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早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4-11-20    2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症状性胸腰椎OVCF患者分为早期组(采用早期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延迟组(采用延迟经皮椎体成形术),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椎影像学结果、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椎体前壁高度压缩率、椎体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均小于术前,且早期组小于延迟组(P<0.01)。术后1周,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低于延迟组(P<0.01)。早期组患者相邻椎体畸形、伤椎再骨折发生率均低于延迟组(P<0.05或0.01)。结论 与延迟经皮椎体成形术相比,症状性胸腰椎OVCF患者采用早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更好地促进伤椎生理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并能减轻疼痛、改善预后。

  • 关键词:
  • 压缩性骨折
  • 疼痛
  • 经皮椎体成形术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 骨骼损伤
  • 加入收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是一种常见的骨骼损伤,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骨质丢失加快会增加其骨质疏松风险,诱发压缩性骨折[1]。症状性胸腰椎OVCF患者磁共振检查多见骨髓水肿,并表现为明显骨折部位疼痛和生理结构改变。临床上针对症状性胸腰椎OVCF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经皮椎体成形术可缓解患者疼痛,减轻其胸腰椎后凸畸形,并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的优势,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2-3]。但因老年人为该疾病的多发群体,多数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且机体功能和手术耐受力差,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是确保临床效果的关键。但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临床上尚存争议,有研究[4]认为早期手术易发生骨水泥外渗,也有部分报道[5]指出延期手术易引发局灶性后凸畸形,增加慢性疼痛发生风险。关于何种手术时机能进一步确保患者获益,成为临床研究重点。基于此,作者团队探讨了早期和延迟经皮椎体成形术在症状性胸腰椎OVC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许昌中医院收治的症状性胸腰椎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符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中OVCF诊断标准[6],均经CT、核磁共振等检查明确诊断;②骨折前有骨质疏松病史,存在不同程度骨髓水肿,被诊断为症状性胸腰椎OVCF;③均为新鲜骨折;④椎管内未见游离骨折块;⑤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脊髓、神经根严重损伤者;②既往有骨折手术史者;③椎体存在转移性肿瘤者;④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0例,分为早期组与延迟组,各50例。早期组患者男8例,女42例;年龄51~78岁,平均(62.41±3.52)岁;体质量指数(17~25)kg·m-2,平均(22.48±1.04) kg·m-2。延迟组患者男11例,女39例;年龄51~78岁,平均(63.05±4.29)岁;体质量指数(17~25)kg·m-2,平均(22.51±1.07) 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许昌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编号2021-01)。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早期组患者从发现典型症状到手术治疗的时间<7 d,采用早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延迟组患者从发现典型症状到手术治疗的时间≥7 d,采用延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手术方法,具体如下:患者取俯卧位,C臂透视定位,穿刺部位用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C臂透视,骨折椎体左侧椎弓根体表投影约10点钟方向,向椎弓根穿刺。高黏度骨水泥混匀,连接装置接入骨水泥操作通道,椎体注入3~5 mL骨水泥。若骨水泥从后方漏入椎管即刻停止注射;若骨水泥渗漏,则退出穿刺针少许。两组患者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团队完成。

1.2.2观察指标

(1)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2)椎影像学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伤椎影像学结果,包括椎体前壁高度压缩率、椎体中线高度压缩率、Cobb角。(3)疼痛情况及腰椎功能。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该量表评分为0~1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疼痛情况越严重。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8]评估两组患者的胸腰椎功能。该量表评分为0~5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4)预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相邻椎体畸形、伤椎再骨折发生率。

1.2.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2.2手术前后两组患者伤椎影像学结果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伤椎影像学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椎体前壁高度压缩率、椎体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均小于术前,且早期组小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手术前后两组患者伤椎影像学结果比较

2.3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胸腰椎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低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胸腰椎功能比较

2.4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早期组患者相邻椎体畸形、伤椎再骨折发生率均低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4。

