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小板参数与其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门诊及体检的1023例老年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压水平将其分为3组:正常血压组(<120/80mmHg,215例)、高血压前期组[(120~139/80~89)mmHg,531例]、高血压组(≥140/90mmHg,277例),分析血小板参数与血压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而各组间PLT和血小板压积(P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PV和PDW与SB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PLT和PCT均与SBP无相关性(P>0.05),MPV、PDW、PLT和PCT均与DBP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PV是SBP的独立影响因素(β=0.110,P<0.01)。按照MPV四分位法将研究对象由低到高分为Q1~Q4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腰围、臀围、腰臀比、TC、TG、LDL-C、血肌酐、ALT、FPG、吸烟、饮酒因素后,Q4组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Q1组的1.529倍(95%CI:1.106~2.319,P<0.05)。结论:老年人群血小板参数与其血压水平密切相关,其中MPV升高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高血压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挑战,亦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及其死亡的最重要危险因素[1]。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血小板参数变化与高血压之间密切相关[2,3]。高血压病人易发生血管内皮损伤[4],损伤的内皮可导致PLT激活、血小板血栓形成,进而引发严重的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参数可反映PLT的活化程度,活化的PLT可促进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5,6,7]。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见,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且老年高血压有其特殊性,具有患病率高、并发症多和血栓性疾病高发等特点[8]。以往对老年人血小板参数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小板参数变化,旨在探究血小板参数与高血压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以期为老年高血压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门诊就诊及体检的1023例年龄≥60岁老年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4例(43.4%),女579例(56.6%),年龄60~86岁,平均(69.49±6.23)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各种继发性高血压、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急慢性肝肾功能不全、近期手术、创伤及感染等应激情况。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分组:
按照“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提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或正服用降压药物者。据此将入选的研究对象根据其血压水平分为3组:正常血压组(<120/80mmHg)、高血压前期组[(120~139)/(80~89)mmHg]、高血压组(≥140/90mmHg)。
1.2.2一般资料调查:
详细记录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等情况。每日吸卷烟≥1支,连续或累计吸烟时间≥6个月即为有吸烟史;在过去12个月内,不论酒的类型,只要平均每月饮酒≥1次即为有饮酒史。
1.2.3体格检查: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质量、腰围(waist,W)、臀围(hip,H)、血压测量。BMI=体质量(kg)/身高(m)2。腰臀比(WHR)=W(mm)/H(mm)。
1.2.4血液样本采集:
所有研究对象禁食12h后,于次日8:00进行采样。采集空腹静脉血样本,测定FPG、TC、TG、LDL-C、HDL-C、血肌酐(Cr)、ALT、血常规。血常规[包括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PLT和血小板压积(PCT)]采用SysmexXN2000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FPG、Cr、ALT及血脂水平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的数据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时应用DunnettT3法;非正态性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血小板参数与血压及其他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PV与高血压的关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间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的体质量、BMI、W、H、WHR、MPV、PDW、TG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的BMI、W、H、WHR水平均高于高血压前期组(P<0.05),FPG水平和吸烟比例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而3组间性别、饮酒比例,年龄、身高、PLT、PCT、TC、HDL-C、LDL-C、Cr、A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各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血小板参数与临床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PV与性别、BMI、H、ALT、SBP均呈正相关(P<0.05),与身高呈负相关(P<0.05)。PDW与性别、BMI、H、ALT、SBP、FPG均呈正相关(P<0.05),与身高呈负相关(P<0.05)。见表2。而PLT和PCT与SBP均无相关性(P>0.05),MPV、PDW、PLT、PCT与DBP均无相关性(P>0.05)。
2.3受试者血压水平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SBP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BMI、WHR、PDW、MPV、TC、TG、HDL-C、LDL-C、Cr、ALT、FPG、吸烟、饮酒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V、BMI、年龄、Cr与SBP独立相关(β值分别为0.110、0.180、0.195、-0.079,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11),回归方程=60.009+MPV×1.840+BMI×0.895+年龄×0.508-Cr×0.078。
2.4MPV与高血压的关系
按照MPV四分位法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Q1~Q4组。以Q1组为参照,MPV四分位组为自变量,高血压为因变量,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W、H、WHR、TC、TG、LDL-C、Cr、ALT、FPG、吸烟、饮酒因素后,其结果显示Q4组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Q1组的1.529倍(P<0.05),见表3。
表2血小板参数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表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MPV水平与高血压发生风险
3、讨论
高血压显著增加老年人发生缺血性心脏病、卒中及肾衰竭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是老年人群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8]。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特殊性,已成为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因此,深入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如何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高血压是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血小板参数变化与高血压及其心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密切相关[2,5,6,7]。
临床常见的血小板参数主要包括PLT、MPV、PDW和PCT,其中MPV和PDW是反映PLT活化的两个重要指标。既往研究显示,PLT活化在高血压及CHD发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9]。在PLT活化过程中,其形状从双凹形变为球形,并产生伪足,进而导致PLT体积增大;MPV是反映PLT平均大小、生成速度及其活性的有效指标[10]。MPV升高提示PLT体积增大,而体积较大的PLT新陈代谢和酶促活性均较活跃,且PLT体积随着PLT活化的增加而增大。Sansanayudh等[5]研究发现,MPV水平与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均呈独立正相关,在校正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后,上述关联仍存在,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PDW可反映PLT大小的变异性,PDW升高提示骨髓产生体积较大的网织血小板代偿性增加。既往有研究表明,PDW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院内预后及长期预后不佳相关[6,11]。Assiri等[12]对212例ACS病人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MPV和PDW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提示MPV和PDW有助于预测ACS。
