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后病人转普通病房过渡期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72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转至普通病房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过渡期护理。干预2周后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病人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价,采用第3版中文版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C30)对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对病人机会性感染情况进行评价,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采用Frank依从量表(FCS)对病人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干预后,试验组SCL-90除敌对方面外,其余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CS评分高于对照组,EORTC-QLQ-C30中除呼吸困难和便秘维度外,其余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病人机会性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病人转至普通病房的过渡期护理模式能够提高病人心理健康程度、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指病人接受大剂量化/放疗后,通过静脉输注的方法将不同来源的造血干细胞输入受者体内,以替代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细胞,重建病人正常造血与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1]。病人在层流仓接受移植时可获得一对一的护理指导与协助,但当病人过渡至普通病房时,由于护患比例降低和护理环境转换,层流仓内的护理工作内容不能得到延续,导致病人护理质量下降。过渡期护理模式(transi‐tional care model,TCM)是用于疾病治疗和康复阶段,由于诊疗环境和护理需求改变,需要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间进行转运过渡,或同一机构不同健康照护部门间进行转移的病人的护理模式[2]。对病人实施TCM有利于减少病人感染风险,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促进病人预后照护管理朝着个性化、精细化模式发展。病人转出前、转出中和转出后的一系列护理需要临床护士与其他医务人员合作,确保病人在不同病房转换时可在短时间内得到连续性的规范护理[3,4,5]。本研究以我院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TCM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72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转至普通病房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病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意识清楚,具备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3)病人及其家属理解研究过程,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不能配合量表评分采集;2)干预过程中自动终止治疗而提前出院;3)植入失败、复发或合并重度并发症。最终纳入72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两组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病人由层流仓转至普通病房时,相关护理人员及时做好各项交接工作,普通病房护理人员认真了解病人病情及医疗护理情况,努力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常规护理服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过渡期护理。
1.2.1成立过渡期护理小组
成立过渡期护理小组,小组组长由病房护士长担任,主要负责进行全程监督与指导,并制定过渡期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职责;小组成员由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组成,主要负责实施过渡期护理。对小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过渡期护理定义、护理方式和护理目标等。
1.2.2实施过渡期护理管理
1.2.2. 1实施护理评估
从层流仓转出的病人虽然病情趋于稳定,但仍处于疾病恢复期,转出层流仓会使病人产生心理压力,如未得到及时干预,病人心理与躯体康复将受到影响。故医护人员在病人出仓前需评估病人转运风险并积极告知病人及其家属,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病人转运压力,保证转运后及时给予支持措施。
1.2.2. 2进行转运准备
病人转运前层流仓联络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加强沟通,交接病人特殊信息及设施信息,如空气净化机使用情况、输液管道加长情况及气垫床、监护仪、注射泵等设备参数和维护事宜;及时查找人员或设备配备存在的不足并给予纠正。对照层流仓转到普通病房的交接表单,以确保信息交接的准确性、完整性。帮助病人及其家属做好准备工作。
1.2.2. 3转运病人
各部门紧密配合,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规划转运路线等,转运前电话通知普通病房转运时间,督促责任医生、护士及时到位并做好接收准备工作,以减少转运过程中等待电梯时间长、病房护士没有准时定点到位、病房接收准备工作不充分等情况发生。
1.2.2. 4接收病人
已有研究显示,病人出现并发症与临床医务人员对转出病人基本资料了解不详细、临床监测指标不及时、病情监测不连续、护理不充分、操作水平不足有关[6]。病人转运后普通病房护士应完善病人相关信息,遇到病情变化或紧急情况及时做出准确判断并给予干预,增加救治成功率。
1.2.2. 5健康教育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出层流仓后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治疗依从性可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高,影响治疗效果。故医护人员向病人及其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移植后注意事项,如饮食、功能锻炼、安全、用药等,且考虑到病人移植后主要面临排异、感染、复发的问题,病人口服药较多,还需对病人进行用药注意事项教育,向病人讲解所用药物作用、方法及不良反应,消除病人疑虑,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督促病人家属监督病人,帮助病人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禁止自行增减药物。
1.2.2. 6预防感染管理
