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介绍了铜仁地区黄秋葵播种前准备、育苗与直播、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嫩果采收等高产优质栽培要点。
黄秋葵为锦葵科秋葵属,因其荚果脆嫩多黏液,助消化,有助于治疗胃炎、胃溃疡,富含常见的维生素,堪比人参却更适合日常食补。生长速度快,花后24~36h即可采果。喜温、光,耐湿热和干旱,但不耐涝。不择地力,我国各地均可种植。
铜仁地区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介于东经107°45′~109°30′、北纬27°07′~29°05′,国土面积1.8万km2,耕地4658.89km2,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铜仁地区黄秋葵种植相对较晚,基础相对较弱,现将铜仁地区黄秋葵高产栽培要点介绍如下,以期为当地黄秋葵种植提供参考。
1、播前准备
1.1播种季节
播种应选择高产优质抗病虫性优良的黄秋葵种子。
1.1.1育苗移栽
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开始穴盘育苗,待日平均气温保持在15℃以上时,方可移栽定植。
1.1.2直播种植
一般5月初日平均气温保持在15℃以上即可播种。铜仁地区适宜选用绿果五角秋葵,产量可达2.25万~3.75万kg/hm2。
1.2选地与整地
1.2.1选地
黄秋葵对土壤要求较低,但忌连作。多年连作将明显降低产量和提高病虫害发生概率。黄秋葵喜光,应选择光照充沛的田块,壤土或砂壤土、pH6~7为宜。
1.2.2整地
播种或定植前,田地翻耕25cm以上,根据土壤情况晾晒,在起畦前,施用腐熟农家肥22.5t/hm2和氮磷钾复合肥0.45t/hm2,或施用生物有机肥9t/hm2和硫酸钾0.225t/hm2作为底肥[2],混合均匀后,耙平起畦待播。露地直播一般双行种植于1畦(行距0.6m,株距0.4m)。可利用黄秋葵生长缓慢的前期,与其他农作物间作,提高经济效益[1]。
2、育苗与直播
2.1营养土配制与育苗
将营养土(土壤和农家肥体积比7∶3配制)添加多元复合肥1kg/m3,阴凉处放置30d以上。将福尔马林100倍液与营养土拌匀,闷盖3d消毒营养土。为防止福尔马林毒害,需晾晒1~2周使土壤中的福尔马林散尽后方可使用。选用50穴以上的育苗盘,点播种子,覆土约2cm,待苗壮后移栽。
2.2催芽直播
播种前,暴晒黄秋葵种子2d,每天中午天气最热时晒3h以上;采用温汤浸种法处理种子,将经暴晒的黄秋葵种子浸于50℃热水中,恒温震荡或搅拌30min,然后在25℃左右水中维持半天,更换同温度的清水催芽48h。一般情况下,1/2以上黄秋葵种子露白后播种。播种深度不宜超过2cm,符合精细农业标准的高质量种子每穴播种1粒,普通种子每穴可播3粒,可覆盖薄膜,一般5~6d出苗。
3、田间管理
3.1中耕培土与追肥
为促进根系发育,黄秋葵第1朵花现蕾时中耕1次。幼苗期至开花前,开沟施用尿素225kg/hm2,或人粪尿3.75万kg/hm2。施肥后浇水1次,促进肥料吸收。坐果后黄秋葵生长速度变快,为保证产量,应保证肥水供应,开花结果期追施含氮、磷、钾各10%~20%的复合肥,每次施用400kg/hm2左右,30d左右追肥1次。同时,加强中耕培土,防止倒伏,汛期时注意涝害。
3.2间苗
幼苗生长呈1叶1心时和长出3片真叶时分别间苗1次,为降低劳动力成本,也可只间苗1次。在4片真叶前后时定苗,注意拔除病株,选留1株壮苗即可。人力充足时,可适当移栽补苗。精细农业播种无需间苗,可节省大量劳动力成本。
3.3整枝
前期采果时拔去果荚下叶片,9月中旬左右,进行摘心保果留荚和成熟。
4、病虫害防治
黄秋葵抗病虫性较强,不易发病。但在田间管理不当等情形下,会导致病虫害发生。黄秋葵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疫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棉铃虫、夜蛾类等[3]。与其他农作物一样,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主要原则或选用最新选育的抗病虫害黄秋葵新品种[4]。
5、嫩果采收
嫩果长至8cm左右时为采摘标准期。前期每2~3d摘果1次,盛果期1~2d采摘1次,后期(一般9月中旬以后)应3~4d采摘1次。采摘时用剪刀剪断果梗,时间选择在5:00—10:00和16:00—19:00。
参考文献:
[1]宋聚红,王海山,刘玉芹,等.油葵-黄秋葵间作栽培技术[J].蔬菜,2019(3):42-44.
