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绪调节在儿童情绪发展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情绪发展会受到情绪环境影响,而家庭环境是儿童情绪发展关键的环境因素。由于家庭环境多样性,儿童情绪调节受到不同家庭环境因素单一或综合的影响。在本文中主要对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调节的模型以及对儿童情绪调节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证。
儿童情绪调节是指儿童在父母或其他人帮助下对情绪体验、情绪管理和情绪强度以及情绪表达等过程的调节策略。儿童在一定社会交往场合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和积极情绪是家长养育孩子过程中希望达到的目标,这就要求儿童能够积极地调节自我情绪。研究发现,儿童的情绪调节与情绪认知水平是情绪能力发展的重要表现,并通过二者交互作用去预测现实行为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毫无疑问,儿童的气质特征、神经发育以及认知能力等内在因素在儿童情绪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儿童需要走进教育空间,在教育空间中展开生命活动与意义构建。
因此,儿童情绪(调节)发展研究也需要放在特定的教育空间,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其中,家庭环境是孕育儿童情绪的“原生土壤”,是影响儿童情绪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具有原生性、浸入性、生活性等优势。家庭是儿童最早、最多接触、学习、表达情绪的生活场域,儿童的情绪发展最初是以对成人(父母)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气质的感知和模仿来形成自己的情绪认知,并在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中习得正确的情绪表达与情绪调节方式。父母的不同情绪表达方式直接衍生出风格各异的家庭情绪表达风格与表达技巧,进而作用于生命初始阶段的儿童。所以,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家庭环境影响儿童情绪调节的理论模型
家庭作为微观的社会系统,存在父母、亲子、家庭成员之间各种直接或者间接的互动,这些都会对家庭中个体单元产生影响,而其中情绪在家庭环境中更像是一张无形的网,对每个单向或双向的关系产生影响。在传统的家庭研究中,更多的还是将家庭作为个体对象进行研究,但在随着单一个体社会关系深入发展,需要的是将家庭中单一个体进行联结的研究,也就是说需要的是从单向关系模型转向相互作用的模型。并且在这种研究转变的过程中将家庭这一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变量在研究中通过完整视角去把握。
多数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家庭系统中的变换与情绪调节存在不同程度的联系,而且情绪作为家庭关系发展的直接产物,在家庭系统发展的过程中情绪调节对其发展的影响是显著可见的,情绪发展可以促进、也可以抑制家庭成员间的发展。所以有研究者在关于家庭环境这一影响因素与情绪调节发展的研究中发现了家庭在儿童情绪调节发展中的理论模型,以此进行家庭情绪表达与儿童情绪调节的关系介绍。
Morris在研究中提出了情绪调节结构,在模型中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调节产生的影响是双向的。研究中大多研究者一致发现家庭环境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提出了以家庭背景为基础发现儿童情绪调节在这一变量影响之下产生的作用,同时研究中是将家庭这单一个体进行拆解,将情绪调节作为被研究对象,对家庭环境因素进行了三个维度的划分。这一划分是立足于儿童在家庭中情绪发展的三种不同方式进行。
Morris认为家庭环境影响了情绪调节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种重要方式。首先,儿童通过观察所获得情绪调节方式。在家庭中儿童可以观察到父母情绪、社会性参照以及情绪的扩散,以此学习情绪调节的方式。其次,具体的教养方式。通过具体的养育实践产生对儿童情绪的回应。最后,通过家庭情绪化环境的影响,如亲子依恋关系的品质、教养方式、婚姻关系以及家庭情绪表达等。此外,还有儿童特征、父母特征对于其情绪调节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中影响儿童情绪调节的因素
(一) 亲子关系
父母与儿童亲子关系是家庭氛围具体表现。在儿童最初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儿童情绪的调节承担首要责任,并且父母对儿童的情绪需进行不同程度的回应,以此才能促进安全高效的亲子依恋关系。很多研究证实了亲子关系可以对儿童后期的情绪调节进行预测。研究中发现儿童在一岁和一岁半的安全依恋亲子关系可以预测三岁时的情绪调节。根据亲子关系相关研究发现,与父母面对面的亲子互动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关于社会交往学习、练习和提升的机会。
