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调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其职业化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护理管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得分在年龄、文化程度、职称、个人月收入、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年限、职务及是否有管理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年限及是否有管理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是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能解释总变异量的68.3%(P<0.05)。结论 公立医院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中等偏上,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可根据不同人口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升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使其能更好地采取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手段促进整体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当前,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1]。公立医院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的主体,科学化、前沿化、精细化的管理能有效促进专科医疗建设、医疗模式创新,从而满足患者需求,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保障[2]。而高质量的发展不仅需要公立医院提升技术能力,还需要不断加强内涵及软实力建设。护理管理人员作为公立医院管理人员的一部分,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能稳定护理队伍,保障护理服务供给[3]。随着科学管理措施的持续推进,完善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模式对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护理职业化就是护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包括护理管理人员的专科技能、行为准则、专业素养及相应的专业标准[4]。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越高,其专业性就越强,越能采用科学化、前沿化的手段管理团队[5]。然而,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及所在组织重视程度的差异,加之部分护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导致其职业化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本研究主要基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探索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现状,为促进其职业化水平的提升及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供参考。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于2023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将四川省三级及以上的医院进行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选取5所综合医院,将被选取医院的所有护理管理人员(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部干事、后备护理管理人员)纳入研究范围。纳入标准:(1)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在医院执业注册;(2)从事护理管理工作时间≥1年;(3)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进修/休假者;(2)不愿意参与本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小组成员查阅文献后编制,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个人月收入等。
(2)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参照马梦颖等[6]的调查问卷编制而成,问卷包括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基础部分,包括所在医院有护理管理人员聘任制度、有护理管理人员入职及上岗培训方案、经过医院管理职业技能培训等15个条目,选项为是记1分,否记0分。第二部分为职业化评价程度部分,包括对护理管理职业化的了解程度、护理管理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薪资水平满意程度、自我价值感的满意程度4个条目,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法,各选项依次赋值1~5分,总分为5~35分。量表信效度结果较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838。
1.2.2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网络平台问卷星调查的方式,由研究小组成员根据本次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注意事项编辑问卷前言、知情同意书、问卷填写方式方法、问卷具体条目和内容、相关建议或意见等,同时将编辑好的问卷输入问卷星形成问卷链接或二维码;研究小组组长联系医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征得负责人同意;研究小组通过网上视频会议的形式对所有调查员进行同质化培训并考核,以确保问卷的同质性和有效性;调查员在全院护理管理群或护理管理人员开会时发送问卷二维码或链接,护理管理人员在告知研究对象相关注意事项后填写问卷,每个IP账号只有1次作答机会,且所有问卷条目都必须填写完毕后才能提交。本次共回收问卷301份,剔除选项全部一致或有明显前后逻辑矛盾的问卷23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有效回收率为92.4%。
1.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公立医院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现状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得分为(26.22±4.51)分,问卷调查情况见表1、2。
表1 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基础部分调查结果
表2 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职业化评价程度部分调查结果
2.2 不同特征护理管理人员问卷得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得分在年龄、文化程度、职称、个人月收入、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年限、职务及是否有管理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公立医院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年限及是否有管理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是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能解释总变异量的68.3%(P<0.05,见表4)。
3、讨论
3.1 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中等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研究发现,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得分为(26.22±4.5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这可能是因为护理行业经过迅猛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有着完整的学科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架构,但相应管理标准和规范的不清晰使得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不高。此外,护理管理人员虽通过学习与培训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仍无法满足现阶段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对管理专业化、科学化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提升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及就医需求,护理管理人员需要转换思维模式,引领团队发展,使得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与患者个性化的需求相匹配,但由于部分公立医院对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不高[7-8]。