1)口腔管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口腔状况进行评估,针对问题制定方案,如根据症状及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漱口液,确定漱口时机、方法、漱口液含漱时长,鼓励病人进行漱口操锻炼等[7]。2)肛周管理:病人肛周感染原因包括护士评估不到位、依从性差和预防措施不足等[8,9]。故制定病人肛周易感因素评估表和坐浴流程图,并于病床前悬挂提示卡,提醒护士及时评估,针对易感因素给予预防及护理;建立病人肛周感染档案,以便进行肛周感染管理及监测。3)体育锻炼:生活质量包括身体机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是一种强调病人主观感受和机能状况的医学评价指标。在病人过渡至普通病房后,责任护士应及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安排病人及早进行体育锻炼,增强病人体能,提高病人抵抗力,舒缓病人压力,促进病人身心健康。指导病人进行锻炼时,尽量选择低强度训练方法。
1.3评价指标
1)精神症状:干预2周后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价,该量表主要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8个方面进行评估,得分越低表明心理健康程度越高。2)治疗依从性: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采用Frank依从量表(FCS)进行评价,该量表总分为1~4分,1分表示病人对治疗护理等医疗干预手段均存在明显的抗拒行为;2分表示病人对治疗护理等干预手段存在轻微抗拒行为,对治疗护理措施的实施产生轻微影响;3分表示病人对治疗护理等干预手段未表现出抗拒或不配合现象,但也未表现出积极性;4分表示病人对治疗护理等干预手段表现出积极的配合状态,3分和4分均表示治疗依从性尚可[10]。3)生活质量:干预2周后采用第3版中文版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C30)进行评价,该量表共30个条目,可分为15个维度,涉及5个功能领域(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3个症状领域(疲劳、疼痛、恶心呕吐)、1个总体健康状况和6个单条目(每1个条目作为1个领域),功能领域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症状领域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差。得分通过线性转换为0~100分的标准分[11]。4)机会性感染情况:干预2周后统计病人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机会性感染包括肺部感染、口腔黏膜感染、肛周感染、膀胱炎、胃肠道感染,相关诊断标准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2]制定。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以频数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SCL‐90评分比较(见表2)
表2两组病人SCL‐90评分比较
2.2两组病人FCS评分比较(见表3)
表3两组病人FCS评分比较
2.3两组病人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比较(见表4)
表4两组病人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2.4两组病人EORTC‐QLQ‐C30评分比较(见表5)
表5两组病人EORTC‐QLQ‐C30评分比较
3、讨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大剂量放疗和化疗会导致病人自我形象改变,病人心理容易受到伤害;同时,术后1周病人在层流仓中接受照护,期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骨髓处于暂时空虚期,至出层流仓前仍无法达到正常水平,出层流仓后病人发生感染和出血风险较高。从层流仓转移至普通病房后,病人所处环境转换,护患比例下降,护理交接容易被中断、细节易被忽视,护士需重新调整护理方案,容易导致病人感染风险增加、生活质量降低、住院时间延长。本研究以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给予试验组过渡期护理模式干预,通过成立过渡期护理小组、实施护理评估、进行转运准备及护理,并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预防感染管理等,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入手,强调过渡期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科学性,加强对病人的细节管理,帮助病人快速、准确掌握疾病康复和自我照护等知识技能,有利于病人尽早康复出院[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试验组SCL‐90除敌对方面外,其余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试验组病人心理健康程度优于对照组病人。可能是由于试验组病人转运后,普通病房护士与层流仓联络护士积极对接,了解病人个性化需求,给予病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等,减轻了病人心理压力,有利于帮助病人平稳度过过渡期,积极面对普通病房的后续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F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试验组病人对于治疗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可能是由于病人转运至普通病房后,护理人员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教育,使其充分了解了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病人认知程度提高,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工作[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病人EORC‐QLQ‐C30中除呼吸困难和便秘维度外,其余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试验组病人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可能是由于过渡期病房护士与层流仓联络护士紧密配合,全面掌握病人情况,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病人机会性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能是由于过渡期护理服务针对移植后病人可能发生的感染进行预防,尤其是在口腔、肛周等部位进行了重点护理干预,为病人制定锻炼计划,有利于提高病人免疫力,改善病人整体状态,降低感染严重程度。
4、小结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病人转至普通病房的过渡期护理模式能够提高病人心理健康程度、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降低感染发生风险。应重视病人的护理评估,加强层流仓与普通病房的有效沟通,保证护理工作的连贯性,以便巩固病人移植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彤,吴小津.代谢组学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22,43(4):252-256.
