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浅析湖北优质高产大蒜栽培技术

  2020-06-17    50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大蒜(AlliumsativumL.)又叫蒜、胡蒜[1],是百合科葱属草本植物。大蒜有刺激性气味,味辛辣,是烹调美味佳肴的调味品;其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尼克酸及镁、铁、钾等20多种营养元素,被专家认为是最好的天然抗生素和保健食品[2]。有研究显示,大蒜的营养价值甚至超过人参[3]。大蒜植株浑身是宝,蒜苗、蒜薹和鳞茎均可作为蔬菜和调味品,其中鳞茎是最重要的食用器官,可鲜食亦可加工,鲜食除烹饪外还可生食;加工主要有腌制、干制、发酵等,产品形态多样,如糖蒜、腊八蒜、黑蒜、大蒜粉、大蒜粒、大蒜片等[4,5]。

  • 关键词:
  • 大蒜
  • 天然抗生素
  • 种植技术
  • 草本植物
  • 高效栽培
  • 加入收藏

1、选地


大蒜是弦状须根,根系浅,对水分和养料的吸收能力弱,鳞茎又在土壤中生长、膨大,因此应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地块栽培。大蒜忌连作,前茬作物为小麦、玉米、瓜类等的地块均可种植,但前茬作物为韭菜、葱、洋葱或大蒜的地块不再适合继续种植大蒜。


2、整地施肥作畦


施基肥是大蒜高产优质的关键。种植地块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结合翻耕一般每667m2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kg、尿素10~15kg、过磷酸钙15~30kg(或大蒜专用肥20~30kg,或N∶P∶K=15∶15∶15的三元复合肥100kg)。深翻土地,整细耙平,作成畦面1.8~2.0m宽的畦,两边沟宽20cm、深15~20cm。要求土块细碎,畦面平整。


3、品种选择


应选择优质、丰产、抗病虫性和适应性强的品种,如湖北吉阳大蒜、枝江白皮大蒜、襄阳红蒜、叶路大蒜、鹤峰邬阳紫皮蒜等优良地方品种;也可引进省外优良大蒜品种,如四川彭州或雅安地区生产的川蒜蒜种,俗称二水早,是生产青蒜苗的优良品种之一,或山东苍山大蒜品种群、山东金乡白蒜、江苏太仓白蒜、温江红七星、徐州白蒜、中蒜1号等。


4、蒜种处理


4.1蒜种选择

蒜种要求硬实、饱满、顶芽完好、无损伤和病虫为害。选好后将蒜种鳞茎掰开,挑出变色、软瘪和过小的蒜瓣,剥掉蒜皮和干缩茎盘,然后晒种2~3d。

4.2浸种和低温处理

可用清水浸种1~2d或用0.17%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浸种8~12h;也可先用清水浸种1d,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2h。

用于生产青蒜或蒜薹的种蒜,播种前可在0~5℃环境下处理20~25d或在0℃环境下处理10~15d打破休眠[6]。


5、播种


5.1播期选择

湖北各地栽培方式和模式不同。当阳作为湖北大蒜苗的主要供应地,经过秸秆覆盖、节水喷灌等技术攻关,将本应在气温稍低的9月才能播种的大蒜提前至夏日炎炎的7~8月播种,大蒜苗上市时间提前至11月,可采收到翌年3月,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有些地区根据市场情况,青蒜、蒜薹、蒜头等多种种植模式并存。不同种植方式和采收目的,播期也有所不同。

以采收青蒜和蒜薹为目的的,宜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种;以采收蒜头为目的的,宜9月播种;以凉棚、秸秆覆盖等栽培采收青蒜时,可在7月播种。

5.2播种密度和用种量

以收青蒜为主时,行株距15cm×5cm,667m2用种量250~350kg;以收蒜薹为主时,行株距20cm×8cm,667m2用种量150~200kg;以收蒜头为主时,行株距20cm×13cm,667m2用种量120~150kg。

5.3播种方法

按蒜瓣大小分区播种。按预设行距逐行开沟排种,蒜瓣侧放(腹背连线与行向平行),播种深度为3~4cm,播种后镇压浇水。也可采用自走式大蒜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效率高[7]。


6、田间管理


6.1封闭除草

一般用90%乙草胺乳油1000倍液或72%异丙甲草胺乳油1875~3000mL/hm2在播种后及时对土表进行喷施。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喷洒封闭除草剂后及时盖上稻草、玉米秸秆等,覆盖厚度为1cm左右,这样既可以防止秋季高温使种瓣在土壤中腐烂,又可以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出苗[8]。