表3 不同特征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得分比较
表4 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的多因素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经过民主测评的护理管理人员占比较高,这说明,随着公立医院高质量的发展,护理管理人员要想脱颖而出,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高的职业素养,还要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能发挥一定的中心引领作用。同时,护理管理人员必须明确自身和团队成员的组织规划,只有明确职业发展规划,才能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相应的努力。每年发表护理管理文章、主持或参与过护理管理相关课题的护理管理人员较少。这可能是因为护理管理人员平时工作繁忙,不仅要保证临床护理质量,还需要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工作负担较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开展相应的科研管理工作。随着公立医院高质量的发展,管理手段和管理能力是每一位护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由此可见,护理管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职业化水平以适应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总结归纳自身管理经验,通过科研成果产出的方式提升自身管理能力。
3.2 公立医院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3.2.1 文化程度越高的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越高
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即文化程度越高的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越高(P<0.05)。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越高的护理管理人员通常知识储备量较大,不仅掌握专业的医学及护理相关知识,同时还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及心理学知识,这些知识能帮助护理管理人员深入理解护理管理内涵,制订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方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此外,文化程度越高的护理管理人员自我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越强,善于通过学习了解前沿管理知识和手段,掌握新知识与新技能,从而其职业化水平较高。
3.2.2 个人月收入越高的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越高
研究结果显示,个人月收入是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个人月收入越高的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越高(P<0.05)。这可能是因为个人月收入越高的护理管理人员能获得更高的绩效奖励,从而能更加努力工作,提高职业化水平。同时月收入也是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薪酬往往与职业化水平相匹配。此外,个人月收入越高的护理管理人员,其所在的医院可能更重视其护理职业的发展,从而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管理工作和管理培训,其职业化水平越高。
3.2.3 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年限越长的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越高
研究结果显示,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年限是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年限越长的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越高(P<0.05)。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护理管理人员从事护理管理工作时间的增加,积累的护理管理经验也越多,使其能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护理管理问题,同时也能熟练运用管理技巧和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此外,随着从事护理管理工作时间的增加,护理管理人员所接触到的人也会越多,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能得到相应的提升,从而能更好地协调团队成员开展工作,增强团队凝聚力及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从事管理工作时间越长的护理管理人员更加注重自身及团队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加明确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能积极探索职业化水平提升路径,通过参加相应的培训来提升职业化水平。
3.2.4 有管理学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越高
研究结果显示,是否有管理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是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学历越高的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越高(P<0.05)。这可能是因为有管理学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护理管理人员具备相应完善的管理知识体系,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能更好地处理复杂的护理管理问题,并且其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面临挑战时能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法。有管理学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护理管理人员能从宏观角度出发看待护理工作,从而制订出更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管理策略,为科室和医院发展做出贡献。
4、结语
研究结果显示,公立医院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中等偏上,有待进一步提升。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年限及是否有管理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是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可提出以下干预策略。(1)构建培训体系。应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人员培训体系,开展相应的岗前培训、在职在岗再教育培训等。通过培训,护理管理人员可掌握前沿、科学化的管理理念、方法及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2)加强实践锻炼。医院应重视实践,为护理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其通过参与重大护理管理项目、担任重要管理职务等方式提高实践能力及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成长。(3)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激发护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内在动力,通过给予优秀护理管理人员奖励、提供晋升机会及提高薪酬等措施,鼓励其提高自己职业化水平,以满足职业发展需求[9-10]。
参考文献:
[1]张静,夏萍,丁然屹,等.我国现阶段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政策网络分析与优化策略[J].华西医学,2023,38(12):1890-1893.
[2]李梦晗,王韫秀,郭传骥,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某公立医院科室成本精细化核算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2023,27(12):107-109.
[3]郑守华,柳萍,刘艳荣,等.18家不同级别医院护士长管理知识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9):76-78.
[5]张玉莲,郑芸辉,刘红梅,等“.六新”模式推动临床护理高质量发展:以陕西省人民医院为例[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2,29(11):53-56.
[6]马梦颖,邢丽群,王伟,等.山东省三级医院护理部主任队伍职业化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6):713-717.
