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从专利角度浅析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4-08-15    5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其发展状况和创新能力可通过专利技术体现。本文结合大数据和专利专题数据分析,全面分析了2012年至2021年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在化学药、生物药、现代中药和医疗器械等领域的专利布局、专利权人和技术研发重点。文章提出了实施路径和对策建议,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专利支撑。

  • 关键词:
  • 专利布局
  • 专利权人
  • 专利申请
  • 医疗器械
  • 生物医药
  • 加入收藏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的特点,是典型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高速发展,高度依赖于专利技术[1]。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态势良好,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据统计,2021年全球生物医药市场规模约1.8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89%,预计2024年达2.22万亿美元,增速保持在5%以上。2021年,我国生物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2.93亿元,较2020年同期累计增长20.1%,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为核心的产业空间格局。2012年至2021年,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产业专利申请总量超过了160万件,专利申请主体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日本这三个国家[2]。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展现出集群发展的趋势,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代表的第一发展梯队产业集群实力全球领先,这些地区的医药市场规模已逐渐成熟,原研药占据主要市场份额[3]。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医药市场构成了第二梯队,它们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现阶段以仿制药消费为主,但正逐步向创新药转型。中国医药产业主要聚集在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人才、资本、技术平台等资源快速流动、集聚,集群式发展将会越来越明显。


1、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研发、中试、生产、销售、服务各个环节紧密分工协作的全产业链,产业门类与国家“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发展领域一致。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22年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188亿元,同比增长5%。现有企业超3800家,其中规上企业569家,上市企业32家。苏州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创新载体不断升级。全市建有6家重大创新平台载体,省级企业研发机构168家。拥有生物医药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5家,省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2家。三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级创新服务平台19个,技术服务机构53家,可提供创新研发综合服务的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7个。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相关金融机构70家,基金规模超600亿元。拥有1家省级审评审批机构——省药监局审评核查苏州分中心和12家三甲医院。

1.2 生物医药产业专利基础分析

1.2.1 生物医药产业专利布局及申请趋势分析

苏州市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2022年,该工业园区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竞争力评估中位居全国综合竞争力第二,同时在产业竞争力方面跃升至首位。省内已集聚企业超2300家,其中上市公司24家,2022年实现产业产值超1300亿元。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申请量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增长,在化学药、生物药、医疗器械领域均位列第一,如图1所示。

图1 苏州主要区域相关产业专利布局统计

从苏州市专利申请主体的申请量趋势来看,进入2010年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专利规模迅速扩大。医疗器械领域是苏州重点发展方向,专利申请位居江苏第一,如图2所示。

图2 苏州市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产业专利申请趋势

1.2.2生物医药产业主要专利权人分析

从苏州市专利申请主体看,生物医药产业专利权人主要集中在企业,但苏州大学在该领域的实力表现优异,在生物药领域排名第一,化学药、医疗器械排名第二,现代中药领域排名第七。在化学药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三的申请人分别是苏州大学(428)、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240)、苏州亚盛药业有限公司(229)。在生物药领域,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361)、苏州大学(314)、苏州普罗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8)分别布局了大量的专利,专利申请量位居前三。在现代中药领域,排名前三的专利申请主体分别是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289)、苏州法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72)、苏州市李良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68)。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申请量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294),苏州大学和苏州边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以221件和156件的专利申请量紧随其后。

1.2.3 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技术专利布局分析

从生物药的研发重点分布看,苏州研发热点主要分布在细胞毒素、单克隆抗体、治疗性酶等技术领域,如图3所示。从新型化药的研发重点分布看,苏州研发热点主要分布在靶向给药、骨架型缓控释等技术领域。其中,基于纳米结晶的口服给药、促渗剂法透皮给药、超声波渗透法透皮给药等技术领域,苏州市专利申请量超过江苏省同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一半,表现出强大的技术优势,如图4所示。从新型疫苗的研发重点分布看,苏州研发热点主要分布在灭活疫苗、蛋白质疫苗、RNA病毒载体疫苗等技术领域,如图5所示。从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重点分布看,苏州研发热点主要分布在高端影像设备、心血管介入器材、体外诊断设备、骨科植入等技术领域,如图6所示。苏州在高值耗材技术领域具有优势,苏州大学、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高值耗材领域研发布局了较多专利。从基因与细胞治疗的研发重点分布看,苏州研发重点主要集中在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检测以及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方面,相对于江苏省乃至全国范围具有一定优势,如图7所示。其中,在RNA引导的CRISPR-Cas核酸酶技术领域相较于全国其他地区有较强的专利申请优势。但与美国、欧洲等大型跨国药企在上述技术点的专利布局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从检测试剂的研发热点来看,主要集中在PCR纯化、食品安全检测、葡萄糖检测等技术领域,如图8所示。与国外来华的专利比较,在专利保护范围、专利同族、专利引用、专利维持时间等质量指标上与国际跨国企业的核心技术相差较大。从其他前沿技术产业重点分布看,苏州研发热点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再生、基因组合成、支架假体结构等技术领域研究和转化,如图9所示。

