿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最低(5.14%)。各科室同期CMI差异较大,其中呼吸ICU最高(4.03),新生儿ICU最低(1.72)。经CMI调整后,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12.37%),急诊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最低(2.11%)。调整前,各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由高到低排序为神经外科ICU>呼吸ICU>综合ICU>神经内科ICU>感染ICU>儿科ICU>急诊ICU>新生儿ICU,经CMI调整后,各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由高到低排序为综合ICU>神经外科ICU>感染ICU>呼吸ICU>神经内科ICU>儿科ICU>新生儿ICU>急诊ICU。CMI调整后第一位由神经外科ICU调整为综合ICU,最后一位由新生儿ICU调整为感染ICU。见表1、图1。

2.2重点管理的DRGs

不同ICU收治患者的DRGs组数差异明显,共计190个DRGs,其中感染ICU最少(4组),而综合ICU最多(73组)。各ICU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DRGs患者数前三位见表2。各ICU发生医院感染出院患者居前三位的DRGs组共14个(具体DRGs描述如表3所示),占全部DRGs的7.37%;而排名前三位的DRGs组医院感染患者为198例,占全部医院感染患者的57.89%。见图2。

表12018年4—11月CMI调整前后医院感染发病情况

图1CMI调整前后各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排序变化示意图

表2各ICU患者医院感染人数居前三位的DRGs

表3DRGs对应分类描述

图2各ICU人数居前三位的DRGs对应医院感染人数构成比示意图


3、讨论


ICU是医院集中收治急危重患者的场所。国内外研究[8,9]表明,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气管插管和血管导管等侵入性操作多,以及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容易发生医院感染。ICU感染管理往往需要比较不同类别ICU或不同等级医院间的感染发病率,为尽量减少不同类别或不同等级医院间的差异,有学者[10]采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再进行调整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比较。采用此方法需要每周对ICU患者临床病情分类进行评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DRGs指标体系是综合考虑患者的诊断、手术操作、并发症以及患者个体特征等,可以平衡不同类型ICU或医院收治患者的疾病复杂严重程度,经DRGs指标体系调整校正后,便于不同类别ICU或不同等级医院间的比较。Xin等[11]研究者比较北京市不同等级医院的医疗废物产生率,采用DRGs调整,调整前后不同等级医院的医疗废物产生率存在差异。本研究中,各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低顺序经CMI调整后也有所改变,综合ICU由第三位上升至第一位,神经外科ICU由第一位下降至第二位,呼吸ICU由第二位下降至第四位,可能是因为研究期间神经外科ICU和呼吸ICU收治多例重型颅脑损伤、重型脑卒中和重症肺炎患者,导致其CMI值较高,诊疗技术难度水平要高于综合ICU。

国内外研究[12,13,14,15]显示,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较大,最高可达36.30%[12]。本研究结果显示,调整前ICU总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7.62%,神经外科ICU、呼吸ICU和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均高于30%,居于较高水平,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仍需要不断加强。鉴于ICU收治患者疾病类型的特殊性,希望寻找少数关键疾病类型重点制定采取防控措施进行干预。本研究按照CMI调整后医院感染发病率排名较高的ICU顺序,汇总分析各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DRGs,确定发生感染较高的DRGs分组。研究结果发现各ICU医院感染前三位DRGs仅占总DRGs组数的7.37%,然而,7.73%的DRGs患者占所有医院感染患者的57.89%。

BK19,即神经系统诊断伴呼吸机支持,在综合ICU、神经内科ICU和儿科ICU均为第一位,在神经外科ICU为第二位,需要引起重视。回顾病例发现,BK19的患者中多数为闭合性脑损伤重型、脑梗死、脑出血,并需要气管插管等有创呼吸支持的患者。国内外研究[16,17]表明,呼吸机支持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发病率高,需要加强患者的护理及其感染的早期预防。基于此,对临床科室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指导时,着重强调针对此类患者做好呼吸机相关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等措施的落实,必要时可强调此类患者入科时即进行保护性隔离,加强患者护理工作。BB21,即其他开颅术,伴重要合并症与伴随病,也需要引起注意,其在神经外科ICU和急诊ICU为第一位,在神经内科ICU和儿科ICU为第二位。回顾病例发现,BB21主要是烟雾病、脑血管瘤等脑血管病变患者,大多合并脑出血和脑梗死等脑血管意外。研究[18]表明,此类患者住院期间多发生肺部感染和血流感染,因此,临床科室在收治此类患者时应警惕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可针对具体DRGs制定医院感染防控制度或标准操作规程,尽量早期干预,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发展。新生儿ICU第一位的DRG是PR29,即新生儿伴呼吸窘迫综合征,PR29远高于排名第二和第三位DRG。新生儿科应明确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19],早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此类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

DRGs在医院管理实践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在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仅选取了医院ICU较短时间内的医院感染数据,鉴于医院收治患者有一定的季节差异,短时间内的数据可能会带来倾向性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搜集长期的、普通科室等全院科室的患者感染数据。本研究尚未进一步比较分析调整后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比如比较经CMI调整后二级和三级医院、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等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差异;DRGs指标体系不仅可以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还可以调整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等,这将是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探索了DRGs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实践,为不同类别科室、不同等级医院等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比较分析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2]王珊,杨兴宇,于丽华,等.C-DRG的分组原则与方法[J].中国卫生经济,2017,36(6):9-11.

[4]张音,徐勇勇.医院统计与医疗产出的病例组合方法(三)-病例组合指数[J].中国医院统计,1998,5(4):235-237.

[6]阿布都沙拉木·依米提,赵婷,韩晓梅,等.基于DRGs的胸外科主要疾病住院服务绩效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19,36(3):418-419.

[7]宋艺航,张会会,焦婷婷,等.DRGs绩效评价方法在河南省某三甲医院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9,17(3):29-31.

[8]杨燕芳,张洪波,胡靓,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6):3692-3694,3702.

[10]刘思娣,黄勋,曾翠,等.不同类别重症监护病房持续3年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性监测[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18(1):17-21.

[15]孙吉花,党晓燕,于苏国,等.三级综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医院感染季节分布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8):1233-1236.

[16]符永华,王兰,陈翠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17(9):783-787.

[18]余亚飞,曹庆华,曾少华,等.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3):3590-3593.

[19]张鸿,尚彪,谭琼,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2):2769-2773.


张佑健,李鹏,刘云红,张付华,王婷婷,王菲菲,李妍,孙明洁.基于DRGs方法医院感染管理在某院ICU的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09):780-78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期刊人气:493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9638

国内刊号:43-1390/R

邮发代号:42-203

创刊时间:200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