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对基于CLC92《国际油污赔偿公约》的IMO/UNEP《海洋溢油环境损害评估指南》与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评价》(NRDA)进行对比,主要分析其研究背景、环境损害评估内容、评估流程、评估方法的不同,并以欧洲Erika溢油事故和美国墨西哥湾事故损害评估为例,论证IMO指南提出的损害和环境恢复的内涵、损害评估的方法,以及恢复措施的执行等方面与NRDA的不同点。
近年来,船舶油污事故频发,给海洋环境及海洋经济带来了灾难性后果。我国的污染环境损害评估刚刚起步,而溢油的环境损害评估存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了国际主流的2个溢油环境损害评估体系,IMO的《溢油环境损害评估指南》[1]和美国的基于1990年油污法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价指导性文件(NRDA),为我国的溢油环境损害评估提供参考。
1、IMO指南和NRDA的主要内容
国际上有2个著名的油污基金可以用于海上油污环境损害赔偿,其中一个是国际油污基金,基于国际油污赔偿公约(1969年民事责任公约和1992年基金公约),另一个是美国的超级基金,基于美国油污法(OPA,1990)。
国际油污基金目标之一是所有的国家应遵循公约的国际规则和程序,确保“对由于船舶逸出或排放油类造成污染而遭受损害的人员给予适当的赔偿”。1992年公约对污染损害作出如下定义:“船舶由于溢油或排放造成船舶以外资源的污染损失或损害,不论此种泄漏或排放发生在何处,只要除了盈利损失以外,此种环境损害的赔偿应仅限于实际采取或行将采取的合理措施所产生的费用”。基于这2个公约,国际海事组织(IMO)和UNEP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共同制定了IMO/UNEP海洋油泄漏后评估和恢复环境损坏指南(修订案),以下简称(IMO指南)。
IMO指南的目的在于为海洋污染事件的损害评价和海洋环境的后续恢复工作提供战略性指导。IMO指南含括了重建受损环境的技术和改进措施,以及这些技术和措施的使用标准,以确保这些技术和措施可以成功恢复受损环境,为受损环境的重建工作提供借鉴。评价油污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溢油后的恢复措施,研究的生态组分包括海洋哺乳动物、海洋爬行动物、海鸟、鱼类、海草、无脊椎动物、浮游生物、巨型海藻、岩石海岸带、沙滩和淤泥海岸带、沼泽植物、珊瑚礁、红树林。
IMO指南主要内容如下。
1)溢油应急规划。确定高危区域;高危优先区域的背景值研究;政府机构协调合作。
2)环境损害评估。损害风险评价,进行污染物风险评估,分析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损害评价研究,确定决策标准,进行损害评价,使用样地选择标准和抽样调查技术。
3)重建措施。重建标准:自然恢复;改进措施:生态和生物控制方法。
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评价指导性文件是在美国油污法(OPA)的基础下进行编制[2]2]。基于这个指导文件政府部门可以对自然资源功能及服务的损害进行评价,恢复自然资源,鼓励促进公众参与重建项目进程。确认及评价具有技术可行性、操作有效性、成本可控制性的溢油重建技术和方法,并对湿地、盐碱滩、红树林、淡水湿地、植被床、牡蛎床、珊瑚礁等十几种水生环境中每一物种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自然资源(物种种群)进行试验、验证和评估。评价各项溢油重建措施,制定重建计划。评价非油类污染事件恢复工程中的已试验或即将用到的方法和技术,从技术可行性、操作有效性、成本可控制性等角度为溢油事故重建工程提供启示。评价溢油事故重建工程在受油污影响的生态环境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2、IMO指南与NRDA对比分析
2.1编制依据
IMO指南是基于国际油污赔偿公约(1992年民事责任公约和1992年基金公约),以保证所有的国家应始终遵循公约中的国际规则和程序,确保“对由于船舶逸出或排放油类造成污染而遭受损害的人员给予适当的赔偿”。
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评价文件(NRDA)是基于美国油污法(OPA),依据OPA条例,政府部门可以对自然资源功能及服务的损害进行评价,恢复自然资源,鼓励促进公众参与重建项目进程。
2.2损害定义
IMO指南中没有对“损害”进行定义,但是可以从国际油污基金索赔手册里阐述的恢复目标中推断出其含义。即恢复是指重建一个生物群落,该生物群落可以再现事故发生时的群落生物特性,且群落的各项机能运转正常,因此,“损害”可以认为是“污染导致的生物群落功能异常或生物缺失”。
美国NRDA中“损害”是指对自然资源服务及功能产生的可见的或可测量的有害影响,可分为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在OPA条约中,损害指的是对生物相,非活性自然资源(包括休闲用沙滩),以及服务功能的负面影响。损害具体表现为毁灭、损失和效用损失。损害包括自然资源的化学或物理质量、活性(例如直接、间接、延时的或亚致死效应)。损害包括在以下方面产生的负面变化:存活,生长或繁殖;健康,生理或生物学状况;群落组成;生态过程和功能;物理或化学栖息地或结构;对公众的服务功能。
IMO指南提出的损害是指污染导致的生物群落功能异常或生物缺失,而美国NRDA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非活性自然资源损害,以及自然资源的化学或物理质量下降,也就是说美国的NRDA的损害范围要远大于IMO指南提出的范围。
2.3损害评价方法
美国的NRDA中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估方法包括:①利用文献资料(主要指过去的历史案例研究,实验室研究等的文献,提供溢油的运动轨迹,以及伤害程度);②进行现场调查研究;③实验室研究和模型研究。
IMO指南中提出3种溢油损害评估方法:①比较溢油前后相关海域中相关生物资源的数据;②比较溢油发生地的生物资源数据与周边海域数据;③分析溢油后一段时间的监测数据,辨别恢复过程。
在损害评价方法上的区别是美国的NRDA认为模型研究可行,而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目前都认为这种方法存在弊端,在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不适用。
