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进行探析。方法:将社区内260例婴幼儿分成参照组、实验组、研究组,参照组给予母乳喂养,实验组给予混合喂养,研究组给予混合喂养加以辅食喂养,将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NIDA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参照组,在加以辅食喂养后,研究组NIDA发生率比实验组低,均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儿童保健门诊中喂养方式的选择对婴幼儿营养性缺血性贫血有着显著影响。
贫血是婴幼儿十分容易引发的一种疾病,其中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最为常见,若是婴幼儿存在NIDA后,没有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纠正,则可能会导致婴幼儿免疫力与智力降低,对身体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发生。因此,为了保证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则必须及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预防[1]。基于此,本次选取儿童保健门诊中260例婴幼儿针对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进行探析,以总结相关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随机选取儿童保健门诊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内的260例婴幼儿当做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对婴幼儿进行分组,将给予母乳喂养的90例婴幼儿分为参照组,将混合喂养的90例婴幼儿分为实验组,将混合喂养加以营养辅食的80例婴幼儿分为研究组,其中参照组男49例,女41例,年龄分布在5个月-3岁内,平均(1.24±0.36)岁;实验组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分布在6个月-3岁内,平均(1.26±0.37)岁;研究组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分布在7个月-3岁内,平均年龄(1.31±0.27)岁。对比三组间婴幼儿基础资料后,P>0.05,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所有婴幼儿都给予不同喂养方式喂养,其中参照组给予母乳喂养,实验组给予混合喂养,研究组在混合喂养基础上添加辅食喂养,之后对三组婴幼儿进行贫血检查,首先从婴幼儿手指末梢进行血液的采集,并且合理借助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器开展血常规检查,最终从检查结果判断婴幼儿的贫血情况[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经检查后若是婴幼儿血红蛋白指标不超过110g/L,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不超过26pg,并且浓度不超过31%,同时红细胞容积平均不超过80fl,则可以判定为存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计算软件SPSS22.0给予数据计算,对于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若是计算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比较
从表1数据可见,实验组总发生率明显比参照组低,且P<0.05,差异显著。
表1两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比较(n/%)
2.2两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比较
如表2可见,给予辅食喂养后,研究组总发生率显然要低于参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两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属于婴幼儿中十分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当发生NIDA后,可能会导致婴幼儿免疫力与智力降低,对身体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发生,给婴幼儿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当前已经渐渐成为婴幼儿着重防治的一个疾病,受到社会及医院人员的高度重视。根据相关研究发现,NIDA主要是由于婴幼儿并未摄入充足的铁元素,或者是婴幼儿属于早产儿,从而在胎儿时期并未获取到充足铁元素,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法满足机体需要,最终导致一些铁吸收异常情况等发生,而这些异常症状会渐渐影响婴幼儿的身体健康,使得免疫力大大受到限制[3]。近几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取得了显著提高,但是婴幼儿NIDA发生率也随着逐渐增高,这十分不利于婴幼儿的正常健康成长。
研究人员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婴幼儿喂养方式和贫血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若是婴幼儿只是单单给予母乳喂养,则发生NIDA的可能性较高,而若是给予混合喂养并添加辅食喂养,则婴幼儿NIDA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因此,为了有效防止贫血对婴幼儿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则必须要及时采取相关合理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贫血的发生,特别是孩子处于婴幼儿阶段时,家长一定要严格做好营养保健工作,若是婴幼儿体质量较低或者是早产儿时,则需要适当给予铁剂进行补充,同时还要按照婴幼儿具体年龄与体质,合理添加辅食并适当加入动物肝脏,且辅食可以选择含铁量较好的食物,例如菜泥或者肉泥等,这些都能够为婴幼儿提供充足的铁元素与维生素与蛋白质等营养,从而有效提高婴幼儿免疫力,最终实现预防贫血与疾病的发生[4,5,6]。从本次结果可见,实验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明显要比参照组低,而与研究组相对比,研究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更低,且均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这也说明了合理进行儿童营养保健,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有着明显的预防作用,特别是在饮食喂养上,若是家长具有充足母乳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母乳喂养,并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适当添加相应的辅食进行补充喂养,从而有利于增强婴幼儿身体免疫力,促进婴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成长,同时在喂养时还需要合理进行指导,尽量选择混合喂养的方式,并合理补充含铁量较高的食物,尤其是动物肝脏、蔬菜类与肉类等食物,这些都能够有利于补充铁元素,从而有利于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
综上所述,对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探析后发现,喂养方式与营养辅食补充对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进行保健时,应该合理指导婴幼儿家长们选择正确喂养方式,在母乳喂养基础上多加配合营养辅食进行喂养,以充分补充铁元素,以防止贫血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明瑛,郑志燕,聊娜娜.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及相关贫血原因探析[J].当代医学,2018,24(13):89-91.
