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门诊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3年1月—12月连江县潘渡镇卫生院儿科门诊收治的3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30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188张,使用率为62.67%,其中,一联用药占52.12%,二联用药占30.31%,三联用药占17.55%。在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中,口服给药是首要途径(57.44%),其次是静脉给药(29.25%)。外周白细胞计数正常的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45%,在没有进行血象检查的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17.64%。主要使用抗菌药物5类,其中头孢菌素类最多,而DDDs排第1位的是阿奇霉素,其次是头孢克洛。结论 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体较规范,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使用情况,在实际用药中,临床还需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抗菌药物在儿科门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合理使用。
儿科门诊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病原体[1]。正确诊断病原体类型,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同时儿童对药物的反应和成人不同,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需精确计算和调整,但儿童的配合度较低,无形中会直接影响治疗工作的开展和执行,甚至部分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拒绝服药或不规律服药[2]。另外随着抗生素广泛使用,耐药性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对于儿科医师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儿科门诊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旨在为临床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连江县潘渡镇卫生院儿科门诊2023年1月—12月收治的3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44例,女156例;年龄0.67~12(5.47±3.44)岁。纳入标准:完善各项检查,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发病且由急诊入院;意识清晰;家属知情该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全身性感染;免疫功能重度异常;病情严重且抗菌药物难以控制;沟通障碍。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1.2方法
借助人工分类统计方法,对所有抗菌处方中的药物进行分析并归类,包括抗菌药物品种、联合应用、金额及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
2、结果
2.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本研究纳入的30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188张,使用率为62.67%。见表1。
2.2抗菌药物给药途径
在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中,口服给药是首要途径(57.44%),其次是静脉给药(29.25%)。见表2。
2.3不同血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白细胞计数总数升高的情况下,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100.00%)。见表3。
2.4抗菌药物使用类别和处方金额
在所有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较多,处方金额较高。见表4。
2.5抗菌药物限定日剂量(DDD)和金额
阿奇霉素的DDDs和金额最高。见表5。
3、讨论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手段,可快速缓解症状,有效杀灭细菌、减轻细菌性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3]。但在临床实践中更应严格遵循指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本次研究调查得知,全部300例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共188张(62.67%)。其中一联用药占52.12%,二联及三联用药分别占30.31%和17.55%。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抗菌药物协同作用,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出现,保证临床疗效[4]。但不合理的联用抗菌药物,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标,还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对机体造成损害[5]。本院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多采取一联用药,无指征联合用药现象少,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在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中,口服给药是首要途径(57.44%),其次是静脉给药(29.25%)。在外周白细胞计数正常的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45%,在没有进行血象检查的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17.64%。这说明目前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用药中仍存在少量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需要引起注意。另外本次调查发现,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使用抗菌药物5类,其中头孢菌素类最多,而DDDs排第1位的是阿奇霉素,其次是头孢克洛。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具有较强的灭菌功能,能够耐β-内酰胺酶,同时生物利用度好,相较于青霉素过敏反应更少[6]。结果也说明了目前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用药情况总体较规范。
表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表2抗菌药物给药途径
表3不同血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表4抗菌药物使用类别和处方金额
表5抗菌药物DDDs和金额
因此,为确保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还需采取以下措施:①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医院是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场所,完善医院管理制度有助于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7]。②加强医师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临床应用原则、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此外,还应加强对医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③加强药物监测。定期对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还应建立健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8-9]。④推广个体化治疗方案。医师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原体检测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综上,为确保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还需采取一定措施,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保障患儿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娜.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31):259.
[2]吴维玲.某县级医院2022年第一季度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处方用药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24,31(3):45-47.
[3]金冠杰,赵焱,赵晓云.匹多莫德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反复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4,40(3):307-311.
[4]李佳怡,周晓春,郭媛媛,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万应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作用机制研究[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3,21(5):63-69.
[5]邱玺瑞,许思妍,晏扬天,等.基于系统药理学探究玉屏风散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2):580-594.
[6]张蓓,姜涛,李文静.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J].妇儿健康导刊,2024,3(3):51-54.
[7]马如莲.布地奈德结合氯雷他定联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3):14-17.
[8]杨庆庆,关翔.基于抗菌药物延迟处方策略下抗生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3,47(18):2214-2217.
[9]冯光安,孟秋芬. 127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咽部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其药敏结果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20,17(7):970-973.
文章来源:苏文斌.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32):120-122.
分享: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炎类型,其主要特征是鼻腔黏膜的炎症性变化,通常由过敏原引起,例如花粉、尘螨、霉菌等[1]。患儿常表现为喷嚏、流清鼻涕、鼻塞、瘙痒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伴随头痛、嗓子痛等全身症状,对患儿的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护理在其管理中起到关键作用[2]。
2025-03-24随着工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迅速,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一项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的研究显示,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1]。有充分的证据表明[2-4],空气污染会导致暴露人群增加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不良健康结局风险。
2025-02-26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妇幼患者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具有特殊性。门诊药房作为门诊患者就诊的最后环节,对患者整体就诊满意度影响较大,甚至可能影响其诊疗依从性和临床结局。
2025-01-23传染病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也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因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易感性高,免疫水平低,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容易受到病原体侵害,儿童既是易感人群,也是传染病高发人群 。又因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一旦出现传染源,易造成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
2024-12-24儿科门诊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病原体。正确诊断病原体类型,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同时儿童对药物的反应和成人不同,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需精确计算和调整,但儿童的配合度较低,无形中会直接影响治疗工作的开展和执行,甚至部分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拒绝服药或不规律服药。
2024-11-27正确诊断病原体类型,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同时儿童对药物的反应和成人不同,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需精确计算和调整,但儿童的配合度较低,无形中会直接影响治疗工作的开展和执行,甚至部分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拒绝服药或不规律服药[2]。
2024-11-27全球5岁以下儿童每年约有18亿例次患感染性腹泻,约13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感染性腹泻`,亦不乏年长患者死于感染性腹泻的报道。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及安全饮水的普及,细菌、寄生虫及真菌等的感染性腹泻呈下降趋势。
2024-10-02在当今医疗体系中,儿科药物治疗一直以来都是关键领域,同时也受到了广泛地关注。儿童患者属于特殊人群,由于生理、心理及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儿童药物使用和药物反应存在独特性。患儿能够正确用药,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可防止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2024-09-04多发性抽动症(TS)为小儿常见神经发育性疾病,常表现为慢性、重复间断性、波动性的运动肌抽搐,甚至部分患儿还伴有不自主发声、口中秽语。该病发病率约2.4%,男孩发病率较高,疾病迁延不愈,病程较长,给患儿及家庭造成较大影响。西医治疗TS以硫必利等药为主,虽取得一定临床疗效,但治疗周期长,复发率较高。
2024-08-14我国儿童人口基数庞大,且儿童用药的需求日益增长。由于儿童各个器官及组织的发育和生理机能均不成熟,导致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与成人均存在较大差异,故儿童群体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安全事件。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成药所具备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等优势突显。
2024-07-12人气:18454
人气:16520
人气:15441
人气:15178
人气:1497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人气:5824
主管单位:中国保健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保健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8194
国内刊号:11-4856/R
邮发代号:82-226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