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下文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目前情况出发,分析研究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幼儿园教育促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配合机制,达到共同促进幼儿身心成长的目标。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应当形成互动空间,注重创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方法,构建完善的教育互动体系,在一致性与创新性的教育活动中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幼儿的成长需要,促进幼儿获得全面的身心成长。
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
(一)前期准备关系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前期准备。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情感态度,家长能否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能否在心理上促使幼儿认同幼儿园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的成功与否。家长应当在幼儿入园前对幼儿进行一定的注意力训练,给幼儿一定的预设心理,引导幼儿尊重和信任教师;家长还要在幼儿入园前引导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让幼儿寻找一些同伴玩耍,这样更有助于加强孩子之间的熟悉程度,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积极融入幼儿园学习生活,为幼儿园教育作好准备。家长还要在家庭教育中将幼儿的作息时间规律化,把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融为一体,引导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教育的规律特征。
(二)教育延伸关系
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当幼儿入园后,学习生活的重心从家庭转变到幼儿园,这使得幼儿每天都会接受一些新思想与新观念,同时要求家长能够尊重幼儿园的教育,注重在家庭环境中实践幼儿习得的知识、习惯。家长应当注意幼儿性格心理发生的变化,并且能够延续幼儿园教育的理念和观点,注重以良好的榜样示范促进幼儿成长。家长还可以与幼儿完成一些亲子游戏,锻炼幼儿的学习能力,以便于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整合,还要求家长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特征对家庭教育的方式进行适当的改变,在家园配合中促进幼儿成长。
(三)内容互补关系
幼儿园教育是向幼儿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幼儿情感归属的港湾。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应当具有互补关系。首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独立,幼儿园教育无法代替以亲情为载体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也无法提供给幼儿良好的集体生活氛围,两者各有所长且更有方向性。其次,幼儿园教育应当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要求,根据幼儿心智接受能力开展适当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应当有一定的针对性。第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应当相互加强和配合,积极进行有效沟通,能够保持长期稳定性,切实发挥幼儿园教育的集体强化作用,以及获得家庭教育的系统配合与支持。
二、家庭与幼儿园教育互动策略
(一)师资力量培训
幼儿园作为对幼儿教育的主导力量,幼儿园教育应当具备统筹家庭教育活动、实现与家长有效沟通、促进幼儿综合素养全面成长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地熟悉幼儿心理,能够通过仔细地观察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并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对幼儿实现有效的教育引导。其次,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重要榜样,教师的行为是幼儿行为举止的重要参照物。教师应当运用以身作责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全面引导。第三,教师还要掌握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激发幼儿的主动意识,提高幼儿的进取心和自主探究意识,转变幼儿的思想行为。第四,教师还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能够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向家长传播积极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二)完善联系机制
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应当保持密切的联系,强调在良好的沟通中实现教育互动,达到促进幼儿全面成长的目标。首先,应当建立实时有效的沟通机制,通过微信群、QQ群或者家长观摩视频APP的方式实现家长与教师的有效互动。其次,还要定期组织开展家长会,组织开展家长亲子入园实践活动,创建家长与幼儿园共建互动的空间,运用家长主题活动、汇报演出、运动会等方式实现家长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效配合互动。第三,还要建立幼儿一日情况的通报机制,注重通过微信等方式及时地传递幼儿的学习生活表现信息,围绕幼儿的学习需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针对特殊情况进行及时处置,实现家园互动配合。形成家长与幼儿园的配合机制,还要提高幼儿园教师服务家庭教育的意识,真正的帮助家长解决后顾之忧,达到建立相互信任的目标。
(三)组建家长课堂
为了达到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目标,促进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还要积极地探索有效的家长课堂形式,实现对家庭教育的有效引导。首先,应当提高家长课堂的针对性,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成长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引导活动,促进家长掌握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识。其次,还要运用微信等形式针对节假日、寒暑假等期间特殊时段进行家庭教育的引导活动,引导家长掌握趣味性的家庭教育方法,实现家长与幼儿的有效沟通。第三,还要针对单亲家庭与留守儿童等开展特殊的家长课堂活动,帮助家长掌握与幼儿的有效沟通方式,达到促进幼儿身心成长的目标。第四,组织教育专家与幼儿家长沟通,针对典型性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解答,达到消除家长困惑的目标。
三、结论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互补应当找准各自努力的方向,围绕幼儿成长需要明确教育分工,形成必要的互动配合机制,在家长与教师的信任配合下共同完成家庭教育任务,全面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实现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薛飞燕.浅谈家庭教育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J].学苑教育,2015,08:74-75.