2.4环境恢复
IMO指南中提到的“恢复”与美国NRDA提到的“重建”,在内涵上既存在差异,又存在共同点。
2.4.1美国NRDA中重建的定义
重建是指通过采取一些单项或综合措施(方案),对受损自然资源和服务进行重建、复原、替代,或获取等价自然资源和服务。重建工作包括:①初级重建,是指一系列可以将受损自然资源和服务恢复至基线状态的各项重建措施,包括自然恢复措施;②补偿性重建,是指对从事故发生之日起至受损自然资源完全恢复期间的自然资源和服务临时性损失进行估算和赔偿。
2.4.2IMO指南中恢复的定义
恢复是一个自然过程,通过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可以回到其初始状态或相似的结构状态,即使物种组成可能与初始状态时不一致。重建是指为了加快恢复或补救进程而设计的管理措施。通常,重建是指尽力恢复溢油前的状态(或没有发生污染事故的情况下,生态系统的状态)、恢复遭受溢油事故损害和灭亡的种群而采取的措施,或替代或替换受损自然资源而采取的措施,或为遭受的损害提供积极的环境补偿而采取的措施。重建措施必须促进受损环境的自然恢复。生态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操作标准可以有助于确定和执行有效的重建措施。
例如,盐碱滩常用于放牧牲畜。只有在减少或避免盐碱滩上的这些干扰后,才能加快自然恢复或重建进程。人类活动的减少(渔业、伐木和其他商业活动)也会促进红树林的恢复或重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当地政府应该在项目前期介入,掌控项目所有权,从而在促进恢复工作中拥有更大的权力。只有当地居民积极支持移植重建工作,重建项目才能获得成功。
NRDA中的恢复措施是通过工程措施努力使环境恢复原貌。对从事故发生之日起至受损自然资源完全恢复期间的自然资源和服务临时性损失进行估算和赔偿。
共同点在于都将研究对象分为了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包括海洋哺乳动物、海洋爬行动物、海鸟、无脊椎动物、浮油生物、鱼类、以及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等岸线生态环境。也都提出了每种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措施建议。
区别在于对恢复的理解,IMO指南提出的是恢复,使生态系统能够回到初始状态或相似的状态。强调的是综合治理和管理,而不是像美国的NRDA通过工程措施完全恢复原貌,并赔偿恢复期的临时性损失。
2.5恢复措施实行
IMO指南中恢复措施实行与否,主要看是否满足油污基金(IOPC)资助标准,如果有基金支持,进行恢复重建,如果没有,则不进行。
在NRDA中,重建规划草案终稿交付事故责任人,由责任人实施重建工程或为该规划的执行提供资金支持,由此为损失赔偿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非诉讼途径的处理方式。如果责任人拒绝受理损失赔偿要求,OPA条约同意管理者向联邦法庭提出民事诉讼,向石油泄漏责任信托基金争取一定的拨款。保证恢复措施的实行。
3、案例研究
IMO指南里提到了著名的Erika溢油事故,1999年12月,Erika装载了31000t重质原油在法国布列塔尼沉没,大约20000t货油泄漏,污染了400km法国海岸线,海鸟、鱼类和潮间带生物受到了影响。基金委托大约30个研究项目进行监测,2年后结果显示,大约100000只海鸟(主要是海雀)死亡,但是2年后没有显示种群数量下降;没有海洋哺乳动物死亡;海胆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大量死亡,但对整体种群和数量没有影响;也没有证据显示鱼类大量死亡,在一些个体身上出现亚致死效应,但没有结果显示对种群有影响。这个案例显示了IMO指南的评估原则,以种群的长期影响为研究对象。
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溢油发生后,自然资源信托机构按照美国自然资源评估指导文件启动自然资源损害的评估工作[3]3]。从2011年开始制定恢复计划[4]4],2016年发布深水地平线溢油环境损害评估及恢复计划。溢油量约50万t,估计漂浮溢油历时113d,影响范围11.2万km2;估计有2~5万亿鱼卵和37~68万亿无脊椎动物死亡。鸟类受到损害的总量估计在当年和来年有56100~102400只鸟类死亡。估计有4900~7600成年海龟和55000~160000小海龟死亡。海豚种群遭到了严重的损害,种群密度将减少51%~62%,如果没有恢复措施,预计将将花费50年才能恢复。评估最后提出了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恢复水质、自然资源繁殖和保护恢复娱乐功能的恢复方案,恢复方案金额总计80亿美金[5]5]。这个案例也体现了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评估的方法和原则,以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进行恢复措施方案的制定。
4、结论
本文分析论证了IMO指南和美国的基于1990年油污法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价指导性文件(NRDA)的特点,IMO指南从定义、评估方法和恢复措施的执行方面都有别于美国的NRDA,但从以生态系统系统和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进行恢复措施方案的制定存在共同点。
IMO指南和美国的NRDA两个指南更注重的是生态的修复和恢复,而不是经济的损失。环境损害的研究对象关注的不是个体,而是长期种群和结构数量的变化,关注的是生态系统的变化,而我国自然资源损害评估工作还是以经济损失为主要目标,损害评估工作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论证。我国船舶溢油损害评估应以此为借鉴,以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进行恢复措施方案的制定,以实现与国际接轨,事故后受损方和责任方能尽快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4]刘亮,范会渠.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溢油应对处置方案研究[J].中国造船,2011(7):235-238.