[7]王晓.关于公立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培训的思考: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9):80-82.
[8]张晓念,黄铁牛,郭果毅,等.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职业化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6):35-36.
[9]刘晴晴,熊金芹.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化探索[J].中国总会计师,2023(10):115-117.
[10]张瑜.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路径研究[J].财经界,2023,(20):171-173.
基金资助:西南医科大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医院管理和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现状与对策研究”(SCYG2023-53);
文章来源:王倩,赵天霞,曾静.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15):132-135.
分享:
肿瘤压疮高风险患者的数量逐年升高,与患者自身年龄大,我国临床肿瘤患者增多有关。患者受疾病影响而长期卧床,其治疗用药较多,不良反应复杂,均会对皮肤安全造成影响。根据压疮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4个等级,等级越高的压疮治愈困难越大。针对患者护理压力较大的问题,临床采取PDCA循环管理等的作用显著[1]。
2025-04-0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中指出,要合理确定医院床位规模和科学配置床位数量,提高床位使用效率与效能。对医院床位资源的配置现状及利用效率进行分析、评估,对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提升医疗资源配置合理性以及医院管理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3]。
2025-03-26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是一种将护理工作根据不同性质、不同难易程度、不同风险程度分为几个层次,由不同层次的护士来执行管理模式。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复杂、难度大、风险高,因此采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同时节省医院的护理资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1-3]。
2025-03-11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肩负着救治危急重症患者的责任,故而需加强急诊科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急诊科有效救治患者[1-2]。而急诊室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是急诊比较重视的对象,就诊过程分为分诊、抢救、住院及监护环节,故而涉及较多临床科室,需积极提升患者的护理运转模式,以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3-4]。
2025-02-18国际护士会《灾害护理能力框架》指出,护士作为灾害救援第一响应者之一,在灾害救援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其灾害救护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应对能力将直接影响救援的质量和效率。 新冠疫情防控实践中,全国各地 2020 年支援湖北的护理人员达 2. 86 万名,占全国护理人员的 70%,提示除提升护理救援质量外,还应重视护理救援队伍建设。
2025-01-22叙事护理是将叙事疗法与临床护理有效结合的新型人文护理关怀模式。国内学者将叙事护理定义为护士尊重、倾听患者故事,共情并回应患者的疾病体验与境遇疾苦,与患者一同重建积极、有意义的生命故事的护理方式。叙事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参与护理决策,进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和素养。
2025-01-21SNM 是将 刺激电极植于特定的骶神经,人为激活或抑制神经通 路起到“神经调控”的作用,主要分为Ⅰ期测试期与Ⅱ 期刺激电极永久植入期两个阶段[2]。为有效评估病人 Ⅰ期测试阶段的治疗效果,为Ⅱ期手术提供最佳参数 设置,内容全面、记录准确、客观清晰的排尿数据尤为 重要,此外排尿数据还可提供生物反馈,纠正病人的不 健康行为[3-4]。
2024-12-25近年来,随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规模以“一院多区”为抓手,是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医院管理者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病人安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健全病人安全管理体系,尽可能减少病人医院期间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护士作为医院重要群体,承担着病人24 h病情监测贯穿病人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的全程。
2024-12-09近年来,世界各地屡屡出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以突发传染病事件为主[1]。突发传染病具有爆发性强、传染力快、难预防和控制等特点,这些事件往往都考验临床护理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护士应急能力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准确及时地识别病人病情变化,并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与分析,运用自身所学相关知识以及熟练的护理工作技能。
2024-11-26护理胜任力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的专业技能、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及在紧急、压力下处理问题的能力,它是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衡量和评价,是护理人员职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素之一[1]。因此,提高护理胜任力对护士至关重要。
2024-11-25人气:16537
人气:15878
人气:11014
人气:10152
人气:1013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护理管理杂志
期刊人气:3354
主管单位: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315X
国内刊号:11-4716/C
邮发代号:82-926
创刊时间:200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0.88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