[2]唐林,甄卞,王东东.氮素对黄秋葵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7):65-67,70.
[3]李瑞芬.黄秋葵主要病虫害防治[J].农药市场信息,2017(15):61.
[4]支艳英.对当前农业植保方针的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15(12):46-48.
崔志钢,王琨,孙聆睿,赵会芳,宁江权.铜仁地区黄秋葵高产优质栽培要点[J].农技服务,2020,37(09):61-62.
基金:基础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铜市科研(2018)47号]
分享: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第一要素,其质量水平决定了国家以及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影响着粮食安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耕地被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壤板结、盐碱化等问题。
2023-11-29为了适应经济市场和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必须得到保障。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协助农民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很多偏远或者极寒地区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将不能为农作物的成长和发育提供所需水分和营养;在这样的特殊地区,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就可以采用现代技术来保证所需水资源和营养充足。
2021-05-28耕地是中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是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的基础。目前,中国现行耕地质量评价主要有原国土资源部2012年发布的《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及《农用地定级规程》(GB/T28405—2012)和原农业部2012年发布的《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二套体系。前者从自然因素、利用水平和经济投入等确定评价指标。
2021-03-26近年来,农产品安全性逐渐被重视,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以及安全性,同时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提升经济效益。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是农业发展的趋势,大力推广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采用无公害物质代替化学物质,尽可能保证农作物的绿色安全,需要谨慎处理虫害防治和施肥问题。
2021-02-23枸杞属茄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有80多种。我国枸杞主要分布于宁夏、华北、甘肃、青海、内蒙和新疆等地区。研究证明,枸杞果实中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菸酸、抗坏血酸、β-谷甾醇、亚油酸、甜菜碱以及活性很强的枸杞多糖,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补虚安神、润肺护肝、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树种。
2021-01-15合理安排茬口,实行不同作物多元多季茬口轮作模式,不仅能满足加工企业对品种和供应时间窗口的需求,而且能实现轮作换茬,降低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减少连作障碍,达到降耗减污、节本增效的目的,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多年研究探索,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示范推广了冬春荠菜—春夏鲜食玉米—秋冬青花菜的多元多季茬口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现将该模式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2021-01-11从试验结果看,纳峰668种植密度3778株/亩,总叶片数19.5叶,株高187.4cm,茎粗18.73mm,比对照(种植密度2039株/亩,总叶片数19.0叶,株高202.6cm,茎粗19.15mm),总叶片数增加0.5叶,株高减少15.2cm,茎粗减少0.42mm。纳峰668不同种植密度的总叶片数、株高、茎粗差异均显著。
2020-12-22随着物价上涨情况的逐渐加剧,中药材的价格也在不断地提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药农种植中草药的积极性,但是,与此同时,大量的种植必然会导致供大于求,中药的种植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所以,能否正确地分析市场,从而有效减少中药材种植的风险是值得药农考虑的问题。
2020-11-19与传统的玉米耕作模式相比,保护性耕作技术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主要是通过运用大量的秸秆覆盖在地面,使得操作程序更加简化,加上机械免耕或是少耕,就可以等待种子发芽了。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地的肥沃程度,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玉米抵抗寒冷的能力,最终实现玉米的增量和增产。
2020-11-19山西省是我国11个小麦主产省份之一,小麦种植总面积约53.3万hm2,其中,旱地小麦面积占50%左右,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旱地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提升对保障山西省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干旱是限制旱地小麦产量形成的主要问题,由于降雨分布不均匀,在休闲期采用深翻进行蓄水保墒的研究相对较多,从而休闲期深翻有利于旱地麦田蓄积休闲期降水,提高播前底墒,实现增产增效[1,2]。
2020-11-19人气:4564
人气:4331
人气:4223
人气:3488
人气:309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
期刊人气:2912
主管单位: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主办单位: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出版地方:贵州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8-2239
国内刊号:52-1065/S
邮发代号:66-27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9
影响因子:1.038
影响因子:0.370
影响因子:1.82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