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国务院批准成立自由贸易实验区(以下简称“自由贸易区”),并逐渐探索、稳步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该项建设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发展势必带来环境问题,文中对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海南省的海洋环境问题的督察意见反馈放假行了梳理,并对海南省海洋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对策,如:政府部门加大海洋环境保护投入,发动群众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及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
在海南改革开放暨建省三十周年的背景下,海南被赋予新的历史重任,被国务院批准成立自由贸易实验区(以下简称“自由贸易区”),并逐渐探索、稳步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该项建设以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海南省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些年海南省的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海洋环境问题[1]。
众所周知海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碧海沙滩”是令众多游客神往的重要自然旅游资源。如果海洋环境遭受破坏,那后果不堪设想,海洋环境的保护不容忽视。我们应当将海洋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政府部门要加大海洋环境保护投入,从发动群众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综合治理海洋环境,切切实实地为海南的海洋环境保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维护海南的蓝色海岸线保驾护航。
1、近年来我省面临的主要海洋环境问题
近年来,海南省政府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全省上下十分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首先表现在对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的重组上。新成立的省生态环境厅基本职责是“监管”,通过将原本分散于环保厅和海洋局的陆源污染防治职责集中到生态环境厅,统一行使生态环境监管者职责。海南省在污染防治行政主管部门完成变更与调整后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海洋环境监督体系。
其次海南省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海洋环境保护,2008年就颁布《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定》,并根据时代发展多次进行修订。海南省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但是,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在进行督查之后,反馈海南部分地区相关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烈,缺乏忧患意识,对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矛盾重视不够,缺乏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性。相关人员可能会盲目乐观,觉得本地区生态环境已经很好,无须治理,没有意识到海南省局部海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依旧严峻,海洋生物污染,违规侵占海岸带、违规填海造地破坏生态等问题依然突出。
1.1 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情况的督察反馈
2017年,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海南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通过一个月的调查,其中对海南省的海洋环境问题的督察意见反馈如表1所示。根据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海南省海洋环境的督查意见,结合海南省目前的环境问题,我们可以说海南的海洋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环境破坏两方面。
1.2 海南省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海洋是地球上各种污染的最后集中地,海洋环境的污染源十分广泛,大体上可以将这些污染源分为来自陆地的污染和来自海上的污染两种。其中,前者是主要的污染源。根据全国数据反馈,其中污染海洋的物质有2/3左右来源于陆地,其他的一般来自海上。
表1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海南省的海洋环境督察意见分析表;图12007年与2017年海南省近岸海域水质级别比重对比
1.2.1 陆源污染
陆地上的各种生活垃圾、工业污水、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通过河流最终排入海洋当中,海洋是地球上各种污染的最终聚集地,海洋本身拥有自我净化能力,但是未经处理的污染物过度排放,日积月累,那肯定超出海洋自身净化能力。超出海洋自我净化能力后就形成海洋污染,治理恢复就很难。
1.2.2 海上的污染
现如今,随着我国对海洋的探索与研究不断加深,海南省越来越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其中海水养殖业的门槛已经明显降低。近些年,海南省的海水养殖业发展迅猛,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为了提高被养殖动物抵抗病害的能力,养殖户往往在海水中加入不少的药物、疫苗、抗生素、维生素等,同时养殖户投放的饵料由于没有完全利用,剩余的部分会沉积在水中,不加处理就直接排入大海,日积月累就会导致海水的富营养化。
海洋环境的问题和近岸海域水质息息相关。深入分析近十年中国生态环境部的《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笔者选取2007年与2017年海南省近岸海域水质级别比重进行对比分析,如图1所示,图中数据表明,截至2017年,海南省近岸海域水质级别依旧还是为优,但是一类海水比例从2007年的70%降到了2017年的63.1%,二类海水比例由26%上升到29.7%,四类海水比例从无到2.4%,劣四类海水比例从无到3.6%。海水质量下降主要受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影响,归根到底,主要是无序的海水养殖造成的。
以上对比表明海南渔业水域环境状况总体上保持良好,但局部渔业水域有污染,海洋渔业水域环境受损,海洋渔业经济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乐观。
1.3 海南省海洋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1.3.1 海洋生物资源衰退严重