王志霞,李涛,李鲁宁.IMO与美国的溢油环境损害评估比较[J].船海工程,2020,49(02):33-35+40.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3603-03).
分享: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在南极地区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能力不断提升,与之而来的是南极海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过度等问题。南极地区的罗斯海海域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后一块保存完好的大型海洋生态区域,生态环境及生物资源依然保持着较为原始的面貌,出于保护该海域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的目的,2016年10月28日,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第35届会议讨论通过了罗斯海海洋保护区提案。
2020-11-14我国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综合防治陆海污染、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对保障海洋环境健康和安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课题主要以宁德市为样本,试图从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和管控措施等方面分析政府的行为,以期为政府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治理方面的干预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2020-09-15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被利用,也致使海洋生态环境在不合理发开中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也因此对人类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用损失[1]。我国在十九大政府报告中再次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也因此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相比于陆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还亟需进一步地加强。
2020-07-07目前应用的有溶剂型、水性和热熔型。有机溶剂型可剥离涂料有着涂装简单、涂膜机械性能好、固化时间短的优势,目前占据很大市场;水性可剥离涂料无挥发性溶剂,环保,但存在固化时间长、综合力学性能差、耐候性和耐蚀性弱的问题;热熔型可剥离涂料综合了溶剂型和水性可剥离的优点,具有低挥发度、固化时间短等优点,但存在涂装复杂的缺点[1]。
2020-07-07我国的污染环境损害评估刚刚起步,而溢油的环境损害评估存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国际主流的2个溢油环境损害评估体系,IMO的《溢油环境损害评估指南》[1]和美国的基于1990年油污法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价指导性文件(NRDA),为我国的溢油环境损害评估提供参考。
2020-07-06相对气相色谱,气质联用具有对有机化合物色谱分离良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和准确度较好、前处理有机溶剂消耗少、方法简单快捷等优势[10,11]。研究拟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对9种裂解碳九主要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建立该类型突发性海洋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方法,为相关方面提供参考。
2020-07-03由于全球塑料产业的快速发展,1950-2015年期间共生产了83亿吨塑料,并随之产生了63亿吨的塑料垃圾,其中仅9%被回收,12%被焚烧,由于垃圾管理水平滞后,任意丢弃塑料垃圾的行为随处可见,有79%的塑料垃圾堆积到垃圾填埋场或散落到自然环境中,污染着土地、河流、海滩和海洋。
2020-07-03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海洋资源开发程度高的同时,排污问题也会随之而来。随着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滨海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携带的污染物相应增加,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污染呈加剧趋势[1]。
2020-07-03浒苔虽然无毒,且经过加工后具备一定的价值[1,2,3],但过量增殖却会阻碍航道、造成海洋水生态恶化、导致绿潮灾害发生等,给国家和当地部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4,5,6]。国际上已将浒苔等绿藻类爆发性增殖称为“绿潮”,而近年来绿潮无论从暴发次数、影响范围等都成显著的上升趋势。
2020-07-03沿海地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将产生大量垃圾,一旦进入到海洋之中便是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这成为了当下环保工作中重点工作内容。根据当前我国在此方面上的工作情况来看,虽然加大力度进行处理和防治,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很多地方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便能够更好的完成海洋环保工作。下面笔者就针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2020-07-03人气:3871
人气:3694
人气:3372
人气:2807
人气:279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海洋科学进展
期刊人气:1006
主管单位:国家海洋局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671-6647
国内刊号:37-1387/P
邮发代号:24-58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280
影响因子:0.45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841
影响因子:0.33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