老年高血压病人常见的临床特点是以SBP增高为主;与DBP相比,SBP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更为密切,是心脑血管事件更重要的独立预测因素[8]。本研究发现,在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的MPV和PDW均高于正常血压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PV和PDW均与SB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DBP无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PV是SBP独立影响因素;且MPV最高四分位组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MPV最低四分位组的1.529倍。本研究结果提示,老年人群中血小板参数与其血压(尤其是SBP)密切相关,其中MPV升高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有关。土耳其学者Karabacak等[13]的研究表明,MPV升高不仅发生在普通高血压人群中,在高血压危象病人中亦可发生;该研究发现高血压急症组和高血压亚急症组的MPV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对照组,且MPV是SBP的独立危险因素。Liu等[11]研究发现,MPV>12.5fL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常规是一项既简便又价廉的常规化验,可以通过血常规的检测结果来评估老年高血压及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这将可以大大减轻医疗经济负担。
总之,本研究发现血小板参数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该参数简便易得,提示在临床工作中需重视血小板参数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诊治及预防中的作用。本研究不足之处为未对受试者的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和临床终点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及死亡等)作详细记录及分析,故尚不清楚上述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作用,亦不清楚高血压病人降压药物治疗对其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情况。此外,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仅能表明血小板参数与高血压是伴随关系,不能推断其因果关系,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阐明。
参考文献:
[8]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J].中华内科杂志,2017,56(11):885-893.
于姝姝,王广宇,乔金玲,王坤伟.老年人血小板参数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21,35(01):52-56.
分享:
近年来,基层卫生运动提高了人们对妇女心血管疾病的认识[2]。与男性相比,女性高血压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总体发病率更高,且左心室肥大、心肌舒张功能障碍等心脏损伤风险增加,极大影响临床疗效和远期预后[3-4]。女性更年期诸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影响生命质量,也影响就业率[5]。
2025-04-02为了能够维持血压的平衡,高血压患者需长期用药,这种情况导致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要求相应提高[2]。相较于传统的护理模式,综合健康护理干预方式更加系统与全面,给高血压患者护理模式提供了新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更好地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3]。
2025-04-01高血压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等靶器官损伤,并可进一步导致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甚至其他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2]。中青年人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和家庭压力,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可进一步增加其患病风险。高血压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学“头痛”“眩晕”范畴,中医药在防治中青年高血压方面具有优势。
2025-03-31在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常有心悸、胸闷、气急、头晕、出汗、肌肉紧张、发抖等躯体表现及情绪低落、紧张、担忧、失去兴趣、睡眠障碍、记忆障碍或注意力障碍等情绪障碍症状者,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高血压合并轻、中度焦虑抑郁障碍的患者[2],只是他们的情绪症状被躯体症状所掩盖而未被重视。
2025-03-28高血压病是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常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存,危害人体健康。据报道,我国在 18 岁以上的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 27. 9% ,其中,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症,失眠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加剧高血压病进。
2025-03-22高血压是指患者血压持续升高,通常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1-2]。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目前,临床常采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控制血压,但长时间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胃肠不适等[4]。
2025-03-21高血压性心脏病(HypertensiveHeartDisease,HHD)是属于一类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因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致使左心室容量负荷以及受压加重,进而使患者的心肌质量增加并引发心肌肥厚、心功能减退、心室扩大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HHD患者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是炎症反应,并且近几年已有相关结果证据证实HHD疾病进展与炎症反应有关[2]。
2025-03-03目前,临床对高血压眩晕患者主要使用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及β-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但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病情仍反复发作,无法根治,治疗效果不佳,且会损伤患者的肾功能[2]。中医认为高血压病机多为肝肾阴虚,阳亢火热,宜以平肝潜阳、滋阴养血、安神、益气活血为治法进行。
2025-02-21高血压作为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类型,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发病率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同时,有研究报道认为,高血压与肾上腺肿瘤之间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原因是肾上腺可通过释放出大量的糖皮质激素以及醛固酮等物质,而对代谢平衡产生调节作用。
2025-02-17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在短时间内即可发生神经功能损伤,若不及时采取治疗会导致患者死亡。临床研究显示[1],高血压作为脑卒中发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若两者合并出现,会增加治疗难度,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积极对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开展治疗,做好生活习惯的调节,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2025-02-08人气:16541
人气:15881
人气:15196
人气:14588
人气:1389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高血压杂志
期刊人气:1990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福建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福建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7245
国内刊号:11-5540/R
邮发代号:34-54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1.46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