亲子关系的双向关系研究中发现,父母不同视角的回应对儿童情绪调节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在母亲的情绪发展过程中,能够对儿童给予更多正面情绪的指导与交流,并且喜欢表现出温柔细腻的情感。相较与父亲,父亲在亲子关系中会对儿童的消极情绪做出回应,而且由于对消极情绪回应可以在社会性发展中学会对其管理。在亲子关系发展的分工中,虽然父亲参与的频率少于母亲,但是父亲参与的质量对儿童情绪调节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二) 教养方式
教养方式反应的是父母对儿童的态度与行为,在教养中所体现总的家庭氛围。不同的教养方式主要体现在父母的多样化回应与绝对化要求中。回应性的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是以儿童为中心;绝对化要求的父母对孩子是高期待与强制性规则。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养方式与儿童情绪,和社会化发展存在不同的关系。在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儿童情绪发展的关系研究中发现,父母的回应是家庭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些因素影响了儿童的情绪、情绪能力以及情绪调节。
(三) 婚姻质量
家长婚姻中内部矛盾是儿童在家庭环境中学习管理情绪的方法阻力。婚姻满意度与家庭情绪表达存在关系,婚姻满意度高与积极的家庭情绪表达相关。此外,更多的消极情绪表达与婚姻中高冲突和低婚姻满意度存在相关。而积极情绪表达可以促进儿童情绪调节发展,消极情绪对儿童情绪调节影响则受到情绪强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1]。
(四) 性别刻板印象
情绪调节和情绪调节的社会化受儿童性别的影响,女孩通常比男孩调节得更好,这可能是由于先天差异,但是有研究表明父母亲受到儿童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也会对儿童情绪调节产生不同影响。研究表明父母更倾向于强调女孩在伤心情绪的表达和男孩在生气情绪的表达。父母在女生的情绪调节更加注重关系定位型的情绪调节策略,在男生中更强调主动和工具性的情绪调节策略。
(五) 家庭情绪表达
家庭情绪表达对儿童情绪调节是通过家庭情绪氛围这一机制实现,包括正面和负面,是对家庭成员中口头或非口头语言的综合性影响因素。大多数家庭情绪表达主要集中于父母表达情感。同时,每个家庭成员情感的自我表达有助于整体的家庭表达氛围和家庭的情绪氛围。有大量证据表明父母情感表达与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有关。父母积极情绪表达能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社会能力、情绪理解、积极的性格和高品质亲子关系。
父母表达消极情绪与较差的发展结果相关。此外,还有大量研究指出消极情绪表达和孩子情绪调节之间的关系是曲线发展的关系。具体来说,轻度和中度的消极情感表达实际上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情感和情绪调节。通过让他们接触各种消极情绪,可以帮助儿童学习如何管理情绪。与此相反,高程度的负面情绪表达可能会产生有害影响,由于这种消极表达引发了儿童沮丧情绪,并且儿童也没有看到父母对于该种情绪合适的调节方式。
在对家庭表达与儿童情绪调节研究中发现,母亲消极情绪表达与儿童低水平的消极情绪表达相关,在研究中发现家庭情绪积极与消极表达与儿童情绪调节存在相关关系[1]。父母表达了很多积极的情感,家庭氛围很可能温暖和支持,并回应孩子们的情绪以及接受孩子的情绪方式是积极的;而在家庭中表现消极情绪的父母则有可能对他们的孩子怀有敌意,对孩子们情绪表现不太敏感。因此,表达积极情绪的父母很可能是权威的父母(热情但坚定),表达消极情绪的父母可能更专制(冷酷且坚定)。
(六) 家庭环境风险因素
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调节产生影响,从来都不会以单一因素,而是几种家庭负面环境因素叠加在一起更加容易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因素更多是物质化的外显因素。在研究风险因素对家庭情绪环境与儿童情绪调节危害时,就强调要追溯到生活状态下不断累积的家庭风险因素。对儿童情绪调节产生影响因素是一系列的,如生活在高风险家庭中(经济地位低、高家庭压力或虐待)与儿童适应不良的发展发现存在相关关系。当个体危险因素积累过高,孩子可能会更容易形成内在和外在的问题。研究指出家庭累积风险因素预测儿童情绪调节结果比任何单一因素的预测结果要好,这种累积风险方法在研究关系中被证明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绪调节是有效果的。
三、家庭环境影响下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启示
在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调节影响中,不是单一的两个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情绪调节发展中对情绪调控的注意调控,这也是在家庭环境下儿童情绪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注意调控与情绪调节存在交互作用,注意调控对消极情绪快速注意、认知重组以及重新聚焦会促进儿童情绪快速转变。所以,在对家庭环境影响情绪调节影响因素中需要去探寻两者间的第三方因素,从而全面分析儿童情绪调节在家庭发展中的机制。
参考文献:
[1]刘航,等.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机制与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148-155.