图3 生物药产业专利申请分布图

图4 新型化药产业专利申请分布图

图5 新型疫苗产业专利申请分布图

图6 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专利申请分布图

图7 基因与细胞治疗产业专利申请分布图

图8 检测试剂产业专利申请分布图

图9 其他前沿技术产业专利申请分布图


2、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院所数量欠缺,高端领军人才储备不足

全市设有生物医药相关专业高校共5所,与北京、上海、广州相比不具备优势。无论是引进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数量,还是拥有的专家团队,都与上海、广州、深圳存在一定差距。从专利申请的发明人角度看,专利技术产出数量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的高端人才较少。高校院所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有不少专利申请,但是研发成果与企业匹配度不高,产学研合作和转移转化通道还未完全打通。

2.2 专利布局力度不足,缺乏航母级集团和总部企业

全市38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12家,规上企业427家。头部企业中部分属于大型企业在苏州所设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非企业总部所在地。专利申请量与国内外龙头企业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企业产品层次总体上尚未达到高端水准,行业竞争力总体不及上海、北京等城市。本土大型企业数量和规模的欠缺,限制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的提升,削弱了产业发展后劲。

2.3 专利布局不均匀,部分领域存在知识产权风险

生物医药领域,在抗体药物等领域专利产出数量偏低,多采用国外核心技术,产业话语权不高,国产化水平较低。新型化药领域,美国、欧洲等大型跨国药企围绕给药新技术、新靶点等技术领域,布局了大量的专利,专利储备量远超苏州。新型疫苗领域,本地企业的专利产出少,专利技术也较为单一,疫苗类企业还处于生产加工阶段,研发力量薄弱。而德国、英国、美国等医药领域巨头在疫苗领域开展了非常完善的专利布局,未来苏州专利申请主体在疫苗领域研发将面临巨大挑战。基因与细胞治疗、其他前沿技术、检测试剂和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在多个技术分支的发展上还存在空白状态。


3、对策和建议


3.1 推动产学研精准对接

聚焦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卡脖子”和“牵鼻子”技术领域,引导创新主体开展产学研服紧密协作创新,共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加快构建以龙头企业牵头、高校科研院所支撑、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协同配合的创新联合体,共同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关键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积极探索高价值专利培育新模式和新路径[4],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前瞻性和较高市场价值的专利(组合),巩固创新成果,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加速国产替代化进程,增强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

建议苏州市生物医药重点企业在抗体药物、掌上超声设备、荧光检测探针等核心技术领域,应加强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相关高校的交流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落地。

3.2 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引育机制

实施“知识产权助力产业强链”产才对接,实现知识产权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多链融合”。深化实施姑苏知识产权人才计划,拓宽国际化、复合型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养途径。完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知识产权育人机制,建设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培训平台,探索建立高校、机构、企业等多方联动、定向委培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实务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人才引育激励机制,结合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综合考虑人才的研究领域、专利布局、获奖情况等,根据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分支发展情况,对重点发明人及其主要技术方向进行追踪,与掌握关键技术的生物医药专家开展合作。

3.3 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工程,分类别分领域梳理分析全市生物医药重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情况,按照知识产权成长型企业、优势型企业、引领型企业由低到高逐级培育,逐渐形成“金字塔”形生物医药强企库,着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意识强、技术创新程度高、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主体。鼓励创新主体将专利战略运用嵌入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等关键环节,引导企业科学选择发展方向、创新发展思路。鼓励企业通过并购或许可等方式获得本领域相关技术专利,提升核心竞争力。

3.4 赋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整合创新资源、打造服务平台、集聚行业优势,推动苏州市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2个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提质增效。一是建设细分行业领域的专题数据库,完善建设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个性化或定制化产业专利大数据,开展产业专利导航研究分析,明确产业创新发展方向、产业创新资源分布、产业创新发展路径。二是建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充分利用各地产业发展优势,集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畅通交流渠道、精准对接需求、优化服务模式。三是积极探索构建产业专利池,针对重点产业细分行业领域,采取联盟内企业专利共享、产业运营中心受让许可、与相关企业共同受让许可等方式建立产业专利池,共同防御产业风险,保障产业发展安全。


参考文献:

[1]孙宝刚,钱聪.关于我国生物医药企业防范风险实现海外并购价值的建议[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19):79-84.

[2]薛倩,曹煜影,丁甜,等.生物医药产业专利布局分析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22,19(1):19-26,65.

[3]张伟.后发国家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采纳策略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8.

[4]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通知:苏府办[2022]10号[A/OL].


文章来源:胡静,夏燕,张硕,等.从专利角度浅析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品牌与标准化,2024,(05):181-18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工业经济

期刊名称:中国工业经济

期刊人气:581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6-480X

国内刊号:11-3536/F

邮发代号:82-143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