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低强度红光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2025-03-25    3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分析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儿眼轴长度、屈光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儿童青少年近视患儿,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例,单焦框架眼镜矫正治疗)和研究组(30例,单焦框架眼镜矫正+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的眼轴长度、屈光度、裸眼视力、泪膜破裂时间,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1、3、6个月后对照组患儿眼轴呈逐渐延长趋势,研究组患儿眼轴长度趋于稳定,但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1、3个月后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眼轴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对照组患儿屈光度逐渐增大(P<0.05),而研究组患儿屈光度保持稳定,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Log MAR值均降低,且治疗3、6个月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泪膜破裂时间均保持稳定,且治疗1、3、6个月后研究组均长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儿童青少年近视患儿应用低强度红光与单焦框架眼镜联合治疗,可调节眼轴长度,改善屈光度和裸眼视力,且不会影响患儿的泪膜稳定性,且安全性良好。

  • 关键词:
  • 低强度红光
  • 单焦框架眼镜
  • 眼轴长度
  • 裸眼视力
  • 青少年
  • 加入收藏

国内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在70%~80%,位居全球首位,若近视度数得不到有效控制,可逐步发展为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引起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等多种严重并发症[1]。因此,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预防及控制至关重要。以往临床对近视患儿展开治疗时,使用率较高的方法为配戴眼镜,该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儿视物效果,但是在控制近视进展方面效果不甚理想,难以抑制近视度数的升高[2]。在医学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近视患儿的治疗也获得更多可能,重复低强度红光是一种非接触性的辅助治疗方法,采用低强度红光对双眼进行反复照射,该疗法既往多用于儿童弱视治疗,现也被应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可通过增加脉络膜血流及厚度,改善眼底供氧,抑制眼轴过快增长,从而控制近视进展[3]。但关于重复低强度红光对患儿屈光度、泪膜破裂时间等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儿眼轴长度、屈光度及安全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儿童青少年近视患儿,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3例;年龄7~15岁,平均(9.14±0.95)岁;病程7~15个月,平均(11.27±1.26)个月。研究组患儿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7~14岁,平均(8.96±0.93)岁;病程6~14个月,平均(11.38±1.18)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⑴符合《眼科学(第8版)》[4]中关于近视的诊断标准;⑵双眼屈光参差低于1.5D;⑶双眼睫状肌麻痹后验光可得-6.00D<等效球镜度≤-0.75D;⑷初次确诊近视。排除标准:⑴伴精神系统性疾病;⑵伴其他眼部疾病;⑶对本研究所涉及治疗方法存在不适反应;⑷机体重要脏器功能存在严重异常。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相关伦理要求,患儿法定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配戴单焦框架眼镜法进行治疗:为患儿配戴单焦框架眼镜,镜片为依视路1.56非球面钻晶膜洁(F)(上海依视路光学有限公司),嘱咐患儿每日眼镜配戴时间需达到8~10h,为患儿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单焦框架眼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告知眼镜日常保养方法及要点。嘱咐患儿在镜片出现明显划痕或是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应当立即到院接受复查,并且及时将镜片更换。研究组患儿采用单焦框架眼镜治疗联合重复低强度红光进行治疗: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采用近视弱视综合治疗仪[光朗(海南)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型号:BBL2020-01],对患儿应用650nm的红光照射,医护人员需将治疗仪的使用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儿及家属,同时为其演示正确操作方法,3min/次,2次/d,治疗间隔时间需超过4h,每周不超过5d。在非治疗时段,要求患儿应当按照医嘱要求配戴单焦框架眼镜,每日佩戴时间和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每周配戴天数不可低于5d。两组患儿均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⑴眼轴长度。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采用眼科光学生物测量仪[卡尔蔡司医疗技术(德国)股份有限公司,型号:IOLMaster500]测量眼轴长度,测量3次取平均值。⑵屈光度。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长春迪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27,规格:5mL∶托吡卡胺25mg、盐酸去氧肾上腺素25mg)对患儿实施睫状肌麻痹处理,后以电脑验光仪(日本多美公司株式会社,型号:RC-800)对患儿验光处理,测量3次取平均值,用等效球镜度表示,等效球镜度=(1/2柱镜度数+球镜度数)[5]。⑶裸眼视力。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采取LogMAR视力表[6]评估裸眼视力,嘱咐患儿站在距离视力表5m位置进行测量,LogMAR值越小代表视力改善程度越好。⑷泪膜破裂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借助荧光素试纸对患儿实施眼表染色处理,完成后嘱咐患儿眨眼,对患儿出现首次泪膜破裂现象的时间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眼轴长度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1、3、6个月后对照组患儿眼轴呈逐渐延长趋势,研究组患儿眼轴长度趋于稳定,但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1、3个月后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眼轴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眼轴长度比较(mm,x ±s)