文章来源:刘夏鸽.家庭环境在儿童情绪调节发展中的影响机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6):43-44.
分享:
家庭教育协同指导既是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家校共育的重要保证。针对目前小学家长协同育人意识较弱,教师协同指导时间少、方式单一,家庭教育指导内容针对性不强,协同指导的机制保障不健全等问题,需要厘清家校教育的边界和责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构建个性化的协同指导课程,搭建协同指导平台,以此促进家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021-12-02当前我国亲职教育受到从政府到民众的普遍重视,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开展亲职教育还面临诸多挑战。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从文化、制度和组织三个维度分析亲职教育开展的社会环境,发现:我国家庭教育传统中一些保守的力量使亲职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不足;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使家长教育发展的制度化支持还有待完善。
2021-12-02从1978年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从17.8%快速增长到63.89%,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动”到城镇。《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流动人口政策调整经历了逐步放开农民进城、要求公平对待流动人口、全面推进市民化三个阶段[1]。相对于老一辈农民工大多只是城市过客,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农民工选择成为“城市移民”,而且家庭化迁移成为主体模式。
2021-12-02在"双减"政策背景的影响下,家校共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家校双方观念亟须转变,破除唯分数论;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合作信念;加强学习,切实提高各自教育水平。尽管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家校共育的实践对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仍遇到了亟待解决的难题,诸如家校合作共育意识淡薄,家校双方权责边界不明,家校合作内容、形式狭隘等。
2021-12-02儿童学习焦虑的产生根源可以划分为很多种类,其中重点包含儿童学习能力、儿童所在的生存环境气氛、教师与家长的学习引导程度等因素。相比于其他的儿童群体而言,留守儿童存在相对较高的学习焦虑心理发生概率。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非常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来疏导消极情绪心理,重新树立获得优异学习成绩的信心。
2021-09-07情绪调节在儿童情绪发展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情绪发展会受到情绪环境影响,而家庭环境是儿童情绪发展关键的环境因素。由于家庭环境多样性,儿童情绪调节受到不同家庭环境因素单一或综合的影响。在本文中主要对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调节的模型以及对儿童情绪调节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证。
2021-06-01小学生除在学校接受教育以外,其他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就是家庭。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能够从根本上影响小学生人格形成和成长发展,是小学生所接受的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形式。本文从家庭角度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策略,帮助促进学生、家长公共成长,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021-05-25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智力发育速度较快,是对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家庭教育情况势必会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产生一定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具有持续性的,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学生,会保持规范的行为举止;相反,那些从小没有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小学生往往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经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习惯。
2021-05-12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家风伴随家庭而出现,有家庭就会有家风,优良家风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新时代的背景下,优良家风是教育好子女的现实课题,是每个家庭渴望幸福美满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诉求。家庭与学校都是培养子女不可或缺的环节,家校共育,创新家风建设的方式方法,提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质量。
2021-03-22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伦理道德观念及行为习惯都会产生深远影响,然而近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使农村家庭朴素、和睦的生活氛围,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及价值观受到了严重冲击;加之信息时代背景下农村初中生有了接触多元文化、从更多视角了解社会生活的渠道,所以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往往无法通过家庭环境得到成长所需的各方面教育;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加剧了心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
2021-03-01人气:2691
人气:1809
人气:1765
人气:1044
人气:57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家庭教育(幼儿家长)
期刊人气:622
主管单位:浙江省妇女联合会
主办单位:浙江省妇联,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4-048X
国内刊号:33-1043/G4
邮发代号:32-82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13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47
影响因子:5.177
影响因子:1.73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