6.2水肥管理

幼苗前期适当控水,以松土保墒为主,土壤过干时浇水。越冬前,灌大水1次。第2年春季返青期,宜浇1次返青水。花茎伸长期,要及时满足水分要求,尤其遇干旱时应及时浇水。蒜薹采收前3~5d停止浇水。

以采收青蒜为目的的,于幼苗出土3~6cm或幼苗2~3片叶时,每667m2施尿素或复合肥等速效肥8~10kg,以后每隔7~10d施1次,连续2~3次[9]。

以收获蒜头和蒜薹为目的的,除在幼苗期追苗肥外,宜于越冬前再追施1次,每667m2施复合肥10kg左右;翌年2月下旬,追施返青肥,可于雨前撒施,每667m2施复合肥15~20kg;3月中旬,蒜薹迅速伸长的同时,鳞茎(蒜头)开始膨大并逐渐形成,根系生长和吸肥能力均达到高峰,是施肥的关键时期,视天气情况追施复合肥15~20kg/667m2。收蒜头的于蒜薹采收后立即浇水追肥,每667m2追施复合肥15~20kg,蒜头采收前7d停止浇水,防止蒜头水分过多不耐贮藏。


7、病虫害防治


大蒜生产中主要病害有叶枯病、紫斑病、锈病和病毒病;主要虫害有葱蓟马、潜叶蝇、葱地种蝇等。在防治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配合使用化学防治措施[10]。

7.1农业防治

宜与非葱蒜类作物进行2~3a轮作,选用无病蒜种。选择地势高、通风、排水良好的地块栽培;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雨后及时排水,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7.2物理防治

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等诱杀多种害虫成虫。蚜虫可用黄色粘虫板,15~20片/667m2(单片规格40cm×25cm);葱蓟马有趋向蓝色的习性,可在葱地放置蓝色粘虫板减少其为害。

7.3生物防治

包括保护或释放天敌,利用生物源农药等。如用8%宁南霉素水剂700倍液、0.1%大黄素甲醚水剂750倍液、6%低聚糖素水剂900倍液或20%丁子香酚水乳剂1600倍液等防治大蒜疫病;用1.5%苦参碱可溶性液剂1700倍液、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700倍液或0.6%苦参·藜芦碱水剂900倍液等防治蚜虫。

7.4化学防治

(1)病害叶枯病可于发病初期喷洒70%丙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大蒜紫斑病667m2可用500g/L氟啶胺悬浮剂10g+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g对水均匀喷雾防治,视病情每10~14d喷1次。锈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可选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或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d1次,连用2~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病毒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可选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31%吗啉胍·三氮唑可溶性粉剂50g/667m2喷雾防治,每7~10d喷1次,连用2~3次。

(2)虫害葱地种蝇在成虫盛发期,用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每隔7d喷1次,共喷2~3次,药剂喷在植株全株及周围土面上;防治幼虫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30%噻虫嗪悬浮剂1000倍液灌根。葱蓟马应抓住1~2龄若虫期进行施药防治,可选用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500~3000倍液,在清早露水未干时喷施,收获前7~10d停止使用。潜叶蝇可用10%灭蝇胺悬浮剂1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10]。


8、采收


青蒜可从出苗后50~60d分批进行采收;蒜薹宜在花穗苞片伸出叶鞘5~10cm时进行采收;蒜头宜在蒜薹采收20~30d后收获。


参考文献:

[1]杨学美.我国大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果菜,2020,40(2):57-59.

[2]李锡香.论药食同源之大蒜[J].中国蔬菜,2020(4):6-12.

[3]康雅.大蒜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能[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9):75-77.

[4]和法涛,初乐,吕绪强.大蒜深加工产品开发[J].中国果菜,2012(5):56-57.

[5]侯进慧,刘春雷.我国大蒜资源深加工与产业化研究进展[J].生物资源,2020,42(1):36-42.

[6]杨德宝.促使大蒜提早上市延长供应的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1995(1):24-25.

[7]田福忠.大蒜机械化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0(2):276-279.

[8]胡为,何永梅.大蒜田综合除草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7(4):35-38.

[9]王飞,吴方华,姚明华,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大蒜上的试验研究[J].辣椒杂志,2017,15(1):28-29,32.

[10]刘高奇,张冲冲,张东东.探析大蒜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3):65,67.


郭凤领,吴金平,符家平,周洁,杨孔涛.湖北省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20(12):71-73.

基金: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CARS-24-G-1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河南农业科学

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

期刊人气:204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4-3268

国内刊号:41-1092/S

邮发代号:36-32

创刊时间:197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