[2]张囡.家庭教育该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J].新课程(小学),2015,12:327.
王芝花.家庭教育该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J].山西青年,2019,(22):266.
分享:
家庭教育协同指导既是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家校共育的重要保证。针对目前小学家长协同育人意识较弱,教师协同指导时间少、方式单一,家庭教育指导内容针对性不强,协同指导的机制保障不健全等问题,需要厘清家校教育的边界和责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构建个性化的协同指导课程,搭建协同指导平台,以此促进家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021-12-02当前我国亲职教育受到从政府到民众的普遍重视,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开展亲职教育还面临诸多挑战。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从文化、制度和组织三个维度分析亲职教育开展的社会环境,发现:我国家庭教育传统中一些保守的力量使亲职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不足;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使家长教育发展的制度化支持还有待完善。
2021-12-02从1978年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从17.8%快速增长到63.89%,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动”到城镇。《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流动人口政策调整经历了逐步放开农民进城、要求公平对待流动人口、全面推进市民化三个阶段[1]。相对于老一辈农民工大多只是城市过客,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农民工选择成为“城市移民”,而且家庭化迁移成为主体模式。
2021-12-02在"双减"政策背景的影响下,家校共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家校双方观念亟须转变,破除唯分数论;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合作信念;加强学习,切实提高各自教育水平。尽管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家校共育的实践对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仍遇到了亟待解决的难题,诸如家校合作共育意识淡薄,家校双方权责边界不明,家校合作内容、形式狭隘等。
2021-12-02儿童学习焦虑的产生根源可以划分为很多种类,其中重点包含儿童学习能力、儿童所在的生存环境气氛、教师与家长的学习引导程度等因素。相比于其他的儿童群体而言,留守儿童存在相对较高的学习焦虑心理发生概率。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非常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来疏导消极情绪心理,重新树立获得优异学习成绩的信心。
2021-09-07情绪调节在儿童情绪发展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情绪发展会受到情绪环境影响,而家庭环境是儿童情绪发展关键的环境因素。由于家庭环境多样性,儿童情绪调节受到不同家庭环境因素单一或综合的影响。在本文中主要对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调节的模型以及对儿童情绪调节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证。
2021-06-01小学生除在学校接受教育以外,其他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就是家庭。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能够从根本上影响小学生人格形成和成长发展,是小学生所接受的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形式。本文从家庭角度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策略,帮助促进学生、家长公共成长,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021-05-25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智力发育速度较快,是对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家庭教育情况势必会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产生一定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具有持续性的,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学生,会保持规范的行为举止;相反,那些从小没有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小学生往往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经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习惯。
2021-05-12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家风伴随家庭而出现,有家庭就会有家风,优良家风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新时代的背景下,优良家风是教育好子女的现实课题,是每个家庭渴望幸福美满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诉求。家庭与学校都是培养子女不可或缺的环节,家校共育,创新家风建设的方式方法,提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质量。
2021-03-22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伦理道德观念及行为习惯都会产生深远影响,然而近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使农村家庭朴素、和睦的生活氛围,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及价值观受到了严重冲击;加之信息时代背景下农村初中生有了接触多元文化、从更多视角了解社会生活的渠道,所以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往往无法通过家庭环境得到成长所需的各方面教育;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加剧了心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
2021-03-01人气:6688
人气:4843
人气:4768
人气:2702
人气:192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教育实践与研究(A)
期刊人气:1647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9-010X
国内刊号:13-1259/G4
邮发代号:18-324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12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