[3]李源,李晏露,孟庆童,等基于Web of Science过渡期护理的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J].护理学报,2020,27(18):37-41.
[4]杨洁凤,下秋桂,丁文琴国外青少年慢性病患者过渡期护理研究现状与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2.1616):395-400.
[5]季润琳,陆群峰,杨利灵,等.过渡期护理的概念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3):374-379.
[6]罗毕,过渡期护理模式对减缓冠心病监护病房老年综合征患者衰弱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14):133-135.
[7]赵小明,刘丽,全金玉基于多学科协作模式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照护[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1):1650-1653.
[8]蒋平芳,葛永芹,朱霞明.金霉素软膏在预防造血细胞移植患者周感染中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4):481-483.
[9]张婷韩爱艺龙童飚 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0):1789-1792.
文章来源:朱搏宇,张志芳,徐伟敬.HSCT术后病人转普通病房过渡期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23,37(14):2647-2651.
分享:
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情感障碍、思维障碍、感知觉障碍等,具体来说包括思维和语言混乱、妄想、社会性退缩、情绪不稳定和幻觉等症状[4]。目前通过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能较好的控制患者的症状,不过由于受到病情反复、社会偏见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患者都会出现程度不一的病耻感,导致其无法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影响到生活质量。
2025-04-09在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以及饮食结构得到一定调整的今天,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为了保证治疗的效果与质量,尽快的缓解患者的痛苦,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主要的方法为手术治疗,并以提高结石清除率和保证手术顺利、安全完成作为基本原则。
2025-04-07气囊导尿管的主要作用是保持膀胱内持续的引流,以维持尿液的顺畅排出,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或手术后的患者。该装置可以帮助患者排尿畅通,并减轻膀胱的压力,减少尿液滞留引起的不适和潜在的感染风险[1],故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但长期临床实践发现,在留置导尿期间,出现各种并发症也是不容忽视的。
2025-03-11胃部及十二指肠溃疡为幽门部两侧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全层黏膜缺损。因为溃疡的形成与消化胃酸蛋白酶有关,也称为消化性溃疡,是年轻男性常见的疾病[1-2]。溃疡性疾病以单发多见,直径≤2cm,黏膜下层多见,重者侵犯肌层及浆膜。溃疡很难治愈,且容易反复发作,可发生急性穿孔,有可能恶变,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3-4]。
2025-03-11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越来越得到临床重视,它是通过一系列临床管理路径,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心理创伤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护理作为加速康复外科重要组成部分,提倡精准症状管理,即发现病人不适症状,优化相关护理管理路径及策略,使病人症状得到改善,从而加速病人术后康复。
2025-02-25急诊重症监护室病人多处于创伤、休克、感染等应激状态,机体容易发生高分解代谢、器官功能障碍等生理病理学变化,可致血糖发生波动[1]。临床研究显示,血糖变异性为急性重症病人预后的常见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急诊重症监护室对病人实施管理时,应不断提升血糖管理重视程度,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以有效改善病人预后[2‐3]。
2025-02-25慢性肾衰患者主要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方式延缓患者肾衰时间,稳定病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便于患者多次血液透析,提高透析效率,减少穿刺频率,且使用时长通常为1~2年,但具体使用期限主要依赖于患者的家庭自我护理效果、应对方式、家庭支持情况,而提高自护效果需进一步研究自护效果与应对方式、家庭支持间的相关性。
2025-01-17肠造口术在临床较为常见,通常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对于挽救生命安全、延长生存周期具有重要意义[1]。由于肠造口术会改变正常排便途径和排便方式,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不良影响,且肠造口术后排便不受控制导致患者易出现自卑、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降低生活质量[2]。
2024-12-09心脏瓣膜病主要是由心脏瓣膜狭窄或/和关闭不全所致,多呈现慢性发展的过程,若不及时诊治,可引起心脏瓣膜及其附属结构发生解剖结构或功能异常,会影响患者心身健康甚至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临床常用的术式之一。
2024-11-20心房颤动(简称为房颤)是指患者心跳频率较快但无规律,心肌丧失正常收缩功能,并表现为快速不协调蠕动和心房受损,无法正常收缩[1]。房颤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引起患者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又会导致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2]。
2024-10-24人气:9128
人气:6598
人气:4581
人气:4420
人气:325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期刊人气:3212
主管单位: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614X
国内刊号:22-1405/R
邮发代号:80-358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