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2012年至2013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城址进行了调查、钻探和试掘。22014的发掘中发现城址中部一低洼地带文化层保存较为完整,遗迹丰富,且分布有较为密集的墓葬。32015、2016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这一位置进行了发掘,按正南北方向共布5米×5米探方64个,两个年度发掘面积共1600平方米。
314
0
通过对本溪火连寨剖面寒武系张夏组中部的叠层石生物丘和现代碳酸盐叠层石的对比,发现两者在生长形态和沉积模式等方面有显著差异。所以,尽管这个潜在的窗口还不能完全窥探复杂多变的寒武纪叠层石世界,却为了解寒武纪叠层石的构建以及微生物碳酸盐岩工厂提供了丰富的思考途径[15,16]。
219
现生犀牛计有4属5种,均属于真犀科,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目前生活于亚洲的犀牛有印度犀、爪哇犀和苏门答腊犀三种,除印度犀之外,后两种犀牛均被列入世界极危动物名单。爪哇犀又被称为小独角犀,其个体小,角短,有部分雌犀牛甚至无角,居住在浓密的森林中,目前仅分布在印尼爪哇岛最西缘的乌戎库隆国家公园和越南南部的吉仙国家公园。
801
相较于前人研究,处于新近纪的渤海东部盆地馆陶组在孢粉和藻类所做的工作并不多.本研究从实际资料出发,运用大量孢粉资料,主要包含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藻类孢粉化石,通过绘制孢粉图谱了解各属在地层中的分布状况,划分孢粉组合带[3].刘耕武曾对我国华北地区这一时期的孢粉序列进行过研究。
304
古生物地层学是地质学的三大传统支柱学科之一,也是地学基础支柱课程,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处于基础核心课程地位,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的职业素养,对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490
在考察过程中发现近十处铲齿象化石出露点,化石绝大部分产出于中新统哈拉玛盖组(N1h),该岩组沿乌伦古河北部二级台地的边缘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延伸约50km,出露稳定。岩石整体固结程度较差,冲沟切割较浅,比降较小,碎屑岩地貌不发育。通过与国内外已现的有关铲齿象对比,总结研究发现有利于铲齿象研究的推进[1,2,3]。
419
奥里米城址地处松花江下游,是一处重要的辽金时期古城址。城址位于鹤岗市绥滨县永泰村东南500米处,俗称“西古城”(1)1(图一)。2015年10—11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了配合国家江河治理工程建设,对奥里米城址开展了相关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城址中出土了陶器和大量动物骨骼,动物种类丰富多样(2)2。
356
汪沟遗址出土的人骨标本保存情况完好,经现场鉴定、收集和实验室的整理,每个个体骨骼的保存情况均有记录,这对我们鉴别病理后,统计群体的骨折个体发生率和骨折部位发生率较有帮助。因此,笔者就汪沟人骨创伤研究抛砖引玉,以期能有更多的古病理学研究成果帮助考古学家了解中国史前人类的健康状况和生存压力。
174
兽头类化石主要产地是南非以及俄罗斯,内部各个支系的成员主要来自南非,以前认为本类群内部各个支系基本是冈瓦纳大陆起源。内蒙古大青山地区的脑包沟组产出大量的四足动物化石,近年来,刘俊研究团队深入研究表明这里二齿兽类占主导地位,与在新疆发现的四足动物群关系较近(相关成果发表在《古脊椎动物学报》57卷3期)。
210
亚洲,尤其是东亚,被认为是离龙类在早白垩世时辐射演化的关键地区。中国的离龙类绝大多数为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的成员,如满洲鳄和潜龙等。而在热河生物群之外离龙类的化石记录很少,只有来自内蒙下白垩统罗汉洞组的孙氏伊克召龙、新疆上侏罗统齐古组一些不确定的破碎颌骨材料,以及河北中上侏罗统髫髻山组的侏罗青龙。
236
古生物的时空分布通常受到古气候变化、古生态环境演化的影响,对古生物的时空分布是古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古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还原地质历史事件中的古生物和古生态的演化过程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借助大量化石数据,来还原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分布情况。
245
当代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为地球写一个说明书;寻找能源和矿产资源;促进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保护地球,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确保人类可持续发展。地质学的初衷主要是认识地球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揭示地球的演化规律。工业革命引发寻找能源和矿产资源成为地质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21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二十世纪末开始出现的一项高新技术,由于其能快速、大量采集空间点位数据建立较高分辨率的三维影像模型。在目前的古生物学方面应用中,更多的是古生物遗迹遗址保护、化石模型制作和标本展示[9]。古生物研究中,一些学者对实体化石、印痕化石和保存不好的恐龙足迹化石进行了相关扫描和研究,主要用于重建化石轮廓,使用计算机进行虚拟拼接等[10,11]
199
动物遗存不论是从数量还是种类上都主要出自5a、5b的齐家文化层和17—19层的细石器文化地层,仰韶文化层并未发现动物遗存。这批动物材料破碎程度和风化程度严重,表明其暴露在外的时间较长,沙隆卡先民对动物骨骼的利用程度较高,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时的肉食资源可能并不充足。
351
大约在2.014Ma之前的三叠纪末生物集群式灭绝事件是显生宙以来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之一。在这次生物大规模灭绝事件中,海洋生物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海洋生物损失高达50%,并且陆地生态系统也受到了重要影响。这一事件与全球观察到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4倍。
98
影响因子:0.803
影响因子:0.674
影响因子:0.40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