2.2两组患儿屈光度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对照组患儿屈光度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儿屈光度保持稳定,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屈光度比较(D,x ±s)

2.3两组患儿裸眼视力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LogMAR值均降低,且治疗3、6个月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儿裸眼视力比较(LogMAR,x ±s)

2.4两组患儿泪膜破裂时间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泪膜破裂时间均保持稳定,且治疗1、3、6个月后研究组均长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儿泪膜破裂时间比较(s,x ±s)


3、讨论


儿童青少年近视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理复杂且多维,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眼球的过度发育或眼轴的不适当延长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均可能促进近视的进展。在青少年视力治疗中,单纯配戴框架眼镜是一种常见的非手术矫正方法,为近视、远视或散光等视力问题的青少年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调整光线的聚焦位置,使视网膜能够接收到清晰的图像,框架眼镜具有配戴方便、价格适中、适应性强等优点。然而单纯配戴框架眼镜并不能根治视力问题,只能起到矫正与缓解作用,同时还需要注意用眼卫生和习惯的培养[7-8]。

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疗法,其作用机理主要基于光生物调节作用,特定波长的红光能够穿透眼组织,促进视网膜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增加能量供应,从而可能减缓眼轴增长,改善视网膜微循环,达到控制近视进展的目的;且能够促进视网膜的迁移,还有效抑制了眼轴的增长,从而对患儿近视症状的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9]。红光治疗通过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促进了脉络膜小动脉的扩张,进而提升了脉络膜的供氧量和循环血量,最终实现了屈光度的降低,改善患儿裸眼视力,为疾病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其还被认为能调节眼睛的生物节律,减轻视疲劳,为眼睛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视觉环境[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眼轴长度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对照组患儿屈光度逐渐增大,研究组患者屈光度保持稳定,且治疗3、6个月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LogMAR值均降低,且治疗3、6个月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这提示儿童青少年近视患儿应用低强度红光与单焦框架眼镜联合治疗可调节眼轴长度,改善屈光度和裸眼视力。

在评估近视患儿泪膜功能和稳定性的过程中,泪膜破裂时间是关键的指标,泪膜脂质层不仅控制着泪膜表面的张力,还防止了水液层的过度蒸发,当脂质层完整时,能有效减缓泪液蒸发速度,即泪膜破裂时间延长。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泪膜破裂时间均保持稳定,且治疗1、3、6个月后研究组均长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这提示儿童青少年近视患儿应用低强度红光与单焦框架眼镜联合治疗不会影响患儿泪膜的稳定性,且安全性良好。其原因分析为,相较于传统的近视防控手段,如配戴眼镜、角膜塑形镜或进行手术,红光治疗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且风险较低的辅助治疗选择,它适用于广泛的年龄群体,且低强度红光治疗避免与泪膜直接接触,减少对泪膜脂质层的损伤,且对视网膜无损害,因此不会影响泪膜稳定性,安全性良好[11-12]。

综上,儿童青少年近视患儿应用低强度红光与单焦框架眼镜联合治疗可调节眼轴长度,改善屈光度和裸眼视力,且不会影响患儿泪膜的稳定性,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田琴,刘兴德,万俊梅.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23,23(4):660-664.

[2]庞宇,刘娟,张俊强,等.长期佩带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青少年的影响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3,18(1):74-78.

[3]熊毅,忽俊,顾春燕,等.低强度红光治疗对青少年近视患者屈光度变化、眼轴长度及泪膜破裂时间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4,39(1):100-103.

[4]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43-246.

[5]蔡金彪,王剑锋,周琦,等.不同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预测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度的准确性比较[J].临床眼科杂志,2022,30(3):200-205.

[6]岑穎雯,胡志城.动态视标与LogMAR视力表测定视敏度的一致性比较[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1,39(6):534-537.

[7]吴平平,徐星,鄢涛.配戴角膜塑形镜与单焦框架眼镜对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4,37(4):928-930.

[8]马根方,颜世传,赵光辉,等.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和0.01%阿托品滴眼液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效果的比较[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23,45(8):561-565.

[9]宋一笑,孟祥俊,杨前,等.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效果观察[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24,46(9):666-672.

[10]郭姿彤,韩惠芳.重复低强度红光疗法防控近视的研究进展[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24,32(3):47-48.

[11]朱卓婷,何明光.关注低强度红光重复照射对近视进展防控的新方法[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2,40(6):487-490.

[12]刘颖,谢丽丽,郭彦芳,等.角膜塑形镜与RLRL联合应用在青少年进展性近视中的治疗效果[J].眼科新进展,2024,44(8):627-631.


文章来源:陈云.低强度红光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5,9(06):10-1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期刊人气:232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1477

国内刊号:11-6022/R

邮发代号:36-46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