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人造光源给人类世界带来了光明,确对海洋面貌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海滩在夜晚明亮无比,尤如白昼。船只的灯光如繁星般照着整片海洋。海洋动物在人造光的作用下陷入困惑或混乱状态。
一、扰乱海洋生物的“生物钟”
自然界的光线对海洋无脊椎动物来说很重要,是它们寻找合适栖息地来生长繁殖的主要线索,比如,珊瑚幼虫会借助光来寻找最佳生长地,并在那里长成成年个体。但是,人造光源会对它们造成误导。对于人造光的到来,海洋动物是分成“两派”的。趋光的生物特别欢迎人造光的到来,比如龙骨蠕虫,海面上反射着微弱灯光的塑料板成了它们新的栖息地。而不喜的海洋生物,比如海榧和海鞘则更喜欢光线暗的环境,对人造光“深恶痛绝”,一见到刺眼的光,它们就匆匆忙忙钻到更深、更暗的地方去了。无形中,人造光会将这些不喜欢光的动物驱赶到更深更暗的地方去定居。有些海洋生物的生长会因人之告光的存在而加快,螃蟹就是其中一类。如果海洋里的那些小螃蟹一直被人造光照射着,它们会24小时连续生长,生长周期会因此缩短20多天。但这样的螃蟹体质机能就会差一些。因此对螃蟹来说,人造光有“拔苗助长”的作用。不过,无论是哪种,趋光的或者可喜光的,由于人造光会扰乱生物内部的“生物钟”,它们都做出了违反常态的选择。研究了人造光和海洋生物关系的科学家说,来自海岸社区的、海上船只的人造光都会影响海洋无脊椎动物群落构成的变化又会引起有脊椎动物习性的变化,时间长了,整个海洋生态便会发生变化。
二、对人类也没好处
人造光影响了海洋生物,反过来,附着在海面的人造设施上的海洋生物又会对人造设施造成破坏。船夫们至今还在头疼人造光引来的更多的藤壶。这些紧紧贴在船上的家伙每年都会花掉船夫大笔维修费。实际上,人造光不仅会间接给人类设备造成破坏,对人类身体也会直接造成伤害。很多研究发现,夜间长时间暴露在人造光下的夜班工人,他们的睡眠、肠胃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男性患前列腺癌和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会大幅增加。人在人造光下5个小时以上就会对生物钟产生显著影响。
三、蓝光对生物影响更大
我们知道,在陆地环境中,物种对光源的反应与光的波段相关,比如短波要比长波对飞蛾更有吸引力。白色人造光中是7种颜色聚集的混合光。对于人类,“罪魁祸首”是其中的“蓝光”。蓝光频率较高,容易对人体造成影响。科学家推测,同人类一样,海洋生物可能也会对某些波段的光反应更强烈。既然生物对不同波段的光有不同程度的反应,那么,未来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可能会很好解决人造光和海洋动物的“纠结问题”。科学家可以造出对海洋生物影响更小的“温柔”的人造光源。这件“双赢”的事还是蛮值得我们期待的。
叶南雅.人造光源令海洋动物“纠结”[J].城市照明,2019,23(2):46-46.
分享: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在南极地区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能力不断提升,与之而来的是南极海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过度等问题。南极地区的罗斯海海域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后一块保存完好的大型海洋生态区域,生态环境及生物资源依然保持着较为原始的面貌,出于保护该海域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的目的,2016年10月28日,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第35届会议讨论通过了罗斯海海洋保护区提案。
2020-11-14我国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综合防治陆海污染、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对保障海洋环境健康和安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课题主要以宁德市为样本,试图从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和管控措施等方面分析政府的行为,以期为政府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治理方面的干预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2020-09-15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被利用,也致使海洋生态环境在不合理发开中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也因此对人类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用损失[1]。我国在十九大政府报告中再次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也因此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相比于陆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还亟需进一步地加强。
2020-07-07目前应用的有溶剂型、水性和热熔型。有机溶剂型可剥离涂料有着涂装简单、涂膜机械性能好、固化时间短的优势,目前占据很大市场;水性可剥离涂料无挥发性溶剂,环保,但存在固化时间长、综合力学性能差、耐候性和耐蚀性弱的问题;热熔型可剥离涂料综合了溶剂型和水性可剥离的优点,具有低挥发度、固化时间短等优点,但存在涂装复杂的缺点[1]。
2020-07-07我国的污染环境损害评估刚刚起步,而溢油的环境损害评估存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国际主流的2个溢油环境损害评估体系,IMO的《溢油环境损害评估指南》[1]和美国的基于1990年油污法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价指导性文件(NRDA),为我国的溢油环境损害评估提供参考。
2020-07-06相对气相色谱,气质联用具有对有机化合物色谱分离良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和准确度较好、前处理有机溶剂消耗少、方法简单快捷等优势[10,11]。研究拟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对9种裂解碳九主要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建立该类型突发性海洋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方法,为相关方面提供参考。
2020-07-03由于全球塑料产业的快速发展,1950-2015年期间共生产了83亿吨塑料,并随之产生了63亿吨的塑料垃圾,其中仅9%被回收,12%被焚烧,由于垃圾管理水平滞后,任意丢弃塑料垃圾的行为随处可见,有79%的塑料垃圾堆积到垃圾填埋场或散落到自然环境中,污染着土地、河流、海滩和海洋。
2020-07-03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海洋资源开发程度高的同时,排污问题也会随之而来。随着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滨海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携带的污染物相应增加,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污染呈加剧趋势[1]。
2020-07-03浒苔虽然无毒,且经过加工后具备一定的价值[1,2,3],但过量增殖却会阻碍航道、造成海洋水生态恶化、导致绿潮灾害发生等,给国家和当地部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4,5,6]。国际上已将浒苔等绿藻类爆发性增殖称为“绿潮”,而近年来绿潮无论从暴发次数、影响范围等都成显著的上升趋势。
2020-07-03沿海地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将产生大量垃圾,一旦进入到海洋之中便是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这成为了当下环保工作中重点工作内容。根据当前我国在此方面上的工作情况来看,虽然加大力度进行处理和防治,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很多地方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便能够更好的完成海洋环保工作。下面笔者就针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2020-07-03人气:3853
人气:3667
人气:3332
人气:2796
人气:277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海洋科学进展
期刊人气:994
主管单位:国家海洋局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671-6647
国内刊号:37-1387/P
邮发代号:24-58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280
影响因子:0.45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841
影响因子:0.33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