[2]郭利平.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及相关贫血原因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4):658-658.
[3]杨春玲.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贫血原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2):45-45.
[4]韦捷琪.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对儿童体格生长及智能行为发育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8,5(30):265-266.
[5]王敏.儿童接受定期保健检查对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16(10):28-28.
[6]陈冬凯.分析儿童接受定期保健检查对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06):46-46.
何平.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探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4):15-16.
分享:
小儿支气管肺炎(BP)属于呼吸系统疾病。因儿童机体功能未发育成熟,免疫力较低,故较易感染该病。患病后,患儿往往会出现高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部分患儿会出现带血的黏痰,严重者可能导致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儿健康与安全。但小儿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常出现恐惧、烦躁、焦虑情绪,不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2025-04-16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炎类型,其主要特征是鼻腔黏膜的炎症性变化,通常由过敏原引起,例如花粉、尘螨、霉菌等[1]。患儿常表现为喷嚏、流清鼻涕、鼻塞、瘙痒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伴随头痛、嗓子痛等全身症状,对患儿的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护理在其管理中起到关键作用[2]。
2025-03-24随着工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迅速,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一项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的研究显示,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1]。有充分的证据表明[2-4],空气污染会导致暴露人群增加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不良健康结局风险。
2025-02-26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妇幼患者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具有特殊性。门诊药房作为门诊患者就诊的最后环节,对患者整体就诊满意度影响较大,甚至可能影响其诊疗依从性和临床结局。
2025-01-23传染病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也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因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易感性高,免疫水平低,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容易受到病原体侵害,儿童既是易感人群,也是传染病高发人群 。又因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一旦出现传染源,易造成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
2024-12-24儿科门诊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病原体。正确诊断病原体类型,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同时儿童对药物的反应和成人不同,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需精确计算和调整,但儿童的配合度较低,无形中会直接影响治疗工作的开展和执行,甚至部分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拒绝服药或不规律服药。
2024-11-27正确诊断病原体类型,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同时儿童对药物的反应和成人不同,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需精确计算和调整,但儿童的配合度较低,无形中会直接影响治疗工作的开展和执行,甚至部分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拒绝服药或不规律服药[2]。
2024-11-27全球5岁以下儿童每年约有18亿例次患感染性腹泻,约13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感染性腹泻`,亦不乏年长患者死于感染性腹泻的报道。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及安全饮水的普及,细菌、寄生虫及真菌等的感染性腹泻呈下降趋势。
2024-10-02在当今医疗体系中,儿科药物治疗一直以来都是关键领域,同时也受到了广泛地关注。儿童患者属于特殊人群,由于生理、心理及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儿童药物使用和药物反应存在独特性。患儿能够正确用药,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可防止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2024-09-04多发性抽动症(TS)为小儿常见神经发育性疾病,常表现为慢性、重复间断性、波动性的运动肌抽搐,甚至部分患儿还伴有不自主发声、口中秽语。该病发病率约2.4%,男孩发病率较高,疾病迁延不愈,病程较长,给患儿及家庭造成较大影响。西医治疗TS以硫必利等药为主,虽取得一定临床疗效,但治疗周期长,复发率较高。
2024-08-14人气:16683
人气:16012
人气:15301
人气:14847
人气:1403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期刊人气:397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8-8830
国内刊号:43-1301/R
邮发代号:42-188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035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0.607
影响因子:0.711
影响因子:0.51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