表4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n(%)]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症状性胸腰椎OVCF发生率逐渐增高。症状性胸腰椎OVCF患者不仅存在剧烈疼痛,还会对其机体功能和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9]。保守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卧床休息、对症止痛等虽能短期缓解患者机体不适,但在长期卧床和病程延长的情况下易发生腰背痛、下肢深静脉血栓、椎体后凸畸形,影响治疗效果[10]。经皮椎体成形术可防止后凸畸形增加,能有效缓解机体疼痛[11]。但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哪种治疗时机能取得更好的疗效,临床上并未形成统一。在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胸腰椎OVCF时,多分为早期手术和延迟手术,早期手术即在患者患病入院后短期内进行手术治疗,而延迟手术实施的时间往往距患病时间较长[12-13]。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和延迟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早期和延迟经皮椎体成形术操作方法基本一致,手术时机的选择不会对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临床在治疗症状性胸腰椎OVCF患者过程中,可在不影响围术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观测指标,选择最佳手术治疗时机。

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椎体前壁高度压缩率、椎体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均小于术前,且早期组小于延迟组(P<0.01)。王中兴等[14]研究显示,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早期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更有效恢复椎体外形。李绍斌[15]研究表明,早期手术后椎体形态能得到较好恢复。这充分证实,相较于延迟经皮椎体成形术,症状性胸腰椎OVCF患者采用早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椎体形态。究其原因,早期手术能撑起塌陷椎板,加之骨水泥固定塑形,能进一步恢复伤前外形[16]。而延期手术,手术时机体多处于骨痂形成期,此时骨痂会对手术治疗产生影响,无法有效恢复伤椎外形,影响术后恢复。

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周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低于延迟组(P<0.01)。表明早期手术可及时应用骨水泥达到椎体微骨折固定的目的,能提高椎体的稳定性,减轻神经末梢刺激,缓解疼痛;同时骨水泥的聚合反应会释放较多的热量暂时形成一个高温环境,对骨折临近部位痛觉神经末梢产生破坏,利于进一步缓解疼痛[17-19]。而延迟手术在骨折后至治疗前的这段时间内,伤椎微运动和骨折处炎性反应,加之相邻椎体压缩影响,长时间机体疼痛会影响患者痛阈,降低术后疼痛缓解效果。

研究结果还显示,早期组患者相邻椎体畸形、伤椎再骨折发生率均低于延迟组(P<0.05或0.01)。提示早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高度恢复较好,能使脊柱生物力学指标得到有效改善,可加快胸腰椎功能恢复,减轻功能障碍,并能降低相邻椎体畸形、伤椎再骨折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与延迟经皮椎体成形术相比,症状性胸腰椎OVCF患者采用早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更好地促进伤椎生理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并能减轻疼痛、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王超鹏,丁立功,王洋洋,等.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或PVP术后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0,26(5):138-141.

[3]徐佳佳,江建,张宪彧,等.补肾壮骨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配合垫枕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1):2 632-2 634.

[4]王干生,陈峰,倪生华,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7,21(6):419-422.

[6]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17,37(1):1-10.

[7]孙兵,车晓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6):645.

[8]程继伟,王振林,刘伟,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改良及信度和效度检验[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7,27(3):235-241.

[9]孟焱,杨玉峰,段红艳.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焦虑抑郁对围术期疼痛程度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3,29(2):18-21.

[10]张鑫.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不同骨水泥灌注量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6):1 035-1 037.

[11]闫江涛,闫长红,赵松海,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时机与术后疼痛缓解关系的回顾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8):1 832-1 834.

[12]李小粉,付丽英.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再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J].临床医学,2023,43(3):30-33.

[13]王有为,干红卫.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发生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J].脊柱外科杂志,2022,20(5):334-338.

[14]王中兴,王睿.早期与延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1年随访比较[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8,22(5):366-370.

[15]李绍斌.不同手术时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7):1 170-1 172.

[16]徐建彪,梁宁,王占长.早期与延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脊柱外科杂志,2022,20(1):22-26.

[17]孙力.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65-67.

[18]陈军平,邝立鹏,王国寿,等.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骨水泥强化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严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9,40(24):3 403-3 408.

[19]殷卫,高从良,刘从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不同时期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7):832-834.


文章来源:张小伟,鲍朝辉,崔海涛.早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4,30(06):25-2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期刊人气:355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187X

国内刊号:10-1340/R

邮发代号:36-259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