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岸海域污染状况分析和防治是许多临海城市面临的难题,该文提出用量化分析的手段来分析海域污染情况,并且精准高效地实现防治措施的筛选。该文以大连湾海域为例,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确定各种主要污染物的主要源头;建立偏微分方程数学模型模拟污染物在海域内的传播过程,预测任一时刻特定污染物在海域内任意位置的浓度;模型也可用于预测不同防治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对不同防治措施下污染物在海域内浓度的预测,来筛选最优的防治策略。
1、研究背景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海洋资源开发程度高的同时,排污问题也会随之而来。随着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滨海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携带的污染物相应增加,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污染呈加剧趋势[1]。排污是否超量,如何防治海域污染成为许多临海城市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大连湾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其岸线长125km[2],是北方最大的水产品交易中心,海域资源高度开发,有较高的生态敏感性;大连市有近600万人口,排污量大;大连湾为半封闭性海域,海水交换周期长,水体内无机氮,无机磷等含量较高[3],这些都给大连湾的污染防治工作带来极大的考验。该文对大连湾附近的排污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并通过数学模型等手段分析污染物的演变规律,这些模型可以合理推断污染物对相关海域的影响,以及对相应防治策略的有效性进行预测。
2、研究对象与研究思路
2.1研究范围
该文主要研究了大连湾海域的排污及防治措施。大连湾海域隶属于大连市甘井子区,根据《海湾志》对大连湾海域的划分,结合环境管理的相关标准,我们研究的区域范围是东经121°36'—121°52',北纬38°55'—39°4',总研究海域面积为161km2。
2.2研究方法
该文认为,科学防治大连湾海域污染大致分为3个步骤。1)基于数据分析大连湾排污现状,根据污染状况的比例,找出重要的污染源。2)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大连湾水质的演化规律,对无干预情况下大连湾水域的发展演化做出预测。3)提出科学防治的措施,结合数学模型分析为什么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污染状况。该文的研究思路框图如图1所示。
图1量化分析研究策略
3、大连湾污染物数据分析
根据2016年监测统计数据,大连湾废水排量为50325万吨,其中18892万吨来自工业源排放,25510万吨来自生活源,剩余5923万吨来自降雨径流排放。各种废水排放的源头比例情况如图2所示。
图2大连湾陆源废水排放量分布
大连湾总氮排放量为9293t,其中627t为工业源排放,7352t为生活源排放,1314t位降雨径流排放,各源头总氮排放量如图3所示。
我们也对其他几种污染物进行了数据分析,大连湾化学需氧量(COD)排放为53951t,其中4264t为工业源排放,37466t为生活源排放,12321吨则来自于降雨径流排放;氨氮排放总量为4702t,其中111t来自工业源排放,3814t来自生活源排放,777t为降雨径流排放;总磷排放量为613t,其中27t来自于工业排放,489t来自于生活排放,而97t来自于降雨径流排放。
图3大连湾陆源总氮排放量分布
从大连湾各种污染物排放源头的数据来看,生活源是大部分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其次是降雨径流,然后是工业源,但是对于废水排放来说,工业源排放远大于降雨径流排放。从污染物来源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生活源是污染防治的重点,然而对于废水污染的防治,工业源的污染减少也十分重要。
4、污染物传播模型与数值模拟
在上一节中,我们统计数据分析了水中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帮助我们从源头处防治,减少污染物排放。然而污染程度不仅仅取决于排放状况,相关环保指标依赖于排放污染物在海域内浓度,因此了解污染物在水中扩散规律至关重要。该文提出了基于数学模型来模拟各种污染物在大连湾内扩散状况,根据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对海域内污染物的浓度及扩散趋势进行数据模拟,掌握科学防治的重点,也可以尝试采取不同措施对浓度的变化进行预测,从而判断措施的有效性。
污染物扩散模型基于三维流场模型,在近岸海域内,污染物会随着海水输运扩散,在运输过程中自然衰减,同时源头处又不断有新的污染物输入,使得整个过程变得非常复杂。物理上,我们用偏微分方程来描述以上污染物扩散规律。根据水质模型,在近岸处污染物的排放满足以下方程:
式中:x,y为二维平面坐标,t为时间,S为任意时刻污染物的浓度,S0为污染物排放浓度,ζ表示海面水体上升的高度,H为静水面下水深,D、w在以三角形节点为中心的控制体上计算,而u和v则基于三角形单位控制体。Kh和Ah为波流联合作用下的垂向紊动系数和水平湍流扩散系数,可以根据叠加法得到。
结合边界条件,我们可以对偏微分方程离散化,使用有限差分或者有限元方法来得到迭代格式,然后通过Matlab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的结果是,我们可以得到任意时刻,污染物浓度在海域内不同位置的数值,了解不同时间段海域内污染物的浓度,判断污染程度S。基于水动力模拟模型,我们以无机氮浓度为例进行数值模拟,预测不同时间段大连湾海域附近的无机氮浓度,结果如图4所示。
经过对比,数值模拟的结果和真实监测的结果类似。我们可用同样的方法,对磷、氨氮等污染物进行类似的预测,根据边界条件、污染物排入、海域特点等预测海湾各处污染物浓度。
5、大连湾海域排污防治建议
在前面两节,我们提出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数学模型方法来分析污染物的源头以及污染物在大连湾海域内的扩散规律,可以根据这些量化手段来合理防治。
5.1污染物入海排污源头总量控制
首先可以对污染入海的源头进行控制,针对每种污染物,根据污染物来源统计,对每种源头的总量进行确定,例如对于无机氮控制,应主要考察并限制生活来源的氮排放,而对于废水污染,同时考察和限制生活来源废水排放和工业源废水。首先根据大连地区排污口分布,对大连各地区排污总量加以限制。可将调整口的排污量代入上一节的扩散模型中,检验海域内污染物是否超标。
图4大连夏季雨后湾海域无机氮浓度分布数值结果
5.2排污分配方法
在大连湾的排污总量合理的前提下,可以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分配入海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和消减量。依据“陆海联动、海陆统筹”的原则、重视历史和现状的原则、兼顾公平和效益的原则等,从目前广泛应用的等比例分配法、动态层次分析法和基于容量总量分配法中选取等比例分配法作为分配方法。确定分配方法后,可以用上一节的方程模型来预测相应分配策略下海域各处污染物浓度是否达标。
我们建议可以指定讨论减排方案,这些方案会影响模型中的边界条件和污染输入项,从而影响模拟的结果,对相应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
6、结论
大连湾是大连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受纳海域[4],其环境治理极其重要。量化分析是多个学科的基石,通过量化分析,我们往往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且预测相应措施的效果。该文用数据分析来找出不同污染物的源头,并提出用数学模型来预测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可以大大降低项目成本,高效筛选出行之有效的策略。这些研究方法不仅适用于大连湾海域,也适合推广到其他海域。
参考文献:
[1]马新东,林忠胜,王立军,等.大连湾海域水质主要污染因子及污染源贡献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16,35(3):417-421.