渔业是海南省传统产业,它对丰富人们的食物来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粗放型的传统捕捞作业延续多年,海南的海洋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保护。但是随着人们对海鱼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粗放型的传统捕捞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需求,渔民的渔网网眼越来越小,从而导致鱼类正常生长繁殖的可持续性遭遇到破坏。除此之外,海域受到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的污染,渔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之捕捞过度,导致海南海域的渔业资源密度已经不到10年前的1/10。渔民获得的鱼类资源趋向迷你化、低龄化,根据2013—2017年度的相关调查数据,渔民捕获的鱼类体积越来越小,其中经济价值高的鱼类越来越少,海洋生物资源衰退严重。
1.3.2 海岸侵蚀严重
部分岸段海岸侵蚀现象严重,主要是受沿岸挖沙、采礁、水库拦沙、河流人工改道等人为活动的影响。
海南省海岸线很长,长度大约为1823km,其中2/3以上的海岸为砂质,海岸线十分脆弱。根据2017年海南省环保部门统计,在砂质海岸中有60%以上的岸段因侵蚀而后退。这主要是近年来,由于海南房地产开发商的无序行为,沿海地区已经处于高强度开发状态,很多地方违规侵占海岸带问题突出,岸侵蚀十分严重;此外,采礁、通过水库等进行拦沙活动也是造成海岸侵蚀的原因。在今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海南省环境保护的督察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该省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还不够。
1.3.3 部分海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海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环境,东部地区是海岸珊瑚礁资源生长的良好区域,生物种类繁多,但是众所周知珊瑚礁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如果海洋环境受到污染,珊瑚生长也将受到影响。根据相关数据,海南省的珊瑚礁及其形成的生态系统目前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退化,根据表2,海南省的海洋环境保护特别是珊瑚资源的保护问题尤其突出[2]。
表2海南海岸珊瑚礁典型地区珊瑚变化
2、海洋环境问题的保护对策
2.1 加大海洋环境保护投入
为了提高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能力,我们务必落实海洋环境系统管理,全面提升海洋环境管理水平,保持最好的海洋环境系统。新成立的海南省生态环境厅一定要对污染问题进行统一监督管理,认真落实《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加强陆源污染源管理,加速沿海城市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措施建设,特别是海口三亚两个人口和旅游业密集的城市。还要通过深入研究,建立统一政策规划标准、统一监测评价标准,形成体系。要意识到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海南自由贸易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此外,建议海南省政府将开放建设资金中的海洋使用金提高到一定的比例,设立海洋环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奖励海洋环境保护研究等。
同时,海南省应该借助成立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大好政策,通过引进甲级资质规划设计单位,对海南省的海域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划,通过法律法规保护海南省的海洋、海岸带的环境系统,严格限制非法开采海砂。还应建立健全海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切实有效地落实海洋生态补偿,实现百姓变富和生态变美有机统一。此外,还应加强海洋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建立污染源排放异常报警机制,提升海洋环境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健全环境应急机制。
2.2 鼓励群众参与海洋环境保护
为了子孙后代幸福,作为本岛居民的一员,保护海洋环境既是责任,又是义务,因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向朋友、同学、儿童和周围的人宣传海洋保护知识,形成大家共同“关心大海、爱护大海”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公民的海洋保护意识。
(2)洗衣服要使用无磷洗衣粉,避免洗衣水等生活废水排入阳台雨水管道。水产养殖所产生的污染物要经过处理后才排放,不能将未经处理的污水随意排入海洋中。
(3)不肆意获取海洋资源,禁止炸鱼、采挖珊瑚等活动,同时拒绝购买天然珊瑚、海龟等法律规章禁止出售的海洋生物制品,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4)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少点外卖,尽量出去吃饭,减少海洋的塑料污染。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很小,但是将大多数人的环保力量凝聚到一起就是很大的力量。维护海南的碧海蓝天是每个海南公民应尽的义务。
2.3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
为了深入地、科学地治理我国的海洋环境问题,我们必须积极有效地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以便为保护海洋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应重点开展如何提高水域纳污与自净能力的研究、海南岛污染物总量控制模式研究、海南沿岸海域的珊瑚礁的保护研究、近岸养殖海域污染控制研究;海洋科技专业人才是引领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自由贸易区人才引进的利好政策下,我们除了要制定海洋高新技术人才引进鼓励政策,还要通过以房引才,给予租房补贴等措施,减轻上述人才的居住成本压力。此外,还要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以便更加有效地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吸引并留住人才。
3、结语
绿水青山、碧海蓝天是海南的最大优势和生命线,保护好海南的海洋生态环境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也是海南国际自由贸易港顺利发展的关键。海南海洋环境形势严峻,加强海洋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所以我们要树立新的环境保护发展观,不断完善海洋保护管理体系,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提升海洋环境保护技术支持,促进海洋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让海洋成为海南人民的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刘一飞,董彬.海洋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J].绿色科技,2017(8):56-57.