[2]许岩,宋钦浩,陈文博,等.大连湾海域水质状况及污染趋势分析[J].大连湾海域水质状况及污染趋势分析[J].河北渔,2014(6):21-24.
[3]邱春霞,邵秘华,李玉娜,等.大连湾海域生态环境现状的评估[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5(1):77-80.
[4]杨新梅,陈志宏,刘娟,等.大连湾海域水质污染因子权重分析[J].海洋通报,2002(3):86-90.
赵辉.大连湾海域排污状况分析及防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06):130-131.
分享: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在南极地区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能力不断提升,与之而来的是南极海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过度等问题。南极地区的罗斯海海域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后一块保存完好的大型海洋生态区域,生态环境及生物资源依然保持着较为原始的面貌,出于保护该海域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的目的,2016年10月28日,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第35届会议讨论通过了罗斯海海洋保护区提案。
2020-11-14我国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综合防治陆海污染、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对保障海洋环境健康和安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课题主要以宁德市为样本,试图从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和管控措施等方面分析政府的行为,以期为政府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治理方面的干预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2020-09-15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被利用,也致使海洋生态环境在不合理发开中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也因此对人类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用损失[1]。我国在十九大政府报告中再次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也因此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相比于陆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还亟需进一步地加强。
2020-07-07目前应用的有溶剂型、水性和热熔型。有机溶剂型可剥离涂料有着涂装简单、涂膜机械性能好、固化时间短的优势,目前占据很大市场;水性可剥离涂料无挥发性溶剂,环保,但存在固化时间长、综合力学性能差、耐候性和耐蚀性弱的问题;热熔型可剥离涂料综合了溶剂型和水性可剥离的优点,具有低挥发度、固化时间短等优点,但存在涂装复杂的缺点[1]。
2020-07-07我国的污染环境损害评估刚刚起步,而溢油的环境损害评估存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国际主流的2个溢油环境损害评估体系,IMO的《溢油环境损害评估指南》[1]和美国的基于1990年油污法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价指导性文件(NRDA),为我国的溢油环境损害评估提供参考。
2020-07-06相对气相色谱,气质联用具有对有机化合物色谱分离良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和准确度较好、前处理有机溶剂消耗少、方法简单快捷等优势[10,11]。研究拟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对9种裂解碳九主要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建立该类型突发性海洋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方法,为相关方面提供参考。
2020-07-03由于全球塑料产业的快速发展,1950-2015年期间共生产了83亿吨塑料,并随之产生了63亿吨的塑料垃圾,其中仅9%被回收,12%被焚烧,由于垃圾管理水平滞后,任意丢弃塑料垃圾的行为随处可见,有79%的塑料垃圾堆积到垃圾填埋场或散落到自然环境中,污染着土地、河流、海滩和海洋。
2020-07-03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海洋资源开发程度高的同时,排污问题也会随之而来。随着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滨海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携带的污染物相应增加,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污染呈加剧趋势[1]。
2020-07-03浒苔虽然无毒,且经过加工后具备一定的价值[1,2,3],但过量增殖却会阻碍航道、造成海洋水生态恶化、导致绿潮灾害发生等,给国家和当地部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4,5,6]。国际上已将浒苔等绿藻类爆发性增殖称为“绿潮”,而近年来绿潮无论从暴发次数、影响范围等都成显著的上升趋势。
2020-07-03沿海地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将产生大量垃圾,一旦进入到海洋之中便是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这成为了当下环保工作中重点工作内容。根据当前我国在此方面上的工作情况来看,虽然加大力度进行处理和防治,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很多地方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便能够更好的完成海洋环保工作。下面笔者就针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2020-07-03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海洋学研究
期刊人气:1042
主管单位:国家海洋局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省海洋学会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1-909X
国内刊号:33-1330/P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280
影响因子:0.45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841
影响因子:0.33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