[2]吴瑞,王道儒.海南省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探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30(9):61-65.
符方玲.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的海洋环境保护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3):97-99.
分享: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在南极地区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能力不断提升,与之而来的是南极海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过度等问题。南极地区的罗斯海海域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后一块保存完好的大型海洋生态区域,生态环境及生物资源依然保持着较为原始的面貌,出于保护该海域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的目的,2016年10月28日,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第35届会议讨论通过了罗斯海海洋保护区提案。
2020-11-14我国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综合防治陆海污染、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对保障海洋环境健康和安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课题主要以宁德市为样本,试图从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和管控措施等方面分析政府的行为,以期为政府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治理方面的干预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2020-09-15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被利用,也致使海洋生态环境在不合理发开中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也因此对人类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用损失[1]。我国在十九大政府报告中再次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也因此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相比于陆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还亟需进一步地加强。
2020-07-07目前应用的有溶剂型、水性和热熔型。有机溶剂型可剥离涂料有着涂装简单、涂膜机械性能好、固化时间短的优势,目前占据很大市场;水性可剥离涂料无挥发性溶剂,环保,但存在固化时间长、综合力学性能差、耐候性和耐蚀性弱的问题;热熔型可剥离涂料综合了溶剂型和水性可剥离的优点,具有低挥发度、固化时间短等优点,但存在涂装复杂的缺点[1]。
2020-07-07我国的污染环境损害评估刚刚起步,而溢油的环境损害评估存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国际主流的2个溢油环境损害评估体系,IMO的《溢油环境损害评估指南》[1]和美国的基于1990年油污法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价指导性文件(NRDA),为我国的溢油环境损害评估提供参考。
2020-07-06相对气相色谱,气质联用具有对有机化合物色谱分离良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和准确度较好、前处理有机溶剂消耗少、方法简单快捷等优势[10,11]。研究拟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对9种裂解碳九主要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建立该类型突发性海洋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方法,为相关方面提供参考。
2020-07-03由于全球塑料产业的快速发展,1950-2015年期间共生产了83亿吨塑料,并随之产生了63亿吨的塑料垃圾,其中仅9%被回收,12%被焚烧,由于垃圾管理水平滞后,任意丢弃塑料垃圾的行为随处可见,有79%的塑料垃圾堆积到垃圾填埋场或散落到自然环境中,污染着土地、河流、海滩和海洋。
2020-07-03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海洋资源开发程度高的同时,排污问题也会随之而来。随着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滨海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携带的污染物相应增加,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污染呈加剧趋势[1]。
2020-07-03浒苔虽然无毒,且经过加工后具备一定的价值[1,2,3],但过量增殖却会阻碍航道、造成海洋水生态恶化、导致绿潮灾害发生等,给国家和当地部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4,5,6]。国际上已将浒苔等绿藻类爆发性增殖称为“绿潮”,而近年来绿潮无论从暴发次数、影响范围等都成显著的上升趋势。
2020-07-03沿海地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将产生大量垃圾,一旦进入到海洋之中便是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这成为了当下环保工作中重点工作内容。根据当前我国在此方面上的工作情况来看,虽然加大力度进行处理和防治,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很多地方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便能够更好的完成海洋环保工作。下面笔者就针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2020-07-03人气:7413
人气:6209
人气:4548
人气:3245
人气:286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应用海洋学学报
期刊人气:826
主管单位:国家海洋局
主办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学会,福建省海洋学会
出版地方:福建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2095-4972
国内刊号:35-1319/P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280
影响因子:0.45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841
影响因子:0.33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